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目的探求干预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的最佳护理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72例入组肺癌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疲乏程度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自身干预前后对照其疲乏程度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0例,观察组化疗后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化疗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乏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为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且观察组患者的疲乏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患者在经历肿瘤或肿瘤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观感受,临床症状表现为精力疲乏,情绪低落,认知能力下降,兴趣丧失,无法从事原先可胜任的工作,且患者经过休息后得不到缓解,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功能、参与社会活动、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描述淋巴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化疗的淋巴瘤患者12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Piper疲乏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单因素分析部分采用方差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部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28例淋巴瘤化疗患者整体疲乏水平评分为(5.32±2.19)分,处于中度疲乏水平;其中存在癌因性疲乏的患者有103例,发生率为80.5%。情感疲乏水平得分(7.37±3.26)分,处于重度疲乏水平,感官维度得分(5.48±2.11)分,行为/严重性维度得分最低,平均为(5.12±1.97)分,认知/情绪维度得分(5.87±2.32)分。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影响淋巴瘤化疗患者疲乏水平的各因素中,性别(OR=3.225)、化疗次数(OR=2.883)、Ann Arbor分期(OR=3.00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淋巴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高,处于中重度疲乏水平,应对男性患者、化疗次数>10次的患者以及Ann Arbor Ⅲ期及Ⅳ期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疲乏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性干预对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病区接收的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癌因性疲乏程度、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希望水平、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适应性量表的心理弹性、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控制倾向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可进一步疏解负面情绪,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并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希望水平,恢复良好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系统性护理在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晕杂悦蕴悦)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晚期晕杂悦蕴悦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肿瘤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针对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字2越8.47,孕越0.04)。干预组患者情感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附加的关注情况及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孕均<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可改善晚期晕杂悦蕴悦化疗患者疲乏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536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调查其癌因性疲乏状况,并经Logistic分析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结果 536例中,发生癌因性疲乏396例,占73.88%。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TNM分期、年龄、文化程度、化疗疗程、不良反应及抑郁存在相关性(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年龄≥60岁、文化程度、化疗疗程> 2次、不良反应及抑郁是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易出现癌因性疲乏,并与患者TNM分期、年龄、文化程度、化疗疗程、不良反应及抑郁存在密切相关。需制定合理干预方案,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金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137-138
目的:探讨背部芳香疗法对肺癌晚期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肺癌晚期化疗患者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背部按摩疗法,实验组实施背部芳香疗法.比较两组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评分(癌因性疲乏情感、感觉、行为/严重程度、认知/情绪,睡眠质量)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化疗的肺癌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肺癌化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估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PE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干预,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癌性疲乏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居家有氧运动对乳腺癌门诊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存在癌因性疲乏症状的乳腺癌门诊化疗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3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居家有氧运动治疗的患者39例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进行Piper疲乏量表(RPFS)评价,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RPFS得分、行为及严重程度得分、情感得分、感觉得分、认知及情绪得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得分略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有氧运动对乳腺癌门诊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延缓患者随化疗进行而引起的癌因性疲乏的加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87例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体能调节训练及心理辅导教育,癌因性疲乏(CRF)程度使用简易疲乏量表(BFI)评估,焦虑及抑郁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生活质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OLD评估,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无疲乏及轻度疲乏患者均明显增加,而中度疲乏及重度疲乏患者明显减少,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等OLI五个方面的得分及总分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能够缓解患者的疲乏程度,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董秀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4(7):56-59
目的 探讨认知催眠疗法在减轻胃癌患者化疗所致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60例符合标准的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施行FOLFOX4方案化疗。于化疗第1天开始观察组给予认知催眠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1次/d,每个化疗周期2次。于每周期化疗前、化疗结束后第5天和全部化疗结束后2个月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FACIT-F得分及TNF-α、IL-1β、IL-6水平。 结果 化疗前2组患者疲乏程度相当,FACIT-F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后2组FACIT-F评分呈下降趋势,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NF-α、IL-1β、IL-6水平呈增加趋势,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FACIT-F评分及TNF-α、IL-1β、IL-6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催眠疗法能够降低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癌性疲劳,有望成为化疗所致癌因性疲乏的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87-90
目的探讨综合性睡眠干预对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化疗的SCLC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包括知识宣教、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和用药干预等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再加综合性的睡眠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8周后癌因性疲乏指标[Piper疲乏修订量表]与睡眠质量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和认知疲乏等Piper疲乏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干预组患者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睡眠干预用于SCLC患者不仅可缓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症状,而且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纠正其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29-132
目的 探讨耳穴埋籽对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疼痛和疲乏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晚期肺癌患者84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止痛治疗、心理干预、运动指导和饮食干预等西医常规干预措施,耳穴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耳穴埋籽治疗,两组患者均干预8 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8 周后癌因性疼痛、疲乏及体力状况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8 周后,两组患者NRS 评分和PFS 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 或P<0.01),且耳穴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KPS 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 或P<0.01),且耳穴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期间耳穴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8.57%(12/42)和35.71%(15/42),症状均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0,P>0.05)。结论 耳穴埋籽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效果满意,能有效控制患者癌因性疼痛和疲乏,提高其体力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73-175+179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264 例行手术治疗后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肺癌根治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协同护理干预,采用Piper 疲乏自评修正量表(RPFS)、肺癌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L)评价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在干预前后得分情况。结果 经协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均有下降,两组患者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总分为(100.56±3.68)分,低于对照组的(114.53±5.81)分;经协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78.98±6.64)分,高于对照组的(73.47±5.16)分。结论 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减轻肺癌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患者微信群结合奥马哈系统模式的延续护理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肺癌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配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为期3周的患者微信群结合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患者微信群结合奥马哈系统模式护理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建立持续治疗信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性化照护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实行人性化照护,应用简易疲乏量表( BFI)和生活质量量表( QOL)评估、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结果实施人性照护后,研究组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护理前(P<0.05),照护后疲乏程度与护理前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癌因性疲乏程度加重(P<0.05)。结论人性化照护可减轻或消除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