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培养起健全、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将可能无法完全修复。有些宝宝很依恋大人,尤其特别缠妈妈。每天妈妈去上班的时候,简直是一场拉锯战:宝宝堵在门口一边哭一边拉着妈妈的衣服,就是不让妈妈走。一看到妈妈打扮穿衣服,就做起了妈妈的小尾巴,从房间跟到客厅,又从客厅跟到卫生间,一副誓死跟随的模样,嘴里还念念有词:妈妈,你要去哪里?我也要去。  相似文献   

2.
李蕊 《家庭健康》2014,(7):58-58
在亲密关系的初期,强权母亲有迫切的控制欲望。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感觉他们没长大,怕孩子做不好,因此凡事代劳,使孩子没有成长的空间,也失去了自由,强权母亲总以为给孩子安排的每一步都是对的,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才感觉是安全的,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休息、娱乐,为孩子默默地付出才感到欣慰。越控制,就越觉得有安全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突发性群体事件伤员安全感与心理状况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关系.方法 对受伤住院伤员161人在受伤第3~4周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事件影响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安全感量表等测评.2个月后用SCID-I/P对伤员进行检查.结果 安全感总分、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与4种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负相关.无病组、PTSD组和其他诊断组安全感总分、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6,P=0.18;F=1.20,P=0.31;F=2.01,P=0.14).结论安全感高的人总体上精神症状较轻,良好的安全感具有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养方式包括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信念及行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和行为倾向,能够衡量父母对儿童的温暖及控制水平[1].有研究发现,教养方式存在代际传递[2].代际传递是代际关系的一种,代际关系被定义为一种广泛建立在两代人之间的互动模式[3].在家庭中,代际传递是指一代与下一代之间进行的信仰、规范、价值观、态度或行为的传递或交换.教养方式的代际传递是指个体在儿童时受养育的经历能够影响他们自身的养育态度和行为,传递过程意味着至少包含父母、个体及其下一代[4].教养方式代际之间传递的过程一直是社会学及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旨在回顾总结教养方式在代际之间传递的特点及影响传递的因素,以及教养方式代际传递成因不同理论流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父母亲生育年龄等围孕期因素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且被诊断为ASD 的2~6岁儿童(病例组, n=104), 对照为同期就诊于上海静安寺街道/上海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6岁非ASD儿童(对照组, n=14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亲年龄等围孕期因素与儿童ASD间的关联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父亲生育年龄≥35岁(OR=3.65, 95%CI=1.19~11.15, P=0.023)、父母亲孕前或孕期患病(OR=3.34, 95%CI=1.41~7.94, P=0.006)以及儿童性别为男孩(OR=5.84, 95%CI=2.98~11.44, P<0.001)与儿童ASD患病风险增加相关。父亲生育年龄≥35岁的男童比父亲生育年龄<35 岁的男童、父亲生育年龄≥35岁的女童患ASD的风险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P=0.006)。结论父亲生育年龄与儿童ASD患病风险相关, 且男童中的作用可能更明显, 但需要前瞻性、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父母亲生育年龄等围孕期因素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且被诊断为ASD 的2~6岁儿童(病例组, n=104), 对照为同期就诊于上海静安寺街道/上海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6岁非ASD儿童(对照组, n=14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亲年龄等围孕期因素与儿童ASD间的关联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父亲生育年龄≥35岁(OR=3.65, 95%CI=1.19~11.15, P=0.023)、父母亲孕前或孕期患病(OR=3.34, 95%CI=1.41~7.94, P=0.006)以及儿童性别为男孩(OR=5.84, 95%CI=2.98~11.44, P<0.001)与儿童ASD患病风险增加相关。父亲生育年龄≥35岁的男童比父亲生育年龄<35 岁的男童、父亲生育年龄≥35岁的女童患ASD的风险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P=0.006)。结论父亲...  相似文献   

7.
哭似乎是每个小孩子的天性,当父母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会以哭来抗议,不高兴了,也会哭,遇到自己办不了的事情还是哭,很多新妈妈碰到宝宝哭闹,会措手不及,这时,应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父子冲突"在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较普遍。现实中"父子之争",远远高于"父女之争"、"母子之争",尤其是当儿子青春期时最为突出。案例介绍:"最近儿子总向我发牢骚,说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这个家,再也不想见到爸爸了",那边丈夫对儿子也很生气:"他不听管教、吊儿郎当、不求上进。"夹在中间  相似文献   

9.
祝庆 《健康人生》2007,(6):19-19
"当时我才13岁。现在很多人问我,当时你父母离婚对你影响大吗?我告诉他们,我没有什么感觉。父母离婚之前,我过得一点都不快乐,母亲要我学书法、绘画,父亲逼我练琴、跳芭蕾。他们经常吵架,我不能有一点顾此失彼,不然,遭殃的人就是我。尤其是过年,那简直就是我的世界末日,从小我就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年关。没有哪次过年,我是开开心心度过的。也许你会问我,难道你就不羡慕一家人团团圆圆一起过年吗?我想告诉你,没有吃过和见过巧克力的人,永远不知道它有多好吃,也不会去想它。"这是一个26岁女孩对父母离婚的感想直白,应该说,父母的离异,才给了她一种真正的解脱。为了孩子而勉强维持婚姻,并不能使孩子幸福,冷漠与争吵只会给孩子带来更深的伤害。离异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性学专家都在强调开诚布公地沟通对于保持性关系活力有多么重要。那么,我们有必要学习哪些谈性的技巧呢?把握好时机如果疲惫不堪或因别的事情怒气冲冲,再坐下来谈论性的话题时,必然会把不良情绪带入其中。建议先花上一分钟的时间谈谈各自怎么度过了这一天,揣磨彼此的状态。谈话结束时再留一分钟谈谈自己感觉对话进行得如何。  相似文献   

11.
回头一想,我的初恋就是《三国志》中的赵子龙啊,每当他登场时,我的心总跳得厉害。她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总统女儿——韩国独裁者总统朴正熙夫妻先后遇刺、众叛亲离,带给少女时代的朴槿惠噩梦般的回忆。但政治也许就是她的宿命,沉寂20余年后,45岁的朴槿惠踏着父亲的足迹,重新走上朝青瓦台(韩国总统宫邸)迈进的道路。今年,60岁的她再次强势回归,参选韩国总统。她就是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的三无女人,被称为冰公主的韩国版撒切尔夫人。  相似文献   

12.
蔡颖卿 《时尚育儿》2013,(6):150-152
母亲的从容与稳定,决定了一个家庭和乐的气氛与心灵的安全感。新生命加人后,想象中亲子共处的美好画面往往与现实背道而驰。许多父母手忙脚乱,甚至亲子战争频发,生活无法用温馨甜美来形容。二十多年来兼顾着家庭与工作,蔡颖卿老师也觉得自己永远百事缠身,一刻不得闲,却不知为何亲近她的人总说她很从容。蔡颖卿老师仔细从他人的观感中检视了自己的生活,得到一个结论或许可供年轻父母参考:她的忙总是静默无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印象中,父母一直很和睦。可在一年前,据 说因为父亲在外面“有了”,他们开始了无休止地争吵。父母争吵只有一个原因——父亲要离婚,母亲不离婚。父亲说跟母亲没法过了,坚决要离;母亲不想便宜那个“小骚货”,死活不肯离。他们就采取了闹的办法,总有一方会挺不住的,他们都相信自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我不知道这样的“胜利”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可他们还都偷偷地对我说什么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明明自私透顶却还要找个高尚的理由,我明白,不管他们谁是胜利者,我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地拿着一把刀冲到了客厅,对…  相似文献   

14.
这世上所有的老小孩都宠过小小孩,所以小小孩长大后一定要学会宠老小孩。好好宠那些曾把你当做小孩一样对待的人,比如,我们的父母。印象中,我的父母勤劳简朴个性隐忍,他们一生辛苦劳作,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尽可能地为我们姐弟几个的成长准备丰裕的物质条件。他们很少抱怨、很少争吵、很少训话、很少向我们控诉他们的辛苦,在我们懂事和不懂事的年龄段,总是有求必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茶道     
现在自己算是个爱茶的人吧。有时候因茶而好,因茶而乐,因茶而学,因茶而思——如今,在午后的斜阳里,我却是因茶而悔,而愧疚了。父母是天下最伟大的父母,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我愈发觉得他们伟大。  相似文献   

16.
盒子里的爱     
飞鸢 《家庭育儿》2007,(5):15-16
当我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觉得父母都不爱我。他们整天忙着工作,下班回来,母亲忙着做家务,似乎永远也做不完似的;父亲则忙着看书看报,或者做些庭院里的杂活,稍有余暇,也不陪我玩,而是陪哥哥和弟弟在院子里打棒球。可是,因为一次家庭作业,我在一个盒子里找到了父母的爱。  相似文献   

17.
简简 《青春期健康》2011,(11):26-29
是什么时候,我开始不知道幸福的模样?原来年少时那份触手可及的幸福温暖一直都在我身旁,只是冷漠固执的我丝毫没有觉察到,幸福正以另一种姿态静默转身,成了我不相识的模样。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列火车将使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一段痛苦又疲惫的日子我讨厌那个狭小凌乱的家,我常常在半夜里哭醒,冷硬的被子、老鼠啃食发出的嚣张声响和窗外传来的那一阵  相似文献   

18.
深沉的爱情     
现在,有些自由恋爱结婚的青年男女,昨天还恩恩爱爱、卿卿我我,今天却为一件小事破口大骂,直至大打出手,有的甚至离婚。比较起来,我很羡慕我父母的婚姻。他俩的感情深沉、含蓄。他俩的婚姻是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建立起来的。我父亲比我母亲整整大13岁。我父亲结婚时已经30岁了,而我母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匣子     
1975年夏天,呱呱坠地的我将正在田里劳作的父亲唤回了家。当父亲知道我是个女孩时,高兴得咧开了嘴。那时我已有三个哥哥,分别是11岁、9岁和7岁,被妈妈命名为"淘气小分队",所到之处狼烟四起。可能正因如此吧,父亲格外喜欢女孩。从我蹒跚学步起,只要父亲在家,我就粘在他身边。夏天他在院里劳作,会随手给我扣一顶大草帽.我托  相似文献   

20.
佩蓉  李颖 《时尚育儿》2011,(6):56-59
有个现象目前相当普遍:妈妈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养育工作,在孩子的身上却寻找不到任何父亲的痕迹而且大多数男性认为,孩子的教育似乎全然是母亲的责任,而自己只需提供家里的经济支持即可。殊不知,这种做法会对孩子日后的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