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可行性措施,评估其对社区精神病人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对54例社区精神病人进行为期两年跟踪观察。方法:在基层精防机构协作下,以工疗站为基地,建立家庭看护组开展家庭干预、心理康复、职业康复、医疗康复,培训基层精防人员。每半年评估一次。结果:两年后显示:精神分裂症缓解率77.8%、社会影响率为0、年平均复发率8.3%、规则治疗率66.7%。SAPS量表总分下降明显(F=2.75,P<0.05),SANS和SDSS量表总分变化不大。并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康复疗效与各种康复措施呈正相关。结论:所施行的防治措施是有效而可行的。同时病人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改善不大,证明了社区精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通过对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分析,探讨在社区中由家庭成员和专科精防医生共同参与对患者进行社会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1)对家庭成员进行有关精神分裂症社会康复的科普知识讲座;(2)专科医师通过电话、书信会面进行指导;(3)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身评估。结果102例精神分裂症CGI量表临床疗效自身对比显著好转(32/44例),好转(54/54例),进步(16/4例),进步明显减少,SDSS量表测查发现无社会功能缺陷者明显增加(8/44例)。结论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易复发和社会功能障碍已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严重负担.据本文102例分析,我们认为在社区通过专科医师和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康复中是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区康复精神病人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家庭支持因素引入现有"市精防院-镇医院-村卫生站"三级管理模式中, 突出家庭支持的重要作用, 收集管理前后精神病人所获得的社会(家庭)支持、综合生存质量和社会危害性等方面所发生的数据变化。结果实施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后精神病人受到家庭的接纳和照顾(照顾比例由原先的42.24%提高到77.37%), 综合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生存质量问卷调查总分均值由开始时的111.21分下降到了管理后的107.96分), 肇事肇祸率降低(年肇事肇祸率由管理前9.91%下降到4.09%), 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重视家庭因素的参与)可以明显改善精神病人生存质量和降低肇事肇祸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社区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社区康复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人组患者中87.16%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轻度精神残疾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度以上精神残疾患者(P〈0.05或0.01)。康复干预1a后,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系统化的社区康复干预和家庭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改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5.
社区康复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研究组)和住院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历时1的。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选量表(SDSS)和复发率等进行评估。结果:与入组时比较,在6个月末和1年末,研究组的BPRS、NOSIE、SDSS各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复发率(0%)也低于对照组(20%),结论:社区康复疗法能有效控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是实施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社区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吉林省精神病防治办公室刘明山精神疾病的防治(以下简称精防)及康复是极为重要的,吉林省在这一工作中,三年多迈出四大步,探索出了一条精防工作的有效途径。1为使更多的精神病人能在社区得到治疗和管理,极力开展城、乡、厂矿的社区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病人按精神残疾的程度分成小组,分别给予程度不同的生活技能训练,同时又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康复治疗前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估量表进行评分,评分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两个量表分值变化在统计学上有显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阴性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防治效果及其家庭经济负担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防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经济因素的影响。方法:纳入2003-05/2004-06恩施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社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观察,随访1年。社区观察组:均登记建卡纳入防治康复网络,制订康复方案,并成立社区治疗小组。具体措施有:①药物康复:给予肌注长效制剂或口服维持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剂量折合成氯丙嗪效价为(238&;#177;9.67)mg/d。②实施家庭干预:对康复对象及家庭成员予以现场指导,包括集体家庭教育和个别家庭治疗。③职业康复:强调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技能,重返社会。④进行追踪随访对患者每月的临床症状、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支出、家庭经济收入等情况记录。对照组:发作期去医院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剂量折合成氯丙嚷效价为(242&;#177;10.53)mg/d。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前、中(6个月)、后(12个月)各评定1次。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分析、r检验,比较1年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医疗费用及其他经济损失情况。结果:④1年末,社区观察组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较入组前及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25.01&;#177;12.17,32.42&;#177;13.69,31.69&;#177;12.33;3.61&;#177;2.17,7.41&;#177;3.12,10.31&;#177;2.49:t=2.12~7.93,P〈0.05~O.01);且6个月末社区观察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1&;#177;2.05,9.31&;#177;4.16,t=-3.76,P〈0.01)。②社区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规则率由25例(31.0%)提高到73例(91.0%),而对照组药物治疗规则率仅维持在26例(33%)。社区观察组复发2例(3%),对照组复发14例(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6,P〈0.05)。③社区观察组患者的缺勤天数比对照组患者平均下降7.7d/个月,折合231元/个月;患者家属缺勤天数平均下降2.3d/个月,折合59元/个月,平均每人减少间接费用290元/个月。对照组1年中有23人次住院治疗,合计住院费57271.70元,社区观察组无住院治疗人次,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t=2.86,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社区管理和规范防治,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有利于患者的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对3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疾病家庭负担量表总分阳性率为100%,其中主观感受、家庭生活、家庭娱乐、心理健康4个因子阳性率≥78.0%。疾病家庭负担量表总分方面,自费患者家属显著高于医保患者家属(P<0.01),患者父母、配偶显著高于其他亲属(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家属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与疾病家庭负担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负担,患者家属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其家庭负担越轻。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精神分裂症52例综合康复疗法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春爱  刘和祥 《现代康复》2001,5(5):100-10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应用抗精神药加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分别用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量表评定。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的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量表总分减分率分别为82.06%和30.67%,两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协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应用抗精神药加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分别用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量表评定。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的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量表总分减分率分别为82.06%和30.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协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职业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职业治疗组转入康复科接受职业治疗,观察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职业治疗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分、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职业治疗融合传统农艺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人的社会残疾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病人的社会残疾状况及其原因。方法对我院1998年众议院病人1367例的社会残疾作跟踪调查。结果:精神病人的社会残疾为70.75%,其中社会因素占11.39%,家庭因素占31.65%,病人因素占56.96%。结论:精神病人的社会残疾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社会问题,所致原因除疾病因素外,人为因素亦为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惠州市惠城区开展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方法 观察惠城区按“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卫生工作模式开展社区精防工作前、后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肇事率、年均复发次数与住院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惠州市惠城区开展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近3年来,精神疾病患者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显著提高;精神疾病患者肇事率、年均复发次数与住院次数显著下降。结论 惠州市惠城区开展的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WHO70年代末即提出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CBR)方针。[1]这种方针对于精神病人的康复特别适合,尤其是在我国大多数精神病病人都生活在社区家庭中,因此探讨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措施,对于促进精神病人的社会康复尤为重要。作者根据多年的社区防治工作体会,对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佛山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56例生活在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与就业状况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回归分析显示,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对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的影响显著。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影响因素众多,其中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患者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II—CV)、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70个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采用多元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实际亲密度得分与MRSS总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得分、社交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O.562,-O.545,-O.485,-O.520;P&;lt;O.01);理想亲密度得分与社交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O.373;P&;lt;0.05);不满意亲密度得分与MRSS总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O.397,O.528.O.404;P&;lt;O.05-P&;lt;O.01);实际适应性得分与MRSS总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得分、社交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O.455,-O.457,-O.437,-O.381;P(O.05-O.01);不满意适应性得分与依赖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O.403;P&;lt;O.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越严重,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就越差。  相似文献   

18.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为社区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社区康复的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795例患者按治疗依从与否进行自然分组,研究组(n=177)为治疗依从性差者,对照组(n=618)为较好的治疗依从者;调查观察2年。比较两组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及与病情的相关,分析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间存在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研究组的家庭气氛较差、家人对患者关心程度低、与邻居及同事的关系不好、较常得不到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经济较差(P&;lt;0.05~0.01);两组现有病情和社会功能与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家庭经济、在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气氛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084~0.273.P&;lt;0.05~0.01),社会影响与各社会心理因素呈负相关(r=0.09l~0.285.P&;lt;0.05~0.01),且均以研究组的相关性更明显;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差、家庭气氛不良,得不到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病程长是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易感因素。结论:社区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女性构成比高、教育程度低和病程长的特点。必须重视精神分裂症的社区防治和康复,积极改善社会心理因素,对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外一体化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16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出院后行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研究组接受系统的院外一体化康复模式服务,每周1次社会心理教育、技能训练和家庭辅导教育。两组均于干预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干预3个月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出院时呈持续性下降( P<0.05或0.01);研究组各时点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院外一体化康复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心理干预2个月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社交能力,延缓患者的精神衰退,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