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年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oxide,FeNO)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老年哮喘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被分为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根据FEV1%分为1级、2级和3级,缓解组根据是否应用激素治疗分为激素治疗组和无激素治疗组。测定2组患者FeNO水平。 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FEV1%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Fe NO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无激素治疗组Fe NO高于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激素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1级组Fe NO高于2级组和3级组(P<0.05),2级组和3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FeNO和FEV 1%呈负相关(r=-0.441,P=0.008);老年哮喘缓解期组患者FeNO和FEV 1%无显著相关性(r=0.151,P=0.425)。 结论 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Fe NO水平升高,FEV1%下降,两者呈负相关,FeN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三伏灸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三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3.
应用简易公式计算支气管激发试验两种反应指标及其优缺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和比气道传导率 (s Gaw)分别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反应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优缺点 ,对 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同步进行以 FEV1 和 s Gaw作为反应指标的支气管激发试验 ,应用简易计算公式求算 FEV1 下降 2 0 % ,s Gaw下降 35 %时乙酰甲胆碱 (Mch)的浓度 (PC2 0 FEV1 、PC35 s Gaw) ,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PC2 0 FEV1 和 PC35 s Gaw分别为 2 .73± 2 .92 g/ L 和 1 .5 0± 2 .0 3g/ 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两者相关系数 r=0 .738,直线回归方程为 PC35 s Gaw=0 .1 0 0 0 .5 1 3× PC2 0 FEV1 ;PC35 s Gaw明显比 PC2 0FEV1 低 ,其 Mch用量几乎只是 FEV1 的一半。提示 s Gaw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反应指标明显较 FEV1 敏感 ,但FEV1 对设备条件要求低 ,更容易普及和广泛应用是其优点 相似文献
4.
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末梢期患者的末梢血及支气管粘膜内的嗜酸粒细胞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哮喘发作期患者末梢血及支气管粘膜内EOS显著增高,FEV1.0明显下降,它们之间有相关性。提示:哮喘发作期患者FEV1.0降低与末梢血及支气管粘膜内EOS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5.
哮喘控制测试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表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44例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并闻及哮鸣音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GINA的治疗规范治疗2,3个月后,测定FEV1及FEV1%并同时填写5分制哮喘生存质量量表和ACT量表,并以生存质量量表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量表的趋同性和一致性,并用FEV1%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同时通过相关分析对两种量表进行相关度和可信度检验。结果5分制哮喘生存质量量表与ACT和FEV1%具有良好的趋同性和一致性,且生存质量量表与ACT量表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具显著意义(r=0.709,P=0.000)。结论ACT完全可在中国应用,尤其在乡镇基层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群和欠缺肺功能测定设备的卫生院,ACT不失为一种可信度高的哮喘控制评价工具。另一方面,哮喘控制良好与否与患者吸入气雾剂或干粉的方法有密切关系,医务工作者有必要将正确的吸入方法交授给支气管哮喘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以及对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量(PEF)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设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将两组治疗期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主要包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FEV1及PEF指标等。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EV1水平、白天PEF水平、夜晚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水平、白天PEF水平、夜晚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儿童支气管哮喘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上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COPD和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EFL、FEV1及IC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 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 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 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 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支气管反应性增高而表现为可逆性气道阻塞的症候群。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以考察支气管扩张剂对支气管的可逆反应性,是临床上诊断支气管哮喘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重要方法。为探索本地区支气管哮喘病人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时如何缓解以及缓解的程度。作者用喘乐宁、负氧离子吸入、低流量氧气吸入和休息自然缓解等4种方法对51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时气道反应性的降低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中NO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的浓度以及一氧化氮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测定3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浆中一氧化氮的浓度,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浆中一氧化氮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哮喘病人治疗前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均与相应的一氧化氮呈明显负相关。说明哮喘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与疗效的参考指标,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可能与其选择性抑制iNO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组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和疗效的自身对照.结果舒利迭可以减少支气管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次数和减轻发作时的症状,以致完全控制发作.结论长期使用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病人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第一外显子+49(A/G)、启动子-318(C/T)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PFLP)技术分析哮喘患儿26例及对照组30例+49(A/G)、-318(C/T)基因多态性;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及瑞氏染色检测外周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哮喘患儿外周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基因型为GG型患儿外周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都明显高于AG型及AA型,而在启动子-318(C/T)及对照组各基因型内无差异。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CTLA-4第一外显子+49(A/G)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VDR(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ApaI、TaqI和FokI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宁夏回族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VDR基因4个多态位点(FokI,BsmI,TaqI,APaI)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结果 Fok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基因频率分布在宁夏回族病例组与宁夏回族对照组及在回族病例组与汉族病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FokI位点可能是宁夏回族儿童的一个哮喘易感位点,同时也可能是宁夏回族儿童哮喘与宁夏汉族儿童哮喘之间存在差异性的一个位点。BsmI、ApaI及TaqI位点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宁夏回族病例组与宁夏回族对照组及在宁夏回族病例组及宁夏汉族病例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基因的FokI位点与宁夏回族儿童哮喘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是宁夏回族儿童哮喘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发作与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例(LP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150例哮喘患儿用Sysmex XT-1800血液分析仪检测上述3项指标,另选150例非哮喘儿童患者作为对照组,做同样的检测,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血小板体积和大血小板比例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例(LP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与儿童哮喘有重要关系,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与血清激素水平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癫痫患儿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按患儿服用的不同抗癫痫药 (AEDs) ,将 6 6例癫痫患儿分成丙戊酸钠治疗组和非丙戊酸钠治疗组 ,在丙戊酸钠治疗组中 ,至治疗后 6个月时 ,按所计算的肥胖指标 (BMI)情况 ;又分成肥胖组 (即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 )和非肥胖组 ;同时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1,3,6个月测定早晨空腹血糖、餐前血清胰岛素 ,以及血清雌二醇、睾酮的水平 ,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组与非肥胖组 ,以及与非丙戊酸钠组相比 ,血清胰岛素从治疗后 3个月开始差异有显著性 (P值 <0 0 1) ;而血糖、雌二醇、睾酮的水平则无变化。结论 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癫痫患儿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17.
ResearchonrelationshipbetweenbronchialasthmaandRSVbronchiolitisYucLijie,ZhaoGuoku,LiuWeimin,WangJianguo,YiShoumin,FuWenyong(T...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患者系统教育和管理效果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评价十余年来对哮喘患者进行系统教育和管理的效果。方法 对参加过支气管哮喘教育和管理的 1 2 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其对哮喘的认知水平、用药情况和病情控制水平等 ,并与亚太地区哮喘现状研究 (AIRIA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 2 8例被调查哮喘患者的病情程度为轻度间歇期、轻度持续期、中度持续期、重度持续期的分别占 1 8. 8%、2 1 . 1 %、4 6. 9%和 1 3. 2 %。其中 ,认识哮喘炎症本质、认识吸入激素治疗哮喘重要性、了解并注意预防哮喘诱因的分别占85 . 9%、93. 0 %和 76 . 6 %;了解、拥有和每天使用呼气峰流速仪的分别占 71 . 9%、6 1 . 7%和 1 8 .8%;接受过吸入技术培训、认为吸入技术掌握良好的患者分别占 96 . 9%和 93 8%;正在吸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占 75 %;曾经与医生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的占 6 8 .0 %、定期随访率 35. 2 %,自我评价能够配合治疗者占 78 9%,对治疗满意者占 82. 0 %,对医生表示信任者占 90 . 6 %。 1 2 8例哮喘患者近 1个月日间、夜间症状发生频率分别为 4 3. 8%和 33. 6 %;每周至少出现一次昼、夜间症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31 . 3%和 1 4 . 1 %。近一年内因哮喘急诊就医、住院、因哮喘误工患者分别占 1 0. 2 %、4 . 7%和 1 1. 7%;既往曾行肺功能检查者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利遮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应用综合疗法和吸入小剂量舒利迭(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干粉剂TM50μg/100μ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5mg/(kg·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22(IL-22)基因多态性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研究组)以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74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对象均测定IL-22基因的3个SNP位点(rs1179251、rs2227484、rs2227485)多态性以及血清中IL-22、IL-22受体(IL-22R)、IL-10受体(IL-10R)水平,分析IL-22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易感性、血清指标以及临床表型(中性粒细胞表型、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儿童rs1179251、rs2227484、rs2227485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y平衡;研究组儿童rs1179251位点CC、CT基因型、rs2227485位点GG基因型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rs1179251位点CT基因型、T等位基因,rs2227485位点GA基因型可能与哮喘发病风险降低有关(OR=0.589,95%CI:0.378~0.918;OR=0.658,95%CI:0.456~0.950;OR=0.658,95%CI:0.466~0.929);研究组儿童血清IL-22、IL-22R水平高于对照组,rs1179251位点CC基因型、rs2227485位点GG基因型与血清IL-22、IL-22R水平有关(P<0.05);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儿童rs1179251位点CC、CT基因型、rs2227485位点GG基因型检出率高于中性粒细胞表型组(P<0.05),血清IL-22、IL-22R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表型组(P<0.05)。结论 IL-22基因rs1179251位点、rs2227485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易感、血清IL-22水平以及临床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