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致晕厥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对患者的危害不在于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造成的晕厥、跌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等.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我院2002年4月-2006年4月收治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住院患者16例,现就其发病的临床特点和患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与靶器官的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在杭州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0例,对患者的卧位和立位血压进行测量,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将190例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32例)、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组(134例)和体位性高血压(OHT)组(24例),对各组的临床基本资料、血液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头颅MRI等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岁老年患者的OH和OHT的发生率分别为26.67%(16例)和23.33%(14例),明显高于60-〈80岁老年患者[12.31%(16例),7.69%(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ONT组和OHT组在使用4类常用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头颅MRI结果、颈动脉超声结果、心脏彩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H、OHT在老年人群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比较常见;OH、OHT的发生与临床上常用的4类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可能无关;OH、OHT的发生与患者脑部、颈动脉、心脏功能的异常发生情况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3.
4.
体位性低血压属于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现象。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20%在平卧后直立时出现血压降低,75岁以上老年人高达30%[1]。体位性低血压对于患者造成的危害有晕倒、跌倒、伴发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出现意外等[2-3]。作者医院对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实施了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斌  赖成毅  廖琦 《四川医学》2008,29(1):50-51
目的 总结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 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0.75%(22/106),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9.25%(84/106).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高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病因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并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收治出现症状的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48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该护理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体位性低血压 ,又称立位性低血压 ,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病因复杂,且患病率随年龄和基础血压增加而增高[1].65岁的老人约20%在平卧起立时可引起血压下降,75岁以上患者则约30%可出现此现象[2].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晕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近年来发生在我科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进行分析,以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护理意外,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科收治老年患者1219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患者162例,发生率约13%。162例中男93例,女69例,年龄71~80岁54例,81~90岁102例,91~95岁6例,平均年龄83岁。冠心病、高血压病65例,2型糖尿病34例(其中伴高血压23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18例,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17例,老年痴呆症14例,溃疡病伴上消化道出血11例,慢性肾炎高血压3例。162例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在入院后第2~15天。其中发生于卧床站立时58例,上床…  相似文献   

9.
10.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重要相关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工作极为缺乏,国际上也缺乏统一的诊断、治疗指南来规范管理这类患者,且因其发病的隐匿性及低知晓率,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和误诊。本文就近几年这二者的发病机制、分类、危害、影响因素及诊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并提出高血压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困惑以及二者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短期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逆转作用。方法:30例经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60mg,每日1次,治疗前和疗程第6周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0例中,异常血压昼夜节律逆转17例,未逆转13例,结论:拜新同治疗后,约57%高血压病患者的异常节律可被逆转。  相似文献   

12.
李辉  李晓华 《疑难病杂志》2012,(12):908-910
目的探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对95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血压平均值、脉压平均值、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天、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分别为30%和36%,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分别为28%和32%;治疗后分别为降至4%、3%和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勺型)者高达81.1%(77/95)。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昼夜节律由非勺型转变为勺型仅占19.5%(15/77)。结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降压药物治疗后全天血压均值和血压负荷均有显著降低,夜间血压下降率也明显增加,但只能使部分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v blood pressure,ABP)及血压节律的变化。【方法】经门诊测量血压(clinical blood pressure,CBP),并行多导睡眠仪(polrsomnography)及动态血压监测符合标准的60例研究对象入选本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白天、夜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根据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tion,EH)组、EH合并OSAS组、单纯OSAS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及EH合并OSAS组白天SBP(dSBP)、白天DBP(dDBP)、夜间SBP(nSBP)、夜间DBP(nDBP)明显升高;EH合并OSAS组dSBP和nSBP以及nDBP较EH组患者升高,有统计学差异。与EH组相比,OSAS组及EH合并OSAS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比例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H合并OSAS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OSAS可独立引起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肥厚情况分为肥厚组(n=52例)和非肥厚组(n=74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变异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非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 SBP 与dSSD、nSSD为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 SBP 与dSSD、nSSD是影响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平稳控制血压对防止左室肥厚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涛  陈悦  霍阳  初巍巍 《西部医学》2014,(6):775-777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61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ckroff-Gault公式测算eGFR(GFR估测值),根据eGFR水平分为4组:即A组64例(eGFR>90ml/min·1.72m^2)、B组78例(eGFR 60~90ml/min·1.72m^2)、C组67例eGFR 41~59ml/min·1.72m^2)和D组52例eGFR≤40ml/min·1.72m^2),测定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体重指数等,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GFR的关系.结果 随着eGFR水平下降,病程逐渐延长,收缩压与脉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eGFR水平与病程、收缩压、收缩压晨峰呈显著负相关(P<0.05),舒张压下降率及舒张压波动幅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收缩压、收缩压晨峰、收缩压下降率、脉压及脉压下降能够显著影响eGFR水平(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节律与GFR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和心率变异性检测技术,对正常人及不同高血压组进行相关性比较研究。结果:高血压组昼夜血压变化程度下降(P<0.01);高血压组心率变异程度的24小时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小时的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24小时的5分钟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I)、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明显下降(P<0.05),高血压节律消失,心率变异(HRV)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结论:提示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HRV减低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具有内在联系,高血压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损害程度与高血压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蛋白尿的关系以及降低夜间血压对蛋白尿的影响,为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患者蛋白尿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每日分别于晨起或睡前口服氯沙坦50~100mg治疗1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清蛋白、血脂、肌酐、钾、钠,24h尿白蛋白定量,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不同服药时间对血压节律的影响,以及血压节律的变化对蛋白尿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夜间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非杓型患者比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间治疗前24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尿蛋白水平与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r=0.233,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会加重肾脏损害,睡前服用氯沙坦可有效控制夜间血压水平.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减轻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8.
刘婧  田韵  倪敏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69-117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 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 MBPS 组和非 MBPS 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U);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MBPS 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晨峰、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MAU)均显著高于非 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血压晨峰与LVMI、IMT、MAU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9.
儿童血压和心率近日节律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血压和心率近日节律的特征。方法连续48小时检测儿童的血压和心率,通过余弦法分析其近日节律特点。结果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呈现明显的近日节律:男性儿童和女性儿童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近日节律特征,如中值、振幅男女不同而位相没有明显差别:儿童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中值和振幅与年龄呈正相关,而心率则呈负相关。结论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呈现近日节律,并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