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养支持治疗肠瘘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肠瘘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肠瘘患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监测肝肾功能和血糖变化,并加强局部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为全营养混合液2~3 L静脉输注,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或生长激素治疗,并根据患者肠道情况渐进式恢复肠内营养。结果12例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10例瘘口自行愈合,1例结肠瘘患者经营养支持后行确定性手术治疗而痊愈,1例因经济放弃治疗。营养支持过程中2例出现穿刺部位周围静脉炎,1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6人次出现腹泻,3例患者出现黄疸。结论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并及时处理其并发症能使肠瘘较快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1-3天行全胃肠外营养配合奥曲肽及抑酸药,待患者一般情况及肠功能恢复后选用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调节肠外营养补入量。结果: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天,肛门排气>4天14例(27.5%),<4天37例(72.5%);切口感染2例(3.9%);轻微肠瘘1例(2.0%);胃储留2例(3.9%);腹腔积液5例(9.8%),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外瘘,损伤破裂部位均发生于降段和水平段。患者合并多发复合伤,创伤后首次手术至肠瘘发生的间隔期平均为5.3天。在我院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3.2天,其中15例接受平均37.6天的营养支持治疗,10例接受手术治疗,有3例接受十二指肠外瘘治疗性手术。本组2例死亡,15例痊愈,其中12例非手术治愈,肠瘘自然愈合率为80%。还讨论了创伤性十二指肠外瘘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要点,强调充分的营养支持和有效的腹腔引流是治愈和提高肠瘘自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9例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采用腹腔双套持续冲洗引流,当肠瘘发生在肠道功能未恢复时,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当瘘口控制、无腹腔感染、肠功能恢复逐步过渡肠内营养,同时结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并加强腹腔双套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监护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39例肠瘘患者有效控制感染、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抗病能力、体质量增加、瘘口愈合,痊愈出院,2例患者术后同时并发肝脓肿经多次住院反复治疗瘘口愈合,1例小肠系膜扭转.结论 对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肠内外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及护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肠外瘘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治疗方法。它是临床危重症之一。死亡率较高。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病死率高达50%~60%,至今仍在15%~20%。其中高位肠瘘肠液丢失量大,难以自愈,死亡率高而成为临床上一个棘手的的问题。高位肠瘘是指十二指肠瘘和距屈氏韧带100cm以内的空肠瘘。我科除应用传统治疗和护理方法如深静脉肠外营养、造瘘口供给肠内营养外。  相似文献   

6.
李敏颖 《中外医疗》2011,30(1):151-151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并发胃肠瘘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胃癌手术后并发胃肠瘘患者31例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经积极保守治疗,31例胃癌手术后并发胃肠瘘患者,29例痊愈,瘘口愈合时间13~85d,平均26d。2例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胃癌手术后并发胃肠瘘应积极加强护理观察,以达到早期发现胃肠瘘,早期治疗胃肠瘘;护理中严格注意引流管护理,以达到能够有效的进行腹腔引流;加强胃肠瘘营养护理措施非常重要,是治疗的关键,肠内、外营养支持均需细致的护理;通过我们详细、周密的护理措施和方案,可以有效的缩短病程,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孙运福 《中原医刊》2004,31(16):14-15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对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 (DEG)的治疗作用。方法 :2 8例病人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 ,A组 16例采用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 ;B组 12例采用肠外营养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胃排空恢复时间、体重减轻量。结果 :A组 (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组 )胃排空平均恢复时间 ( 15 1± 5 5 )d ,B组 ( 2 1 5±6 9) ;A组体重平均减轻量 ( 4 3± 1 5 )kg ,B组 ( 8 7± 1 95 )kg。结论 :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能加快DEG患者恢复 ,并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18例患者分别在术后5~26天内发生吻合口瘘,经碘油造影胸透或口服美蓝可以从胸管引出予以证实,采用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和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行肠外补充营养或空场造瘘行肠内营养等治疗方法。结果:18例患者经过有效处理,15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食管癌术后一旦发生吻合口瘘,采取有效的措施能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肠瘘是肠管与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的异常通道,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近40年来,全肠外营养的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使非手术治疗为促进肠瘘自愈或为后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现对2004年1月~2006年7月诊治的17例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运添 《包头医学》2015,(3):134-135
目的:探讨空肠造口肠内营养在十二指肠肠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20例十二指肠肠瘘患者,这20例患者均是因为腹部外科手术而并发十二指肠肠瘘,对其采取空肠造口术,营养剂选择百普素和能全力.在对患者进行输注的过程中务必要做好监测和护理工作.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34.1±4.6)d.结论:通过对十二指肠肠瘘患者实施空肠造口术来提供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患者肠内营养结构完整,对于十二指肠肠瘘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76-107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 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肠瘘病人肠外营养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肠瘘患者肠外营养的实施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一旦确诊肠瘘既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又要加强局部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2例病人实施营养支持治疗10例病人瘘口自行愈合,1例结肠瘘经营养改善后行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及时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使大部分肠瘘病人获得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8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性非手术治疗方法,同时比较肠内营养(10例)与肠外营养(8例),在胃动力恢复时间、疗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结果.结果:20例均痊愈,其中肠内营养组胃动力恢复时间为13天,疗程16天,住院时间22天;肠外营养组分别为21天、25天和34天.16例随访半年,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经综合性非手术治疗均又获得良好疗效,其中营养支持是关键,与肠外营养比较,肠内营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肠内外营养与生长抑素在胃癌术后联合应用及护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洁秀  李华 《广东医学》2006,27(10):1586-1587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与生长抑素相结合在胃癌术后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与护理特点。方法胃癌术后患者55例.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与生长抑素相结合治疗,给予相应的护理,并严密观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结果55例患者术后2~3d恢复肛门排气,仅1例患者发生肠瘘,无一例死亡.全部患者伤口甲级愈合,住院16d。结论肠内外营养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于胃癌术,能在短期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有效地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的处理则是营养计划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于琪 《当代医学》2014,(14):113-114
目的探讨分析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0例,手术后通过鼻肠管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结果在70例患者的配合下完成了肠内营养护理计划,手术创口愈合情况良好,除5例患者由于对机械过敏或对肠内营养接受不良等情况改为肠外营养护理外,其余65例患者没有出现肠瘘等情况。结论在胃肠手术后早期对肠内营养进行护理,考虑到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又满足了患者对营养的需求,总之该护理方法有效的减少胃癌手术死亡率并对缩短病程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除进行常规治疗外。未手术患者于入院后24h,手术患者于术后24h开始肠外营养支持,3—10天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结果本组27例患者,其中21例在伤后20天从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5~7天达到1500~2000ml/d的鼻饲量。5例在鼻饲早期曾发现胃液呈咖啡色,隐血试验呈阳性;9例因严重腹泻由肠内营养改为肠外营养,经对症处理后,在短期内好转并恢复肠内营养。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并进行有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同时减少ICU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治疗焱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的营养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我中心168例次肝硬化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并分别对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3天,1周和2周后的白蛋白和转氨酶进行测定。结果168例次患者给予肠外营养为主,早期并升阶梯应用肠内营养的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术后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3天蛋白水平基本恢复到30g/l以上。肝功能恢复不受脂肪乳剂应用的影响。结论肝移植后早期以肠外营养为主,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营养管理应根据病人肝功能恢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肠瘘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为38例肠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加强肠外、肠内营养;持续恒力负压吸引充分引流,控制感染;选择性应用生长抑素;联合使用造口袋及其附属产品对周围皮肤的护理。结果:37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因合并严重腹腔感染、心衰而死亡。结论:经过系列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液回输对肠瘘患者肠内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方法:收集了2005年7月~2010年1月肠瘘患者7例,7例患者均肠道功能基本恢复,营养状态可完全依赖肠内营养。肠液回输肠襻的长度>150cm。分别测定肠液回输前后糖、脂肪和氮的吸收系数。结果:肠液回输后的吸收系数上升明显。结论:肠液回输明显改善肠外瘘患者对肠内营养物质中糖、脂肪和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76-107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 ̄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