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综合治疗方法,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与胞二磷胆碱(CDPC)联合治疗新生儿HIE40例,与单用CDPC组对照,观察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与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与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FDP与CDPC联合治疗新生儿HIE,效果显著优于单用CDPC,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与胞二磷胆碱(CDPC)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照:对照组、复方丹参治疗组、复方丹参加CDPC治疗组。观察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判定疗效。结果:复方丹参与CDPC治疗HIE疗效相似,均能在7~9天使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轻度为2天,中度为7天,重度在12天左右。其中意识状态恢复最快,原始反射次之,肢体肌张力最慢。在NBNA评分方面A组与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242P<005),NBNA达满分时间A与B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224P<005)。结论:复方丹参治疗HIE与CDPC疗效相似,联合应用复方丹参与CDPC比单用CDPC在NBNA评分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肽(bFGF)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远期随访。方法:对126例HIE患儿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76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预bFGF2000IU/d静滴,10-14天为一疗程,观察HIE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远期预后随访。结果:bFGF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高于对照组(P〈0.01及P〈0.05),后遗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意义。结论:bFGF治疗HIE,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马蔺子素提高钐153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鼻咽癌(NPC)骨转移的可能性。方法:NPC多发性骨转移瘤40例,随机分为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组和马蔺子素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组各20例。结果:单纯内放疗组显效率为3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75%;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8±20)月和(76±31)月,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液学毒性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蔺子素可以提高153SmEDTMP治疗NPC骨转移的效果,对内照射治疗有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晓群  陈智 《河北医学》2000,6(9):778-780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TCL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检测及临床症状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I组34例予抗氧化剂治疗。结果:抗氧化剂治疗组,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HIE患儿早期应用抗氧化剂治疗  相似文献   

6.
观察36例哮喘患者吸入类固醇激素(二丙酸氯地米松,BDP)后对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气道高反应性(AHR)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影响。实验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BDP剂量600~900μg/d,第二阶段300~400μg/d,第三阶段为停药观察病情转归。第一阶段临床有效率875%,FVC、FEV1.0、PEFR、V50及Rrs.C、Dmin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Sd无变化,血浆皮质醇基值无明显降低;第二阶段临床有效率861%,FVC、FEV1.0、V50及Rrs·C、Dmin、Sd均未能进一步改善,而PEFR明显低于第一阶段,血浆皮质醇基因仍无明显改变。停药观察3个月期间有404%的患者复发  相似文献   

7.
COPD和CPHD患者血浆ET—1变化及L—Arg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了COPD、CPH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中ET1含量及应用盐酸精氨酸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变化。结果提示,COPD、CPHD急性发作期外周静脉血ET1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01),且CPHD急性发作期ET1水平较COPD患者显著增高(P<0001)。急性发作期患者ET1含量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与PaO2、pH值呈显著负相关。LArg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ET1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治疗后LArg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01)。提示ET1可能参与了COPD、CPHD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浆ET1的水平变化可望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LArg可能作为NO供体通过增加NO的生成而拮抗ET1的产生,有可能成为COPD、CPHD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探讨内源性激活素A(ACTA)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变化及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相关 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窒息足月新生儿68例(观察组,其中轻度38例、重度30例) 和正常足月新生儿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动态检测其出生时脐血、出生后7d的ACT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水平;结合新生儿HIE颅脑CT进行临床分度,将窒息组患儿的各项 临床指标量化赋分,与血清ACTA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生时脐血的 ACTA[(375071)vs(284023) ng/m1]、TNF-α[(1083±161)vs(904088)ng/ml] 及FGF [(77662329)vs(3632±940)pg/m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新生儿ACTA与出生后的1minApgar 评分成负相关性(r=-0837,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7d的ACTA[(561144)vs(282014)ng/ml]、 FGF[(64321881)vs(4171±919)pg/ml]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TNF-α水平比较统计学 无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TA与HIE患儿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性(r=0851,P<005)。结 论 新生儿HIE发病的过程会有内源性ACTA进行参与,动态检测内源性ACTA对判断窒息所导致新生儿 HIE的严重程度及预测患儿的预后可能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胺碘酮对正常犬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犬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32只犬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7)、正常服胺碘酮组(n=7)及CHF组(n=9)、CHF服胺碘酮组(n=9)。服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300mg/d,共4~5周。用快速右心室起搏(240min-1共4~5周)制作CHF犬模型,用心脏电刺激及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测定心电生理参数。结果:胺碘酮明显延长正常犬的窦性心动周长(SCL)、室内传导时间(IVCT)、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心室激动时间(AT)及心室恢复时间(RT),对VERP与MAPD90的比值(VERP/MAPD90)、室颤阈值(VFT)、RT离散性(RTD)和复极后期(VLRD)无明显影响。胺碘酮对犬CHF时明显延长的SCL、MAPD90、VERP、AT及RT无进一步延长作用,可进一步延长IVCT,使降低的VERP/MAPD90及VFT明显提高,缩短延长的VLRD,减小增大的RTD。结论:胺碘酮对CHF犬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同于对正常犬的影响,胺碘酮使CHF犬部分异常的心室电生理特性改变大致回复正常,呈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丹酰氯-聚酰胺薄层层析法,测定3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30例非HIE脑脊液(CSF)和血清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水平,CSF中两种氨基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其含量与HIE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P〈0.001),但与血清中GLU、ASP均无相关性,CSF中GLU、ASP含量测定可作为HIE诊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报告用脑活素及大剂量Vit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45例,并与常规方法治疗的44例作对照。结果表明,观察组显效率(64.4%)和总有效率(91.1%)均优于对照组,后遗症亦明显减少,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脑活素与VitC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HIE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检测轻、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31例;同时测恢复期25例脑脊液(CS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变化。其结果:急性期SOD与LPO水平均随病情加重而增加,SOD与LPO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有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LPO急性期比恢复期高,HIE轻、中、重度三组比较及这三组两两比较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SOD急性期比恢复期低,HIE轻、中、重度三组比较、轻度与重度和中度与重度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结果提示氧自由基参与新生儿HIE的病理过程。本研究首次发现HIECSF中SOD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增加,并分析了其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观察血小板细胞表面标志CD62p和凝血酶敏感蛋白(P10)在血液透析(血透)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长期血透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FACDcan型流式细胞仪,鼠抗人P选择素(CD62pFITC)及阴性对照羊抗鼠IgG(IgGFITC);R藻红蛋白(PE)荧光标记抗体凝血酶敏感蛋白(P10PE)和阴性对照羊抗鼠单克隆抗体(IgG1PE),(均为法国国际免疫公司产品),观察2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每次透析开始前、开始后5分钟、30分钟、90分钟、180分钟及240分钟外周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食管吞钡X线及食管内窥镜检查选择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伴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者13例(GERD阴性组),哮喘不伴GERD者14例(GERD阴性组),均给予口服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疗程8周。结果显示:雷尼替丁治疗后,GERD阴性组哮喘临床积分显著增高。FVC%Pred、FEV1、FEV1/FVC、V50、V25、组胺PC20-FEV1,均显著降低;GERD阳性哮喘临床积分显著降低,VC、VC%Pred、FVC、FVC%Pred、FEV1、FEV1/FVC、V50、V25、组胺PC20-FEV1、均显著增高。表明雷尼替丁对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与患者是否合并GERD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普罗布考调脂作用,将7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P组服普罗布考(Probucol)1.0g/d;F组服非诺贝特(Fenofibrate)0.3g/d,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时P组和F组服药前后比较,血清总蛋固醇(TC)降低371%和27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394%和326%,甘油三酯降低175%和48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组降低280%,F组升高197%,F组降低脂蛋白(a)193%。结果表明,P组调脂作用TC,LDLC优于F组,TG及HDLC逊于F组。两组副反应情况类似,但P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与脑损伤相关关系。方法测定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CSF)中(GIU)、γ(GABA)含量及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合CT扫描进行分析。结果HIE患儿CSF中GLU及中重度组GAB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SF中GLU/GABA比值病例组高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患儿CSF中GLU含量增高还与LDH、CPK活性增高密切相关,(γ分别为0.599、0.610,P<0.01),同时还有与血压降低及脑水肿严重程度有关。结论CSF中GLU含量升高与脑损伤呈平行关系,GIU与GABA平衡失调可能在兴奋毒性激发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心肌酶活性化及心脏受损的情况,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等方法检测了110例新生儿HIE与45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心肌酶谱测定值比较。结果:血清心肌酶谱HIE新生儿组明显高于新生儿正常对照组(P〈0.01),而重度HIE组显高于轻、中度HIE组(P〈0.01)。结论:新生儿HIE做心肌产谱测定是诊断其心肌损害、损害程度和估计预后的临床指标之一,有助于临床早期预测新生儿HIE心肌损害有给予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烫伤后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rBPI21)对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35%Ⅲ°烫伤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组(12只)和rBPI21治疗组(12只)。烫伤组和rBPI21治疗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2和24小时活杀。留取组织和血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组织LBP、CD14、TNFαmRNA表达及器官功能指标。结果rBPI21治疗可明显抑制局部组织LBP/CD14mRNA表达(P<005001),并不同程度抑制肝、肺及肾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rBPI21治疗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结论烫伤早期应用rBPI21可部分减轻肠源性内毒素移位诱发的病理损害,其作用机理可能与rBPI21对体内多种组织LBP/CD14mRNA表达的下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前列腺素E1(PGE1)联合多酶片(DM)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25例,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单用PGE1或DM组(P<0.01)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c-myc阳性表达中,大肠癌(7049%)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66%,P<0.05)。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4%)。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0±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2±5.4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CNA-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表明:c-myc、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大肠癌细胞增殖有相关性。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