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利培酮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应用的疗效以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如皋市精神病防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每组50例.利培酮组药物剂量范围在2~6 mg/d,奥氮平组药物剂量范围在10~20 mg/d.两组患者均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结果 6周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有效率为86%,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有效率为86%;奥氮平组患者在阳性症状与一般病理症状中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利培酮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种药物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时间这一因素与利培酮和奥氮平两种药物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剂量、病程对利培酮的疗效有明显影响(R 2=0.56,P<0.05),治疗时间对奥氮平的疗效有影响(R 2=0.38,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利培酮与奥氮平疗效相当,但是奥氮平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好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101-103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精神状况、治疗前后的血脂和泌乳素水平及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治疗第8周与第12周的PA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各项指标均有所升高,但其中仅甘油三酯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泌乳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P0.05)。结论应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且不良反应轻,但可导致患者血脂异常及泌乳素水平升高,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在血脂和泌乳素水平方面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利培酮血药浓度与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利培酮血药浓度与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组31例,女性组34例)应用利培酮治疗后第0、1、2、4、6、8周末的血清利培酮浓度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相关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升高与利培酮血药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男性组r=0.983,P<0.01;女性组r=0.985,P<0.01).结论 利培酮血药浓度与血清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升高会导致泌乳素水平的升高,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对抗精神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使用利培酮治疗时应该注重个体化治疗而不应该一味追求足量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仅予利培酮片口服治疗,随时据病情调整剂量,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观察期为6个月。根据研究结束治疗时利培酮的剂量,将患者分为利培酮1~2 mg组(12例)、3~4 mg组(61例)和>4 mg组(27例)。研究开始及6月末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结果:利培酮1~2 mg组和>4 mg组患者的泌乳素水平未发生改变(P>0.05),而3~4 mg组患者的泌乳素水平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培酮剂量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存在明显的影响,定时检测其泌乳素浓度有必要性,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培酮、奥氮平以及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18~45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及阿立哌唑组,每组40例。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检测血清PRL并记录溢乳、月经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利培酮组及奥氮平组血清PRL升高,并有相应临床症状;阿立哌唑组无明显升高,几乎无影响。结论不同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PRL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氨磺必利,对照组采用利培酮.对比2组患者泌乳素水平、阴性症状.结果 2组治疗前的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1,2,4,6周泌乳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阴性量表(PANSS)阴性减分和总分减分均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为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二者均会导致患者泌乳素增加,但氨磺必利较利培酮对患者泌乳素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99-102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精神分裂症泌乳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 年1~10 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 例。两组均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泌乳素水平、PANSS 评分、CGI-SI 评分、TESS 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治疗4 周与治疗8 周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PANSS 总分以及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CGI-SI 评分、TESS 评分以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可有效降低利培酮所致精神分裂症泌乳素水平升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别与联系。方法:应用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生产的ERP仪器,采集并比较28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患者的电位P300,并随访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6月、18月时电位P300。结果:1与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比较,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N1、N2和P2潜伏期延迟,N2、P2和P3波幅降低(P<0.05);2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访提示:随着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精神症状逐渐缓解,电位P300波幅P2及P3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与慢性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缺陷。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与波幅改善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好转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催乳素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针组(38例,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和利培酮组(38例,利培酮治疗),于基线,治疗后第4,8,16周末检测患者的血浆泌乳素水平,于分组前和分组后8周、16周以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的病情严重程度(GGI-SI)及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帕利哌酮针组38例患者中,有31例(81.6% )完成研究,利培酮组38例患者中,有32例(84.2% )完成研究,将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的资料纳入统计分析。分组前两组的PNASS、CGI-SI及SEP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分组治疗16周后,两组的PANSS评分及CGI-SI评分均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帕利哌酮针组、利培酮组的SEPS评分的均数(标准差)为3.6(2.7)和5.2(2.5), (t=2. 11,P=0. 041)。分组治疗8周后,帕利哌酮针组与利培酮组的血浆催乳素均数(标准差)分别为41.2.(18. 7)μg/L及48. 5(16. 5)μg/L,(t=2. 42,P=0. 014),两组的PSP评分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69. 5(9. 2)及64. 7(12. 1), (t=2. 21,P=0. 042);分组16周后,帕利哌酮针组与利培酮组的血浆催乳素浓度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40. 5(17. 5)μg/L及61. 5(19.5)μg/L,(t=6.55,P<0. 001),两组的PSP评分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80. 4(6. 4)及65. 9(9.2),(t=6.52,P<0. 001)。两组血浆催乳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62,P=0. 032),两组PSP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4,P=0.005)。结论 棕榈酸帕利哌酮可有效改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社会功能,安全性好。椎体外系不良反应较轻,高催乳素血症的程度较低,社会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向于生物学因素方面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研究逐渐受到精神医学界的重视,为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的特点及与病情的关系,本研究对38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主要大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心肌标志物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给依据.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利培酮高剂量和低剂量治疗,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肌钙蛋白(cTnI)的测定,比较疗效及血清心肌标志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PANSS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在治疗2周起,两组PANSS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直至治疗8周,两组间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得分:高剂量组治疗2周即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差异始终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得分:高剂量组治疗8周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差异始终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90.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治疗2周后两组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对照组恢复治疗前水平(P>0.05),而高剂量组治疗8周时才恢复正常(P>0.05);MYO和CK-MB:均治疗2周后升高(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MYO和CK-MB水平逐渐恢复,并在治疗8周时基本恢复治疗前水平(P>0.05);cTnI..两组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治疗早期出现MYO和CK-MB变化,但随着治疗进行,该影响逐渐减弱,且此变化可能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4例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的患者设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设为对照组,两组予以利培酮片口服,疗程均为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在治疗第6周末评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钾、血红蛋白的结果。结果两组在治疗各个时点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在治疗各个时点的PANSS总分和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6.47%,与对照组的8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6周末研究组的肾功能、血钾、血红蛋白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总分在治疗后第2、4、6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88%和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的疗效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轻微,未加重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长期住院服用氯氮平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用利培酮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长期住院并服用氯氮平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使用利培酮治疗,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定,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ESR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记录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联合使用利培酮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22.5%,治疗前后PANSS量表总分、阳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SS量表阴性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减少。结论:对于长期住院服用氯氮平的患者,氯氮平和利培酮联用对患者的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能有所改善,对阴性症状改善不明显,总体有效率不高,但能减少氯氮平使用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奎硫平、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对117例年龄18~65岁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奎硫平、利培酮,氯氮平进行治疗.疗程8用,采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性激素试剂盒ELISA法检测血清催乳素含量.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奎硫平组、利培酮组血清催乳素均增高,氯氮平组血清催乳素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血清催乳素监测,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的指标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奎硫平、利培酮、氨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对117例年龄18~65岁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奎硫平、利培酮、氯氮平进行治疗,疗程8周,采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性激素试剂盒ELISA法检测血清催乳素含量,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奎硫平组、利培酮组血清催乳素均增高,氯氮平组血清催乳素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血清催乳素监测,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的指标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CGI-SI)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有效率87.5%,利培酮组有效率82.5%,两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奥氮平组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χ2=3.27,P〉0.05)。奥氮平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体质量增加,利培酮主要不良反应是锥外系反应、失眠、体质量增加、泌乳、闭经等。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奥氮平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利培垌组)治疗12周.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作为评定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和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9.74%、56.67%,明显高于利培酮组的61.05%、29.47%,两组PANSS评分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阿立哌唑组治疗中减分率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阿立哌唑的总有效率、治愈率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低、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齐拉西酮30例,剂量范围20~100 mg/d;利培酮口服液组29例,剂量范围1~6 mg/d;氟哌啶醇30例,剂量范围5~30 mg/d,用PANSS及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期2周。结果: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口服液组PANSS兴奋激越因子总分减分率在第1周末及第2周末稍差于氟哌啶醇组,在针对每个兴奋因子方面三组药物各有优势,但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口服液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兴奋激越症状患者疗效较肯定,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刘洪秋  严明  毛星 《吉林医学》2010,31(22):3636-3637
目的:通过与利培酮的对比,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随机分两组,分别为齐拉西酮组(治疗组)、利培酮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疗程设为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8%,两组疗效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不良反应治疗组为38%,对照组为52%;但对照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到第8周末,两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齐拉西酮组明显少于利培酮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52-155
目的 探讨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LDH急性期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予以卧床休息、避免腰部剧烈活动、腰椎骨盆牵引、针刺、理疗和推拿等康复措施,连用7 d。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血清疼痛介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IL-8和IL-10]水平变化。另取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DA、NE、5-HT、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DA、NE和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DA、NE和5-H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LDH急性期存在血清疼痛介质DA、NE和5-HT水平异常升高,其水平的变化可作为LDH急性期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评估的敏感血清指标;同时LDH急性期存在促炎症/抗炎症因子网络水平紊乱,血清IL-6、IL-8水平的异常升高,血清IL-10水平异常下降,其水平的变化亦可作为LDH急性期疗效随访和预后评估的敏感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