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15例,采用在显微镜下切除部分囊壁,并用腰背筋膜及生物胶严密修补交通孔的手术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脑脊液漏及感染发生,经复查腰骶椎MRI示囊肿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5年,均未见囊肿复发,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术中在显微镜下仔细寻找到交通孔、切除部分囊壁并用腰背筋膜及生物胶严密修补交通孔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骶管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治疗的骶管蛛网膜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临床症状与体位改变关系密切,行X线及CT检查多不易发现;MRI显示硬膜囊末端为圆形、椭圆形、梭形的囊性肿物,且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本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9例得到6~30个月的随访,平均18.6个月,18例患者疗效优良。结论MRI是骶管蛛网膜囊肿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对临床症状重且影像学显示囊肿大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能有效防止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5.
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②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证实的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术中的病理特点。③结果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X线检查示骶骨骨质侵蚀9例,有腰骶部先天畸形5例;CT显示骶骨侵蚀性改变及骶管内囊肿11例;MRI示硬膜囊末端均为梭形的囊性肿物,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本组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31例得到6~149个月的随访,平均36.6个月,29例病人疗效优良。④结论MRI是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神经症状重、影像学显示囊肿大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患者16例进行研究,全部采用手术进行囊肿部分或全部切除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复查显示囊肿消失,无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可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活动,术后随访3~5月,未出现复发,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部分缓解。结论显微镜下进行骶管囊肿部分或全部切除、囊肿交通孔寻找、修补及封闭,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9例骶管囊肿病例,对其手术治疗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月~5年,全部病例恢复良好,无一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方式部分或全部切除骶管囊肿简便实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骶部椎管(简称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的35例骶部椎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共有囊肿46个)的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和手术效果。结果46个囊肿中17个全切,29个次全切,未发生皮下积液和脑脊液漏;术后MRI复查示囊肿消失;症状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4例,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骶管减压、囊肿壁完全或部分切除是治疗腰骶管囊肿的有效办法;交通孔结扎、生物蛋白胶封闭及带蒂骶棘肌瓣填塞等处理可有效预防伤口脑脊液漏和降低囊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刘景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4):140-140
作者报告近 5年来收治 3例骶管囊肿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 1:张×× ,女性 ,4 6岁 ,因骶尾部麻木不适2年 ,于 1997年 3月入院。体查 :骶部痛觉稍减退 ,MRI显示骶管 2、3内有 4cm× 2 .5cm× 2cm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手术发现骶 2、3管内囊性病变 ,充满清亮液体 ,囊壁薄似蛛网膜 ,显微镜将囊壁大部分切除 ,囊壁外有神经穿过给予保留。术后症状消失出院 ,随访 5年症状未复发。病例 2 :王×× ,男性 ,4 0岁 ,因会阴部发作性烧灼样疼痛 1年 ,于 1999年 11月入院。体查 :肛周痛觉稍减退 ,MRI显示骶管 2内有 3.5cm× 3cm× 2…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小儿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颅内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根据CT/MRI上血肿部位与囊肿的关系,分为2种影像学类型:囊内血肿型(囊内型)、硬膜下血肿型(硬膜下型),综合考虑影像学特征(包括影像类型、囊肿大小、中线移位程度)及年龄、临床表现等因素,制定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并评价疗效。结果 13例中,囊内型7例,硬膜下型6例,均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感染、急性颅内出血以及死亡等并发症。除1例囊内型于术后10月出现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外,余均未出现血肿复发。术后随访3月~8年,7例囊内型术后5例发现囊肿不同程度缩小(其中消失2例、缩小>50%2例、缩小>20%1例),另2例无变化;6例硬膜下型术后2例囊肿缩小>50%,另4例囊肿无变化。结论综合评估血肿与囊肿间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影像学类型、囊肿大小、中线移位程度等),结合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因素,有助于个体化选择小儿中颅底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颅内血肿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I的表现特点,并作临床对照分析. 方法本组19例,按是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采用MR T1WI矢状面、T2WI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2例加做增强扫描. 结果 19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有症状组11例,无症状组8例.囊肿多呈卵圆形、囊袋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变化一致.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囊肿前后径分别为1.6~2.7 cm、0.8~1.6 cm,其发生于S2、S3分别为8例、4例,出现骶骨骨质受压吸收分别为9例、3例. 结论对于骶管内脊膜囊肿,MRI诊断明确,定位精确,囊肿的大小、部位及骶骨骨质受压吸收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蛛网膜囊肿病例,均手术治疗,其中囊肿切除3例、囊肿部分切除 脑池开放术13例、囊肿一腹腔分流术7例,比较各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23例中症状消失7例(囊肿部分切除 脑池开放术5例,囊肿全切2例),明显改善12例,显效率82.6%,部分缓解1例;复发2例,其中1例囊肿-腹腔分流术,分流管堵塞;另1例囊肿部分切除 脑池开放术1例,改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效果良好。结论:蛛网膜囊肿的治疗首选显微镜下囊壁切除 脑池开放术,囊肿面积超过大脑半球一半时以囊肿-腹腔分流术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12月~2004年5月收治的24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配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平均随访2.8年。结果 24例无术中死亡,20例功能恢复满意(83.3%),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1例,术后复发4例(16.7%),术后5年内死亡4例(16.7%)。结论 积极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判断术中出血,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