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莉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6)
1 病历报告 患儿,男,4岁,因发热、咳嗽半月,肝脾肿大、贫血10d,腹痛3d,皮肤黄染2d入院.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达40℃.到当地医院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治疗后,咳嗽减轻,但仍有发热、肝脾肿大和贫血.入院前3d出现腹痛,为持续性钝痛,无呕吐、腹泻.入院前2d出现皮肤黄染及全身皮肤痛觉过敏.于2002年7月14日入住我院.病程中未出现咳血、鼻出血,无抽搐.饮食睡眠差,否认结核病及接触史.T 38℃,P 130/min,R 66/min,BP 90/45mmHg,体重15.5kg.精神萎蘼,危重面容,轻度贫血貌.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及巩膜略黄染,全身皮肤痛觉过敏,无出血点及淤血.颈部、腹股沟触及多个绿豆大小的淋巴结,质韧,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脏叩诊相对浊音界扩大,心律齐,心音遥远,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略膨隆,脐周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4.5cm,质软,无压痛,脾肋下4cm,质硬,有轻度压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2.
1.一般资科 复习1985年-1998年收治的3例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人的病理资料、切片。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29岁,最小19岁,平均23岁;3例均以持续发热39.6度以上入院。从发病到入院平均4天;3例病人入院时神志清;其中之1例颈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余无任何阳性体征;入院后6天有1例病人腹痛便血1次。2例病人入院3周后出现精神症状,谵妄;3例病人均有病情逐渐加重的趋势。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50-400万/mm,白细胞900-1.1万/mm,其他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5例报告柴静媛,刘艳杰(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阜新矿物局总院内科)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异常组织细胞;联合化疗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是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中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国外于1939年由Sc...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患儿男性,2岁,因全身皮疹半年,反复发热、颈部肿物1个月于2003年8月31日拟行“颈部肿物活检术”入住我院外科,血常规:WBC 8.1×109/L,N 72.1%,L 21.4%,RBC 3.76×1012/L,Hb 69 g/L,PLT 436×109/L。B超:肝内弥漫性病变并肝实质性占位;肝门淋巴结肿大;门脉显示不清———门脉栓塞?胸片:两肺粟粒型肺结核伴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Ⅱ型肺结核;右颈部、双腋窝淋巴结结核;脓疱疮,于2003年9月2日转入内科,查体:T 38.0℃,P 125次/min,贫血貌,精神差,双手指甲下淤血,全身皮肤可见大量红色丘疹,部分皮疹已结痂,头部有脓疱疹… 相似文献
5.
1913年Aschoff和Kiyono最早描述了恶性组织细胞病,认为这是一种侵袭性组织细胞病,以恶性组织细胞的系统性增生为特点,临床表现为发热、消瘦、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1924年最先由Aschoff提出网状内皮系统的概念.1939年Robbsmith等称之为组织细胞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istiocytic medullary reticulosis,HMR),以后又相继称为组织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istiocytic reticulosis),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malignant reticulosis)、白血病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1eukemicreticuloen-dotheliosis)等. 相似文献
6.
恶性组织细胞是一种原发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组织细胞呈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并具有和白血病,恶性肿瘤相似的特征。近期我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张×,女,39岁,间断发热3个月余,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肝脏大(1~4cm) ,脾大(0 4~3 5cm)。无黄疸及出血,淋巴结轻度肿大。血象检查:WBC 2 5×10 9/L ,RBC 2 8×10 12 /L ,PCT 80×10 9/L ,RCO 0 4 5 % ,外周血见到异常单核样组织细胞0 0 3,晚幼红0 0 1,中幼粒0 0 6 ,晚幼粒0 0 5 ,嗜酸0 0 5。骨髓检查:增生活跃。原始组织细胞0 39,单核样组织细胞0 32 ,中幼粒细胞0 0 …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5例经剖检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研究,总结分析了本病的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变化。作者还就病变中目前尚有争议或未证实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于1990年1月20日右鼻前庭肿胀,糜烂3个月住我院耳鼻喉科。右鼻腔粘膜活检免疫组化检查为组织细胞源性肿瘤,经右鼻局部放射治疗缓解出院,出院时Hb 130g/L,WBC5.1×10~9/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因发热1个月,咳嗽、咳痰1周,痰中带血2d于1990年5月30日第2次入院。查体:T37.8℃,P92次/min,R18次/min,BP14/8.8kPa。右颌下可触及一个花生米大 相似文献
12.
马付坚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87,(3)
作者报告经骨髓穿刺确诊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21例,男16例,女5例,发病年龄5~63岁,以20~50岁居多。21例均有发热、贫血,其中15例有淋巴结肿大,19例肝肿大,14例脾肿大。8例外周血发现异常组织细胞,其比例为1~18%,骨髓中异常组织细胞比例为8~86%。恶组主要累及淋巴结、脾、肝、骨髓等造血器官,骨穿为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可疑病例要辅以其他组织活检。要重视与“反应网”鉴别,临床分型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0 引 言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在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器官、组织中出现灶性增生、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常伴有明显的血细胞被吞噬现象。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高热、进行性衰竭、出血、黄疸、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诊断比较困难,现将我院临床资料完整的19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多见。本组19例中男11例,女8例,最小者8个月,最大32岁。19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热,高者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淋巴网状系统的一类增生性疾病,其发生与机体免痤功能失常有关,病变弥散,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常不形成肿块,临床表现为发热、衰弱、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主要病理变化为网状内皮系统器官异常活跃的吞噬红细胞及细胞碎片的组织细胞。其发病机理为:异体及自体抗原通过全身淋巴管和血循环刺激T淋巴细胞转化为抑制T细胞或杀伤T细胞,并释放出淋巴因子和单校因子,从而刺激单核细胞的吞噬和分泌功能,引起全身网状淋巴系统增生。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 13岁,右侧胸痛 2个月、胸壁包块 20余天于 1999年 8月 10日入院。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痛,沿肋骨放射,呈持续性疼痛,无发热、盗汗。在外院曾按“肋间神经痛”治疗无效。 20余天前右侧胸壁出现一包块,约 4cm× 3cm大小,质软,周界欠清,无红、热、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以“胸壁结核”为诊断行病灶清除术,术后给予“ HRZES”方案抗痨治疗,但疼痛仍不缓解,并持续发热,最高体温 39.7℃,遂转来我院。查体:右侧胸壁 (腋后线第 6肋处 )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右腋窝可触及 2枚肿大淋巴结,分别为 4cm… 相似文献
17.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体会(附4例误诊分析)二钢医院(210000)夏国豪恶性组织细胞病(以下简称为恶组)是一种单枚──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而无特异性,发病率又低,常易误诊,文献报道’“误诊率为63.9%,甚至有些高达88.4%,... 相似文献
18.
中线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余炜伟,杨锦建,罗冬云(河南医科大学口腔系郑州450052)关键词中线型,恶性,细胞增生症患者,男性,13岁,持续发热一个月后软腭溃烂、乏力、食欲不振。溃烂部活检为慢性炎性肉芽组织。入院检查:软腭正中有0.5cm×0.5c... 相似文献
19.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附院儿科(046000)方金龙,柳丽娟长治卫校王琅,张红爱恶性组织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组),为儿科少见血液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我们近年来共收治2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0~岁3例,1~岁9... 相似文献
20.
用铁染色的方法观察了20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20例伤寒、15例结核、10例SLE病人的骨髓涂片中细胞内铁及网状细胞贮存铁。恶组病人的细胞内铁平均为51.7±16.9%,明显高于伤寒(24.9±14.0%)、结核(24.2±20.9%)、SLE(30.5±18.7%)病人(p<0.01);恶组病人的网状细胞贮存铁均为阴性,伤寒、结核、SLE病人的网状细胞贮存铁分别为65.0%、66.7%、70.0%。认为观察细胞内铁和网状细胞贮存铁可以作为诊断恶组的一项有价值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