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机透视下点片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摄片是用照像机进行拍摄的 ,但遇到一些较难拍摄的位置时 ,摄出的照片往往不够理想 ,我们通过摸索 ,将较难拍摄的部位 ,采用胃肠机透视下点片的办法 ,可获得良好的照片。1 颈椎斜位片的投照在观察颈椎椎间孔时 ,斜位角度较难掌握 ,常规摄片椎间孔往往显示欠佳 ,而采用透视下转动体位 ,观察到椎间孔显示最佳时点片 ,这样摄出的照片 ,椎间孔显示清楚。2 环椎、枢椎张口位的投照观察齿状突或环枢关节采用张口位投照 ,常规摄出的照片不一定能较好的显示齿状突及环枢关节 ,而透视下观察能使其在最佳位置时点片 ,使齿状突显示的更为清楚。3…  相似文献   

2.
颈椎左右前斜位摄影方法的点滴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摄颈椎双斜位片时充分显示颈椎椎间孔、小关节、椎弓根的方法。方法根据各椎体运行角度差异,头部冠状面与胶片成45°角,躯干冠状面与胶片成60°角,X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角。结果依上述改进后的方法摄颈椎双斜位片,能清晰显示被检测椎间孔和椎间根。结论改进后的颈椎X线摄影术对颈椎斜位解剖学全貌显示良好,操作方法,省时省力,病人易于配合。  相似文献   

3.
<正> 颈椎斜位投照常常因身体摆放位置不适当而椎间孔显示不满意影响正确诊断,我们通过标准的俯卧斜位及仰卧斜位投照实践,达到了满意的颈椎斜位投照影像,现介绍如下: 适应证:临床上有颈部肩背部疼痛或上肢发麻以及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为了解颈椎骨质情况,特别是有无增生的骨刺向椎间孔方向突出时,需要投照颈椎斜位像。 颈椎的解剖基础与投照影像的关系:(一)颈椎七个,以第一、二个较特殊,第一为环椎,无椎体及棘突,有前后两弓及侧块组成,第二为枢椎,椎体向上突出一个齿突,头向左右转动时即以齿突为轴,环  相似文献   

4.
<正> 投照颈椎斜位,一般都采用卧位法,虽然能满足诊断要求,但摆起位置来,比较困难,费时,患者也感到很不舒适,有时椎间孔显示也不够理想。我们经过改进,选用了远距离立位投照法,弥补了上述缺点,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投照方法,介绍于后:患者在胸片架前挺胸直立,面向 X 线管,身体与暗盒成50°斜位,使被检测向前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人体侧面,外耳孔与颈椎、枢椎的投影关系,对传统投照方法加以改进,使颈椎、枢椎的影像得到充分显示。方法测量外耳孔到齿突中心的高度距离,外耳孔到齿突中心为3.5cm,使齿突中心与嘴角连线成90°角。结果使用改进后投照方法照颈椎开口位,使颈椎、枢椎的影像显示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普通照法(P<0.01)。结论用改进后投照方法照颈椎开口位,既有摆位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又能使颈椎、枢椎的影像得到充分显示,减少废片率和重照率,提高工作效率和照片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力 《中国医学创新》2008,5(9):170-171
颈椎双斜位X线片主要是观察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等组织结构的改变,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传统的颈椎双斜位的体位摆法为患者直立背向立式摄影架,使身体与暗盒成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0°,对准C4射入胶片中心.此投照法已沿用很久,虽然可以显示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的增生、变形等一些病变情况,但投照时由于患者是背对立式摄影架,患者有时闭眼很难感觉到自己身体是否在移动,尤其老年患者站立不稳、震颤等身体更易移动,从而导致影像效果较差,有些患者不能清晰显示椎间孔等一些组织结构,给患者的病情诊断带来影响,由于影像效果差导致重摄率高,同时也增大了投照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正> 颈椎斜位摄影是在拍颈椎正侧位片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观察椎间孔与椎弓根的病变时需拍的必要位置。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常规方法摄影往往第一和第二颈椎易与下颌骨重叠,使相应的椎间孔及椎弓根显示不清,而影响诊断。为此我们对常规体位摆法作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投照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对颈椎斜位摄影方法进行探讨 ,重点是椎间孔的显示方法。其结论是正确的颈椎双斜位摄影 :躯体冠状面与胶片成 6 0°角 ,而头部冠状面与胶片成 4 5°角 ,使上下颈椎倾斜角度略有偏转 ;球管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15°角 ,于 C3椎体下缘射入胶片中心。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骨折常见,以往都采用正侧位及轴位投照法以显示骨折。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正位投照因髌骨与股骨下端重叠显示不清,轴位则要求患者俯卧位。膝部接触床面,膝关节还要屈膝90°,这种体位因患者痛疼剧烈而难以配合。为此作者参考Daffney的经验并结合我们的实践找到一种新的投照方法。现介绍如下: 膝关节侧位投照方法同常规侧位法。斜位投照方法是:患者仰卧于投照床,姆趾垂直向上。倾斜球管,中心线以45°角由膝关节外侧射入;保持膝关节不动,再由内侧拍摄一张45°角照片。  相似文献   

10.
常规的腰椎斜位拍片法: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平直,然后使对侧身体抬高(被检侧在下),髋及膝部屈曲,支撑身体,使身体(冠状面)和台面成45°角。头、背及骶部用棉垫支撑。为了能得到准确的45°角,还得用45°角度板测量其角度。此体位在摆放病患者体位时较复杂,而且倾斜角度不容易掌握。笔者实际操作摄片过程中,探索了一种既容易操作又准确的腰椎斜位拍片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病人容易配合,而且所拍摄出的腰椎斜位片能清楚显示椎体各部分结构,临床效果很好,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1 体位摆法:患者仰卧摄影台上,脊椎…  相似文献   

11.
胸部外伤特别是肋骨腋中线骨折,采用传统的胸部正侧位投照方法容易漏诊。笔者在传统的正侧位投照方法的基础上,把侧位片改为左前斜30°-45°角或右前斜30°-45°角的体位投照,并经80例胸部外伤病人的240张胸片的观察,降低了肋骨腋中线骨折的漏诊率,介绍如下。1投照方法1.1投照体位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先面向暗  相似文献   

12.
盆腔动脉造影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腔动脉造影解剖及其最佳投照体位,指导超选择盆腔血管插管,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方法:收集正常成人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造影资料51例,测量其双侧髂总动脉间的夹角、双侧髂内动脉开口的高度和髂总动脉长度;观察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正位、对侧斜位、同侧斜位造影片上显示程度;分析髂内动脉及分支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造影解剖类型。结果:①正常成年男性双侧髂总动脉夹角均数为57.22°±8.39°,正常成年女性双侧髂总动脉夹角均数为66.41°±7.99°,女性髂总动脉夹角大于男性(P<0.01);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左侧髂总动脉长于右侧;②对侧斜位是显示髂内动脉及分支的最佳体位;③本组正常成人髂内动脉造影可分为四种解剖类型。结论:对盆腔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性别及其髂内动脉血管造影解剖类型、髂总动脉的主干长度,选择最佳投照体位,实行个体化介入手术操作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 投照方法: 1.位置:患者取直立位或坐位。后前斜位被检侧靠近暗盒,前后斜位则反之。下颏稍上抬,颈椎长轴与暗盒平行,两肩尽力下垂,头部侧转冠状面与暗盒成45°,躯干部冠状面与暗盒成50°~55°,  相似文献   

14.
<正> 颈椎斜位X线片是观察椎间孔及其周围骨质结构的重要影象,如何照好该位置的X线片对颈椎病等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X线投照技术书和近期文献所介绍改进方法均采用卧位投照,现介绍我院3年来1300例患者应用的立位颈椎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一张满意的X线片,身体某些部位在投照时,必需采取一定的角度。由于患者病情等因素(如疼痛加剧),投照体位不易保持。我们为此利用聚乙烯泡沫板设计制做了一个45°角靠背,应用于腰椎斜位片的投照,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制做 4×25×50cm泡沫板两块,4×18×18cm泡沫板一块,裁剪后制成空心立体三角形靠背即可(附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我院1986年12月至1988年1月所作的94例(103次)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电影摄影投照技术作一分析,以期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水平。本组左冠状动脉常规位置投照总次数为304次,右冠状动脉为172次,右前斜位同左前斜位投照次数接近,正位较侧位略多。特殊足头斜位和头足斜位,左冠状动脉投照次数为54次,右冠状动脉为22次。无论常规斜位或轴向斜位均以45°居多,矢状角度则以20°~30°为多。本组病例明确诊断者高达98.6%。我们认为只要投照角度适当,投照位置不必过多,即可得到良好的造影效果,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是一种巾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以往常用颈椎正倒垃X线投照方法诊断此病,但单用此位置拍照有时显示不清。为避免这一现象出现,目前加做颈椎双斜位投照法。这一位置能清晰地显示出椎间孔、构推关节和难体后外侧缘,避免了下颌骨与上位颈椎的相互重叠,提高了X线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率。现就此种投照法及其特点做一介绍。病人位置:患者取前后直立位或坐位,右前斜位时面向左侧转,人体右侧向前远离胶片,左侧向后靠,左前升位时则反之,下颠稍上抬,颈椎长轴与暗金平行,两肩尽力下垂,颈部冠状面与暗…  相似文献   

18.
坐位髌骨轴位X线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坐位髌骨轴位X线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实用意义。方法:取坐位投照髌骨,患者髋关节保持自然屈曲90°,屈膝角度范围30°~80°,然后调整中心线的入射角及入射点进行投照。结果:采用坐位髌骨轴位摄影者共138例,其中78例膝关节屈曲70°~80°,显示髌股关节完整,无重叠,关节间隙对称,评为“优”级片占5 7% ;5 5例膝关节屈曲5 0°~6 0°,显示髌股关节无重叠,关节间隙略不对称,评为“良”级片,占4 0 % ;两者均可获得满意的髌骨轴位影像,优良率达97%。另外5例屈膝关节为30°~4 0°,显示髌股关节重叠,关节间隙明显不对称,对诊断有影响,列为废片,占3%。结论:采用坐位髌骨轴位投照法,符合膝关节和髌骨之间的解剖特点及活动规律。其操作简便,患者舒适可配合摆位。屈膝关节4 0°~70°范围内均可获得髌骨轴位的良好影像,提高临床影像诊断准确率,临床实用性好,可以作为髌骨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9.
颅骨标本矢状面与台面成45°、55°和65°,应用自制角度仪分别以听眶线垂直台面、听鼻线垂直台面和听口线垂直台面3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和仰角进行9种情况投照,选择和修正最佳投照位置。投照成功率为97%。  相似文献   

20.
颅骨标本矢状面与台面成45°、55°和65°,应用自制角度仪分别以听眶线垂直台面、听鼻线垂直台面和听口线垂直台面3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和仰角进行9种情况投照,选择和正最佳投照位置。投照成功率为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