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春燕  陈银  黄振平 《江苏医药》2006,32(4):326-327
目的评价用不同方法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治疗各种原因的无晶体眼的疗效。方法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体眼患者61例共67只眼,其中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8例1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35例35只眼,并发性白内障9例10眼,老年性白内障9例9眼。根据患眼情况分别行囊袋内植入、睫状沟植入及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67只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1~24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41±0.28,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0±0.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能有效地治疗各种原因的无晶体眼。  相似文献   

2.
杜玉晶  施天严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49-2150
目的:探讨Ⅱ期折叠式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的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32例(均为单眼)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行Ⅱ期折叠式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3~5个月.结果:32只眼中,2例发生人工晶体偏位;1例出现前房、玻璃体出血伴一过性眼压升高.术后视力提高30例(93.75%),视力未提高2例(6.25%),无视力下降者.结论:Ⅱ期折叠式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为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患者的屈光矫正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术中稳定的眼内压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后囊支持型无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潢川县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57例(57眼)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无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全部采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57例(57眼)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诊3~12个月,矫正视力≥0.5者39眼,占68.4%;0.1~0.5者14眼,占24.6%;0.1以下者4眼,占7%;术中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前房积血3眼,占5%,角膜水肿16眼,占28%、晶体反应5眼,占9%,人工晶体偏位6眼,占10.5%。结论悬吊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能有效治疗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无晶体眼,提高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老年人无晶状体眼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来自农村的33例33眼无晶状体老年患者施行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中的操作要点.结果 随访3个月至2年,术后矫正视力≥0.5者26眼(78.79%),与术前最好矫正视力≥0.5者23眼(69.70%)相比(χ2=0.32),无统计学意义(P>0.5);术中虹膜脱出1眼,玻璃体溢出2眼,虹膜周切时出血1眼,术中做了较好处理;术后早期均有前节的炎症反应,经一般治疗消失;短暂性高眼压4眼,对症治疗眼压恢复正常;1眼术后多次发生虹膜炎,药物局部应用有效;1眼光学区部分夹持;随访中没有发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 老年人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来自农村的老年患者,仍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广泛开展,眼外伤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但术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很难保留晶状体的囊膜,导致不能一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使得术后无晶状体眼的视力常常受到影响。由于玻璃体已被切除,眼内替代的液体流动性强,眼内压波动大,给二期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带来诸多不便。我院采取改良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伟奇  李瑞庄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61-1562
目的 探讨联合重建眼前段结构及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6例43眼伴有不同程度眼前段结构紊乱的无晶体眼患者,行眼前段重建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前段重建包括虹膜粘连松解、瞳孔成形、瞳孔区机化膜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等。结果 均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随访6~12个月。术后视力≥0.3者36眼,占83.7%;瞳孔圆形者33眼,占76.7%;人工晶体正位者38眼,占88.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具备良好的手术条件、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下,联合眼前段重建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双针引导的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双针引导的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1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眼球塌陷及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的发生.术后第一天,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Z=-3.520,P<0.001),术后6...  相似文献   

8.
许忠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47-2748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21例21眼。对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探讨。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77%,术后4例发生人工晶体偏位,其中1例手术矫正。结论:人工晶状体襻缝线固定术为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眼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殊情况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18例病人中,Ⅰ期植入人工晶体5眼,均为外伤致晶体悬韧带或后囊膜损伤不具备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条件者。Ⅱ期植入13眼,其中伴有前节结构紊乱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6眼,外伤或Marfan综合征导致晶体脱位5眼,曾经行白内障囊内摘除的单眼无晶眼2眼,均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视力0.1-0.4的12眼,0.5-0.7的6眼, 病例随访时间最长3个月。结论: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为无晶体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恢复视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58眼)眼外伤后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3±2.6)个月,术前平均裸眼视力(0.021±0.006),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29±0.04),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36±0.05)。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有显著提高,且超过术前平均最佳矫正,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外伤后未能进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进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明显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可达到甚至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 05 6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术中51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4.8%,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5例囊袋内固定植入,42例睫状沟固定植入和4例DGR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术后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46例(90.2%);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05,低于0.3者4例(7.8%);矫正视力低于0.05者1例(2.0%).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沙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77-78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8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24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27.9%,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其中2例囊袋内固定,8例睫状沟固定植入,14例行人工晶体双攀缝线固定法植入。随访时间1~24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或缝线固定是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31眼)伴有白内障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31眼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5个月.24眼(77.4%)术后视力改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炎性反应5眼(16.1%),玻璃体积血2眼(6.5%),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眼(3.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6.5%),14眼术后需要继续眼内光凝.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手术是安全的.手术的关键为选择合适的患者.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为视网膜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矫治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视度数在-10~22.5D的12例23眼行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体及透明晶体检查,并在术后6~12个月(平均8.6个月)的随访中,对上述内容再次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眼均成功行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术。术后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散光明显减轻;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术后未见晶状体混浊情况发生。结论: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术可有效矫治高度近视。手术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具有可预测性及可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55例(278只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31例(31只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8例囊袋内植入,23例睫状沟植入。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12例(38.71%),0.6以上者17例(54.83%);矫正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6例(19.35%),0.6以下者23例(74.19%)。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瞳孔缘损伤,玻璃体内皮质残存在前段玻璃体炎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利用其残存在的前、后囊作为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后,仍可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对84例(94只眼)多种原因所致的外伤性白内障施行手术治疗,其中60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同时一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28眼二期后人工晶状体植入,6眼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视力0.4~1.0者62只眼(占65.96%),并发症主要为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前膜及后发障。结论外伤性白内障虽病情复杂,并发症较多,但通过精细手术和术前术后的合理治疗仍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37例56眼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选择非糖尿病患者45例(68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手术方法相同,观察术中,术后的反应及术后的视力。结果糖尿病组56眼术后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46眼(82.1%),对照组68眼术后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57眼(83.8%),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蒋沁  姚进 《江苏医药》2000,26(9):698-699
目的 探讨采用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联合治疗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9例 (9眼 )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操作的方法来复位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随访 3个月 ,矫正视力 0 2~ 0 4者 5眼 ,0 5~ 0 6者 3眼 ,0 8者 1眼。结论 此方法不仅使脱位的人工晶体在解剖和功能上得到了恢复 ,而且避免了角膜缘大切口 ,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使手术更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接触镜植入术(ICL)矫治超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9例(18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结果 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并且患者近视力无明显下降,术后随访1年,无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并发症.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安全、可靠、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眼球穿孔伤外伤性白内障32眼,其中伴眼内异物13眼,伴玻璃体混浊19眼。老年性白内障伴视网膜脱离4眼,伴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混浊6眼。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8眼(90.5%),不变4眼(9.5%)。保留晶体前囊的19眼术后囊膜明显混浊者4眼(21.1%),保留晶体后囊的23眼术后囊膜明显混浊者3眼(13.0%)。结论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对经选择的玻璃体视网膜条件较好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