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血肿、血肿体积大小、术前GCS评分将其分为定向软通道组、定向硬通道组及开颅手术组各30例,术后观察三组患者Barthel指数的区别,并比较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结果:术后三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有效率分别为90.00%、83.33%、80.00%,经过3个月随访后,三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83.33%(P0.05),三组患者治疗皆有一定疗效,但最有优势的为定向软通道微创组。同时,三组当中死亡率最低的也是软通道微创组,仅为3.33%,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大限度地避免传统术式所引起的术后严重脑水肿及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与生存质量,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大幅节省治疗费用,且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操作更简便,易于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清除血肿,微创组采用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结果:微创组病死4例,少于对照组10例(P〈0.05)。微创组出院斯坎蒂尼亚卒中量表评分和随访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预后评定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好,具有微创、安全可靠、低死亡率、低致残率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立体定向软通道的30例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相比,前组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低于后组,且前组BI指数高于后组,前组显著优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00%,前组显著高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发生率为16.67%,前组显著低于后组,且前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而言,软通道法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过程中有更好的疗效,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花费更少。  相似文献   

4.
邓丽贵 《海南医学》2011,22(24):133-135
目的 探讨“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52例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存活46例,死亡6例.在3~12个月的随访中,15例生活完全自理;23例生活部分自理,存在肢体偏瘫或部分失语;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微创钻颅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技巧及规范.方法:对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测、颅脑引流装置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治愈好转率达93.33%,死亡率6.67%.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钻颅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则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多靶点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根据脑CT定位穿刺部位,角度及深度,应用多靶点定向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靶点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创伤小,用时少,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CT片上的出血量、血肿形态及患者病情,选定靶点后行微创定向软通道技术抽吸引流血肿,同时应用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余血肿。并评价平均手术时间、血肿体积减少量、术前与术后GCS评分、1周内病死率及远期随访。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增加4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60%,平均手术时间35min,1周内病死率11.1%。结论:微创定向软通道技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定位准确、方法简易、创伤微小,费用低廉的全新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向双软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1年5月间21例采用徒手定向双软通道血肿穿刺抽吸溶凝外引流+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Granb评分均8分),首次血肿清除率70%,血肿腔置管7~14 d,侧脑室引流平均10.7 d。总有效率57%,死亡9例,计42.8%。出院后随访半年,生存9例,按ADL分级: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4例,因其他疾病死亡3例。死亡12例皆合并有2种及以上疾病。结论徒手定向双软通道穿刺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施术快捷,操作简便,创伤小,血肿清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但对脑疝晚期者无效。  相似文献   

10.
微创穿刺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全法  陈红芬 《中原医刊》2006,33(21):42-4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m l,GCS≤8分)8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硬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另一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血肿清除量和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软通道组临床治疗效果、血肿清除量及ADL均优于软通道组。结论硬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软通道穿刺术治疗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患者长期生活能力好,致残率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改良立体定向经额部软通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改良立体定向经额部软通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关于SSS和GCS评分,治疗前,对照组分别为(10.45±6.22)、(12.44±4.13),与观察组的(11.49±6.17)、(12.56±3.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79,t2=1.118,P>0.05).治疗后,观察组SSS和GCS评分分别为(14.09±3.22)、(46.78±3.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22±2.19)、(38.23±3.19)(t1=7.183,t2=8.073,P<0.05).与对照组的66.67%相比,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3.3%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82,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改良立体定向经额部软通道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425-1426
<正>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以头痛、眩晕、偏瘫为症状的严重性急性脑血管疾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清除血肿[1]。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预后,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具有创伤小,治疗费用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2]。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3例进行了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治  相似文献   

13.
姚晖  宋越 《安徽医学》2011,(9):1251-1253
目的 探讨应用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脑内积血的量、部位及患者的病情,行微创软通道技术血肿液化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45例患者血肿清除率90%以上10例,80%以上22例,70%以上13例.存活者术后2~7d复查颅脑CT,血肿吸收达80%左右,2周时大部分患者血肿已基本消失.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90例,均在CT定位下确定血肿所处部位及层面,通常选择血肿的最大层面的外1/3和后1/3交叉处为穿刺点,采用螺纹钻头钻孔,置入直径5mm的硅胶管,置入深度适宜,对血肿行缓慢抽吸。结果本组患者抽吸血肿持续时间最短8h,最长4.5d,其中抽吸时间小于24h患者共62例,24-72h22例,超过72h6例。患者血肿清除率在90%以上共20例,血肿清除率在80%以上共44例,血肿清除率在70%以上共26例。本组患者总有效率97.7%。结论采用微创软通道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临床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治疗费用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选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采取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3/25)和80%(20/25),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脑积水、颅内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25)和8%(2/25),死亡率4%(1/25),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0.5±56.7)m L、(80.4±22.3)min、(20.9±5.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缩短高血压脑出血病程,降低不良反应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嘉坚 《吉林医学》2010,31(11):1450-1451
目的:探讨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软通道治疗,治疗组采用硬通道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种患者颅内血肿量;治疗3个月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后血肿情况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7 d后血肿情况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软通道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席忠义 《中外医疗》2009,28(6):76-76
本文总结了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临床体会。死亡率32.5%。生存者患肢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效果理想。本文着重对如何尽快清除颅内血肿,缓解脑疝,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以便利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进行了讨论。另外,如何准确定位,清除血肿,避免再出血及手术适应症进行了总结。总之,此方法疗效可靠,愈后好,费用低,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对高血压脑出血定向硬、软通道技术临床救治体会。方法所有患者均入院确诊后,均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清除血肿,其中观察组给予硬通道技术,对照组给予软通道技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成活率与死亡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再出血病例;两组存活患者3个月ADL分级比较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血肿量清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软通道微创手术技术均可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程民  黄德玖  许晓军 《中外医疗》2011,30(6):120-120
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78例临床体会,并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在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准确定位、清除血肿,以避免再出血。  相似文献   

20.
张铭兰 《微创医学》2022,(4):467-470
目的 对比分析立体定向软通道与显微镜下硬通道穿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手术治疗的52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纳入软通道组,另选择同期接受显微镜下硬通道穿刺手术治疗,且一般资料与软通道组患者相匹配的45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纳入硬通道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当日及术后7 d血肿清除率≥80%的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软通道组手术时间、血肿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硬通道组,术后当日、术后7 d血肿清除率≥80%的比例均高于硬通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硬通道组(均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软通道组评分低于硬通道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显微镜下硬通道穿刺治疗,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治疗基底节区HICH可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