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托普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8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流行性出血热(EHF)危重症候群之一,治疗颇为棘手。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对89例EHF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病例选择 89例系1996年11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有明显少尿或少尿伴高血压的EHF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6年南京会议《全国EHF防治方案》标准,并经双份血清学检查证实。89例为治疗Ⅰ组,Ⅱ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三个组病例在年龄、入院病日、病期、早期病情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EHF患者入院的一般情况比…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越期率,治愈率,我们于1986年10月~1987年10月应用“肾灌洗”(扩容加利尿)疗法治疗EHF发热期患者5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对1986、10月~1987、10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EHF会议诊断标准,且经IFA法检测EHF抗体阳性。治疗组: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14~60岁,入院平均病日4.9天。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7例,年龄14~65岁,入院平均病日4.6天。根据病人住院时发热,中毒症状,尿蛋白及血压情况,按1986年全国EHF会议诊断标准分型为:治疗组:轻型9例,中型32例,重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2午10月~1994年7月收住流行性出血热(EHF)104例,其中早期合用三七粉治疗52例,收到甚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选择病日5天以内,体温38.5℃以上、血压12~18.4/8~12kPa,尿蛋白“++”以上、血小板80×10~9/L(正常100~300×10~9/L)以下的病例,均符合全国EHF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与分度。并经测E-HFIgM、IgG证实。 1.2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具有EHF典型表现,入院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0~1986年对危重型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少尿早期的患者,进行以肝素50mg、山茛菪硷30mg静点2天及抗凝,扩血管治疗的观察,15例凝血时间均无延长,部分病例经使用速尿1~2天无效。对照组15例均采用大剂量速尿治疗,总量共0.18~12.56g。两组综合治疗措施相同。结果:对照组少尿历时2~25天,平均6天。所有病例均发生氮质血症,5例配合腹膜透析,氮质血症历时14~82天,平均21天。尿蛋白转阴11~65天,平均20天。治疗组11例(73%)治疗24小时内即见排尿显著增多,氮质血症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1993年1月至1996年5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298例,其中危重型EHF40例(13.4%),死亡2例,危重型EHF病死率5%,EHF病死率为0.67%。本文通过对40例危重型EHF临床及治疗的分析,探讨了降低危重型EHF病死率的可能途径。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危重型EHF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46岁,农民39例,学生1例。本组病例均符合危重型EHF诊断标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对EHF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意见不一。兹将本科1982年12月至1986年6月所经治的85例EH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供商榷、参考。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早、中期激素组即观察组,计50例;未用激素组即对照组,计35例。观察组有危重型15例,普通型20例,轻型15例。对照组有危重型10例,普通型16例,轻型9例。为了提高论证的可靠性,非典型病例均予剔除。所有患者均按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的诊断及分型标准予以确诊。男73例,女12例,年龄5~70岁。观察组均在发病6日内入院。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4月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EHF) 64例 ,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 0例均为 5d内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7年卫生部制订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和分型标准 ,EHF特异性抗体 (Ig M)阳性 ,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4例 ,男 3 8例 ,女 2 6例 ,年龄 18岁~ 62岁 ,平均住院 3 .8d;入院时病情定度为 :中度 40例 ,重度 2 4例。对照组 56例 ,男 3 5例 ,女 2 1例 ,年龄 16岁~ 61岁 ,平均住院时间 4.1d。住院时病情定度 :中度 3 5例 …  相似文献   

8.
三氮唑核苷(ribavirin)又名病毒唑,是一种广谱抗病毒的核苷化合物,能抑制多种DNA和RNA病毒,并能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近年来,我们用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取得了有效的结果,并进行了三氮唑核苷和安慰剂组患者红细胞系统的检测,以探讨三氮唑核苷对EHF患者红细胞系统的影响。 1,病例选择:病例选自1985年12月至1986年3月,1986年10月至1987年3月EHF流行季节收治住院的244例患者,经EHF  相似文献   

9.
<正>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00例EHF住院患者,入院时病程均在5日以内,诊断按1990年全国第二次EHF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经间接免疫荧光EHF抗体测定均阳性。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16~59岁,平均38.2±3.6岁,病程3—5天,平均4.5±0.4天。平均体温39.2±O.4℃。对照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20—58岁,平均36.4±5.1岁,病程3—5天,平均4.2±0.5天。平均体温39.1±0.5℃。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症状均具有可比性(P>0.05)。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为常见流行病,本研究采用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EHF,观察其对尿蛋白、肝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治疗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2~58岁,平均40.2岁,病程2~11 d.其中轻型18例,中型8例,重型4例.对照组20例,由我科以往EHF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8~58岁,平均37.6岁,病程3~10 d;其中轻型13例,中型4例,重型3例.全部病例均按1987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EHF防治方案进行诊断分型,并经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诊.临床类型标准见文献[1].其中21例经肾穿刺检查,病理结果均为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病.  相似文献   

11.
何志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38-1039
流行性出血热(EHF)危重患者在病程5~8天时常出现少尿或尿闭,称少尿期。本期主要症状为尿毒症、酸中毒、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高血容量综合症等[1]。患者出现出血休克,肾功能不全,继之全身多器官衰竭。目前透析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EHF -ARF)最有效的措施[2]。但部分患者因休克或心功能低下不能耐受血液透析,我院采取了经股静脉置入单针双腔管行床边血液滤过(HF) ,纠正了酸碱、水电解质失衡,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例患者均为我院2001年8月~2003年3月收治确诊…  相似文献   

12.
刘振忠  高冬梅 《天津医药》1999,27(7):423-42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多脏器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常伴心脏损害。笔者自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应用多普勒超声(UCG)检测重症HFRS患者的左心功能,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1)观察组:50例重症HFRS住院患者均根据卫生部1987年制订的流行性出血热(EHF)防治方案(试行)的标准确诊,且经 ELISA法检测 EHF特异性抗体 IgM阳性。男29例,女21例,年龄10~68岁(平均37岁)。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检测。患者多于发病后第2~9天入 院,其中发热期38例,少尿期9例,二期重叠1例,三期重叠1例,多尿期1例。急性期与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窒息缺氧对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8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治疗10天后血清IL-18、尿NAG进行测定。以20名健康新生儿作对照。结果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IL-18为(175.46±41.24)pg/ml,显著高于健康新生儿的(63.29±14.28)pg/ml(P<0.01);轻度窒息组患者血清IL-18为(118.06±25.31)pg/ml,亦显著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治疗后两组窒息患者IL-18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窒息患者尿NAG与健康新生儿的比较显著升高(P<0.05)。窒自患者IL-18水平与尿NAG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窒息缺氧可导致新生儿IL-18与尿NAG水平升高;IL-18可能参与了窒息新生儿肾脏损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我院1986年1月~1987年4月共收治116例EHF患者,误诊8例,均经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T)检查证实。为提高对本病认识,报告如下: 1.因发热、右上腹痛误诊为急性胆囊炎:男性,46岁,发热、右上腹痛3天,B型超声胆囊肿大,化验白细胞16600/mm~3,诊为急性胆囊炎收入外科。次日血压下降至80/50mm Hg,尿少,经输液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无效转入内科。查体:眼睑浮肿,睑结膜及软腭充血并有点状出血,右上腹压痛,莫非氏征阳性,化验血小板4.5万/mm~3,尿蛋白(++),第6病日IF AT滴1∶160,诊为EHF。按EHF常规治疗,右上腹痛3天后消失,B型超声胆囊缩小,继之进入多尿期,住院21天  相似文献   

15.
卡托普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captopril,简称CPT)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少尿,文献尚少见。笔者将CPT治疗EHF少尿6例的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共收治EHF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8-54yr。少尿24-48h者2例,少尿48h以上者3例,24h无尿者1例。其中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2例。除1例血压正常外,其余5例偏高。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NPN42.84mmol/L以上,尿素氮未查,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15.27-20.66mmol/L)。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对重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除综合治疗外,加用20%甘露醇溶液灌肠导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所选病例为我院1988年以来的住院病人,符合EHF诊断标准。治疗组36例(重型22例,危重型14例),对照组28例(重型18例,危重型10例)。两组病例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相似,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入院时有休克者均予积极抗休克治疗。进入少尿期,对照组给予限水、利尿、扩张肾血管、补充热量、防治感染、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除上述综合治疗外,加用20%甘露醇溶液250毫升,加温到35C左右,以筒式…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1995年11月~1998年12月对资料完整、既往无其他疾病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126例,男83例,女43例;年龄20~64岁,平均42岁。均按1986年制订的EHF 防治方案(试行)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排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据脉压(PP)水平分成PP<9.33 kPa组38例和PP≥9.33 kPa组42例。两组均予系统降压治疗1月,血压达标(BP<18.67/12 kPa)后注意观察3月,分析这些患者治疗前后PP及UmAL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PP<9.33 kPa组治疗前后UmALB量无明显变化,PP≥9.33 kPa组治疗后有37例血压达标,该组总的UmALB分泌量减少,其中治疗后PP<9.33 kPa组病例比治疗后PP≥9.33 kPa组病例的UmALB的分泌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随着脉压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显著下降,故脉压增大是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速尿雾化吸入的平喘作用已得到大量的研究证实,临床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雾化吸入对持续咳嗽患者的治疗作用报道极少,我们应用速尿治疗持续咳嗽患者并与对照组作了比较观察。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86例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18~75岁。病史最短2周,最长3.5年,主诉至少持续2周以上咳嗽。排除既往为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患者。发现支气管扩张实验阳性17例。1.2方法86例持续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43例,二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速尿吸入组:给予速尿20mg加生理盐水20m…  相似文献   

20.
<正>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EHF)早期肾破裂及肾血肿形成罕见,1977年苏联等首次报告。现将我院近期所见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8岁,干部,住院号3099。主因发热、周身酸痛、呕吐4天,于1984年4月18日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拟诊“感冒”,应用安痛定、柴胡等治疗,不见好转。患者居住EHF疫区,平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