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观察层流室(LAFR)在治疗恶性血液病中防感染作用。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经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12例白血病(BMT组),102例大剂量化疗的恶性血液病(HDC组),152例经标准化疗的恶性血液病(SC组)三组资料。前两组在层流室进行治疗,后一组在开放病区。结果:空气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率在层流室中为0,与其它房间相比(0.048~0.095)有显著差异(P<0.005)。在BMT、HDC、SC3组中,平均白细胞数下降至0、0.98×109/L、1.51×109/L,而感染率分别为0.750、0.235、0.276。结论:LAFR在大剂量化疗中确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将正常造血干细胞在病人接受超大剂量化疗/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受者体内,以代替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免疫功能得以重建.是在无菌空气层流室(LAFR)内对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恶性血液病进行的一种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3.
不同鼻饲法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为了预防恶性肿瘤病人高剂量化疗细胞极期(Ⅳ度骨髓抑制)感染,对1998年12月~2003年8月血液内科接受高剂量化疗后出现的120例细胞极期病人进入层流室(LAFR)执行全方位无菌护理措施,保持空间环境和人体环境(体表和体内)的无菌化,避免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髓移植(BMT)是近年来医学界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进展。患者一般需在绝对无菌的层流仓内住40~60日,接受超大剂量化疗、钴~(60)射线致死量放疗、中心静脉插管、取髓、胎肝或骨髓(BM)悬液输注等一  相似文献   

5.
全方位无菌护理预防高剂量化疗细胞极期感染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恶性肿瘤病人高剂量化疗细胞极期(Ⅳ度骨髓抑制 )感染 ,对 1998年 12月~ 2 0 0 3年 8月血液内科接受高剂量化疗后出现的 12 0例细胞极期病人进入层流室 (LAFR)执行全方位无菌护理措施 ,保持空间环境和人体环境 (体表和体内 )的无菌化 ,避免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8年 12月~ 2 0 0 3年 8月 ,我院血液内科接受高剂量化疗后出现了 12 0例细胞极期病人 ,男 6 6例 ,女 5 4例 ,年龄 3~ 6 8岁。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 37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2 6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6.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及易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易患因素。方法 对20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8例病人发生102例感染。多部位感染17例。感染导致死亡18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粘膜最多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菌和真菌。大剂量化疗、白细胞减少、广谱抗菌素使用、住院时间延长 ,是医院感染的易患因素。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 ,应加强监护。白细胞<2.0×109/L者 ,注意保护性隔离。应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等。方法:对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发生医院感染62例,占52.1%,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46.0%),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55.1%),其次是真菌(23.0%)。粒细胞缺乏组感染率82.8%,非粒细胞缺乏组感染率42.2%。结论:化疗、粒细胞缺乏、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真菌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化疗后粒细胞低下患者在无菌层流病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对12例化疗后粒细胞低下(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3×l0~9/L)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护理,介绍了心理护理,病人入室处置、层流室清洁处理,病人生活护理及输液护理等具体护理方法,病人在平均7天时间内,粒细胞绝对值回升至2.3×10~9/L以上,认为在化疗后骨髓抑制阶段避免感染的发生是关键,既可减少医疗费用,亦可减少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9.
1 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尽管恶性血液病的化疗及支持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髓移植(BMT)又为各类血液病提供了更多根治的机会,但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大剂量化疗,放疗及皮质激素的应用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减退均极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尤其是院内感染,仍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及主要死亡原因.约60%~75%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中重度感染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9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后应用美罗培南的疗效。用药剂量为1g每8~12小时1次静脉滴注,疗程〈21d。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结果美罗培南治疗本组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有效率为78.1%(75/96);在合并败血症7例中,6例有效(6/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0.5&#215;10^9/L以下者,有效率达72.9%(51/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7/96)。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F)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6例难治复发NHL患者接受FCHOP方案治疗,按恶性度分为中、高恶性组与低度恶性组;按免疫组化分型,分为B-NHL组与T-NHL组。均经2疗程化疗。19例患者同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WBC〈2×10^9/L持续的时间以及合并感染情况。结果用药后所有患者的淋巴结均有所缩小,中、高恶性组与低度恶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HL组优于T—NHL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与不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患者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患者WBC〈2×10^9/L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与不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患者WBC〈2×10^9/L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HOP化疗方案对难治复发NHL治疗疗效较好,毒性可耐受;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在难治性或耐药复发性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病(HD)患者采用没有干细胞支持,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大剂量化疗(HDC)治疗的临床价值,1994年1月~12月作者于13例NHL和HD患者进行HDC+rhG-CSF治疗。该组患者的中数年龄32岁(24~52)。所有患者处于进展状态,7例有B症状。其中Ⅳ期7例,Ⅲ期4例,Ⅱ期2例。难治(对一、二线常规化疗)6例,耐药性复发7例。HDC方案包含环磷酰胺1500mg/m~2·d,足叶乙甙300mg/m~2·d,各4天。末次剂量化疗后24小时开始给与rhGCSF 0.01mg/kg·d,直至WBC达1×10~9/L持续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中剂量环磷酰胺为主联合化疗加单一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31例患者接受中剂量环磷酰胺2.2g/m2(1.8~3.0g/m2)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600~800mg(CE方案)或阿糖胞苷(AraC)1.0~2.0g/m2(CA方案)化疗。预处理后,予以回输所采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动员所需时间(化疗开始至采集的平均时间)为(13.5±2.0)d,采集次数为(2.9±1.0)次,WBC最低值为(0.95±1.0)×109/L,GCSF开始给药时间为第(8.6±2.0)天,持续应用平均(7.4±2.0)d,采集到的单个核细胞数为(5.53±2.54)×108/L,CD34+细胞数为(9.46±7.24)×106/L,粒单核细胞集落数为(46.02±70.58)×104/L。全部移植患者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结论中剂量环磷酰胺为主联合化疗(CE/CA)加单一剂量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恶性血液病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瑛 《现代护理》2002,8(2):90-91
恶性血液病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感染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 3年来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致白细胞 <1 .0× 1 0 9/L以下者 42例 ,经积极提升白细胞 ,抗炎对症支持治疗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细致的饮食及心理护理 ,注意防治自身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患者都顺利地渡过了化疗关 ,很多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延长了存活期。说明防治感染是治疗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恶性血液病的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HM)院内感染(NI)的危险因素,临床意义和治疗。方法:回顾153例HM的NI,比较粒缺组与非粒缺组的医院感染率(NIR)、死亡率、院内感染持续时间、感染部位。20例曾用泰能治疗。31例患者化疗后2d ̄14d外周血WBC〈2.0×10^9/L时给用G-CSF,剂量为75 ̄150mg/d。8例严重NI患者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结果:NIR为52.9%,粒缺组与非粒  相似文献   

16.
APA-BCCs微胶囊移植对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移植于患者蛛网膜下腔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分4个剂量组:微胶囊0.5&;#215;10^7,1.0&;#215;10^7,1.25&;#215;10^7,1.5&;#215;10^7/(次&;#183;例)。采用腰椎穿刺术,将生理盐水稀释后的微胶囊注入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L3-4。或L4-5蛛网膜下腔内。结果:移植后第1~5天开始起效,移植前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为7.8&;#177;1.5,移植后降至2.5&;#177;2.3(P&;lt;0.05)。镇痛总有效率在0.5&;#215;10^7,1.0&;#215;10^7,1.25&;#215;10^7,1.5&;#215;10^7/(次&;#183;例)剂量组分别为:66%,100%。80%,66%。镇痛持续中位时间24d,最长持续时间&;gt;120d。移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移植前升高10分(P&;gt;0.05)。结论:APA-BCCs微胶囊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中、重度癌痛具有起效较快、长效镇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全环境保护下大剂量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宣  余涛  赵有芳  李从荣  张家新  敖华  陈涛  孟军  杨红 《临床荟萃》2006,21(20):1496-1497
急性白血病(AL)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部分患者因年龄偏大,或染色体异常表型或存在原发耐药基因,出现较多难治性或复发性白血病病例,导致化疗缓解率低,不良反应明显,治疗依从性差。我们利用百级净化空气层流室(LAFR).在全环境保护下给予含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患者3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且感染发生率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伟  王桂娟  孙建 《护理研究》2010,24(6):1500-1501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将正常造血干细胞在病人接受超大剂量化疗/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受者体内,以代替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免疫功能得以重建。是在无菌空气层流室(LAFR)内对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恶性血液病进行的一种特殊治疗。良好有效的护理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全身极重度皮肤黏膜脱落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益髓方预防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益髓方”预防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交叉随机对照试验.将58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AB和BA两组。每例患者均化疗2个周期。AB组第1周期化疗结束当天开始服用“益髓方”汤剂(A周期),第2周期则不服用(B周期),BA组相反。按指定的化疗方案完成化疗,但A、B两周期必须使用相同的化疗方案、相同剂量的化疗药物.“益髓方”汤剂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当天开始用药.每日1次.连续用药14d或至血小板计数(PLT)≥300×10^9/L结果:有58例可评价疗效。“益髓方”可显著升高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和化疗第21天血小板值,升高幅度分别达 58、6%和85.2%(P〈0.001);A周期出现PLT减少(〈100×10^9/L)的持续时间为(1、5±2.0)d,而B周期为(7.1± 4.9)d。观察期间未发现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髓方”具有明显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可显著减少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0.
氟哌酸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喹诺酮类抗生素。作者用该药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因化疗所致严重粒细胞减少(<10×10_(?)~(?)/L)时的细菌性感染,并与安慰剂、万古-多粘菌素、TMP/SMX组进行对比,效果佳。方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各组药物均在化疗开始时就用。剂量:氟哌酸400mg,万古霉素500mg,多粘菌素100mg,TMP 160mg,SMX 80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