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心脏性猝死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性猝死以第四季度最多;发生最多时间段是6:00-8:00,最少时间段是2:00-4:0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年龄明显小于女性;心脏性猝死的心肺复苏((2PR)成功率为41.3%,出院生存率为5.3%.结论:心脏性猝死以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最多;提高中老年患者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急救水平及减少心肺复苏后各种并发症对降低心脏性猝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脏性猝死为成人常见的死因之一。根据心脏性猝死对的 Holter 心电图监测资料表明:80%的心脏性猝死系由急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扑动发展为室颤所致。其余20%为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心搏停止。因此,早期发现心脏性猝死的高危险患者,予以适当的预防措施,成为心脏病学中的重要问题。晚近,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说明:心室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律失常为心脏性猝死的二个主要高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20例老年患者心脏性猝死前的动态心电图,并与19例存活的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心脏性猝死组冠心病发病率高,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脏性猝死组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2)心脏性猝死组缺血性ST段压低的总发生率、最大压低幅度和全程呈持续性压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中,冠心病伴严重心肌缺血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心脏性猝死病因分析(附尸体解剖病理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提高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对11例性猝死患者进行尸体解剖及病理研究分析。结果:11例心脏性猝死,男10例,女1例;56岁1例,18-30岁7例,31-38岁3例;冠心病1例,其它心血管疾病10例。结论:心脏性猝死中男性居多,非冠心病猝青年所占比例较多,揭示应警惕青年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院外急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杨  同黎  齐海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69-7669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院外急救的方法。方法介绍我国近代心脏性猝死院外急救现状。结果我国近代心脏性猝死院外急救现状令人担忧。结论给基层医疗单位配备简单的除颤器,气管插管等有关的急救设备,培养更多的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掌握正规的心肺复苏技术,使社会上更多的人员能够进行现场急救,以免延误急救时机,提高心脏性猝死院外抢救的成功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广州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 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院前非心脏性猝死与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白云区最多,其次是海珠区、其他区.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均少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P<0.01),分别为调度时间(2.69±1.24)min vs(2.85±1.29)min,到达时间(11.28±5.57)min vs(12.72±6.43)min,院前出车总时间(42.97±20.68)min vs(44.96±21.18)min,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现场时间和急救半径多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P<0.05或<0.01),现场时间(18.99±7.96)min vs(17.53±7.52)min,急救半径(6.52±3.26)km vs(6.29±3.16)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与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1~3月和8:00~10:00最多.在5 525例院前死亡中,其他类的死亡位居第一,循环系统(尤其是心脏性猝死)、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二、第四、第五,创伤类的死亡位居第三,>70岁年龄段死亡最多.男性院前总死亡与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院前死亡患者的病情复杂,出车医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加强这方面工作极为重要.心脏性猝死与创伤死亡分别以中老年、青壮年阶段为高发,并已成为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猝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心脏猝死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心脏性猝死诱因和时间是紧密相关。结论:提高对心脏猝死预防和急救水平,β-阻滞剂是目前防治心脏性猝死较为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21例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分析杨慧地马娜作者单位:730000兰州铁路局中心医院猝死是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死亡。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5年12月我院21例心脏性猝死病例,着重讨论其临床特征及减少心脏性猝死的防治措施。1临床资料1.1入选对象:...  相似文献   

9.
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很多,严重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D)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占70~90%)。但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中只有一小部分猝死,经详细检查证明死前为急性心肌梗塞(AMI)者至多占20%。15~20%的心脏性猝死病人中并无或仅有轻度冠状动脉硬化,猝死有的发生在正常心脏的年轻人。已知触发心脏性猝死的因子有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5%左右),冠状动脉痉挛(CAS),心肌氧需要的突然增加,自律神经控制的失调,电解质的紊乱,心脏传导系统的失常,心肌对缺血敏感性增高等。  相似文献   

10.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因心脏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 使大脑及全身供血突然中断,如不及时抢救,数分钟即发生生物学死亡.目前,心脏性猝死已成为威胁我国城乡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生率达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而北京地区的发生率更高[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SC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72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心脏性猝死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9例,男性中吸烟者29例;心脏扩大伴心功能Ⅲ~Ⅳ级58例;有心电图检查者61例均显示异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65例、左室肥厚伴ST-T改变21例;低钾53例、高钾3例,正常范围9例;胆固醇升高32例,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6例.猝死前有诱因者29例.结论 心脏扩大伴心功能Ⅲ~Ⅳ级、左室肥厚伴ST-T改变及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因心脏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使大脑及全身供血突然中断,如不及时抢救,数分钟即发生生物学死亡。目前,心脏性猝死已成为威胁我国城乡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又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英文简称ICD。ICD是一种能终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多功能、多程控参数的电子装置。它体积小 ,能够植入体内。其基本作用为监测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并能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除颤来终止这类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植入ICD是临床上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方法。1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ICD在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治疗中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对具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但未发生过这类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的预…  相似文献   

14.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通常是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最终结局.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惟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以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1].ICD已经从对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进行二级预防,扩展到对低射血分数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5.
正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患者突然死亡。其可发生于原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中,也可发生于无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发病时患者多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后1h内突然死亡[1]。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且各国因心源性猝死死亡的人数还在不断地增加[2].恶性心律失常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死因,其中90%以上表现为心室颤动或室速(VF/VT),少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心脏性猝死病例特点。方法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院前心脏性猝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7.90±3.92(km);②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病例数以第一季度为最多,且最多时间段是8:00~10:00,最少时间段是2:00~4:00;③男性院前心脏性猝死明显多于女性,但年龄明显小于女性;④院前心脏性猝死目击者CPR为4.48%,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6%。结论①心脏性猝死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血管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常见病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苏耀勋  苏正辉 《新医学》2002,33(3):138-139
1引言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直以来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脏性猝死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约占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20%.在我国大约每年有30万人猝死,其中95%归因于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熟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原因,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与防治,是临床医生在新世纪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袁丽  熊真真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10-1211
猝死(SD)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其发生率日益增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据调查[1],50%以上的猝死是心脏性猝死。糖尿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特殊高危因素,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基础疾病[2],而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机率是普  相似文献   

19.
心脏性猝死(附3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心脏病总死亡率降低,但是迄今心脏性猝死威胁依旧.距发病时间愈近,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性愈大.在病人心跳、呼吸骤停的瞬间,如判断延迟,抢救失误,则复苏无望.兹结合病例浅述己见.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异常J波和J波综合征是心脏性猝死高危预警的一个新指标。本文从J波综合征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J波形成的细胞电生理和离子流机制,并就其在心脏性猝死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