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98年 11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们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 ,共 39例 (6 8只眼 )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39例 (6 8只眼 ) ,其中男 18例 (30只眼 ) ,女 2 1例 (38只眼 ) ,年龄 43~ 71岁 ,平均 5 8.7岁。核性混浊 43只眼 ,后囊下混浊及皮质性混浊 2 5只眼 ,均为成熟期。术前矫正视力为光感~ 0 .0 6。眼轴平均 2 7.5 mm ,最大为 31mm。应用 SRK- 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 ,均选用光学部分为 5 .5 m m的 PMMA一体型人工晶状体。随访 3~18月 ,平均 8.5月。2 .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同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我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的患者48例,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小切口自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两例患者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0.1-0.3者6眼,0.3-0.8者30眼,〉0.8者12眼,术中、术后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跟视力恢复好,且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足适应于广大基层医院的最佳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44例 (4 6只眼 )老年性及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周矫正视力>0 .5者占 72 .4% ,3月后达 95 .7% ;术后 1周散光为 1.86± 0 .83D,术后 3月散光为 0 .89± 0 .6 1D,分别小于大切口 (10~ 12 m m) ECCE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度近视白内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手术时并发症多手术效果不理想。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优点。我们在熟练掌握一般白内障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基础上,于2001年6月~2003年12月完成65例(75眼)小切口手法碎核高度近视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对眼轴长25.3933.88mm的26例(31眼)(其中眼轴≤30mm者19眼,眼轴>30mm者1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现代囊外摘除术,同时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或PMMA硬性人工晶体。平均年龄65.16岁(3279岁),平均眼轴29.38mm,平均人工晶体屈光度 3.9D(-6.0D-- 13.5D)。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眼白内障Ⅴ级核因前、后囊膜钙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其余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2眼因黄斑视网膜大片萎缩斑,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无一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小切口现代白内障囊外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96年12月-2000年11月,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进行白内障囊外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43例680眼,对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率100%。术后少数出现并发症,如后囊破裂,角膜内皮混浊水肿,瞳孔变形,少量皮质残留,晶状体夹持,继续青光眼,后发障等,均经及时妥当处理后未留严重后遗症。结论:实践证明,该手术效果明显,手术适应症范围较广,特别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和暂无超乳条件的医院采用。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分析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710004)倪伟朱赛林王煊白内障为我国首要致盲眼病。庆幸的是通过手术治疗绝大多数可以复明,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为当前白内障患者复明的先进技术。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采取传统的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75例98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6~12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05±1.78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者66眼(67.3%);≥0.5者43眼(43.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者48眼(49.0%);<±2.00D者78眼(79.6%)。术中后囊膜破裂3眼。术中出现后弹力层部分脱离1例。术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21眼。术后6mo有13眼出现后囊混浊,经Nd:YAG激光切开后视力恢复。未见发现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术后2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经过3mo后行另一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症状消除。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80例(82眼)老年性和并发性白内障6mm切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选择 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0.5以上小切口组79 眼,占96.3%,大切口组有61眼,占75.2%(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月小切口组散光为1.02± 0.65,大切口组2.03±1.51(P<0.05)。提出用手法小切口技术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83例(109只眼)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2者98只眼(89.9%),>0.5者76只眼(69.7%);术中后囊膜破裂8例,术后角膜水肿12只眼,一次性高眼压2只眼,后发障28只眼,术后发现黄斑变性3只眼。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眼视力恢复好,且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适应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 对 78例 (93眼 )老年性、并发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出 ,通过 5 .5~ 6.0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平均年龄 64 .5岁 ,眼轴长2 6.0 0~ 3 4.66mm ,平均长 (2 9± 2 .0 2 )mm ,其中 2 6~ 3 0mm者 63眼 ,>3 0mm者 3 0眼。随访 6~ 2 0月 ,平均 15月。结果 眼轴2 6~ 3 0mm组术后 3月视力≥ 0 .5者 5 1眼 (80 .95 % ) ,后囊破裂 2眼 (3 17% ) ,悬韧带断裂 2眼 (3 .17% )。眼轴 >3 0mm组视力≥ 0 .5者 14眼 (4 6.67% ) ,后囊破裂 2眼 (6.67% ) ,悬韧带断裂 1眼 (3 3 3 % ) ;视网膜脱离 1眼 (3 .3 3 % )。术后 3月两组视力差异显著。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能改善患者的视力 ,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本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30例(372只眼)高度轴性近视并发白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植入低度数人工晶状体372只眼,眼轴长度为25.99mm-34.37mm,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为-10D- 15D,术后视力≥0.5者186只眼(5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轴性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视力较差的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的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14.
荀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4):672-674
目的:对高度近视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7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39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治疗后裸眼视力为0.5及以上者比例与矫正视力为0.5及以上者比例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眼压均显著降低且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11-01/12收治的73例128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合并IOL植入术。术后随访4a,记录视力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前、术后1wk,3lo,1、2、3a时分别为4.33±0.51、4.60±0.47、4.69±0.42、4.67±0.45、4.65±0.30、4.73±0.29;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段矫正视力均提高(P<0.01)。与眼轴>30ll组比较,26~30ll组在术后1wk,3lo,1a时的矫正视力均较好(P=0.012,0.003,0.002)。所有患者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黄斑囊样水肿2眼(1.6%),予以激素治疗后恢复;高眼压4眼(3.1%),予以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后发性白内障57眼(44.5%),其中6眼轻度,不影响视力,予以观察处理,51眼行 Nd:YAG 激光晶状体后囊截开术,视力恢复。术后随访期间无视网膜脱离。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显著,长期视力稳定,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治疗白内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眼白内障患者的手术进行总结,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该手术方式疗效满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26mm的84例(112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其中级核4只眼,级核81只眼,级核18只眼,级核9只眼,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57只眼(50.89%);矫正视力≥0.5者74只眼(66.07%)。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膜破裂4只眼(3.58%),角膜水肿6只眼(5.36%),视网膜脱离2只眼(1.79%),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5只眼(4.46%)。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合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患者。但对棕色或黑色的级核应慎重考虑其术式,以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将200例200眼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2组:A组100眼,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0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d、3d、1周、2周、4周、8周、16周观察视力、色觉感知、角膜散光、眼表刺激症状、角膜水肿及皱褶、前房炎症反应、眼压。结果手术时间:A组平均38min;B组平均13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内B组视力、角膜散光、眼表刺激症状明显好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2组视力差别逐渐缩小。术后色觉感知、前房炎症反应和眼压2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方法。[眼科新进展2007;27(3):215-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