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及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9例,B组29例。A组仅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疗法;B组除上述疗法外,口服阿卡波糖50 mg/次,3次/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HOMA-β、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HOMA-IR及餐后2h血糖显著下降、HOMA-β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BMI均下降(P〈0.05)。结论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能显著降低餐后2h血糖,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个体化与体重化用于2型糖尿病饮食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遵从糖尿病基本饮食治疗原则,而治疗组给予基于个体化与体重化的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案指导,干预周期都为12周。结果 2组干预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测定值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空腹胰岛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治疗组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个体化与体重化的饮食教育可以很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与提高胰岛素含量,从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和多次胰岛素注射组,两组患者予以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治疗过程中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及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低于多次胰岛素注射组(P〈0.05),而且前组胰岛素日用量显著少于后组(P〈0.01),但两组间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低血糖发生,但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且胰岛素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4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诺和灵30R组)35例;治疗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组)35例。结果:治疗组的空腹及2小时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并且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处方饮食与单一处方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实行个体化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单一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结果 营养干预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水平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处方饮食可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6.
老年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23例老年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与同期39例未合并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血压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早期控制血糖及其相关代谢紊乱综合症对预防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住院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42例和门冬胰岛素30组42例,16周后比较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及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结果治疗16周后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1),前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略高于后组(P〈0.05),并且前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而两组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低血糖发生率及前组治疗前后血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能较好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何亮军  徐竞 《安徽医学》2011,(9):1292-1294
目的对比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4例年龄大于60岁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A组)和胰岛素泵(B组)治疗并对比分析。结果 B组血糖达标时间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各点血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各点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血糖达标时间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胰岛素强化,可以有效稳定血糖,改善自身胰岛细胞功能。其中诺和锐用于胰岛素泵治疗老年糖尿病与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相比较,所需时间更短且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消脂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健脾消脂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护肝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分泌功能指数、B超等以评价疗效。结果健脾消脂汤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H)、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降低及胰岛分泌功能指数(HBCI)的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肝脏影像学方面的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消脂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加用甘精胰岛素或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停用磺脲类药物,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继续原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C肽等,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各时段C肽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空腹血糖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空腹C肽上升、30min C肽上升、120min C肽上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餐后2h血糖下降比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C肽峰值出现在餐后1h,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肽峰值出现在餐后3h,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磺脲类失效患者中,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好,可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餐后2h血糖控制优于继续使用磺脲类药物加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压、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饮食控制及锻炼的基础上使用安慰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饮食控制及锻炼基础上使用西格列汀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清蛋白(GA)的变化情况,监测低血糖发生率、血压、体质量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FPG、2 hPG、GA的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体质量和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4例.在给予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1~10.0)mmol/L,比较两组的血糖、餐后2h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结果经过1个疗程(7d)治疗后,强化治疗组的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h血糖浓度和日需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cy、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显著降低,与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HDL—C水平显著增加,与血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泌乐5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使用优泌乐50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应用优泌乐50治疗能显著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4.
控释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书涛  田慧  杜锦 《四川医学》2000,21(10):867-869
目的 评价控释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法 将39名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控释格列吡嗪组与格列齐特组。两组药物皆两周调整一次剂量,总疗程12周。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HbAlc均显著下降(P〈0.01);控释格列吡嗪组第一时相血糖值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格列齐特组空腹血糖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午餐后两小时血糖值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其余时相血糖值较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诺和灵R三餐前+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组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超短效赖脯胰岛素。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P>0.05)。2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较符合生理需求,血糖控制佳,低血糖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个体化营养治疗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浙江省舟山医院共收治的1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实验组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啦)、免疫球蛋白G(IgG)、C型反应性蛋白(CRP)、微量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免疫学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IgG、ALB、Hb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IgA、IgG、ALB、Hb[(3.3±1.4)、(14.5±3.2)、(38.7±1.3)、(130.6±35.5)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1.2)、(13.5±4.5)、(35.5±2.4)、(118.5±21.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O.05);实验组FPG、2hPG[(8.1±1.6)、(11.3±2.4)mmol/L]低于对照组[(9.4±5.5)mmol/L、(12.5±7.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其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毕明慧 《河北医学》2011,17(9):1161-1164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CGMS)动态比较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大于或等于60岁)单纯饮食加运动疗法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n=31)及阿卡波糖组(n=29),疗程为4周.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糖监测数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对于所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有效地宣传、提供咨询等干预手段,使此类人群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发症、危害、治疗手段等方面,以分析通过面向社区采取有效的干预是否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下属的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接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及运动疗法等综合疗法,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情况及自我认知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认知率和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翁雪燕  陈绵雄  林慧 《重庆医学》2018,(15):2007-2010
目的 探讨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的影响及心率恢复(HR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活动平板试验,分析导致HRR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HRR异常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辅并控制饮食,强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轻度强化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和HRR的变化情况.结果 异常HRR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息心率、最大心率及收缩压(SBP)呈明显相关(P<0.05).经过2个月的轻度强化运动训练后,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的FBG、HbA1c及静息心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RR明显增加;与普通治疗组治疗后相比,强化治疗组治疗后的FBG、HbA1c、静息心率明显下降,HRR明显增加(P<0.05).结论 FBG、HbA1c、静息心率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RR异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轻度强化运动训练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增加HRR,进而有效地改善C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