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GH)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GH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细胞因子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SBP、DBP、MAP、FIB、s Flt-1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PT、APTT、TT、PLGF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观察组子痫前期、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GH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子痫前期(PE)孕妇孕中期血清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生产的98例PE孕妇(疾病组)和健康孕妇98例(健康组)临床资料,依据疾病组妊娠结局不同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对比疾病组、健康组血清sEng、sFlt-1水平及妊娠结局,并对PE孕妇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疾病组血清sEng、sFlt-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高(P 0.05),疾病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P 0.05),不良组孕中期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sEng、sFlt-1水平较良好组明显高(P 0.05),孕中期血清sEng、sFlt-1水平为PE孕妇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 PE孕妇孕中期血清s Eng、s Flt-1水平明显增高,孕中期PE孕妇血清sEng、sFlt-1水平增高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积极监测孕中期血清sEng、sFlt-1水平对降低PE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分娩前1个月内的血清尿酸水平对预测母胎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分娩的152例子痫前期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者根据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发病孕周分别分为重度组(106例)、非重度组(46例)及早发型组(75例)、晚发型组(77例)。收集孕妇分娩前1个月内的血清尿酸,选取病情最严重时对应的数值;妊娠并发症如胸腹腔积液、肝肾功能不全;围生儿健康指标如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结果:早发型或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比晚发型或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的明显升高(P<0.01)。通过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子痫前期不良母胎结局的危险因素之一。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一步表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达到388~440 μmol/L,对预测子痫前期不良母胎结局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对评估子痫前期孕妇的不良母胎结局、选择评估终止妊娠时机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需要临床医师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可溶性内皮因子(s Eng)、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子痫前期及胎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健康孕妇各1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孕妇孕20~24周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清PLGF、sFlt-1、sEng、sCD40L水平,对比检测结果。跟踪子痫前期孕妇的围产结局,对比不同围产结局孕妇的各项血清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的血清PLGF水平更低,sFlt-1、sEng、sCD40L水平更高(P<0.05)。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与PLGF水平均呈负相关,与sFlt-1、sEng、sCD40L、Hcy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相比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与各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更强。胎儿妊娠结局良好162例(84.38%),结局不良30例(15.63%)。结局不良组的PLGF水平显著低于结局良好组,sFlt-1、sEng、sCD40L、Hcy水平显著高于结局良好组(P<0.05)。子痫前期患者胎儿不良结局与PLGF水平呈负相关,与sFlt-1、sEng、sCD40L、Hcy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痫前期的发生、进展及围产结局均与血清PLGF、s Flt-1、sEng、sCD40Ly水平密切相关,监测孕中期血清PLGF、sFlt-1、sEng、sCD40L水平变化可为临床评估子痫前期病情程度、预测胎儿不良结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 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3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n=31)、轻度子痫前期组(n=25)和重度子痫前期组(n=17),并选取同期正常孕妇73例作为正常组,收集所有入组产妇的产检资料,检测血清Pl GF、PECAM-1、PAF水平,记录孕妇的妊娠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指标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Pl GF、PECAM-1水平:正常组>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P <0.05),PAF水平:正常组<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P <0.05)。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总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 <0.05)。不良结局组孕妇的血清Pl GF、PECAM-1水平低于良好结局组,PAF水平高于良好结局(P ...  相似文献   

6.
正常妊娠妇女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止凝血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正常孕妇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止凝血功能指标和分子标志物,从出凝血角度早期监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动态采集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孕10~14周、孕20~24周、孕30~34周和28例孕30~36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检测止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断1+2(F1+2)、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2)、血栓素B2(TXB2)等。结果:(1)正常妊娠妇女随孕周增加TT、PT缩短,PAI-2、TXB2增加,F1+2妊娠晚期与妊娠中期相比呈增加趋势(P<0.05),FIB和TM无统计学差异。(2)与正常妊娠晚期妇女相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TT延长,FIB减少;F1+2、PAI-2、TXB2呈增加趋势(P<0.01)。PT和TM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止凝血功能指标可作为反映孕妇高凝状态的筛选指标,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F1+2、PAI-2、TXB2可作为早期监测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35例及孕周匹配的正常妊娠孕妇1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结果妊娠28~41周~(+6),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水平分别为(8.66±5.63)μg/L、(10.85±5.52)μmol/L和(401.42±88.84)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1.33±6.76)μg/L、(9.22±4.19)μmol/L和(309.56±90.10)μmol/L(P0.05)。其中妊娠28~33周~(+6)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34~36周~(+6)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妊娠37~41周~(+6)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对子痫前期发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46例妊娠20~26周最初血压正常孕妇的血浆中sFlt-1水平进行测定,并随访观察孕妇血压变化和妊娠结局.结果 (1)146例孕妇中,发展为子痫前期患者12例(子痫前期组),余134例孕妇妊娠结局正常(正常妊娠组).(2)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sFlt-1水平为(4135±699)ng/L,正常妊娠组为(1490±103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组患者临床诊断前10周即出现sFlt-1水平升高.(3)sFlt-1水平预测子痫前期,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81.以sFlt-1≥3344 ng/L为切点,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67%、100%.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sFlt-1水平升高的变化早于临床诊断子痫前期10周以上,因此,血浆sFlt-1水平变化可作为子痫前期发病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C)的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妊娠高血压患者2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并选择同期孕周相匹配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间及与健康孕妇组CC、SCr、BUN和UA的差异,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CC、SCr、BUN和UA的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各亚组患者CC和UA均较健康孕妇明显增高(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组CC和UA分别上升了97.4%和47.4%。妊娠高血压疾病各亚组患者中CC和UA超过正常值患者例数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妊娠结局组患者的血清CC、SCr和UA均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P0.05)。结论 CC是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敏感和可靠的指标,其可能作为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预防DIC发生。方法:孕妇组120例、与正常对照组100例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采用生物学凝固法。结果: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孕妇组APTT、PT、TT结果低于对照组,而FIB结果高于对照组,通过t检验APTT、PT、FI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T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和妊高症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应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特别是在分娩前期,凝血功能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对孕妇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特别是妊高症组患者非常必要,孕妇血浆中FIB浓度要比正常组明显升高,所以动态观察凝血四项指标,以便对病理状态下分娩前孕妇进行筛选,预防和及时治疗出血性疾病和血栓疾病。特别是FIB结果有着重要临床价值,能及早发现和预防DIC。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传统凝血指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妊娠合并AP患者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6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传统凝血四项指标水平以及TEG参数,并分析其相关性以及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TT水平、R值、K值低于对照组(P 0.05),APTT、PT、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A值、CI值、Angle角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TT与R值、K值呈正相关(P 0.05),TT与K值、Angle角呈正相关(P 0.05),与CI值呈负相关(P 0.05),FIB与MA值呈正相关(P 0.05),其余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足月分娩率、早产率、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参数与传统凝血指标评估妊娠合并AP患者凝血功能方面具有相关性,TEG可作为评价妊娠合并AP患者凝血状态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孕妇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及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与血清胱抑素C(CC)水平变化趋势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并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9例,其中轻度15例(早发轻度组),重度54例(早发重度组),分析血清CC水平和子痫前期发生及母儿结局的关系。并同期选择产前检查正常的妊娠孕妇100例,检测其孕中期和孕晚期血清CC水平作为对照。结果:①正常妊娠孕妇孕中期和孕晚期时血清CC分别为0.81±0.12mmol/L和1.01±0.18mmol/L。早发轻度组血清CC(1.15±0.39mmol/L)和早发重度组血清CC(1.69±0.68mmol/L),分别与正常妊娠孕妇的孕中期和孕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发重度组的血清CC水平高于早发轻度组(P<0.05);早发重度组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肌酐和24小时尿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早发轻度组(P<0.05);早发重度组的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低蛋白血症、胎盘早剥和HEELP综合征等不良妊娠的发生率高于早发轻度组。③早发重度组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患者中的CC水平高于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患者(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在妊娠中期血清CC水平已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可溶性CD105(sCD105)表达的变化和意义,探索妊娠中期测定血清sCD105值预测子痫前期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间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子痫前期患者40例(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2例,重度子痫前期28例。选择同期在该院年龄、孕龄匹配且有正常妊娠结局的4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在孕15~20周曾行产前筛查,保留有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sCD105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血清妊娠晚期sCD105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10.35μg/L和35.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妊娠晚期sCD105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0.99μg/L和51.6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妊娠中期sCD105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20μg/L和5.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选择sCD1055.23μg/L为界限值,预测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67.5%,特异度为52.5%,阳性预测值为58.7%,阴性预测值为61.8%。结论子痫前期患者sCD105水平显著增高,发生子痫前期的妊娠中期孕妇sCD105也显著增高,而且这种增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子痫前期及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调查分析了江苏省苏州地区2 2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LDH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妊娠期高血压组(998例),子痫前期组(1 238例),子痫前期组内又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30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933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血清LDH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按照LDH水平四分位数进行分层,并初步探讨血清LDH水平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LDH水平为228.0(179.6~444.0)U/L,子痫前期组LDH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LDH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1)。2LDH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以LDH≤179.6 U/L为参照组,无论是调整前还是调整后,随着LDH水平的升高,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3种模型下LDH444.0 U/L组的发病风险相对参照组的OR(95%CI)为18.92(13.56~26.37),13.26(9.42~18.67)和7.97(5.37~11.84)。LDH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经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3LDH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风险:LDH547.0 U/L组,3种模型下的发病风险相对参照组(LDH水平≤200 U/L)的OR(95%CI)为11.56(6.74~19.83),7.30(4.20~12.71)和4.43(2.47~7.94)。LDH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4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以血清LDH水平、LDH与白蛋白(ALB)比值、LDH与结合胆红素(DBIL)比值为分析指标,预测子痫前期或重度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均低于0.8。上述指标在子痫前期或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预测价值一般。5按照中位数将LDH分组后,发现在重度子痫前期中,LDH高水平组母亲不良结局、胎儿不良结局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血清LDH水平与子痫前期及妊娠不良结局存在紧密的关联,是子痫前期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临床参考指标之一。在重度子痫前期中,发现血清LDH水平的明显升高应高度警惕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及时减少有效措施,对于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健康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孕前超重及肥胖对孕期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分娩足月单胎孕妇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变化及妊娠结局等资料,比较孕前超重、肥胖孕妇与孕前体质量正常孕妇的孕期体质量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多因素分析孕前超重及肥胖对孕期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超重孕妇496例(超重组),肥胖孕妇44例(肥胖组)以及体质量正常孕妇(对照组)540例,超重、肥胖及对照组的孕前BMI分别为26.3(2.0)kg/m~2、31.3(2.9)kg/m~2及20.7(2.5)kg/m~2。超重、肥胖组的孕期体质量超标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9%、72.7%及41.3%),超重及肥胖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及剖宫产风险均高于体质量正常孕妇。超重及肥胖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高于正常组[分别为(3 528.0±397.4)kg、(3 562.6±417.6)kg及(3 387.8±384.5)kg,巨大儿比例也呈升高趋势(分别为12.3%、15.9%及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3.071,95%CI:2.345~4.022)及肥胖(OR=5.113,95%CI:2.507~10.431)是孕期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子痫前期(P0.001)、妊娠期糖尿病(P0.001)、剖宫产(P0.05)及巨大儿(P0.05)风险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孕前超重及肥胖不仅显著影响孕期体质量控制结局(尤其是孕期体质量超标风险),同时对包括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风险在内的妊娠结局也影响显著;孕前体质量控制对于超重及肥胖的育龄妇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产妇预防性用药(维生素C、E、丹参)对其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6年7月上海、北京、江苏、四川等11省市24家医院4814例孕妇,随机分为Vit C+Vit E组(1407例)和非Vit C+Vit E组(3407例),在孕中期(孕20~24周)检测血凝指标,对高凝倾向者予以或不予以丹参。将孕妇总体分为药物组[应用维生素和(或)丹参1607例]与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3207例),序贯性监测孕妇的出凝血指标(FIB、PT、APTT、TT、INR)。结果:(1)总体研究对象抑或药物组或对照组,随着孕周增加,FIB逐渐升高,PT、APTT、INR逐渐降低,TT有上升趋势;(2)对照组孕中晚期各项检测指标对比可见,孕晚-中期FIB差值显著升高(P<0.01),APTT、INR差值均显著降低(P<0.01),TT差值降低(P<0.05),PT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组孕中晚期各项检测指标对比可见,孕晚-中期FIB差值显著升高(P<0.01),INR差值显著降低(P<0.01),PT、APTT、TT差值均无显著差异;(3)药物组与对照组各项检测指标差值对比可见,除PT两组间差值无差异(P>0.05)外,药物组FIB、APTT、TT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4)3组不同药物之间对比,丹参+维生素组除FIB显著升高(P<0.01)外,PT、APTT、TT、INR均无显著改变(P>0.05)。而维生素组和丹参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差值对比可见,仅丹参+维生素组FIB的差值明显大于维生素组和丹参组(Snk不同),其余指标的差值无显著差异(Snk均为A)。结论:随着孕周增加,药物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液系统均逐渐处于高凝状态。单独或联合应用丹参和维生素均可缓解孕妇的高凝状态,且3组药物间的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发子痫前期血清T-钙粘蛋白(T-cadherin)水平与子宫动脉血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及住院检查的孕28~34周单胎妊娠孕妇77例,其中39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组,3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T-cadherin水平,抽血当日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孕妇的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比较两组孕妇血清T-cadherin水平的差异及血清T-cadherin水平与子宫动脉血流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记录研究组孕妇分娩时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研究T-cadherin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研究组T-cadherin为(3.93±0.99)μg/L,低于对照组的(5.03±0.73)μg/L(P0.01)。研究组子宫动脉S/D、PI及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T-cadherin水平与子宫动脉PI值间r=-0.715,P0.001,与子宫动脉RI值间r=-0.725,P0.001,与子宫动脉S/D值间r=-0.63,P0.001;对照组孕妇血清T-cadherin的水平与子宫动脉PI、RI及S/D之间无相关性(P0.05)。研究组孕妇血清T-cadherin的水平与分娩孕周之间r=0.605,P0.001,与新生儿体重之间r=0.671,P0.001。结论早发子痫前期患者血清T-cadherin与子宫动脉血流呈负相关,并与早发子痫前期发病有关,可能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处于主导地位,且与疾病进展和妊娠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有两次单胎妊娠且前次妊娠为子痫前期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第二次妊娠是否为子痫前期分为两组,再发子痫前期组(72例)和对照组(4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子痫前期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再发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前次妊娠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再次妊娠年龄、再次妊娠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期有无规律产前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再次妊娠年龄(OR=3.394,95%CI:1.250~9.214,P=0.016)、再次妊娠孕前BMI(OR=4.809,95%CI:1.686~13.712,P=0.003)及两次妊娠间隔时间(OR=3.912,95%CI:1.425~10.739,P=0.008)是再发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再次妊娠年龄、再次妊娠孕前BMI和两次妊娠间隔时间是预测子痫前期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分子标记物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系统检测27例正常妊娠妇女(A组)和10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单纯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B组)45例,重度子痫前期(C组)57例]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孕前超重及肥胖对孕期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分娩足月单胎孕妇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变化及妊娠结局等资料,比较孕前超重、肥胖孕妇与孕前体质量正常孕妇的孕期体质量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多因素分析孕前超重及肥胖对孕期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超重孕妇496例(超重组),肥胖孕妇44例(肥胖组)以及体质量正常孕妇(对照组)540例,超重、肥胖及对照组的孕前BMI分别为26.3(2.0)kg/m^2、31.3(2.9)kg/m^2及20.7(2.5)kg/m^2。超重、肥胖组的孕期体质量超标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9%、72.7%及41.3%),超重及肥胖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及剖宫产风险均高于体质量正常孕妇。超重及肥胖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高于正常组[分别为(3 528.0±397.4)kg、(3 562.6±417.6)kg及(3 387.8±384.5)kg,巨大儿比例也呈升高趋势(分别为12.3%、15.9%及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3.071,95%CI:2.345~4.022)及肥胖(OR=5.113,95%CI:2.507~10.431)是孕期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子痫前期(P<0.001)、妊娠期糖尿病(P<0.001)、剖宫产(P<0.05)及巨大儿(P<0.05)风险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孕前超重及肥胖不仅显著影响孕期体质量控制结局(尤其是孕期体质量超标风险),同时对包括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风险在内的妊娠结局也影响显著;孕前体质量控制对于超重及肥胖的育龄妇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