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急性肾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起病急和治疗困难的特点。早期诊断或预测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对其治疗具有较大临床意义。代谢组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组学研究方法,其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构成了生物系统研究的核心,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活跃的领域之一。代谢组学可对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被认为具有发现疾病早期特异性标志物、预测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潜力。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早期标志物可早期预测和诊断急性肾损伤,本文就应用代谢组学法筛选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的潜力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的中风和死亡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目前评估房颤中风风险主要基于 CHADS2和 CHAD2 DS2-VASc 评分。近年来研究显示生物标记物对房颤的诊断、预后的判断有帮助,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房颤的类型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近年来大型的临床试验证实:生物标记物在诊断和管理心血管疾病上都是有帮助的[1]。为完善房颤预后的评估,笔者就房颤生物标记物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房颤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心血管死亡率和发病率以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是复杂的,尽管我们的认识有所改善,但我们尚未开发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治疗。目前已经鉴定出许多生物学标志物来帮助预测房颤的未来事件。我们总结了已发表的关于房颤研究中生物标记物的数据,并回顾这些生物标志物在预测房颤风险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临床个体化评价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代谢组学研究六味地黄胶囊在健康人、临床评价有效受试者、临床评价无效受试者的指纹图谱差异,为中药个体化评价方法的推广提供试验依据,并试图发现六味地黄胶囊治疗肾阴虚证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单病例随机对照评价有效者和无效者,给予连续服用六味地黄胶囊3 d,采用液质联用测定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分析3组人群服药后的代谢产物差异。结果:3组人群血浆样品正、负离子扫描总离子流色谱图未发现明显不同,进一步数据分析筛选的生物标记物提示3组人群服用六味地黄胶囊后其生理代谢受到干扰,并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将所得的生物标记物用自建的六味地黄胶囊代谢库进行检索,没能发现相同离子,说明所得到的标志物均为内源性物质。结论:3组人群服药后代谢差异印证了单病例随机对照评价证候类中药的可行性,肾阴虚证的生物标志物及六味地黄胶囊对其的影响仍需大量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玄参提取物对甲亢模型大鼠肝脏代谢组学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优甲乐及玄参提取物作用下的大鼠肝脏代谢物谱。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空白组和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肝脏中发现了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比较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差异,探讨玄参的干预作用。结果在模型组大鼠肝脏代谢物中发现了21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而玄参提取物显著回调的代谢物有14个,分别参与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嘌呤代谢、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结论玄参提取物可能通过改善甲亢模型大鼠肝脏中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表达及其相关代谢通路发挥治疗甲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它通过分析生物样品中的代谢物,从机体水平上揭示疾病代谢紊乱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将代谢组学运用于临床诊疗的可行性,检测生物体液的“代谢指纹”可以为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精准治疗、预后评估和新药发现等提供重要支撑。由此,临床代谢组学(clinical metabolomics)应运而生。临床代谢组学是指结合临床大样本,采用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从整体上描绘内源性代谢小分子集合在疾病扰动下的稳态失衡及药物干预下的转归机制,揭示疾病潜在的诊疗生物标志物和可干预靶标的一门学科。本文从临床代谢组学发展历程切入,简述了其分析技术手段和研究内容,并以冠心病为例,总结了临床代谢组学在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消融治疗辅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预防房颤复发的作用,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和结果:137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消融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消融组)或单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漏诊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代谢组学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生物样品的低分子量分子或代谢产物的变化,为寻找生物标志物和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于儿童哮喘的研究,运用靶向或非靶向研究策略,以哮喘儿童及健康儿童的血液、呼出气、粪便及尿液为研究对象,试图寻找儿童哮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发病机制,为儿童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儿童哮喘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受限于个体差异、样品采集、数据分析及组学异质性等因素,代谢组学在儿童哮喘的解释方面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PCa)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治可改善患者预后。尿液代谢组学在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筛选和鉴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大量文献研究报道了尿液代谢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并在尿液中筛选发现多种相关代谢标志物。该文将从尿液代谢组学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疾病监测、预后评估,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挑战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因病理生理刺激或基因突变引起体内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的规律,筛选可用于疾病诊断和研究变化机制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发掘潜在的生命标志物、鉴定波动较大的代谢通路的一种技术。代谢组学通过全面、定量检测生物样本中多种类型的小分子化合物,有助于了解内、外因作用下生物体内源性物质的变化及规律,发现疾病发生早期的代谢标志物簇,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实现个体化用药提供新途径。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性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已有大量代谢组学技术应于研究白血病,并且在白血病的耐药机制、代谢通路、病情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已获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生物标志物对于医学的合理发展至关重要,在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基于生物标志物分析的文献进行总结,发现治疗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行为学改变与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呈特定相关性,这些研究的报道可能为经颅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更客观的代谢组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寻求新的治疗手段是近年来房颤研究的热点,现就房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作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刘邕波 《广西医学》2001,23(1):67-69
心房颤动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可以较明显地影响心功能 ,并可继发血栓造成更大的危害。寻求一种简便、安全的治疗房颤 ,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是心血管专科医师长期以来的共同的愿望。近几年来 ,射频消融治疗房颤一直是各国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的现状作一综述。1 慢性房颤的电生理研究进展  房颤的治疗之所以较为困难 ,是因为房颤是根据体表心电图作出的临床诊断 ,实际上包括了电生理基础各不相同的一组心律失常。其临床电生理分型尚无统一的看法。按 AF持续时的电生理机制 ,可分为…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治疗策略——是否转复窦性心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4%,80岁以上高达20%。房颤也是最常见的需要用药物控制症状的心律失常。临床医生往往认为房颤的治疗较为简单,即首先力争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不然则控制房颤的心室率。ACC/AHA发表的最新房颤指南认为,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包括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两大方面。指南中关于血栓栓塞的研究信息十分丰富并且证据水平较高,而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则主张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房颤,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症状轻微、新发生的阵发性房颤,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疗。慢性永久性房颤控制心室率即可,而对持续性房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房颤的发生率在显著上升,而且增加了脑栓塞、静脉血栓、心力衰竭等危险性。相关调查[1]显示社区房颤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存在严重不足,需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房颤患者治疗的重要选择,然而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其不良反应在房颤的治疗中受到限制。本研究观察中药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房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生物标志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相较于单一类别生物标志物,多组学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可系统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方面具备一定的潜力。本文基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多组学研究现状,对缺血性脑卒中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7.
骨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及代谢组学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代谢组学在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对骨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代谢组学在骨关节炎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文献分析。发现代谢组学对研究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探索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发现骨关节炎致病的生物标志物,寻求中医药干预骨关节炎的可能途径,能够为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客观化提供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芪杉方干预肺癌模型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索与肺癌密切相关的代谢物、代谢通路及其芪杉方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模型小鼠,随机分成芪杉方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利用UPLC-HDMS技术平台对各组小鼠血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Ezionfo软件分析质谱代谢轮廓,通过非监督型主成分分析(OPLS-DA),结合HMDB、KEGG数据库检索和Progenesis QI软件鉴定化合物,分析肺癌相关的潜在代谢生物标记物。进一步研究芪杉方对血液代谢轮廓及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探讨芪杉方干预Lewis肺癌模型小鼠血液代谢组学的机制。结果确定22个可能与肺癌相关的代谢生物标记物。发现芪杉方对肺癌相关的18个代谢标记物具有明显的回调作用,进一步将鉴定得到的具有回调作用的标志物进行MetPA分析,得到7个代谢通路,分别是:嘧啶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硒氨基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谷胱甘肽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结论基于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发现芪杉方通过调节肺癌相关的代谢生物标记物,对肺癌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的预测、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及疾病普查等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寻找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热点话题,尤其在肿瘤领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的日趋深入及相关技术的合理应用,将会对筛选理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提供有益的方法。基因组学从分子生物学技术水平分析疾病状态下基因顺序、数目、排列等的变化,找出可能致病的差异基因,随着遗传工程技术日趋成熟,基因水平寻找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报道。蛋白质组学技术多样化有利于筛选区别于生理状态下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利于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对疾病的预防、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核磁共振技术和质谱等技术的发展,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分子生理学、分子病理学及基因功能组学等多领域。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作为新兴学科不断被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组学给临床诊断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手段,基于代谢组学的临床诊断通过对患者的体液进行代谢物全局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发现体液中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建立诊断模型,从而实现疾病的临床诊断。本文简要介绍代谢组学涉及的分析技术、计算技术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并探讨现阶段临床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