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科2007年5月~2009年1月收治3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尿检查诊断的citrin缺陷导致NICC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生后即开始发病,突出表现为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结论: citrin缺陷导致的NICCD是不明原因黄疸的鉴别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2.
程静  刘丽  盛慧英  伊鹏 《广东医学》2012,33(17):2559-2562
目的分析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3种基因突变型(突变Ⅰ、Ⅲ、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已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血氨基酸谱和尿有机酸,并随访治疗14个月。结论 84例NICCD患儿以婴儿肝炎综合征起病79例,低血糖起病2例,肝脾肿大起病1例,水肿起病2例。平均就诊年龄(49±5)d。合并精神运动发育迟缓48例,低血糖53例,有瓜氨酸等氨基酸特异性升高43例,尿标本发现大量半乳糖醇51例。84例患儿基因突变类型为Ⅰ/Ⅰ56例,Ⅹ/Ⅹ3例,Ⅰ/Ⅲ6例,Ⅰ/Ⅹ13例,Ⅲ/Ⅹ6例。除3例自动出院外,81例患儿全部接受治疗,治疗3~6个月后低血糖好转5,~6个月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逐渐改善。出院后11例失访,其余70患儿随访2~23个月,平均(14±2)个月,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85ldel4(突变Ⅰ)为中国人SLC25A13基因的热点突变。NICCD患儿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不明显。婴儿肝炎综合征并低血糖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对本病有积极提示,且治疗后有明显好转。绝大多数NIC-CD患儿预后尚佳,但仍需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Citrin缺陷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认识和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分析1例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Citrin缺陷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常表现为黄疸、血瓜氨酸升高以及脂肪肝,此外伴有半乳糖血症、低蛋白血症、出血倾向、低血糖以及甲胎蛋白明显升高,临床上应用无乳糖或富含中链脂酰肉碱的配方奶改善症状。结论:Citrin蛋白缺乏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遗传代谢病,SLC25A13基因检测对明确Citrin蛋白缺乏症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育健 《海南医学》2012,23(3):97-98
目的 提高对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认识,加强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贵港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例NICCD患儿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生后即开始发病,就诊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4例均停用母乳,予无乳糖及强化中链脂肪酸特殊配方奶喂养,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的预后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追踪.结论 对生后不明原因黄疸且伴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想到NICCD的可能,需及时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检测,以确保及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6.
Cirt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是一种以黄疸、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代谢病。本病文献报道最早见于2001年,以腹胀、乳糜腹为突出表现的病例尚未见报道。今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慧芳  潘家华 《安徽医学》2013,34(1):103-105
<正>Citrin缺陷病是由于SLC25A13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Citrin蛋白功能障碍,造成机体代谢紊乱,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其表型之一是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主要表现为患儿出生后不久的黄疸及肝功能异常,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基因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学者陆续报道该疾病,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现就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2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治方法及母婴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7例孕产妇资料,分析诊治方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27例孕妇分娩孕周33~38周,早产儿11例.27例孕妇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24例,产后出血量200~580ml.分娩新生儿中轻度窒息5例,重度窒息1例,新生儿体重2100~3400g,其中低体重儿9例.新生儿外观均无畸形,生后均以高危儿立即转儿科治疗,未发生围生儿死亡.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对已确诊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应加强监护及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彦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17-3118
目的:通过对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临床分析,探讨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6年收治的妊娠期ICP3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妊娠期ICP孕妇均经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有8例出现轻度窒息,无一例死亡。结论:妊娠期ICP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对已确诊的妊娠期ICP患者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分娩方式。②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45例患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③结果皮肤瘙痒占77.24%,黄疸发生率13.79%,胆酸及肝酶升高达100%,早产发生率15.17%,胎儿窘迫发生率4.83%,剖宫产率67.59%,(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占22.45%),经阴道分娩占32.14%.产后出血8.28%,无围生儿死亡。④结论胆酸升高是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唯一不可缺少的指标,及早期诊断指标。若能得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对胎儿的不良影响,阴道分娩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itrin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0例NICCD患儿和同期诊治的30例特发性新生儿胆汁淤积症(INC)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目标基因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和桑格-库森法验证结果。结果:NICCD与INC临床表现相似,但圆胖脸和陶土便在NICCD患儿中更为常见(均P<0.01)。NICCD组血糖、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纤维蛋白原、转氨酶水平较INC组低(P<0.05或P<0.01),而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血氨、甲胎蛋白、凝血功能标志物较INC组均升高(P<0.05或P<0.01);INC组血氨基酸水平多在正常值范围内,而NICCD组血瓜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及苏氨酸水平均升高(均P<0.01);INC组尿有机酸轻度升高或正常,而NICCD组尿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及苯乳酸浓度显著升高(均P<0.01)。NICCD组均存在SLC25A13突变,其中8例为纯合突变,9例为复合杂合突变,13例为单位点突变,以c.851_854del(53.19%)最常见,同时发现2个新的致病性突变c.1196T>A和c.919G>T。结论:对于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并伴有圆胖脸、陶土便的患儿应警惕NICCD,血氨、甲胎蛋白、瓜氨酸以及尿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苯乳酸水平升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目标基因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方法:将126例ICP病例分治疗组(72例)和未治疗组(5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足月低体重儿、产后出血明显少于未治疗组。结论:对ICP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能显著改善围生儿预后,提高母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毅  周辉  胡茜 《四川医学》2013,(11):1668-1670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发生死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胎儿监护措施和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57例ICP患者中9例发生死胎的病例资料.结果 ICP死胎发生率0.42%,9例死胎均发生于妊娠晚期,孕妇均有皮肤瘙痒,9例死胎中8例为重度ICP,常规胎监多为正常,死胎外观无异常.结论 ICP孕妇发生死胎的孕周常在孕晚期,常常突然发生,难以预测.规律或不规律的宫缩可能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诱因,重度ICP发生死胎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已确诊的ICP患者,应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慎重对待宫缩情形,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死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雪燕  冯丽娟 《重庆医学》2007,36(7):623-625
目的 评估联合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静脉滴注思美泰(S-腺苷蛋氨酸)1 000mg和易善复465mg,每日1次,同时口服DX(地塞米松)3.75mg,每日3次,3d后减量,每日每次逐日递减0.75mg,第8天停药,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静脉滴注思美泰1 000mg,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的TBA、TB、DB、ALT/AST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瘙痒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TBA、TB、DB下降明显,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LT/AST下降不明显,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中观察组瘙痒缓解时间早,延长孕周长,新生儿体重重,阴道分娩机会多,早产和RDS综合征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羊水粪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治疗与单用思美泰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均有好的临床疗效,但联合治疗是更理想的方法,更能提高围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2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晔  苏绮枫  黄咏梅 《上海医学》2005,28(2):116-118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儿的影响及 ICP分度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 2002 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诊断的128例 ICP患者(ICP组)与同期其他产妇(对照组,10 949 名)进行比较,并将ICP组患者根据本院标准分为轻度和重度两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 ①ICP的发生率为 1.16%,而双胎发生ICP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ICP组分娩孕周、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轻度 ICP亚组与重度 ICP 亚组在分娩孕周、丙氨酸转氨酶和羊水污染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CP对胎儿的危害较大,对胎儿已成熟的 ICP患者终止妊娠有助于改善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胥映平  张莉  赵彩华 《西部医学》2010,22(5):878-88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率、诊断、并发症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近5年发生的118例ICP病例分治疗组70例和未治组(对照组)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各项血生化指标明显下降、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困生儿死亡率、早产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积极正确处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疽可明显减轻孕妇的瘙痒症状,降低固生儿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中国人群中多药耐药蛋白3(MDR3)基因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机制中的遗传作用.方法 对65对患有ICP的产妇与女性新生儿抽取外周血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DR3的14、15、16号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65对ICP患者母女MDR3基因的14、15、16号外显子未发现新的突变.结论 MDR3基因的14、15、6号外显子突变可能不是中国人群ICP发病的主要原因,但有待于寻找MDR3其他位点的突变或扩大检测样本数量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胎儿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发现ICP胎儿心功能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孕妇67例,孕周27~40周,其中ICP孕妇29例(ICP组),正常孕妇38例(对照组)。应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fetal heart quantification,Fetal HQ)软件测量胎儿心室收缩功能,包括纵向收缩功能:左、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strain,GLS)、间隔壁应变(sept wall strain,SWS)、侧壁应变(free wall strain,FWS);横向收缩功能:左、右心室24节段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整体收缩功能:左、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etal area change,FAC)、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结果 ICP组纵向收缩功能指标左、右心室GLS、SWS、FW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横向收缩功能指标左、右心室24节段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左、右心室FA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左心室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内高胆汁酸环境下,ICP胎儿心脏左、右心室整体及纵向收缩功能明显受损,横向收缩功能未见明显改变;并且与传统心脏功能评价指标左心室EF相比,FAC可以更加敏感地反映胎儿心脏整体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3种基因突变型(突变Ⅰ、Ⅲ、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预后.方法 分析已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血氨基酸谱和尿有机酸,并随访治疗14个月.结论 84例NICCD患儿以婴儿肝炎综合征起病79例,低血糖起病2例,肝脾肿大起病1例,水肿起病2例.平均就诊年龄(49±5)d.合并精神运动发育迟缓48例,低血糖53例,有瓜氨酸等氨基酸特异性升高43例,尿标本发现大量半乳糖醇51例.84例患儿基因突变类型为Ⅰ/Ⅰ56例,Ⅹ/Ⅹ 3例,Ⅰ/Ⅲ 6例,Ⅰ/Ⅹ 13例,Ⅲ/Ⅹ 6例.除3例自动出院外,81例患儿全部接受治疗,治疗3~6个月后低血糖好转,5~6个月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逐渐改善.出院后11例失访,其余70患儿随访2~23个月,平均(14±2)个月,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85ldel4(突变Ⅰ)为中国人SLC25A13基因的热点突变.NICCD患儿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不明显.婴儿肝炎综合征并低血糖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对本病有积极提示,且治疗后有明显好转.绝大多数NICCD患儿预后尚佳,但仍需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