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静脉孔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和MR影像资料,其中包括颈静脉球瘤12例,神经鞘瘤10例,转移瘤3例,脑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脊索瘤、软骨瘤、软骨肉瘤、纤维脂肪瘤、纤维血管瘤和先天性囊肿各1例。CT检查21例,其中15例作增强扫描。MRI检查31例,其中24例加作MR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内纡曲流空的血管即“椒-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MRI表现。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注射对比剂后肿瘤中度强化。转移瘤骨质破坏不规则。脑膜瘤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巴”征。软骨瘤和软骨肉瘤可见明显钙化。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所需要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MRI和MRA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MRA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肿瘤病人行MRI和TOF法MRA检查,应用1.0T超导MR系统,在常规MRI基础上采用2D或3DFISP序列和MIP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取MRA图像。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孔区薄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以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为基础,研究颈静脉孔区结构的CT和MRI表现。方法 选取2个经10%甲醛溶液浸泡的成年头颅标本行CT和MR扫描后,以1mm层厚薄层切片。选取20例无颅底区和鼻咽部病变的CT平扫并增强的病例作为CT组正常研究对象,采用CT螺旋扫描,高质量(HQ)扫描模式。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行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三维傅立叶采集稳态梯度回波(3D radio—frequency fourier acquired steady—state,3D RF—FAST)。结果 颈静脉孔区分为颈静脉孔内口、孔腔和外口3个层面。在颈静脉孔入口,有分别包绕舌咽神经的舌咽道和包绕迷走神经、副神经的迷走道,CT可显示舌咽道和迷走道(20例,100%),MRI可分别显示舌咽神经进入舌咽道,迷走副神经进入迷走道,其中3DRF—FAST序列为17例(85%),SE T1WI序列为14例(70%),FSE T2WI序列为10例(50%)。在颈静脉孔腔,舌咽神经、岩下窦、迷走神经、副神经和颈静脉球南前内向后外依次排列,CT检查难以分辨腔内结构,MR 3D RF—FAST序列中16例(80%)可显示。颈静脉孔的外口与舌下神经管相毗邻。CT显示外口形状。在与舌下神经管平行的MR斜矢状面上,可同时显示后组脑神经分别经颈静脉孔外口和舌下神经出、入颅。结论 CT、MRI的相互补充有利于颈静脉孔区结构的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在枕骨大孔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枕骨大孔区肿瘤,采用GE signa horizon echospeed 1.5T或3.0TMRI仪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特征及发病部位。结果:24例中血管母细胞瘤8例,室管膜瘤3例,脑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脊索瘤1例,脂肪瘤1例。各种肿瘤均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表现各异,MRI可提供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及鼓室内颈静脉球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及鼓室内颈静脉球瘤病人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T检查示左侧颈静脉孔、中耳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局部乳突骨质破坏,并突入左侧外耳道;颅底MRI示左侧颈静脉孔区不规则条状肿物,沿左侧颈静脉孔突出颅外,并伸入左侧咽旁间隙,凸向左侧中耳鼓室及乳突气房。术后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yn、NSE、CD56、CD34、Cg A阳性,CK阴性,ki-67增殖活性较低(1%),提示副神经节瘤。结论颈静脉孔及鼓室骨质破坏以及病变明显强化和速升速降的动态曲线支持颈静脉球瘤和鼓室球瘤的诊断。联合CT和MRI能够明确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侧脑室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48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其中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脑膜瘤13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下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胶样囊肿各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7例转移瘤原发肿瘤明确.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按病变部位分为侧脑室三角部,体部,前角及室间孔区.按年龄分为<10岁,10~30岁和>30岁三个年龄组.结果:本组中11例(11/13)脑膜瘤增强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8例(8/10)室管膜瘤可见多发囊变区,2例(2/4)星形胶质细胞瘤可见瘤内出血;11例(11/13)脑膜瘤发生于侧脑室三角部,5例室管膜瘤及4例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于侧脑室体部,所有室管膜下瘤(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和胶样囊肿(2例)均发生于侧脑室前角及室间孔区;10例(10/13)脑膜瘤发生于30岁以上,3例(3/4)星形胶质细胞瘤发于10~30岁,7例转移瘤全部发生于30岁以上.结论: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MRI表现,结合肿瘤的部位和年龄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MRA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肿瘤(颈静脉球瘤2例、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1例)病人行MRI和TOF法MRA检查,应用1.0T超导MR系统,在常规MRI基础上采用2D或3DFISP序列和MIP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取MRA图像。4例有CT,3例有DSA资料。结果:MRI显示了全部病灶和颈静脉孔的扩大与破坏,准确定性诊断了4例,结合MRA后,5例均正确定性诊断。颈静脉球瘤的MRI瘤内流空征和MRA血管团块征颇具特征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MRI信号有别,且前者易囊变,两者MRA均未显示肿瘤血管。结论:MRI,尤其结合MRA对颈静脉孔区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和临床资料,其中星形细胞瘤13例、髓母细胞瘤11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7例,小脑蚓部16例,第四脑室4例,脑干6例。所有病灶均引起梗阻性脑积水。MRI能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帮助。结论: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多参数、多平面成像,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脑内神经节胶质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内神经节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以提高对本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神经节胶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 2男 2女 ,年龄 14~ 47岁 ,平均约 2 7岁。结果 病变位于右颞叶 2例 ,左额叶和小脑蚓部各 1例 ,3例为囊实性 ,1例为完全囊性 ,边缘水肿不明显。MRIT1WI上囊性部分为低信号 ,壁瘤结节部分呈稍低信号 ,3例Gd -DT PA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边缘性和壁瘤结节强化 ,T2 WI上病灶均为高信号。结论 神经节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肿瘤 ,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如果发病年龄较小 ,病变位于大脑颞叶和小脑 ,病灶多呈囊性或囊实性 ,呈环形和壁瘤结节性强化 ,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小儿第四脑室内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3例小儿第四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 13例,女 10例。年龄 11个月~16岁,平均 1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24例小儿第四脑室内肿瘤中,髓母细胞瘤 8例,边界不清,主要呈长T1 长T2 信号,强化明显。星形细胞瘤 6例,多有囊变,未见钙化及出血,多无强化。室管膜瘤 6例,在脑室内葡形生长,呈长T1 长T2 信号,常有钙化。脉络丛乳头状瘤 2例,均呈等信号,明显强化。表皮样囊肿 1例,明显长T1 长T2 信号,无强化。结论 仅依据MRI信号特征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较困难,结合患者发病年龄、病灶起源部位及生长方式有望确定肿瘤性质。 相似文献
14.
颈静脉球瘤的MRI及DSA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颈静脉球瘤的MRI及DSA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颈静脉球瘤的MRI及DSA表现。结果18例颈静脉球瘤,其中位于颈静脉孔区10例,位于鼓室2例,另有6例同时累及颈静脉孔和鼓室。肿瘤呈实质性,境界多清楚,强化明显,T2WI和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质内点状、条状及曲线状血管流空影,即“盐和胡椒征”,该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SA显示颈静脉球瘤为富血供肿瘤,肿瘤染色明显,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结论颈静脉球瘤具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和较典型的MRI及DSA表现,MRI具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及定性能力,DSA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和肿瘤血管的细节,对进一步行介入栓塞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椎管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MRI特征及其对病变定性、定位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24例椎管内微小占位性病变患者(男12例,女12例,年龄23~67岁,平均29.1岁)均经PHILIPS 1.0NT型MR仪行常规T_1WI、T_2WI磁共振成像,其中6例又经Gd-DTPA增强扫描。全部病例的椎管内占位病变均经病理证实,并对其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的病变经病理证实,18例为胚胎源性肿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皮样囊肿,4例畸胎瘤),4例为神经源性肿瘤(3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以及脊膜瘤与脂肪瘤各1例。各种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随其不同的组织学来源而有很大差别。表皮样囊肿多为均质长T_1长T_2信号。皮样囊肿以短T_1,长T_2信号为主。畸胎瘤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为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囊壁均匀强化,偶见强化附壁结节。神经纤维瘤呈均质长T_1、长T_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异常对比增强。脊膜瘤呈长T_1、稍长T_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异常对比强化,并见局部硬脊膜增厚强化而形成的硬膜尾征。结论:各种病变的MRI表现随其组织学来源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它们在椎管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椎管造影与CT。 相似文献
16.
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在颈静脉球瘤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径路选择中的作用与价值。材料和方法:5例经手术证实的颈静脉瘤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前后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后成像。分析CT和MRI的不同表现,比较其优缺点,并介绍分型与手术径路的关系。结果:按Glasscock-Jackson's分类法,其中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1例。CT能清晰地显示颅底骨质结构的破坏程度及范围,颈静脉孔的扩大以及边缘不规则的侵蚀性破坏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表现。MRI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的关系以及有无颅内侵犯、侵犯的程度。肿瘤内迂曲的流空血管及"椒一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MRI表现,结论:CT和MRI结合,能更全面地提供临床诊断及治疗所需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内室管膜下瘤的MR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影像(MR16例,CT1例)表现,其中男11例,女6例。结果17例中,侧脑室9例,四脑室、透明隔各2例,三脑室、桥前池、右小脑桥脑角(CPA)及鞍上池各1例。MR成像的16例中,T1WI为低、略低或等信号,T2WI均为较高信号影。17例中,11例信号不均匀、有囊变;12例无强化或者轻微强化。结论MRI可以很好地显示、评价颅内室管膜下瘤,当患者具备上述特点时高度提示该诊断。 相似文献
18.
Shoji Asari Tetsuo Makabe Shinji Katayama Takahiko Itoh Shouhei Tsuchida Takashi Ohmoto 《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1992,16(6):389-395
Magnetic resonance (MR) characteristics of metastatic brain tumors (MBTs) were studied using 15 cases (13 males and 2 females whose ages ranged from 32–78 yr, with the mean age of 57.8 yr;12 adenocarcinomas, 2 squamous-cell carcinomas, 2 large-cell carcinomas). Nine cases showed hypointensities and five showed isointensities on T1-weighted images. Six cases showed markedly hypo- or hypointensities, two showed isointensities, and six showed markedly hyper- or hyperintensities on T2-weighted images. One case was markedly hyperintense on both T1- and T2-weighted images. The decrease of the signal intensity on the T2-weighted image was the main MR characteristic. A hypointense peritumoral rim was seen in four of the six hyperintense tumors on T2-weighted image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gnal intensity and the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