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补骨胶囊治疗SLE患者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补骨胶囊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作用机制. 方法 66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糖皮质激素和补骨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钙(Ca)、血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的变化,并对三角区(Ward's)等进行了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测定.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Ca、P、ALP和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Ca和PTH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骨胶囊治疗SLE患者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恢复SLE患者体内血Ca和PTH的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密度同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双能量X线BMD仪测量患者腰椎和股骨颈近端的骨密度。结果:骨密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无显著性。冠状动脉钙化记分同腰椎和股骨颈近端的骨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P=0.04),-0.55(P=0.05)。结论:狼疮患者降低的骨密度和冠状动脉钙化记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代谢疾病,临床上常伴有周身骨骼疼痛、体态变形、易发生骨折等症状;在既往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中药补骨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本试验旨在探讨补骨胶囊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的疗效。l材料1.l药物补骨胶囊由长春中医学院制剂室提供,方中各药物的产地、用药部位及炮制方法均有严格控制。1.2动物WStal大鼠,体重ito-15Og,白求恩医科大学动物部提供。1.3实验方法1.3.l造模方法将5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补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均以乙醚麻醉后,正常对照组行假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对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对患者诸多影响骨密度的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服用激素≥24个月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24/66,36.4%)高于服用激素<24个月患者(4/84,4.8%);已闭经的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17/38,44.7%)高于月经正常患者(11/112,9.8%);合并肾脏损害者骨质疏松发生率(21/62,33.9%)高于未合并肾脏损害患者(7/8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年者与<5年者相比,骨质疏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经、肾脏损害、长期应用激素等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骨质疏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其主要特征为骨质流失及骨折易感性增加.多种因素可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质流失,如炎症、血清学因素、代谢因素、激素因素、遗传因素及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等.目前临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不甚了解.因此,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甲基强的松龙(MP)、环磷酰胺(CTX)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药理作用.方法 将89例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应用丹参、MP、CTX联合治疗;对照组44例用MP、CTX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6%,近期副作用发生率22%,对照组总有效率72.7%,近期副作用发生率70%.结论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χ2=8 746,p<0.01)  相似文献   

7.
杨宇  赵丽娟 《辽宁医学杂志》1995,9(1):33-33,F003
铁、钙离子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治疗效果探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杨宇,赵丽娟,鲁静,张宁,李平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观察了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对其进行血清铁及血清钙的检测,发现31例病人血清铁或血清钙轻至中...  相似文献   

8.
康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585-2586
目的:探讨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补骨胶囊组4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服用碳酸钙—维生素D,连用6个月,补骨胶囊组另加服用补骨胶囊二个疗程,共6个月。结果:补骨胶囊组腰椎及大转子骨密度(BMD)均升高,骨痛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骨钙素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明显降低,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除骨代谢指标)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结论:补骨胶囊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绝经前女性患者的骨量变化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GC)对其骨量变化的影响,早期发现骨质疏松(OP),减少骨折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应用法国MEDILIN公司生产的OSTEOCORE双能X光全身骨密度仪,对50例SLE女患者股骨近端和腰椎进行骨密度测定(BMD),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SLE患者骨密度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与使用GC的剂量和时间有关;定期测量BMD,可早期发现OP,如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减少OP和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称为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SLE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妊娠对于女性SLE患者来说是尤其重要的一个问题。妊娠可能导致SLE患者病情恶化;SLE患者的妊娠结局可能较差。以前认为SLE是妊娠的禁忌证,现大量观察发现,SLE女性患者选择适当的时机妊娠,并在妊娠过程中严密监测病情,可以安全妊娠并分娩出健康存活胎儿。因此,现就SLE患者的妊娠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然  何运昉  凡子莲 《西部医学》2010,22(6):1067-106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时机与孕产期处理。方法分析32例SLE患者合并妊娠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结果 32例SLE患者合并妊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活动期病例妊娠丢失率57%,静止期病例丢失率为12%,前者与后者相比明显升高(P〈0.01)。25例新生儿均无畸形和死亡,孕产妇无产后出血及死亡。结论正确选择妊娠时机及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数SLE病例能获得妊娠机会及安全渡过孕产期。  相似文献   

13.
周红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60-1562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分析TLR9与疾病活动和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确诊的SLE患者和25例健康人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上TLR9的表达情况,比较活动期治疗前后、非活动期和健康对照组B细胞上TLR9的表达差异。结果:活动期SLE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19+B细胞TLR9的表达率高于治疗后、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经治疗B细胞TLR9表达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TLR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正相关(P<0.05)。结论:TLR9在外周血B细胞可作为判断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药物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于35岁者占90%。以皮肤、关节损害为首发表现者占58%,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者占17%。入院后都给予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环磷酰胺(细胞毒药物)。显效21%,有效75%,总有效率约96%。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年龄高峰在15—35岁,首发表现以肾外损害多见。规范化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受累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hen M  Wang Y  Xu WB  Zeng XJ  Zhang F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8):3392-3395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肺部受累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SLE住院患者肺部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320例SLE患者中肺部受累142例(发病率为44.4%)。有肺部受累者死亡10例(7.0%),无肺部受累者死亡2例(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狼疮性肺炎4例,发病率为1.3%,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影像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弥漫、以肺底为主的斑片状实变影,存活率100%。弥漫肺泡出血6例,发病率为1.9%,咯血、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咳嗽、贫血、血性肺泡灌洗液是其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新出现的双侧弥漫斑片影或实变影。其他肺部表现包括:胸膜病变80例(25%),慢性间质性肺病22例(6.9%),肺动脉高压49例(15.3%),肺栓塞6例(1.9%),肺部感染61例(19.1%)。结论(1)SLE可以累及呼吸系统的任何部位,可以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出现。(2)SLE肺部受累中危重症并不少见,肺部受累提示预后不良。(3)SLE肺部受累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以相互重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奴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预后.方法报告北京协和医院2例SLE合并奴卡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46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48例SLE并发奴卡菌病患者均为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发病后;女性发病高于男性(2.2:1);肺部病变最常见(72.9%);细菌培养95%为星形奴卡菌;治疗首选磺胺类药物;死亡率为33.3%.结论奴卡菌病是SLE并发的罕见但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是诊断本病的首要条件.应及早使用磺胺类药物,必要时应予外科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7.
颜怀军  陈勤  徐超  周越球 《浙江医学》2006,28(10):798-799,802
目的探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8例SLE患者(33例活动期和15例非活动期)、30例健康正常者血清PON-1活性、ox-LDL等指标。结果SLE患者PON-1活性为(131.5±45.2)IU/ml,显著低于健康正常者(223.4±65.8)IU/m(lP<0.01);且SLE患者活动期PON-1活性低于非活动期,相反血清ox-LDL水平则高于非活动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PON-1与ox-LDL存在负相关性(r=-0.552,P<0.001),而PON-1与HDL-C不存在相关性(r=0.173,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PON-1活性下降;PON-1与血清ox-LDL水平、高脂质过氧化有关。PON-1活性下降可能是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