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麻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酶学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麻疹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血清酶学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31例麻疹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血清酶学检测采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另选31例小儿外科手术前斜疝患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麻疹患儿在出疹期NK(CD3-CD16 56 )细胞、CD8(CD3 CD8 )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麻疹患儿出疹期血清ALT、CK、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ST、LD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酶学水平可作为麻疹患儿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人麻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血清酶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外周血细胞,用标记荧光的抗体进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219例成人麻疹患者和42例健康体检者的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同时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酶学(ALT、AST、LDH、CK及CKMB)。结果麻疹组血清酶学(ALT、AST、LDH、CK和CKM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病毒高活性组LDH明显高于低活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麻疹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CD8细胞百分比和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病毒高活性组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与麻疹病毒低活性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成人麻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血清酶学的变化,有助于评价麻疹病毒感染的机体免疫状况,对预示疾病进展和临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1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HBeAg表达不同分为HBeAg阳性组(83例)和HBeAg阴性组(7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的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治疗24周后,患者的HBV-DNA、HBeAg、肝功能、CD4+和CD8+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CD4+T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CD8+T细胞则相对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后,HBeAg阳性组患者已有60.2%的患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并有HBeAg阴转,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有明显降低,同时CD4+和CD8+T细胞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HBeAg阴性组患者的HBV-DNA、ALT、AST等指标也呈明显降低,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CD4+T细胞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另有5例患者的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其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结论 T淋巴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及转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可以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提高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孔霞  于慧琴  张萌 《中原医刊》2011,(13):123-124
目的分析干扰素α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40例,对照组22例,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DVDNA)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AST、HD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外周血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干扰素仪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数目增多且CD4+/CD8+升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的临床特征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0年7月杭州市六医院的住院麻疹患儿794例作为病例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分布特征,同时采集285例麻疹患儿外周血,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麻疹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794例麻疹患儿以农村及流动人口为主(占83.9%),临床均有发热、咳嗽和特征性皮疹,热峰均高于39.0℃(肛温),大部分患儿可见柯氏斑(占68.4%),19.5%并发支气管肺炎。麻疹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疹流行原因与患儿未按时接种疫苗、复种不及时及人员流动性较强有关。柯氏斑诊断特异性仍较高。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麻疹患儿的细胞免疫中以CD8细胞和NK细胞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HIV/HBV)共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白细胞和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17例HIV/HBV共感染患者(共感染组)、40例HIV单纯感染者(单纯感染组)及32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的抗凝血及血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共感染组、单纯感染组CD4+、CD8+、CD4+/CD8+、CD4+/CD3+、CD8+/CD3+、CD4+CD8+、CD4+CD8+/CD3+、淋巴细胞(LYMPH)等8个项目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HBV共感染患者在疾病进程中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LYMPH、AST、ALT、GGT、ALP密切相关,对评价HIV/HBV共感染患者的免疫状况、疾病进展和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新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1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静脉血全血中CD4+、CD8+、Treg和Th17水平,计算Treg/Th17、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静脉血中IL-10、TGF-β和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CD4+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小儿CD8+细胞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外周血Treg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h17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IL-10、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尤其是Treg/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可能是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松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微创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淀粉酶、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对比两组手术前、术后1周的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ALT、AST、TNF-α、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微创组血清ALT、AST、TNF-α、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外周血CD3+、CD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HBV-DNA载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经恩替卡韦治疗12和24周的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CD4+、CD8+细胞的绝对计数值并分析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水平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并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慢乙肝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后,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绝对计数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4周后分别为1091.6、992.3、651.2,较治疗前分别增长了46.2%、49.4%、53.9%;各组老年患者TBiL水平、HBV-DNA载量及ALT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血清ALT、TBiL水平及HBV-DNA载量水平与CD3+、CD4+、CD8+失衡存在一致性.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后,肝功能明显改善,HBV-DNA复制明显减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细胞数CD3+、CD4+和CD8+进行性升高,T细胞亚群的比例呈逐渐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海  刁宏燕 《吉林医学》2011,(31):6632-6635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早期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B淋巴细胞(B)、自然杀伤细胞(NK)、以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早期免疫功能改变。方法:收集杭州地区2010年4月~2010年6月手足口病患儿135例作为研究对象,48例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T、CD4+T、CD8+T、B以及NK细胞绝对数值,计算CD4/CD8比值;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IgA、IgG、IgM、C3及C4。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的CD3+T、CD4+T、CD8+T、B、NK细胞的绝对数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IgG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3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出现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早期检测免疫球蛋白及CD3+T、CD4+T、CD8+T、B、NK细胞数的变化对于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更昔洛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CMV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15例,给予其他抗病毒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ALT、AST),心肌酶(CK-MB、CTnI),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发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咳嗽较对照组好转迅速(P〈0.05)。治疗组在降低ALT、CK-MB、CTnI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并不改变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类(N)、血小板(PLT),体液免疫IgG、IgA、IgM,细胞免疫CD4、CD8、CD4/CD8。与急性期相比,所有病例在恢复期WBC、N、ALT、AST、CK-MB、CTnI、IgG、CD4、CD8、CD4/CD8均有好转。结论 CMV相关性肺炎伴有全身多器官损害及免疫损伤。更昔洛韦治疗CMV肺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俊婷  安和兵 《安徽医学》2018,39(5):537-540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九味肝泰治疗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细胞亚群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儿童CHB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在保肝、降酶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九味肝泰胶囊,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采集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天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T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计算CD4+/CD8+];肝纤维化各项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N末端肽(PⅢ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TBA、AST、GG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HA、ⅣC、LN、PⅢNP、TGF-β1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九味肝泰可有效调节儿童CHB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并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胸腺肽α1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抗病毒治疗,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L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TBiL、ALT及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V R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治疗后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促进疗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EB病毒(EBV)DNA载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治疗1 155例IM患者,并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和相关的临床指标。EBV DNA≥500 copies/mL为EBV感染。根据EBV感染分为EBV阳性组和EBV阴性组,比较组间IM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根据EBV DNA的载量结果,分为4组(分别为500~104 copies/mL,104~105 copies/mL,105~106 copies/mL,>106 copies/mL),比较组间IM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EBV DNA载量和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EBV阳性组ALT、LDH及住院时长与阴性组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组比较,EBV阳性组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C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闭通络方对幼鼠阻塞性黄疸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SD大鼠幼鼠分为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第2组为模型组,采用2%ANIT及生理盐水灌胃,第3组为治疗组,在造模同时予胆闭通络方灌胃,每日1次,连续7d。以分光光度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总胆红素(TB)含量;ELISA法测定肝组织CD3、CD4、CD8、IL-2、IL-1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TB、ALT、AST、AKP、r-GT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肝内CD3、CD4、CD8、IL2、IL12细胞因子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肝内CD3、CD4、CD8、IL2、IL12细胞因子降低(P0.05),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胆闭通络方通过调节T细胞系相关因子可以抑制肝内胆管炎症,减缓肝脏进行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Kupffer细胞(KCs)内质网应激以及KCs细胞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星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5只/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g/kg);肝纤维化组:腹腔注射40%CCl4溶液(花生油制成,2 mg/kg);内质网应激组:腹腔注射40% CCl4溶液(2 mg/kg)和衣霉素(1 mg/kg);KCs封闭组:腹腔注射40% CCl4溶液(2 mg/kg)和衣霉素(1 mg/kg)后,经腹腔注射氯膦酸脂质体(50 mg/kg)。以上4组注射处理均为2次/周,共8周。在动物模型基础上,建立KCs、LX2共培养细胞系,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分离培养对照组大鼠肝脏KCs,与LX2细胞共培养;肝纤维化组:分离培养肝纤维化组大鼠肝脏KCs,与LX2细胞共培养;ER-stress组:分离培养ER-stress组大鼠肝脏KCs,与LX2细胞共培养;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阻断组:在ER-stress大鼠基础上,经门静脉注射anti-rat TNFR mAb(0.35 mg/kg)后,按照分离大鼠肝脏KCs,与LX2细胞共培养,收集细胞和上清液。运用肝功能检测、天狼星红染色、ELISA、免疫荧光、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水平、肝纤维化程度、KCs极性、炎症因子表达以及活化肝星状细胞数量。运用ELISA、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极性、炎症因子表达、LX2凋亡程度、TNFR/caspase 8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的谷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天狼星红染色阳性区域、结蛋白阳性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多(P<0.05),CD16阳性细胞、TNF-α表达和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肝纤维化组相比,ER-stress组ALT和AST水平、天狼星红染色阳性区域、结蛋白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CD16阳性细胞、TNF-α表达和mRNA水平均明显增多(P<0.05);与ER-stress组相比,KCs封闭组ALT和AST水平、天狼星红染色阳性区域、结蛋白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多(P<0.05),CD16阳性细胞、TNF-α表达和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内TUNEL阳性的LX2细胞、CD16阳性细胞、KCs内TNFR、cleaved-caspase 8、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但结蛋白阳性的LX2细胞显著增加(P<0.05);与肝纤维化组相比,ER-stress组内TUNEL阳性的LX2细胞、CD16阳性细胞、KCs内TNFR、cleaved-caspase 8、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但结蛋白阳性的LX2细胞显著减少(P<0.05);同时,在阻断TNFR后,与ER-stress组相比,虽然TNFR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但下游cleaved-caspase 8、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KCs内质网应激促进了其M1型极化,并增加了KCs源性TNF-α的表达。KCs源性TNF-α经TNFR/caspase 8途径诱导了肝星状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的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诊断以及免疫调节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免疫调节治疗1个月、3个月采集外周血,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血清ALT、AST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T、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免疫调节治疗过程中,各指标均逐渐升高(P〈0.01)。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AST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免疫调节治疗,各指标水平逐渐下降(P〈0.01)。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ALT、AST水平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P〈0.01)呈正相关;与CD^4+/CD^8+T比值(P〈0.0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感染期及免疫调节治疗不同阶段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不同,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诊断以及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Ⅱ)、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铁蛋白(SF)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5岁肥胖儿童和30例9~14岁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腰围(WC)、体块指数(BMI)、肝转氨酶(ALT、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铁蛋白、肝脏B超等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组(SOC)、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S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NASH)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肝酶、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组的HA、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其以PCⅢ明显;SNAFL和NASH组的HA、PCⅡ、SF、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单纯性肥胖向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炎发展,SF、PCⅡ、ALT、AST逐步升高,差异显著(P〈0.05);经两两相关分析发现:SF与PCⅢ、ALT、AST相关(r=0.33、0.63、0.69,P〈0.05),PCⅡ与ALT、AST相关(r=0.55、0.56,P〈0.05);所有病例中SF≥300μg/L者6例,均为NASH患者,且其均值与NASH组其他惠儿相比,在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转氨酶上都明显增高(P〈0.05)。结论:纤维化指标中PCⅡ是一早期敏感的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血清铁蛋白的增加是反应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可能是NAS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灌肠方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肝功能及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灌肠方灌肠治疗,均治疗7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肝功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与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8+水平降低(P0.01),CD4+、CD4+/CD8+水平升高(P0.01),总蛋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以及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CD3+、CD8+水平较低(P0.01),CD4+、CD4+/CD8+水平较高(P0.01),总蛋白、TBIL水平较高(P0.05),ALT、GOT以及GGT水平较低(P0.05),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较短(P0.01),积分较低(P0.01),临床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自拟中药灌肠方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缩短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且能有效升高CD4+水平,降低CD8+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