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口服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常规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T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降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及提高胆汁引流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有利于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残余结石排除,防治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和皮下盲襻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SLCJ)后胆汁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34例择期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STHG组(16例)和SLCJ组(18例).术中及术后4周分别引流肝门部胆汁,行细菌培养和胆汁脂质成分定量分析. 结果 2组术中抽取肝胆汁的各项检测差别不显著.术后4周,STHG组和SLCJ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和8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中总胆汁酸浓度分别为(66.4±20.0)和(18.5±5.0)mmol/L,STHG组显著高于SLCJ组;Ca2 和游离胆红素的浓度积分别为(3.98±0.9)和(3.91±1.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SLCJ比较,STHG术后胆汁成分的变化更有利于防止胆管色素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管结石中,90%以上均为胆色素结石(PS)。胆石以钙等金属离子为正离子,以胆红素、脂肪酸、碳酸根、磷酸根等为负离子,二者互相结合生成难溶盐或络合物。胆石症目前在治疗上尚无理想的方法。本文着重复习近年来在病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1 胆汁中游离胆红素增多1.1 肝脏分泌增多 各种慢性溶血性疾病、肝硬化、酒精中毒症或胆红素结合缺陷的疾病如Gilbert综合症等,均能使胆汁中游离胆红素(UCB)增高。近年来有报道肝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术(PTCD)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因恶性肿瘤及胆道结石而致胆道梗阻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胆汁引流量,检测置管后1周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63例置管引流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312.43±31.90)μmol/L,术后1周总胆红素显著下降到(165.32±23.13)μmol/L(P<0.01)。结论:超声引导PTCD是一项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快捷、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养肝柔肝法逆转豚鼠成石胆汁致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养肝柔肝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逆转成石胆汁致石性的机制。方法 将 6 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 ,每组 2 0只。分别喂食正常饲料、致石饲料、致石饲料加养肝利胆颗粒 ,4周后处死取材 ,检测胆囊成石率、胆汁总胆汁酸 (TBA)、胆汁总胆红素 (TBIL)、胆汁结合胆红素 (CB)、胆汁非结合胆红素 (UCB)、胆汁钙离子 ,并进行胆汁胆红素组分HPLC分析。结果  (1)正常组成石率为 5 % ,模型组为 81.2 5 % ,治疗组为 31.2 5 % (P <0 .0 5 )。 (2 )模型组胆囊胆汁中TBIL、CB、UCB及Ca2 + 均高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TBA低于正常组 ,治疗组TBA低于正常组 ,Ca2 + 高于正常组 (P <0 .0 5 )。(3)模型组单结合胆红素 (MCB)值高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双结合胆红素 (DCB)低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P <0 .0 1) ,治疗组DCB值低于正常组 ,各组UCB的完整峰面积 (IPA)值无明显区别。 (4)模型组的MCB百分比和UCB百分比高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DCB百分比低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P <0 .0 5 ) ,治疗组的MCB百分比也高于正常组 ,同时DCB低于正常组。结论 养肝柔肝中药能显著降低豚鼠胆囊色素性结石的成石率 ,有明显逆转胆汁致石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淑敏 《中国医刊》1999,34(2):54-55
由肝外或肝外胆管的结石、肿瘤或炎性狭窄等因素造成的胆管梗阻和黄疸称为梗阻性黄疸。这种梗阻性黄疸初期很少出现重症,但长期的胆管梗阻使胆管内胆汁淤积、胆管内压升高,造成肝功能损害并进行性加重,血中胆红素升高及组织中胆红素的沉积、胆管内胆汁成分缺少而造成消...  相似文献   

7.
血清胆酸浓度测定对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妊娠期血清胆酸升高与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关系。测定孕妇血清CG浓度、ALT、AST、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并探讨春对妊娠结局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6例,对照组15例,研究组在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冲剂口服,1包/次,每日3次,疗程7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处理。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血清胆汁生化指标、T管引流液胆汁生化指标和胆汁引流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常规改变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总胆汁酸(total acid bile,TA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和结合胆红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T管引流液胆汁TAB、TB、非结合胆红素、总胆固醇和钙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平均每日T管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疏肝利胆冲剂通过促进术后肝功能早日恢复、调节致石性胆汁成分、增加胆汁分泌量,达到促进手术后残余结石的排出和防治术后结石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恶性肿瘤导致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51例成功置管引流,术后胆汁引流通畅,血胆红素降低,未出现大出血、胆汁性腹膜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是解决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胆汁淤积是指胆汁流的障碍使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抵达十二指肠,伴有胆汁内成分,如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等返流至血液。可分为肝内肝细胞胆汁分泌功能障碍和肝外胆管系统机械性梗阻,前者为内科性黄疸,后者为外科性黄疸。由于两者处理不同,因此,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我们就目前常用、具有一定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指标及影象学检查分述如下。1实验室检查1.1血清胆红素胆汁淤积时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胆红素总量可超过342μmol/L,有达855μmol/L者,其中结合胆红素占50%或更多。血清胆红素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胆…  相似文献   

11.
范效礼  雍武福 《医学综述》2000,6(6):271-273
<正>胆汁淤积(Cholestasis,CS)的最新概念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肝内外胆管任何部位器质或功能性异常致胆汁分泌阻滞,抑制或胆汁流障碍,使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或进入减少,导致胆汁成分反流入血液中,胆色素在肝组织中蓄积。Javitt认为胆红素在血中增高而胆酸正常为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正常而胆酸在血中增高为CS,二者均增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相似文献   

12.
丁一民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4):430-430,442
32例肝内1-3组胆管狭窄合并结石采用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结果皆解除狭窄,取决结石,畅通胆汁,并可防止返流,并对此术式选择,术中经验及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胆管癌32例,胰头癌13例,术前及术后检查血清胆红素,观察减轻黄疸效果。结果 45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成功42例,成功率93.3%,其中4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植入后扩张良好,胆汁引流通畅,术后1~4周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黄疸症状缓解明显。本组患者术后因腹腔内出血死亡1例,胆道出血2例,胆漏2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8例。术后随访生存时间平均11.8个月,最长24个月。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4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CCA患者52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采用胆管支架植入术(PTIBS)治疗,观察组采用PTCD治疗,比较2组引流成功率、肝功能指标水平[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胆汁引流量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引流总成功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P、TBA、TB及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胆汁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治疗HCCA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提高胆汁引流量及引流成功率,有利于促进肝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胆汁瘤与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12例梗阻性黄疸,系胆道因手术损伤、腹部外伤或结石、肿瘤穿透发生胆漏,胆汁外溢被包裹形成局限性胆汁瘤压迫胆总管所致。作者强调了胆汁瘤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特点,就其诊断和治疗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其病变范围涉及肝脏、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及胆管周围等部位。梗阻性黄疸按病因可分为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其中良性梗阻主要是指肝内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致胆汁排出受阻;而恶性梗阻主要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98例于我院行肝切除术的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析其术后严重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3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既往胆道手术史、ASA分级、胆汁性肝硬化、术前Child-Pugh分级、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Ⅲ级、胆汁性肝硬化、手术时间≥4h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ASA分级Ⅲ级、胆汁性肝硬化、手术时间≥4h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有人一见到黄疸病人,就说是“肝炎”,这个看法不全面。黄疸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增多,使巩膜、粘膜、皮肤变黄。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随着血液流到肝脏,被肝脏摄取,在肝脏中变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从肝排到胆汁中(所以胆汁是黄色),  相似文献   

19.
<正> 1 胆酸与胆红素 肝脏是合成胆汁酸的唯一器官。胆汁酸是由胆固醇在肝细胞微粒上经过多个酶的转化而成,在血清中主要以蛋白结合形式存在,在甘胆酸经胆管排入胆囊贮存。餐后,胆囊收缩随同胆汁排入小肠,参与脂肪消化吸收。正常情况下,肝脏能有效地摄取门脉中的甘胆酸。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郁滞时,肝细胞不能有效地摄取甘胆酸,致血中的胆酸增高。 胆红素则是由衰老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肝脏中形成的结合水溶性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可排至毛细胆管而成为胆汁的一种成分。由于血管中结合  相似文献   

20.
胆汁内外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林黎明程力(山东省立医院普外科)我们将空肠造瘘与术中经肝胆管引流术相结合,采用胆汁内、外引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例均为我院住院手术病人,男8例,女4例,中位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