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46例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多样化,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其次心源性脑梗死,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房颤、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结论积极寻早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同型半光氨酸血症等各种可干预危险因素,是降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45岁)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60岁)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3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13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与老年组(年龄≥60岁),对两组患者病因、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而青年组吸烟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发病因素,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在病因及危险因素上有较大区别,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青年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青年脑梗死患者首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心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炎等.常见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酗酒等.结论 青年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应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检查方案,进行有效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脑梗死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酗酒、吸烟、卒中。结论脑梗死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针对脑梗死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对策,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梗死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4,(21):100-101
目的探讨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通过临床诊断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同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脑梗死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酗酒、吸烟、卒中。结论脑梗死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针对脑梗死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对策,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梗死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37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卒中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卒中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各112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血压、入院24h体温、白细胞计数、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纤维蛋白原及颅外动脉彩超.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24h体温、收缩压、白细胞计数、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大血管狭窄率为57.14%,高于对照组的19.64%(x2=13.462,P<0.01).结论 感染、收缩压下降、血糖升高、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血管狭窄均为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46例复发性脑梗死与100例未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房颤动、酗酒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2.206、2.232、2.252、2.842、2.366,均P〈0.05。预防性治疗则为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294。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呤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病史、心房颤动、酗酒史,而预防性治疗是防止脑梗死复发的有意义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提高预防脑梗死的意识,力求防止和减少卒中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16~45岁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青年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复杂多样,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饮酒、肥胖等;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高血压仍为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青年人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我院948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析其梗死类型、梗死面积、血糖及溶栓治疗与HI发生的关系,比较出血发生时间、出血类型与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与梗死机制、梗死面积、高血糖及溶栓治疗有关;其出血性转化发生时间愈早则预后愈差,血肿型预后较非血肿型差。结论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溶栓治疗是H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脑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系出血及皮下淤斑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梗死面积、梗死部位、血小板数值及凝血功能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应针对脑出血危险因素,认真评估出血风险,权衡应用利弊,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FIB、UA及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FIB、UA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斑块亚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P〈0.05)。结论 CAS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FIB、UA及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6例正常人血浆Hcy水平,通过荧光生化法定量检测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中型及重型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5),重型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中型(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浆Hcy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96例进展型脑梗死作为观察组,110例非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收缩压(SBP)方面无明显差异,在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舒张压(DBP)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尿酸、hs-CRP、D-二聚体和Hcy方面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 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尿酸、hs-CRP、D-二聚体和Hcy是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疏血通与丹参在改善脑梗死患者及其高危人群血流状态的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2000-2011年国内发表的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得到符合研究条件的文献13篇,用Meta分析方法处理文献中的数据。结果:疏血通组与丹参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mPa.s):WMD=-0.53,95%CI(-0.76,-0.31),P<0.05;全血低切黏度(mPa.s):WMD=-1.40,95%CI(-2.05,-0.74),P<0.05;血浆黏度(mPa.s):WMD=-0.27,95%CI(-0.39,-0.15),P<0.05;纤维蛋白原(g/L):WMD=-0.75,95%CI(-0.97,-0.52),P<0.05;红细胞压积:WMD=-0.05,95%CI(-0.08,-0.01),P<0.05。结论:疏血通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均优于丹参,但文献的异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7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病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后脑梗死老年人和儿童多见,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不同程度的偏瘫。结论 儿童和老年人颅脑损伤后,临床表现为迟发性不同程度偏瘫、头痛、头晕,应高度怀疑为脑梗死,应进一步复查CT、MRI,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方法: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11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对有抑郁症者应用盐酸舍曲林(郁乐复)或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治疗。结果:112例病人中有抑郁症者47例,发病率41.96%,治疗后好转率85.1%,治疗后HAM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应用特异性,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与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及101例单纯糖尿病(DM)患者的颈动脉IMT,对两组间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DM+CI组的年龄、高血压病比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单纯DM组明显升高,DM+CI组的平均IMT比单纯DM组明显增厚,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厚CI发生危险性增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D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脑梗死有明显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Hcy 水平分为三组,5.0~15.0μmol/L 组、15.1~20.0μmol/L 组、20.1μmol/L 以上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记录颅内外脑血管狭窄的数目,分析判定 Hcy 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165例脑梗死患者,血浆 Hcy 5.0~15.0μmol/L 组74例(45.18%),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36条;15.0~20.0μmol/L 组50例(30.12%),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66条;20.1μmol/L 以上组41例(24.70%),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67条。各组血管狭窄的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12,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 Hcy 水平升高者比例大于 Hcy 水平正常者;随着 Hcy 水平的升高,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