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显微注射法制备携带EB病毒潜伏膜蛋白基因转基因小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显微注射法将Epstein-Bar病毒(EBV)的潜伏膜蛋白(LMP)基因分组注入1239只昆明种小白鼠受精卵的原核中。结果出生于28只原代鼠(Founder),其中2只基因组中整合有LMP基因,整合率为8%(2/25)。培养基的质量,每次注射的持续时间及注入基因的浓度等均影响注射效果。此外,将溶解DNA的缓冲液注入413只受精卵中,结果发现注入的LMP本身对注射后受精卵的存活率及幼仔出生率均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显微注射法制备携带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膜抗原 (membraneantigen ,MA)基因 BLLF1的转基因小鼠。方法 :对 38只昆明种小鼠进行超排卵 ,收集受精卵 ,将EBVMA基因 BLLF1显微注射到受精卵的原核内。将注射后成活且健康的受精卵移植到假孕母鼠的输卵管内使其发育直至分娩。PCR分析检测仔鼠基因组中转基因的整合。结果 :显微注射 6 77个受精卵 ,其中成活且健康的 32 0个 ,卵的成活率为 47.2 %。将其移植到 12只假孕母鼠的输卵管内 ,其中 2只鼠怀孕并产仔 12只 ,出生率为 3 .75 %。PCR分析 5只仔鼠基因组整合有BLLF1基因 ,整合率为 41.7%。结论 :携带EBVMA基因 BLLF1的转基因小鼠已制备成功  相似文献   

3.
EG病毒膜抗原BLLF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EB病毒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BLLF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方法:EB病毒抗原BLLF1基因转基因首建鼠4只,尾组织经PCR检测携带有BLLF1基因,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A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并有激光共焦显微镜确定MA在细胞中的表达部位。结果:4只首建鼠中有2只KM-Tg-EBV1和KM-Tg-EBV5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有MA的表达,表达部位在细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基因免疫技术,将重组质粒pBS-LMP-Hyg注入BALB/C小鼠骨骼肌中,于第2,4,8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静 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特异抗体。结果;所有免疫小鼠均产生特异抗体,平均抗体滴度第2周为1/16,第4周为1/32,第8周为1/44.8,质粒注射8周后的肌细胞中仍可扩增出目的基因DNA序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济简便有效的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方法。方法 分别将线形和环状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载体pcDNA3-X按常规显微注射入小鼠受精卵。导入假孕雌鼠,同时应用微量注射针将脂质体包裹的pcDNA3-X表达麓体直接注入C57BL/6N小鼠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内,运用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对所有转基因仔鼠进行鉴定.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显微注射法繁琐,技术要求高,阳性率相对较高,达16.6%。精原干细胞介导法技术简便.阳性率为6.25%。结论 初步证明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制备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显微注射法将Epstein-Bar病毒(EBV)的潜伏膜蛋白(LMP)基因分组注入1239只昆明种小白鼠受精卵的原核中。结果出生了25只原代鼠(Founder),其中2只基因组中整合有LMP基因,整合率为8%(2/25)。培养基的质量、每次注射的持续时间及注入基因的浓度等均影响注射效果。此外,将溶解DNA的缓冲液注入4l3只受精卵中,结果发现注入的LMP本身对注射后受精卵的存活率及幼仔出生率均有一定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EB病毒膜抗原的表达致转基因小鼠发生淋巴瘤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转基因小鼠EB病毒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BLLF1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瘤的关系,探讨EB病毒BLLF1基因作为淋巴瘤致癌基因的可能性。方法(1)观察4只EB病毒膜抗原(MA)BLLF1基因转基因首建鼠(Founder)淋巴瘤的发病时间、发病频率。(2)对发病小鼠进行解剖,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及特征,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3)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A在瘤细胞中的表达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MA在瘤细胞中的表达部位。(4)对瘤细胞用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改变。(5)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CD3单抗及抗SIgM多抗染色,分析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1)4只转基因首建鼠中,2只MA表达阳性鼠分别在4月龄和8月龄时发生淋巴瘤,而2只MA表达阴性小鼠同期内未发生淋巴瘤,发病率为2/4。(2)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瘤细胞免疫表型分析证明为T细胞淋巴瘤。(3)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MA在瘤细胞中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明MA表达部在细胞及细胞膜上。(4)碘化丙啶(PI)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明MA表达部位在细胞浆及细胞膜上。(4)碘化丙啶(PI)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呈分叶状改变,符合癌细胞核形特点。结论EB病毒膜抗原(MA)BLLFI基因的表达可导致转基因小鼠发生淋巴瘤,提示EB病毒BLLF1基因可能为淋巴瘤的致癌基因。  相似文献   

9.
10.
Ethern extracts of 1693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and plants from 268 families were studied for the induction of Epstein-Barr viral(EVB)early antigen(EA)expression in the Raji cell line.Fifty-two from 18 families were found to have inducing activity.Twenty-five and seven of them were from Euphorbiaceae and Thymelaeaceae,respactively.Some of them,such as Croton tiglium,Euphorbia kansui,Daphne genkwa,Wikstroemia chamaedaphen,Wikstroemia indica,Prunus mandshurica Koehne and Achyranthes bidentata are commonly used drugs.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herbs in the activation of EBV in vivo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BNLF—1基因原代转基因小鼠发育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基因重组,构建携带MLV启动子及EB病毒瘤基因BNLF-1的融合基因,经显微注射后共产生原代转基因小鼠12只,这些小鼠在生长发育上与同胞胎中的野生型小鼠并无显著差异,但其发育期死亡率却高得多(9/12)。对死亡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表明:肺、脾、肝、肾等器官均有程度不同的病变,有5只小鼠可确定为假结核病,存活的3只有1只眼部感染致盲。上述结果提示,这种小鼠可能因免疫系统异常而易受致病微生物感染。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膜抗原BLLF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EB病毒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 MA)BLLF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方法:EB病毒膜抗原BLLF1基因转基因首建鼠4只,尾组织经PCR检测携带有BLLF1基因,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A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并用激光共焦显微镜确定MA在细胞中的表达部位.结果:4只首建鼠中有2只KM-Tg-EBV1和KM-Tg-EBV5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有MA的表达,表达部位在细胞浆中和细胞膜上.结论:表达EB病毒膜抗原的转基因小鼠可作为研究EB病毒致病机制的一个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痘苗病毒天坛株为载体,构建表达EB病毒膜抗原的重组痘苗病毒株。在重组病毒的感染细胞膜上表达病毒的膜抗原。该抗原免疫家兔能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