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22例脑卒中患者分2组:康复组12例,对照组1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按“中风后程序化康复训练表”(见表2)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康复前、康复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示:康复组有效率83.3%(10/12),对照组30%(3/10),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示:康复组有效率91.7%(11/12),对照组40%(4/10),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康复训练能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训练与自我锻炼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爱云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46-1047
目的:探讨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将134例脑卒中偏瘫患分为两组,67例采用药物与康复训练同步进行为康复组,67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为对照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为初期,末期评定,结果:7周后两组进行评评,康复组患肢运动,日常生活能力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王赛育 《现代康复》2001,5(4):56-5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选择107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学龄同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Bobath法和Brunnstrom技术进行训练,对照组只常规治疗。结果:经45.2d的治疗后,两组比较运动功能差异显(P<0.05),ADL差异也是P<0.01,说明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偏瘫患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维持性康复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康复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19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及维持性康复,对照组仅给临床常规治疗.分别于第1~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对两组进行单盲评定。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用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缺损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康复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康复组比对照组减少更显(P<0.001),一年后这种差异依然存在。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进行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维持性康复能影响远期疗效,有助于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系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改清  胡俊祥 《现代康复》1999,3(12):1479-1479
目的;探讨应用Brounnstrom促进技术等方法治疗.对脑章中偏瘫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病后1个月以内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脑卒中患,他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采用以Brounnstrom促进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以及适度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结果:康复组患肢运动功能,ADL水平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对比有显差异,P<0.01。结论:早期规律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老年脑卒中患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进行进食康复训练。观察患体重、吸入性肺炎情况,对比两组住院日。结果 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3.9%。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的患并发症少、体重下降少、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 对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段式康复训练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训练疗效,尤其对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三段式早期康复训练,平均于病后4d开始,按照早期康复流程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三四周,1次/d,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训练,以简式Fusl.Meyer(FMA)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66.23&;#177;26.97)分和(58.68&;#177;26.59)分]较治疗前[(14.28&;#177;14.19)分和(8.47&;#177;12.36)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康复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论三段式康复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有效可行,对防止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提高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早期综合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另外康复组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康复治疗,对每例患者分别在人选时、第2周、第4周后进行ADL的测试。结果 康复组3次评价Barthel指数(BI)分别为:27.34&;#177;10.48,44.21&;#177;10.15,59.68&;#177;14.12;对照组分别为:28.03&;#177;11.24,43.04&;#177;12.32,47.54&;#177;12.04,两组间前两次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两组间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0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今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6例发病&;lt;1周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投币)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采用临床神经功能评分、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和修订的巴氏指数(MBI)等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比较,结果康复组有10例基本治愈(13%,10/78),显著进步38例(49%,38/78),有效30例(38%,30/78);对照组显著进步22例(28%,22/78),有效40例(51%,40/78),无效14例(18%,14/78),恶化2例(3%,2/78),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在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可以防止和减轻病残率,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病人心理和康复治疗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和康复治疗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50例。结果:心理和康复治疗组(联合康复组)与单一康复组(对照组)在入院初,病人的SCL-90心理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经四周治疗后,二者SCL-90心理评定差异非常显著(P<0.005)。两组的患者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显著(P<0.01)。从疗效来看,联合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X=12.21 P<0.01)提示了心理康复治疗可加快患者肢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了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时机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50例,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时(一般为5~7d)开展除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外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FIM),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平衡功能评价采用三级平衡评价。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两组患FIM,FMA评分、平衡功能均有所恢复,康复组恢复最快。结果显示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实验早期康复可以预防并发症,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5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康复组88例,对照组7l例,2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相同。康复组由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配合针灸。结果 采用临床神经功能评分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M),2组康复前后评分显示.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慢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ADL水平,我们建议积极早期康复治疗。对慢性患者也应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和偏瘫步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1-11-27/2005—02—28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100例,年龄40~80岁,病程不超过3周,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2组,即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还需接受早期分离和抗阻运动训练,训练强度为1次/d,45-60min/次,5次/周,总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站立和运动过程中有无膝过伸和偏瘫步态,进行计数,显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显效即为膝过伸症状和偏瘫步态显著改善。结果:康复组、对照组分别死亡1例和2例,康复组失访1例,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与对照组均为48例。康复组患者的膝过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8%,45.8%(χ^2=6.75,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31.8%(P〈0.05)];康复组偏瘫步态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1%,54.2%(χ^2=7.29,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1.5%,26.9%(P〈0.05)]。结论: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膝过伸和偏瘫步态。  相似文献   

14.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老年脑卒中患62例,康复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功能。结果:初次评测的各主要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10);末次评测:Fugl-Meyer测评(FMA)上肢、FMA下肢和反应运动功能(FIM运动)等项目,两组间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的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所致偏瘫的影响。方法:对42例病后1个月以内,以偏瘫为主的脑卒中患,采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及适度的ADL训练。结果:康复组康复介入3周后Fugl-Meyer(MF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康复前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性,结论:早期规律性的康复介入能减轻脑卒中偏瘫病残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投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早期综合康复组联合应用运动再学习(MRP)和Bobath技术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疗程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效果评估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1个月)对两组患者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早期综合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0±7明显减少,与对照组18±9相比,t=4.07,P<0.001;FMA(72±28),MBI(80±24)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等于3.99和6.50,P<0.001。结论早期介入MRP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将13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67例采用药物与康复训练同步进行为康复组,67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为对照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为初期、末期评定。结果7周后两组进行评价,康复组患肢运动、日常生活能力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偏瘫患者手肿胀的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手肿胀的疗效。方法将 2 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 (康复组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患手肿胀的程度 (体积 )、掌指关节活动度及简易手功能检查 (STEF)评分评定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手肿胀的程度明显减轻 ,掌指关节活动度能较好保持 (P <0 .0 1) ,STEF量表提示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患侧手肿胀的早期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麦粒灸结合Bobath康复技术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40例和联合组41例,康复组给予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联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以麦粒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肢痉挛程度、髋关节功能、患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为95.12%,高于康复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评分均显著降低,髋关节功能、Fugl-Ma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改善效果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麦粒灸结合Bobath康复技术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缓解肢体痉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康复训练)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各50例。比较两组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FMA、GQOLI-74及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正常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促进作用,是提升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