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宝山区17个社区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SQL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与自知力显著负相关(r=-0.26,P0.01),与精神症状总分显著正相关(r=0.37,P0.01)。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住院次数与生活质量总分负向关联(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1.32,P0.01),精神症状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正向关联(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0.34,P0.01)。结论:(1)自知力较好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低,精神症状得分高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2)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住院次数及精神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中不同维度自知力与临床症状、神经认知功能间的关系。方法:评估了8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临床症状、神经认知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水平与病程、阳性症状以及工作记忆显著相关。“疾病意识”与阳性症状、注意功能、工作记忆以及言语智商相关显著;“症状确认”与病程、阳性症状相关显著“;治疗依从”与阴性症状和工作记忆相关显著。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工作记忆均对“疾病意识”有显著预测作用;病程以及阳性症状对“症状确认”有显著预测作用;阴性症状以及工作记忆对“治疗依从”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自知力的不同维度受到不同精神病性症状以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 (PANSS) ,韦氏康量卡片分类测验 (WCST)对 6 3例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及执行功能进行了评定。结果 :在WCST测验中自知力有损害组较自知力无损害组持续错误多 ,分类完成数少 ,具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恢复受执行功能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Fuld物品记忆测验(FOM)、言语济性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对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相关分析发现ITAQ总分与NPT总分、FOM、BD 正相关(P<0.05,P<0.01);疾病认识因子分与NPT总分、FOM、BD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态度因子分与FOM、BD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与认识功能损害程度关系密切,认知功能越好,患者的自知力越完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药物组)100例,药物加认知治疗(联合组)100例,两组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及治疗依从性评定。结果两组BPRS评分及ITAQ评分在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0.060,P0.05);在出院时两组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P0.05)。出院时ITAQ评分联合组高于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t=5.213,P0.01);治疗依从性联合组明显优于药物组(χ2=17.21,P0.01)。结论认知心理治疗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自知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知力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以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合并自知力教育。观察1年。以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病情轻重及自知力障碍程度,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并统计观察期间再入院率。结果研究组6个月后BPRS评分,自知力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至观察结束差异更趋明显(P〈0.01),治疗依从性,再入院率观察结束时.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自知力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自我参照效应这一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与自我的关系。方法:对16例有自知力和16例无自知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6例正常被试进行自我参照效应的测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正常被试自我定向任务的R判断记忆结果明显好于鲁迅定向任务(P<0.05),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R判断记忆结果与其它定向任务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无自知力组患者和正常被试自我定向任务在R判断上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无自知力患者组间定向任务R判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存在异常。未见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自我参照效应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试用刘华清,张培琰,尚岚,杨甫德,吴厚慰北京回龙观医院,美国纽约山坡医院精神分裂症研究中心自知力是精神病学中的重要概念,自知力的准确评价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以致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然而,目前对自知...  相似文献   

9.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 GQOL1 -74)评定生活质量 ,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首发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用 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 ,并与生活质量做相关分析。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状态维度、总维度分均明显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治疗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 6个月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3精神症状与生活质量多项因子分及维度分有相关关系。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生活质量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7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因子及总分与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呈显著正相关(r=0.41,0.51,0.37,0.34,0.49;P<0.001),与自责呈显著负相关(r=-0.36,-0.44,-0.32,-0.21,-0.38;P<0.01),与回避呈显著负相关(r=-0.16,-0.19,-0.18,-0.16,-0.20;P<0.05);问题解决和自责两种应对方式能够很好地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F=39.68,P=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且问题解决和自责两种应对方式可作为生活质量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训练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QL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引导式教育训练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未参加训练的患者;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的评定中,两组患者训练前各因子分均值无统计学意义(t=0.319,0.235,0.207,1.407,0.173,0.756,0.787,0.031,0.413,1.779;P>0.05),经过3个月治疗后,参加引导式教育训练的训练组与对照组的各因子分均值变化有着显著性差异(t=1.344,17.355,4.966,5.847,5.559,8.324,2.357,5.391,5.248,3.899;P<0.05或<0.01)。结论加强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有显著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2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小剂量西酞普兰和安慰剂治疗12周,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总分及反应缺乏因子、抑郁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0.0±4.2/27.6±4.6,30.1±2.6/37.1±6.3,62.7±7.3/76.6±10.7,9.4±1.9/12.2±1.7,7.7±1.0/10.2±1.3,t=4.21~7.72,P<0.01),研究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如总分40.7±7.0/33.1±3.6,t=4.64,P<0.01)。结论:西酞普兰可能改善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方法采用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结果呈现出近年来国内外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结论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态度和自动思维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功能失调态度问卷(DAS)、自动思维问卷(AT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对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同时采用DAS和ATQ对65名正常对照者作评估。结果患者组ATQ分和DAS总分及其脆弱性、吸引和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和认知哲学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ATQ分与DAS总分(r=0.424,P<0.01)及脆弱性(r=0.398,P<0.01)、吸引和排斥(r=0.246,P<0.05)、完美化(r=0.492,P<0.01)、强制性(r=0.247,P<0.05)、寻求赞许(r=0.307,P<0.01)和自主性态度(r=0.340,P<0.01)因子分呈正相关;ATQ分与CDSS分呈正相关(r=0.369,P<0.01);DAS总分与PANSS总分(r=0.267,P<0.05)、阴性症状分(r=0.251,P<0.01)及CDSS分(r=0.465,P<0.01)呈正相关,控制CDSS分后,DAS认知哲学因子分与PANSS阴性症状分的相关性仍具显著意义(r=0.25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负性自动思维和功能失调态度,刻板的认知方式与阴性症状存在相关,提示认知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病人焦虑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支气管哮喘病人焦虑与生命质量的水平 ;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焦虑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方法应用状态 -特质焦虑问卷 (STAIFORMY)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简表 (WHOQOL -BREF) ,分别对支气管哮喘门诊病人和健康对照人群的焦虑和生命质量水平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哮喘组状态焦虑为 45 1± 9 7,特质焦虑为46 5± 9 7,生命质量为 87 3± 13 2 ;健康组的状态焦虑为 3 7 7± 7 4,特质焦虑为 3 8 4± 8 1,生命质量为 95 4± 11 7.哮喘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生命质量均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9和 - 0 79.结论 ①支气管哮喘病人的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 ,生命质量水平低于健康人群 ;②支气管喘病人的焦虑与生命质量负相关 .因此 ,在护理实践中应对哮喘病人进行焦虑的心理护理 ,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心理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已完成乳腺癌放疗6~8个疗程的患者,预期生存期大于5年的乳腺癌患者共60人进行为期12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4周给予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估。结果:团体心理治疗患者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t=2.471,P=0.016),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评分显著性下降(t=2.397,2.225,2.117,5.745,5.789,2.471,2.078;P0.05)。WHOQOL-BREF总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因子分显著提高(t=-3.332,-2.000,-1.981;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明显促进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康复,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生活质量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问卷、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山东省某医院21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重度抑郁组自杀风险高于轻中度抑郁组(t=9.793,P0.01),在生活质量及各维度上,重度抑郁组低于轻中度抑郁组(t=-9.413~-2.7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自杀风险与抑郁水平存在正相关(r=0.665,P0.01),与生活质量及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呈负相关(r=-0.590~-0.420,P0.01);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生活质量在抑郁水平和自杀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21.0%。结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和生活质量均能预测其自杀风险,生活质量是抑郁水平预测自杀风险的部分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