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和传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比较非气管插管(实验组)和气管插管麻醉(对照组)下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的研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后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研究结果,用RevMan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最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2 019例患者。结果显示:(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 -0.02,95%CI:-0.26~0.22,P=0.89]和术中最低SpO2(SMD= -0.10,95%CI:-0.53~0.33,P=0.6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术中出血量(SMD= -0.13,95%CI:-0.24~-0.01,P=0.03)、术后胸管留置时间(SMD= -0.48,95%CI:-0.68~-0.28,P<0.001)、术后住院天数(SMD= -0.69,95%CI:-1.05~-0.33,P<0.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值比(OR)= 0.42,95%CI:0.25~0.70,P<0.001]等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3)实验组术中最高ETCO2高于对照组(SMD=1.23,95%CI:0.68~1.78,P<0.001)。 结论 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的胸腔镜手术较传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具有更短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更短的术后住院天数、更少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等加速康复优势,该项技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21)
目的:探讨分析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116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肺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拔管前,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麻醉前升高,且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术中全身应激反应,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62-464
目的:分析非气管插管麻醉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6月行非气管插管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手术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肺癌9例,肺炎性疾病3例,肺部结核肉芽肿1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1例,合并肺大泡1例。结果:14例患者的结节直径平均为(1.81±0.97)cm,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6±6.49)h和(4.21±1.53)d。结论:非气管插管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在有选择的肺部结节患者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能避免气管插管、高压机械通气及肌松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腔镜手术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7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和观察组(35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瑞芬太尼用量、地佐辛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和地佐辛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9/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镇痛效果更佳,术后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 block,SA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在非插管胸腔镜手术(non-intubat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NIVAT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NIVAT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给予SAPB,对照组给予TPVB。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麻醉前(T0)、开胸后15min(T1)、开胸后30min(T2)、术毕(T3)、拔除喉罩后15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T0、T2、T4时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和前锯肌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18~24 kg/m2,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PVB组和SPB组;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超声引导下行0.375%的罗哌卡因20 mL TPVB或SPB,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置入喉罩;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自主呼吸恢复时(T1)、手术开始30 min时(T2)、手术开始60 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及苏醒时(T5)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术后2、4、6、12、24和48 h静息及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 VAS),术后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T1、T2、T3、T4和T5时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B组神经阻滞时间明显长于TPVB组(P<0.05),术后6 h、12 h咳嗽时VAS低于TPVB组(P<0.05),术后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低于TPV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PVB和SPB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胸腔镜手术,但SPB能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阿片类药物总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进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TPVB联合全身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后15min(T1)、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5min(T3)、拔管前(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拔管即刻以及术后6、12、24、48h的免疫功能指标,术前以及术后6、12、24、48h的炎症因子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行全麻镇痛,观察组行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较单纯全麻,前者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优,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减少患者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临床使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中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A组选择前锯肌平面阻滞,B组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生命体征、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疼痛因子、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6.67%,B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持续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切皮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较B组减少(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E2、IL-6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择期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各20例。比较两组入室(T0)、切皮(T1)、肋骨撑开器置入(T2)、缝皮(T3)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术后6、24及48 h的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患者自控镇痛追加次数。结果两组T0 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T1和T2时,两组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观察组术后6、24及48 h安静时与活动时VAS均要小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自控镇痛追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能提供平稳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胸腔镜手术应用胸段椎旁置管阻滞联合非插管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6月在某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11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76例,采用胸段椎旁置管阻滞复合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进行,对照组41例,采用气管插管麻醉下进行。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89.47%高于对照组的73.17%,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护理强度、术后6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T1-T7时间点的SBP、DBP、MAP、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PETCO2水平(除在T7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与T0时间点比较,两组在T1-T6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 相似文献
16.
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较之传统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可以在术中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避免了插管和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因此患者能在术后更好的恢复呼吸功能。而且这一方法可以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了患者苏醒时间与术后禁食禁饮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本文拟对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胸腔镜手术麻醉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2)
目的:观察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3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麻醉差异分为两组,均1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肋间神经阻滞,研究组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镇静评分。结果:术后6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 05,但术后12h、24h、48h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在术后6h、12h、24h、48h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胸腔镜手术可采取胸椎旁神经阻滞,临床镇痛效果较为明显,术后镇静情况良好,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7-120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0月9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as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相近(P0.05);手术开始15min后观察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as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麻醉的效果,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9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2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的生命体征变化,评估术后不同时点2组患者在安静状态和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统计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T2、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时在安静状态和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观察组患者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眩晕干呕、嗜睡以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方案可准确定位,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降低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7月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180例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和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联合超声引导下TPVB,B组直接行麻醉诱导,对比两组麻醉前即刻(T_0)、插管后(T_1)、手术切皮开始15 min时(T_2)、拔管前即刻(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前即刻(T_4)、手术切皮开始15 min(T_5)、术后1 d(T_6)、术后1周(T_7)时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联素(ADP)水平变化。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麻醉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A组T_1、T_2、T_3时HR、MAP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A组MMSE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T_5、T_6时MMP-9低于B组,ADP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11.8%,低于B组的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身麻醉可以改善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