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给药剂量下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250、500、750mg·kg~(-1))的葛根素,按实验设计在不同时间点采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Tmax、MRT均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t_(1/2z)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Vz/F、CLz/F与剂量基本呈线性关系;在250~500 mg·kg~ (-1)剂量内,AUC与剂量基本呈线性关系,剂量增加至750 mg·kg~(-1)时,AUC无明显增加.结论 不同给药剂量的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存在差异,给药剂量在250~500 mg·kg~(-1)内,葛根素体内药动学行为呈线性关系,给药剂量在500~750 mg·kg~(-1)内,葛根素的药动学行为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枸杞多糖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力和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高剂量(250、500 mg/kg)枸杞多糖和纯化水2周,于第15天同时给予4种探针药(非那西丁、安非他酮、甲苯磺丁脲、咪达唑仑)的混合溶液,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探针药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推测相关CYP450酶活力变化。RT-PCR法用于观测CYP450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甲苯磺丁脲药动学参数CLz/F降低27%,AUC(0-t)和Cmax分别增加50%和28%;低剂量组大鼠咪达唑仑CLz/F和Vz/F分别降低了25%和35%,AUC(0-t)增加了38%;高剂量组大鼠咪达唑仑的CLz/F和Vz/F分别降低了34%和38%,AUC(0-t)、Tmax和Cmax分别增加了51%、50%和65%(P<0.05);非那西丁和安非他酮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枸杞多糖能显著下调大鼠CYP2C11(高剂量组)、CYP3A1(低剂量组)和CYP3A1(高剂量组)mRNA水平,分别为56%、44%和68%,而对CYP1A2和CYP2B1没有影响。结论:枸杞多糖会降低CYP2C11和CYP3A1酶活力及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单次静脉注射和口服给予大鼠2,3-吲哚醌后的药代动力学,为该药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大鼠给药后经眼眶静脉采大约0.25 ml血液,采集时间点为:给予受试物前(0hr)和给予受试物后5 min,15min,30 min,1 h,2 h,4 h,6 h,8 h和24 h。血液样本采集后置于冰上,并立即取出50μl全血采用甲醇蛋白沉淀进行预处理,奎硫平作为内标。预处理后样品采用LC/MS/MS法进行测定,并用药动学处理软件WinNonlin 5.2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Sprague Dawley大鼠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平均值±标准偏差)如下。静脉注射:Tmax为0.83±0.29 hr,Cmax为141.53±10.99μg/L,T1/2为1.68±0.84 hr,AUC0-t为1068.15±389.06μg.hr/L,AUC0-∞为1211.19±469.18μg.hr/L,Vz为4.13±1.41 L/kg,CLz为1.89±0.94 L/hr/kg;口服:Tmax为0.05±0.00 hr,Cmax为1725.53±469.70 ng/ml,t 1/2为4.21±2.78 hr,AUC0-t为7711.21±2533.12μg.hr/L,AUC0-∞为7986.07±2623.38μg.hr/L,以AUC0-t计算,生物利用度平均为57.75±18.97%。结论 2,3-吲哚醌大鼠体内消除较快,可能存在非线性消除,口服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大鼠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tochrome P450 enzyme 2C19,CYP2C19)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灌胃给予植物油;实验组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丁苯酞40、80、160rag/kg(以植物油溶解)。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连续灌胃5d,于第6天尾静脉注射探针药物奥美拉唑(4mg/kg)后由眼底静脉丛取血,血浆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以卡马西平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血药浓度。以DAS2.1.1药物动力学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奥美拉唑药动学参数AUC(0-t)、AUC(0-∞)、t1/2、CLz、V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氨溴索(Amb)对罗红霉素(RM)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给药前禁食12h。对照组的大鼠单独予RM;实验组Ⅰ、Ⅱ、Ⅲ分别预先给药2.7mg.kg-1、5.4mg.kg-1、10.8mg.kg-1剂量的Amb,tid×6d,于第7d给药Amb+RM。给药后经眼眶静脉丛采集血样,样品处理后采用反相HPLC-UV检测法测定不同时间RM的血药浓度,采用DAS2.1.1统计软件求算该药单用及联合用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间RM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T1/2z、Cmax、Vz、CLz、AUC0~t、AUC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b与RM联合使用时,Amb对RM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无明显影响,二者联合使用安全,本结果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Amb和RM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口服复方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测定法,进行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 2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口服低剂量(1片)和高剂量(2片)受试制剂复方替米沙坦片,应用LC-MS/MS法测定样品中替米沙坦的血药浓度.结果 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低剂量复方替米沙坦片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11±75)μg/L,tmax为(1.74±1.1)h,AU0-t为(1 186±877)μ·h·L-1,AUC0-∞为(1 268±935)μg·h·L-1,t1/2为(17.6±3.3)h,CLz/F为(52.7 ±35.7)L/h,Vz/F为(1 268±840)L,MRT为(16.8±3.7)h.单次口服高剂量复方替米沙坦片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651±449)μg/L,tmax为(1.3±0.7)h,AUGM0-t为(4 201±3 052)μg·h·L-1,AUC0-∞为(4 477±3 313)μ·h·L-1,t1/2为(17.7±4.5)h,CLz/F为(41.64±51.9)L/h,Vz/F为(959±1 231)L、MRT为(15.0±2.7)h.结论 本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替米沙坦进人人体分布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的单方替米沙坦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丹参对瑞舒伐他汀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 12只雄性大鼠,体质量(230±15) g,随机分为2组:单用瑞舒伐他汀组(80 mg/kg)与瑞舒伐他汀合用丹参(400 mg/kg)组,每组6只,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5、1、1.5、3、5、8、10、12、24 h时从眼眶静脉采血约0.3 ml,采用LC-MS测定血药浓度,比较两组间药代参数,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合用丹参后瑞舒伐他汀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 分别增加60.81%、88.00%和82.92%,而T1/2与CLz/F值分别降低了33.21%和21.51%。结论 大鼠体内丹参可影响瑞舒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荷叶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SD大鼠分别静脉注射(5 mg·kg^-1)和口服(20 mg·kg^-1)荷叶碱,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分离血浆,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荷叶碱的药物浓度,用DAS软件处理数据并计算药动学参数,求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静脉注射荷叶碱的药动学参数:AUC(0-∞)为(1 118.24±420.90)ng·h·mL^-1,Cmax为(1 213.17±359.29)ng·mL^-1,t1/2为(1.30±0.69)h;口服荷叶碱的药动学参数:AUC(0-∞)为(3 111.34±1 986.29)ng·h·mL^-1,Cmax为(1 257.50±942.37)ng·mL^-1,t1/2为(4.89±2.88)h,tmax为(0.33±0.18)h;剂量归一法计算得荷叶碱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9.5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荷叶碱的体内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乙酰葛根素ig和iv给药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ig给予400 mg/kg或尾iv给予160 mg/kg乙酰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结果 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为葛根素,葛根素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ig给药葛根素AUC0~∞为(44.76±4.13)mg?h?L?1,iv给药葛根素AUC为(36.67±5.3)mg?h?L?1,ig给予乙酰葛根素后大鼠体内葛根素的暴露水平(生物利用度)为48.12%,ig给药的Cmax为(12.07±0.15)μg/mL,tmax(1±0.33)h,t1/2为(2.52±0.21)h。结论 HPLC法可作为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检测手段,ig乙酰葛根素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对伊马替尼在大鼠体内外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在伊马替尼人和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加入2滋l消癌平注射液和消癌平注射液10倍稀释液,孵育结束后终止反应。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生成量。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给药组(按7.5ml/kg连续10d腹腔注射消癌平注射液),每组8只,消癌平注射液连续给药10d,第10天两组大鼠按30mg/kg灌胃伊马替尼,并于灌胃后0.25、0.5、1、2、4、6、8、12、24h采集血样处理并检测。结果以伊马替尼为底物,消癌平注射液和消癌平注射液10倍稀释液在大鼠肝微粒体中,较对照组分别抑制了90.83%和50.73%;在人肝微粒体中,较对照组分别抑制了79.44%和28.77%。消癌平注射液连续10d腹腔注射后,伊马替尼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了改变:相比于空白对照组,血浆伊马替尼达峰时间(Tmax)延后了105.72%,表观分布容积(Vz/F)减少了24.76%;血浆N-去甲基伊马替尼AUC(0-t)减少了21.37%,AUC(0-∞)减少了19.29%,Tmax延后了35.70%,峰浓度(Cmax)减少了20.01%,Vz/F增加了45.38%,清除率(CLz/F)增加了32.44%。结论体内外实验结果提示消癌平注射液能影响伊马替尼的代谢。临床上同时应用消癌平注射液与伊马替尼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伊马替尼血药浓度Tmax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考察瓜蒌缓释微丸与瓜蒌提取物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3,29-DK)在大鼠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2组:瓜蒌缓释微丸组与瓜蒌提取物组,单次灌胃给药后,瓜蒌缓释微丸组在第0、1、2、4、6、8、10、12、18、24、36、48小时眼眶取血;瓜蒌提取物组在第0、15、30、45、60、 90、120、180、240、300分眼眶取血。血浆样品预处理,采用LC-MS/MS法测定瓜蒌缓释微丸组与瓜蒌提取物组血浆中的3,29-DK浓度,建立3,29-DK含量测定标准曲线并进行专属性、最低检测限、精密度及准确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基质效应等方法学考察。测定瓜蒌缓释微丸组和瓜蒌提取物组不同时间点的3,29-DK平均血药浓度,运用Das 2.0软件处理数据,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9-DK浓度在0.5 ng/mL~32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规定。与瓜蒌提取物组相比较,瓜蒌缓释微丸组3,29-DK的AUC(0-t)、AUC(0-∞)、MRT(0-t)、MRT(0-∞)、t1/2z及T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瓜蒌缓释微丸提高了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缓释效果,为瓜蒌新剂型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前期口服给药的实验结果,分析在静脉、口服两种不同给药途径中,左氧氟沙星在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药动学的差异。方法将60只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4 mg/kg),分别于给药后1、3、7.5、15、30、60、120、240、480、720 min采集动物前列腺标本并制作成组织匀浆。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其结果与前期口服给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静脉给药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β(2.1±0.7)h、tmax(0.6±0.2)h、Cmax(72.3±23.3)μg/g及AUC0-12(253.7±91.7)μg/(h.g)。与前期口服给药相比,t1/2β、tmax、Cmax及AUC0-12在两种不同给药途径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给药能够明显提高左氧氟沙星在前列腺炎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浓度,而口服给药能够显著延长其在前列腺炎组织中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格列本脲的药动学考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适宜性.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与正常大鼠灌胃给予10 mg/kg格列本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格列本脲在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为:Tmax分别是84.784 min,255.427 min;Cmax分别是0.259 mg/L,0.910 mg/L;CL分别是0.092 L/min/kg,0.019 L/min/kg;AUC(0-720min)分别是509.523 mg/L·min,1528.280 mg/L·min.结论 格列本脲在正常大鼠与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有显著性差异,但此结果与文献不一致,此模型可能不适合考察药物在Ⅱ型糖尿病病态下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吴茱萸碱分子包合物与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和特征。方法制备吴茱萸碱分子包合物,以吴 茱萸碱为对照,检测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及体外累计释放百分率;大鼠尾静脉给予吴茱萸碱包合物以及游离吴茱萸碱后,HPLC 法测定血浆中吴茱萸碱的浓度。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结果吴茱萸碱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约 为18 μg/mL、累计释放百分率约为80%,与游离吴茱萸碱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吴茱萸碱包合物和游离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 Cmax分别为252.5±12.43 μg/L和161.3±3.45 μg/L;Tmax分别为4.00 h和4.07 h;MRT0-∞分别为8.46±0.91 h和4.43±0.74 h;AUC0-t分 别为2266.40±28.64 μg·L-1·h-1和911.92±8.53 μg·L-1·h-1;AUC0-∞分别为2359.76±31.58 μg·L-1·h-1和919.16±9.73 μg·L-1·h-1;吴茱 萸碱包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256.73%。结论吴茱萸碱包合物明显改善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芦丁在正常及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芦丁在正常大鼠及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差异。方法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静脉给予芦丁后取血分离血浆,采用HPLC-DAD法检测血浆中芦丁的浓度,以矩量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肾病大鼠给予芦丁后体内AUC(0-4)明显增加〔(39.20±12.10)mg.h/L vs.(69.40±24.20)mg.h/L,P〈0.01〕、体内平均滞留时间显著延长〔(0.726±0.13)h vs.(1.069±0.17)h,P〈0.05〕、血浆消除半衰期显著增大〔(5.413±0.57)h vs.(6.595±0.38)h,P〈0.05〕、血浆清除率显著减小〔(0.424±0.071)L.h-1.kg-1vs.(0.226±0.072)L.h-1.kg-1,P〈0.05〕。结论芦丁在糖尿病肾病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存在明显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血浆样品中厚朴苷A的测定方法,研究厚朴苷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大鼠经口服和尾静脉注射给药,以黄芩苷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的厚朴苷A浓度。使用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Agilent Zobax SB-C18(250 mm×20 mm,5μm),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0~15 min,甲醇15%~85%),流速为1 mL·min~(-1)。采用DAS 2.0软件对所得的需要浓度进行拟合,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经口服给药200 mg·kg~(-1)、尾静脉注射给药5 mg·kg~(-1),目标物质量浓度在0.3~1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标准曲线定量下限为0.3μg·mL~(-1);批内精密度RSD7.1%,批间精密度RSD12.4%;准确度RE3.3%~5.9%;回收率83.5%~99.0%。大鼠经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AUC(0-t)为(15.6±7.4)mg·h/L,CL为(14.5±6.1)L·h/kg,Vd为(13.5±2.8)L/kg,t1/2为(1.16±0.8)h。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的药动学参数AUC(0-t)为(17.8±9.9)mg·h/L,CL为(0.34±0.14)L·h/kg,Vd为(0.08±0.04)L/kg,t1/2为(0.15±0.03)h。结论:该实验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快速地测定厚朴苷A浓度的方法,首次报道了厚朴苷A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头孢克洛和溴己新在中国健康成人体内药动学环节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12名健康受试者在不同周期内分别多剂量口服头孢克洛片、盐酸溴己新片或头孢克洛片加盐酸溴己新片,周期间洗脱时间(Wash-out)为14 d.血及尿样中头孢克洛浓度采用HPLC-UV法测定,溴己新浓度采用HPLC-MS法测定.结果:将合并给予头孢克洛及溴己新组与单独给予头孢克洛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头孢克洛的Cmax,AUC0-6(梯形面积)经对数转化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双单侧t检验表明,两参数均落在各自相应的90%可信区间内,合用与单独使用相比,头孢克洛生物等效.tmax经Mann-Whitney检验,结果表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他药动学参数(如:Vd/F,t1/2,Clr及MRT等)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Vd/F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将合并给予头孢克洛和溴己新组与单独给予溴己新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溴己新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24(梯形面积)经对数转化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双单侧t检验表明,两参数均落在各自相应的90%可信区间内,合用与单独使用相比,溴己新生物等效.tmax经Mann-Whitney检验,结果表明无统计学差异.其他药动学参数(如:Vd/F,t1/2,Clr及MRT)进行方差分析,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服用盐酸溴己新片与头孢克洛,药物的吸收、代谢及排泄不受影响;头孢克洛的表观分布容积高于单用头孢克洛,这可能是两药药效学协同作用的药动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