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 PICC导管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后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凶险的就是形成深静脉血栓,尽管其发生率很低,但血栓一旦形成,就会有肺栓塞、脑栓塞的危险,而这对患者而言是致命的[2]。现将我院肿瘤科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后发生沿导管走行静脉多处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保证长期静脉给药患者有一条安全通畅无痛性的静脉通路,采用PICC置管术。方法: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并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有效护理。结果:留置PICC导管的所有患者中均未发生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断裂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PICC导管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末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药物会造成外周静脉的损伤,尤其是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PICC导管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此处血流量大,可以迅速降低化学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疼痛,坏死,静脉炎.现谈谈肿瘤患者PICC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4.
李阳  乙苏北  王岩  康娜  卢燕  张贺 《北京医学》2012,34(11):1005-1007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插管,将导管送至上腔静脉的方法,可减少静脉的反复穿刺,有效地保护外周血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静脉化疗.然而随着该项输液技术的推广使用,其并发症时有发生.导管异位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4.2%[1].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摄片示PICC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而进入颈内静脉、腋静脉或其他静脉[2].导管异位的发生可能导致治疗中断、导管保留困难,甚至增加其他并发症,如静脉炎及局部肢体肿胀、疼痛等的发生率.有报道,PICC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化疗时致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病例[3].现对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其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静脉栓塞等[2]。PICC现已被临床大量广泛使用,为患者长期输液、化疗及静脉营养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对其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恶性肿瘤实施PICC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患者在其肘部静脉处实施盲穿法将PICC导管置入;治疗组80例患者在贵要静脉处进行穿刺,通过超声的引导将PICC导管置入。观察两组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其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1%,(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应用超声引导,可使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静脉血栓形成减低,临床应用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7.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穿刺的过程,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我科自2006年1~10月为73例患者进行了PICC术。现将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湿热敷联合肝素对PICC插管后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将导管由肘前静脉插入至上腔静脉,使药物及高浓度物质直接输入上腔静脉。PICC避免了高浓度、强刺激药物对周围静脉的损害,同时也解决了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郑力  刘红  孙桂兰  徐华芳  蔡立春 《吉林医学》2013,34(24):5028-5028
目的:对PICC导管出现堵管、导管漏液以及导管滑出的患者进行导管置换。方法:应用塞丁格技术对23例PICC导管堵管、导管漏液以及导管滑出的患者进行原位置换。结果:X线全胸片提示置换后PICC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位置正确。结论:应用塞丁格技术对PICC导管原位置换方便、安全、成功率高、血管损伤性小,保护了静脉通路,避免了患者再次穿刺的痛苦,为肿瘤化疗患者及时完成治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例卵巢癌患者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30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的卵巢癌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病情观察、导管维护、对症处理、心理护理。结果 30例患者均能使用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并顺利完成治疗周期。结论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观察、导管维护、心理护理,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使导管能在静脉化疗中正常应用并顺利完成治疗疗程,确保化疗药物准确输入,有效防止静脉炎发生,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即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1],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静脉注射技术,与其他中央静脉导管(CVC)相比,具有安全、操作简便、容易插入、多种用途、保留时间长(甚至长达1年)等优点[2‐3]。PICC可以有效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化学性静脉炎,特别适合需要反复长期输液或化学治疗的患者。但上肢深浅静脉均存在许多分支,因此,导管末端有时并不能到达上腔静脉而异位到其他血管。导管异位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6%~10%[4]。盲插PICC导管异位率高达42%~76%;早期的研究PICC成功率只有70%,导管异位率为10%;另一研究导管异位率为7.87%;在超声引导下插管,导管异位发生率较低(4.93%)[5‐7]。最常出现的异位是颈内静脉,其次是腋静脉,其中经贵要静脉穿刺最易发生导管异位的部位是颈内静脉[8]。导管异位有导致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孔、血栓和瘘形成的风险等;如果导管仍在外周静脉,会引起肿胀,疼痛,肢体水肿及不适;在颈内静脉导管尖端的位置可能会导致转动头颈部困难和不适及患侧疼痛;多次反复调整又会导致局部感染及静脉炎等并发症[9‐1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头颈乳腺肿瘤科在PICC穿刺时改变传统的颈内静脉压迫方式,采用输液软袋压迫颈内静脉法,前瞻性研究原发 PICC 导管异位患者的临床特征,探寻PICC异位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基层医院的有效应用。方法对37例肿瘤患者由上级医院带回PICC导管进行护理,除做好心理护理外,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维护导管。结果 PICC导管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结论 PICC导管用于化疗患者输液安全有效,留置时间长,能提高护理质量,宜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及静脉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3.
梁琳  王今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30-163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放疗科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的230例肿瘤患者,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为96.09%(221/230),留置导管的时间为15—320d,平均留置时间为91.6d。发生并发症32例,其中渗血11例,静脉炎12例,导管阻塞9例,无全身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毒性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塞丁格技术置人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的操作体会。方法5例患者采用塞丁格技术从贵要静脉置入4Fr单腔Power PICC导管,术后拍摄X线片确定导管位置。结果5例患者置入Power PICC导管均一次成功。穿刺过程出血量少,患者痛苦感轻,置管后X线检查示导管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输液通畅,无静脉炎发生。结论塞丁格技术置入Power PICC导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是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目前,PICC已成为肿瘤患者、静脉高营养患者和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给药途径。行PICC置管可最大程度保护肿瘤患者的外周血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B超引导下置管技术的开展已经为越来越多患者提供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但B超引导下置管易引非炎性渗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 central catheter,PICC)送管中部分撤除支撑导丝对导管异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180例适合并同意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在PICC置管过程中,将导管尖端送至近同侧胸锁关节时,撤出支撑导丝2~4cm,再继续送至预测总长度,待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区后撤除剩余后段支撑导丝;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方法,导管送至预测量总长度,待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区后撤除全部支撑导丝;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穿刺部位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X线胸片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右心房、腋静脉的发生率。结果两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送管中部分撤除支撑导丝可有效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有着操作便捷、应用安全性高以及留置方便等优势,能够减轻反复静脉穿刺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保护患者静脉,防止药液外渗。在PICC导管临床应用的过程中,PICC导管断裂是最为严重的不良事件,可随时威胁患者生命,为了有效防止患者PICC导管断裂的发生,保证患者置管期间的安全,积极对PICC导管断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的干预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基于此,本文对PICC导管断裂的原因分析及有效处理预防策略做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8.
范翠玲 《现代医学》2008,36(3):216-21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在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并将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静脉输液方法.作者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PICC的经验及护理体会,认为 PICC为重型颅脑损伤需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治疗途径,其操作较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术简单,容易固定和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导入,将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导管。近年来,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进行化疗,与普通静脉化疗手段相比,它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改善临床化疗患者的护理质量~([1-2])。然而,Safdar N等~([3])的调查也发现,PICC围置管期肿瘤患者导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癌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对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洛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均接受PICC。分析其化疗间歇期对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学历水平、家庭支持态度与肺癌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有关(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增长、学历低是肺癌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家庭支持是肺癌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增长、学历低是肺癌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家庭支持是肺癌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