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时期行唇腭裂修复手术,因手术的创伤和术后出现的瘢痕挛缩往往造成后期不可避免的颌骨发育障碍,形成特有的牙颌面畸形,常表现为面中部的二维甚至三维方向的发育不足,上颌严重后缩,上牙弓狭窄,牙列拥挤,咬合关系紊乱,前牙或全牙列反,下颌真性或假性前突,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及容貌美[1-3]。此畸形较一般牙颌面发育畸形更为严重和复杂,迄今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牙纵折的保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沈阳皇姑仁和口腔门诊部收治的后牙纵折患者61例(61颗患牙),行即刻根管治疗,戴临时冠观察1周,无痛后全冠修复,并随访观察2年。结果随访2年,61例患者中48例治疗后效果良好,无咀嚼障碍,13例不适,治疗成功率为78.68%。折裂后Ⅰ度松动患牙治疗成功率高于Ⅱ度松动患牙(P〈0.01);后牙纵折后1周内就诊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超过1周就诊的患者(P〈0.01)。结论选好适应证并尽早就医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多数纵裂后牙可有效保存并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Anthogyr种植系统7年内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短期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5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Anthogyr系统种植修复的病例,共203例,随访1~7年,评价该系统手术及修复临床应用情况及疗效。结果7年种植320种植体,2颗种植体于术后9个月因无骨结合取出;随访观察1~7年,上部结构松动6例,崩瓷4例,食物嵌塞9例。种植体累积存留率达99.38%。结论Anthogyr种植系统临床操作简便,可获得稳定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就诊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黏膜病专科门诊的充血糜烂型和溃疡型OLP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采用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德(试验组)及单纯使用曲安奈德(对照组)治疗,同时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和REU评分量表进行症状和体征记分,评价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诊,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8%(2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23/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P>0.05);治疗后3个月复诊,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2%(2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7%(15/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1,P<0.01)。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德可有效治疗OLP,白芍总苷可做为联合用药和病程缓解期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前牙深覆盖是指上前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超过3mm。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二者兼有。深覆[牙合]则是由于上下牙弓和(或)上、下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所致,临床表现为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1/3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矫治恒牙列单侧后牙反(殆),改善功能性下颌偏斜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2010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的安氏Ⅲ类错(殆)伴下颌偏斜患者10例,排齐整平牙列,采用MEAW技术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置,配合双侧不对称的短Ⅱ美和短Ⅲ类牵引,调整上下中线.拍摄矫治前后X线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关系,覆(殆)覆盖正常.结论 轻度恒牙列单侧后牙反(殆)患者通过MEAW技术可有效纠正磨牙关系及下颌偏斜.  相似文献   

7.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具有美观、舒适、安全、便捷等优点,引起了广大正畸医生及患者的格外关注,目前在国外应用已超过100万余例。但在我国,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临床应用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详尽和准确的资料是获得无托槽隐形矫治成功的基础,而完善与全面的诊断与治疗设计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最后效果。应根据错畸形的类型与程度,结合正畸医生的临床经验,合理选择适应证。设计与治疗中,应科学与规范地进行附件、邻面去釉的设计与操作。随着相关材料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必将得到更多、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联合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在磨牙狭窄根管的预备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需行根管治疗的磨牙根管狭窄患者125例(患牙125颗),采用PathfileTM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处理,以手用Pro Taper镍钛器械完成根管预备,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 125颗患牙的419个根管中,409个形态好,7个未能完全疏通,无台阶、根尖堵塞、根管偏移及侧壁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有3根器械折断于根尖段。恰填403个根管,10个根管因未完全疏通、无法到达根尖孔或断针而欠填,6个根管超填。结论 采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疏通狭窄根管的根尖段后再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根管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且较少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使用两种X线头影重叠测量方法对骨性Ⅱ类错功能矫形治疗后磨牙关系骨、牙性改变的测量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江西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14例经功能矫形治疗的病例,对其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描记,以Bjrk和Johnson两种X线重叠测量方法,分别对所有患者磨牙关系骨、牙性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腭平面相对前颅底结构未发生旋转且下颌无明显整体旋转;Johnson分析法与Bjrk分析法对磨牙关系骨性、牙性改变比较时,上、下颌骨性与上、下颌牙性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功能矫形治疗后磨牙关系上、下颌的骨性和牙性改变测量分析时,两种X线重叠测量方法可能会产生相近的效果;针对性地选择Johnson分析法可使功能矫形治疗后的磨牙关系骨、牙性改变测量分析更为简捷。  相似文献   

10.
X线头影测量技术于1931年由Broadbent和Hofrath分别提出,是在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描图,确定一些标志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牙外伤性脱位已成为LJ腔科急诊的常见病症.外伤性脱位牙的保存、再植,对患者恢复咀嚼、发音、美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多为急性喉炎未经彻底治愈、反复发作所致。该病以声音嘶哑为最主要的症状,轻者仅表现音调变低,重者发音明显嘶哑或失声,往往造成患者的精神恐惧。我所2002--2008年,共治疗慢性喉炎128例,按发音嘶哑严重程度,观察其药物治疗同时加局部按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黏结桥修复前牙缺失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1年沈阳市和平唯美度医疗美容门诊部收治的单颗前牙缺失患者43例,采用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制作黏结桥进行修复治疗。随访6个月,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临床复查,37例黏结桥不松动,修复体完好,无折断、缺损或过度磨耗,无明显着色,固位体边缘与黏结剂界面临床观察结合良好;4例在使用中出现脱落;2例折断。结论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黏结桥修复是一种微创、无金属的固定修复方法,短期临床效果良好,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上颌活动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在溧阳市中医院口腔正畸门诊就诊的替牙期反患儿26例,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并对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儿经4~8个月矫治后,前、后牙反均全部解除,第一恒磨牙为中性或偏近中关系,前、后牙覆及覆盖正常,侧貌明显改善。除MP-FH角(由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外,其他X线头影测量指标的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活动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显著改善患儿面型,是替牙期反早期矫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二氧化锆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63例(患牙108颗),采用二氧化锆嵌体修复,其中高嵌体修复61颗、多面嵌体修复47颗。修复后随访12个月,检查其形态、边缘适合性、颜色、周围龋发生情况以及修复体磨耗、折裂情况。结果 108颗患牙修复后,仅有1颗嵌体出现脱落,但牙体和嵌体均未有破损,消毒后重新黏固,后续使用情况良好;其余107颗修复体随访期间未发现脱落,修复体评价项目均无C级出现。结论二氧化锆嵌体修复后牙缺失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磨牙牙折修复的经验。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期间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外国人齿科诊所就诊的265例牙折患者,牙折类型包括磨牙牙冠折、磨牙冠根折和根纵裂。在完善根管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成品桩加树脂核及全冠的方法来修复冠折;应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后,再加全冠修复冠根折;对于根纵裂患牙,先行半牙切除或截根术,再利用邻牙做固定桥或联冠修复。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观察治疗2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冠折2年后的成功率是90.18%,冠根折2年后的成功率是82.32%,根纵裂2年后的成功率是72.16%。结论磨牙牙折后的保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大多数患者通过修复后完全可以行使咀嚼功能,建议对磨牙牙折的患牙,应谨慎对待,不要轻易拔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2009年福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前牙区牙缺失伴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种植患者28例,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填入骨粉,行骨引导再生术后同期植入40颗种植体,术后4~6个月内完成上部修复。术后1年,通过临床检查、全景片等观察效果。结果术前、后牙槽骨平均宽度分别为(3.2±0.89)mm、(6.5±0.75)mm,平均增加了(3.3±0.34)mm。术后牙槽骨宽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t=2.47,P<0.05)。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仅1例患者的1颗牙种植失败,种植近期成功率达97.5%。结论对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同期种植体植入,可增加骨量,获得种植体的同期植入,减少患者痛苦,改善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雾化治疗多种糜烂性唇部病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2007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综合急诊科104例以唇部糜烂为主诉的就诊患者。按照临床初步诊断分为4组:A组为扁平苔藓(45例),B组为盘状红斑狼疮(24例),C组为慢性非特异性唇炎(18例),D组为纹唇致急性唇炎(17例)。采用每天1次超声雾化药物局部治疗,5次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对各组间患者主诉情况、病损面积缩小率以及有效率、痊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4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觉疼痛减轻、开口受限恢复;D组糜烂面积缩小率达到91.86%,有效率为94.12%,痊愈率达到88.24%,治疗2个疗程后,D组痊愈率达到100%,与其他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对几种常见糜烂型唇部病损均有疗效。对纹唇致急性唇炎治疗时间最短,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7-2010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20例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的头颅侧位片,对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10个线距、11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完成后,上、下唇突度分别平均减少2.83 mm和3.17 mm(P<0.05);上、下颌切牙分别平均内收7.10mm(P<0.01)和3.60mm(P<0.05);上唇厚度平均增加2.90mm(P<0.01);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距离分别平均减小1.30mm和3.22mm(P<0.01).ANB角(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平均增加0.75°(P<0.05),Yaxis角(蝶鞍中心点至颏顶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构成的角)平均增加1.53°(P<0.01);1-SN(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构成的角)、IMPA(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构成的角)、1-1(上、下中切牙长轴构成的角)和1-MP(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构成的角)分别平均减小18.61°、6.00°、24.76°和6.38°(P<0.01),而鼻唇角和唇颏角则分别增加了5.2°和8.35°(P<0.01).随着上、下颌切牙回收,上唇的突度和下唇的突度也随着发生变化(P<0.01).上唇厚度、鼻唇角随着上颌切牙的内收而有所增加(P<0.01).结论 上、下唇突度的变化与上、下颌切牙的内收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fulation??RFT??guided by CT-image combined with neurophysiological test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 Methods    A total of 156 case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January 2014 with PTN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The direction and depth of foramen ovale were firstly made clearly after CT scan and punctured according to Hatel anterior approach. The direction and depth of puncture needle were adjusted by CT scan repeated and determined by the sensory or motor nerve response with neurophysiological tests. After successful puncturing oval foramen??RFT was performed to destroy sensory branch. Clinical efficacy and mid-term efficacy were assessed in follow-up. Results    Selective and precise damage of trigeminal nerve semilunar ganglion was achieved by neurophysiological tests. All cases had pain relief ??P < 0.05??. Totally 156 cases were involved in the follow-up of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efficiency rate being 94.9%. Five patients appeared to have no effects after 6 months. Eight patients relapsed after 12 months. Conclusion           The anatomical depth of foramen ovale and nerve could be located precisely by CT-image combined with neurophysiological tests??and RFT could be safe and successful in treatment of PT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