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30例急性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口服药物和理疗综合治疗措施;Ⅱ组为治疗组,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根据带状疱疹发生部位选用相应的神经阻滞),药物为0.5%利多卡因,0.15%布比卡因,聚肌胞2~4mg,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100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缓解程度。结果:Ⅰ组止痛优良率为27%,Ⅱ组为93%,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Ⅱ组病人的病程也较Ⅰ组明显缩短。结论: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具有起效快、止痛效果好、利于病人早期康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急性带状疱疹伴神经痛两种疗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疱疹消退期、镇痛效果以及发生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0例急性带状疱疹(AHZ)伴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I组接受抗病毒药等传统疗法,Ⅱ组采用抗病毒药及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后记录疱疹消退期、镇痛效果以及PHN情况。结果:I组疱疹消退时间为(16.1&;#177;3.7)d,Ⅱ组为(12.9&;#177;6.9)d,相差显著(P<0.05);I组止痛优良率27%,Ⅱ组为97%,相差非常显著(P<0.01);I组PHN3例,Ⅱ组为1例(仅上1/2病区),相差不显著。结论:Ⅱ组的治疗方法缩短了带状疱疹消退期,更为重要的是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神经痛,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预防PHN显示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疱疹消退期、镇痛效果以及发生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0例急性带状疱疹(AHZ)伴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接受抗病毒药等传统疗法,Ⅱ组采用抗病毒药及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后记录疱疹消退期、镇痛效果以及PHN情况。结果Ⅰ组疱疹消退时间为(16.1±3.7)d,Ⅱ组为(12.9±6.9)d,相差显著(P<0.05);Ⅰ组止痛优良率27%,Ⅱ组为97%,相差非常显著(P<0.01);Ⅰ组PHN3例,Ⅱ组为1例(仅上1/2病区),相差不显著。结论Ⅱ组的治疗方法缩短了带状疱疹消退期,更为重要的是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神经痛,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预防PHN显示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仪照射合并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给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Ⅱ组只采用单纯神经阻滞疗法。以VAS评价两组的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及皮损改善的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和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疼痛缓解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5)。皮损改善的显效率Ⅰ组为15%,Ⅱ组26.7%,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合并神经阻滞优于单纯神经阻滞,前者在治疗带状疱疹皮损改善中的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神经阻滞与皮肤科综合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慧  王泉云 《华西医学》1998,13(4):463-464
目的:通过神经阻滞与皮肤综合疗法,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A组接受皮肤科综合疗法,B组15例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法,包括硬膜外结合剂加肋间神经阻滞或眶上神经阻滞。结果:A线病程长,疼痛治疗优良率43%,发生后遗神经痛机率高。B组病程较短,优良率高,后遗神经痛发生少。结论:神经阻滞疗法因镇前迅速,高效、预防后遗神经痛而优于产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皮下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皮下自控镇痛(PCSA)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1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SA吗啡(I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SA(11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两组均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ml,Ⅰ组内含吗啡40mg 2%利多卡因20ml 氟哌利多2.5mg 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内含吗啡20mg 2%利多卡因20ml 氟哌利多2.5mg 氯胺酮200mg 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分、1小时、3小时、5小时、24小时、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Ⅰ组明显多于Ⅱ组;Ⅱ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仪照射合并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给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Ⅱ组只采用单纯神经阻滞疗法.以VAS评价两组的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及皮损改善的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和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疼痛缓解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损改善的显效率Ⅰ组为15%,Ⅱ组为26.7%,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合并神经阻滞优于单纯神经阻滞,前者在治疗带状疱疹皮损改善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能。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为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B组30例,为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区域神经干阻滞。口服药物为可塞风8mg,每日1次,曲马多100mg,每日2次,加巴喷定200mg,每日3次。局部浸润阻滞为局部浸润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2mL/点。每周2次,2周内局麻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注射1次。区域神经干阻滞为相应的疼痛区域神经干阻滞,如硬膜外腔阻滞,颈丛神经、肋间神经、椎旁神经阻滞,脊神经后内支、三叉神经分支、枕大及枕小神经等。神经干阻滞2次为1个疗程,相隔3d。治疗期间,对身体虚弱者可留院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如输入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类等。结果:1个月后全部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A和B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11±1.47和2.23±1.53,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明显减轻,(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各组睡眠评分明显提高(P〈0.01),饮食评分也明显升高(P〈0.01),患者满意度80%。结论:两种程序方法均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区域神经干阻滞组止痛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疗法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32例扩张型心肌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案加神经阻滞疗法,连用2周,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案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3%,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率25%,总有效率56%,两组对比,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25)。治疗组在编小左室内径和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阻滞疗法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种方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慢性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提供选择最佳方案依据。方法:90例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例。Ⅰ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ck,SGB);Ⅱ组行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is nerve block,SNB);Ⅲ组行臂丛神经阻滞加肩周局部神经阻滞(brachial plexus blocks and local nerve block,BPB+LNB)。3种治疗之后对患者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主观疼痛改善评估。结果:治愈率Ⅰ组为66%(20/30),Ⅱ组为70%(21/30),Ⅲ组为90%(27/30)。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751,,=6.043,P&;lt;0.05)。疼痛改善评分Ⅰ组为1.97&;#177;2.40,Ⅱ组为1.83&;#177;2.42,Ⅲ组为0.63&;#177;1.10,Ⅲ组为最佳。结论:BPB+LNB是临床治疗肩周炎较好的方法,SGB,NSB可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性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其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03-10/2004-06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甲钴胺治疗组50例、中药加味组55例及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55例;分组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时间和止痛效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经治疗3周后,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90.9%,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72%,中药加味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70.9%、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在止痛效果上与甲钴胺治疗组和中药加味组相比较差异意义非常显著(X^2=7.551,9.123,P&;lt;0.01)。结论: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两种药物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比单独应用一种药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合并电针对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7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给予常规治疗,Ⅱ组给予常规治疗 电针,Ⅲ组给予常规治疗 电针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价三组的疗效,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恢复的无效率、有效率及治愈率,疗程的长短。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 电针组(Ⅲ组)治愈率为45%、有效率为95%,常规治疗 电针组(Ⅱ组)治愈率为20%、有效率为80%,常规治疗组(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最低。Ⅲ组的平均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和Ⅰ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合并电针能明显提高顽固性面瘫的治愈率,并显著缩短其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3.
自 1996年 3月~ 2000年 2月,采用 0.375%布吡卡因肋间神经阻滞镇痛 252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随机将 660例病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 (Ⅰ组 )和未作肋间神经阻滞组 (Ⅱ组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手术种类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Ⅰ 组 252例剖胸术后采用 0.375%布吡卡因注射液 20 ml,行肋间神经阻滞。方法以 7号针头于胸部切口两端行肋间神经阻滞,每处注药 2.0~ 3.0 ml,上下包括 3个肋间,注意避免注入血管内。Ⅱ组 408例,术后未行肋间神经阻滞。两组均观察术后 24、 48、 72 h。镇痛效果及阿片类药物应用情况。2 结…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复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建飞  李晓岩 《中国临床医学》2003,10(3):388-389,392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复位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ASA Ⅰ~Ⅱ级肩关节脱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小剂量组注入1.5%利多卡因5ml,对照组注入1.5%利多卡因20ml。观察复位效果,同时观察神经阻滞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记录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复位都易于成功,但小剂量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复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汉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185-1186
目的:了解用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入选47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用四联疗法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每天1次连用14d,口服泛昔洛韦500mg西米替丁0.2g、强的松5mg,每天3次连用14d。对照组23例用三联疗法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每天1次,连用14d,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0.4g、西米替丁0.2g,每天3次连用14d,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2%和69.6%,结束后4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8.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疼痛程度缓解比例四联疗法明显高于三联疗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提高治愈好转率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邹瑾  王多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83-7283
目的 研究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T LIZER HA-550,简称SL)与神经阻滞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ttralgia,PHN)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3组,神经阻滞组(20例)采用神经阻滞治疗。超激光组(20例)采用SL治疗,联合组(20例)采用SL联合神经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3组镇痛效果,观察3组治疗后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lt;0.01),3组的显效率分别为30%,35%和50%;有效率分别为75%,80%和90%;无效率分别为25%,20%和10%。结论 SL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SL和单独使用神经阻滞的效果,二者结合使用具有优势互补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高效性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搭配方式。方法: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为主的方法治疗143例不定陈诉综合征患者。(1)单用SGB65例(45.5%),注入1%利多卡因7ml,小儿酌减,注速2ml/5s,每天一次,6~12次为一个疗程。(2)SGB并用纳奥山(Naosan)法或相应部位神经阻滞者21例(14.7%),SGB1天1次,6~12次为一个疗程,纳奥山法4天1次,3次为一个疗程。(3)SGB并用腰交感神经节阻滞(lumbar sympathetic block,LSB)者6例(4.2%),先作L2~3、L3~4的交感神经节阻滞,每处注入1%利多卡因3~5ml,后作SGB5ml。结果:治愈(优):就诊时的第一主诉和伴随的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无复发,占118例(82.52%);好转(良):就诊时的第一主诉和大部分伴随自觉症状消失,虽有个别症状,但经其他神经阻滞后症状消失,占25例(17.48%);无效(劣):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很快复发,本组无劣者。结论:(1)报道143例不定陈诉综合征高效性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的临床疗效,获得满意效果,治愈118例(82.52%),好转25例(17.48%)。(2)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常用、有效的良法,但并非唯一方法,认为可采取合用相应部位神经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纳奥山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拓展对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er,AHZ)病人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为临床医护工作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方法根据AHZ发生的部位,采用选择性神经阻滞疗法,超激光疗法,抗病毒药物疗法及心理疗法。结果180例AHZ病人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满意,通过追踪随访,无并发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结论对AHZ患者的综合疗法是有效的,可行的,在AHZ急性期通过积极的有效治疗,AHZ病人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9.
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各类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丁丙诺啡3μg/k+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10ml,Ⅱ组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10ml,比较两组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不全比例、镇痛持续时间。结果:两组在起效时间和痛觉完全消失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镇痛时间比Ⅱ组明显延长,经t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组术后有超过半数需要肌注杜冷丁止痛,而Ⅰ组仅2例术后应用杜冷丁。结论: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对术后镇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明显神经痛。治疗原则为止痛,消炎,抗病毒,防止局部感染。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效果也不一样,但治疗不佳会增加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本研究在抗病毒的基础上,采用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