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 24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CT表现,并与B超手术结果进行了对照,旨在探讨 CT对该病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24例中,男11例,女13例。起源于肾上腺的肿瘤1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5例。CT扫描发现嗜铬细胞瘤具有一些特点:肿块一般较大、密度多不均匀、可伴有液化、坏死、钙化或囊变,增强时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而坏死区无或略有强化。结果表明,CT对该病的定位率(95.8%)、定性率(87.5%)均高于B超(定位率83.3%,定性率62.5%),提示CT是目前嗜铬细胞瘤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CT特点并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可进一步提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作超声、CT检查。结果:瘤体呈较大(平均瘤径6.1cm)的类圆形肿块,瘤界清晰,平扫密度多不均匀,10例出现坏死和囊变,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结论:嗜铬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份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20例CT征象. 结果 嗜铬细胞瘤多是单侧发病(19/20),发生于肾上腺者16例,异位者4例.肿块较大,边界清楚,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19例).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出血、坏死常见(10/17),钙化较少见,增强扫描可见病变实质不均匀强化. 结论 CT不但能发现较小的肿瘤,还可以定位诊断,以及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血管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总结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分析其临床症状、肿块部位、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和强化特征。结果:良性者11例,边界清晰;恶性者2例,边界不清或清楚。肿瘤在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多数异位嗜铬细胞瘤CT平扫示瘤体密度多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瘤体明显强化,且门脉期多数仍呈持续强化。结论: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人,临床上多有高血压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的代谢紊乱症状,多数生化检查有阳性改变。肿瘤好发于脊柱旁,尤以腹部脊柱旁最为多见。CT表现典型者诊断容易,但CT表现不典型者诊断较难,需结合临床资料。对于恶性者,CT图像上缺乏特征性表现,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8-1~2009-12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嗜铬细胞瘤4例(男性3名,女性1名,年龄39~62岁,平均48岁).4名患者利用16排或64层CT扫描机进行了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医师对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增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均位于膀胱后壁,病变形态均呈圆形或类圆形,以宽基底附着于膀胱壁,边界清楚.CT平扫的CT值为41~53Hu,平均46.75Hu;增强扫描CT值为73~93Hu,平均85Hu,病变呈中度或明显强化.4例均未发现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术前3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误诊为膀胱癌.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CT影像上具有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富血供之特点,结合临床相关病史,可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杨健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4):247-248,26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扫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25例CT双期扫描征象。结果 CT扫描显示,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者22例,异位者3例,多是单侧发病(21/22)。肿块较大,边界清楚,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20例)。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出血、坏死常见(13/25),1例坏死严重。钙化较少见,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MSCT双期扫描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血管的关系,有助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的CT表现,探讨MSCT对肾上腺PHE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PHEO的临床及CT资料,依据其临床症状分为典型和不典型2组,分别归纳2组肿块的CT表现,并作简要分析。结果:不典型组共7例(41.18%),典型组10例(58.82%)。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下瘤体多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均可见更低密度区,瘤体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迅速、明显强化,静脉期瘤体强化持续但较动脉期略有减退,所有瘤体均可见1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结论: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表现无差异性;肾上腺PHEO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CT增强扫描术前多可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及MRI对隐匿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隐匿功能性嗜铬细胞瘤4例,均无典型的高儿茶酚胺血症,4例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瘤体呈类圆形,瘤体直径≥5 cm者3例,最小者为4.7 cm,边界清楚,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体内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区。瘤体T1WI呈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囊袋状更高信号,或夹杂低信号;同反相位信号无减低;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示实性部分快速、明显强化,边缘强化显著。结论:隐匿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瘤体直径通常≥5 cm;其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66例共73枚病灶中,位于右侧肾上腺23例,左侧肾上腺36例,双侧肾上腺7例共14枚。良性嗜铬细胞瘤57例共64枚,平均直径4.3cm,其中圆形或卵圆形52枚,形态不规则12枚,瘤体内坏死54枚,无坏死10枚,瘤体内钙化3枚。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共9枚,平均直径7.6cm,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4枚,不规则形5枚,9枚瘤体均发生坏死及包膜浸润,瘤体内钙化1枚,5例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肺部转移,1例肾脏浸润。増强后66例瘤体实质成分明显强化,部分延迟扫描进一步强化。结论肾上腺区瘤体的大小、形态、坏死、周围浸润及转移、强化方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双期扫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影像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19 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SCT平扫、双期扫描影像资料.结果 18/19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为单侧发病,发生肾上腺15例,肾上腺外4例.肿块较大,瘤界较清晰,16例出现坏死和囊变,1例出现钙化.增强双期扫描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SCT双期扫描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右肾上腺区肿块3例,左肾前方肿块1例,胰腺略下方腹主动脉旁肿块1例。肿瘤最大径9.0 cm,最小径2.7 cm,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影,实性部分,尤其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中心部坏死区无强化。伴腰椎、骨盆、肺、肝转移瘤。结论CT是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方法18例不典型脑膜瘤均行CT平扫,17例行CT增强扫描,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混杂密度的脑膜瘤11例,囊性脑膜瘤4例,完全强化性脑膜瘤3例。结论确定瘤体位于脑外是提高不典型脑膜瘤CT诊断准确性的关键,但也有极少数脑膜瘤表现不典型,在鉴别诊断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不典型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 ,重点是增强CT和动态增强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了 92例手术、穿刺抽吸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例的CT资料 ,92例均行CT平扫 ,65例行增强扫描 ,其中不典型CT表现的肝脓肿 2 6例。结果 不典型肝脓肿多见于细菌性肝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 ,CT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肿块 ,增强扫描可见 :(1)肿块缩小征 ;(2 )周围充血征 ;(3 )“簇状征” ;(4 )“花瓣征” ;(5 )延时强化征。结论 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无特征性 ,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和延时扫描有一定特征性 ,可提高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不典型脑损伤的CT表现。方法 搜集 1996~ 2 0 0 2年CT检查脑外伤 14 5 2 0例 ,对关心区采取减薄扫描或HRCT检查。诊断迟发和不典型脑损伤 5 3例。首诊未发现异常或考虑为其他病变 ,随诊复查确诊为脑损伤改变。结果  17例脑挫伤中点状高密度灶 9例 ,片状低密度灶 8例。 3 6例迟发性脑损伤中脑肿胀 9例 ,轴索损伤 7例 ,散在小血肿 5例 ,迟发硬膜下血肿 15例。结论 CT诊断脑外伤有重要价值 ,但对不典型表现应高度警惕 ,随诊复查尤其对老年外伤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非典型颅咽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42例颅咽管瘤的CT表现和有关临问题,着重对不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指出颅咽管瘤仅38%发生于15岁以下;瘤体可向远处广泛侵犯,但鞍上池的完全闭塞和钙化可资与其他肿瘤鉴别;囊性肿瘤和实质性肿瘤均可呈高、等、低密度,二者的鉴别点在于前者仅有整壁强化而后者明显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会民  李春梁 《放射学实践》2005,20(11):984-986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分析和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近年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2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可见周围强化征、肿块缩小征、蜂窝状强化和延时强化。结论: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无特征表现,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球形肺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特点 ,以便与其他球形病灶 ,尤其是肺癌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 2 5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病人的CT与X线检查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例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是 :(1)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 ,靠近胸膜处 ;(2 )病灶中央密度高 ,边缘密度低且较模糊 ;(3 )病灶两侧缘平直 ,病灶呈方形或三角形 ;(4 )病灶边缘可不规则呈锯齿状 ,但较模糊 ;(5 )病灶附近胸膜反应显著 ,有较广泛增厚 ;(6)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 ,但无僵直样改变。结论 CT检查对球形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