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减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规范。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结局。 结果23例患者中保留子宫19例,包括13例无胎盘植入和6例非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通过胎盘边缘切口剖宫产术结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植入病灶局部切除、宫缩剂、B-Lynch缝合术等止血措施保留了子宫。切除子宫4例,均为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次全子宫切除术2例,全子宫切除术2例。23例患者平均出血量为(750±355)ml,其新生儿均存活。 结论应用子宫胎盘边缘切口结合预防性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和(或)髂内动脉及子宫B-Lynch缝合术等止血方法,对减少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手术中出血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的解剖学形态及血供分布情况.方法 2008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获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子宫、双附件及阴道标本一套,用15%的过氯乙烯填充剂经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行分色灌注并铸型,观察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的解剖学形态及血供分配.结果 构建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具有子宫动脉血管网的基本形态特征,可清楚显示子宫动脉各主要分支、次级分支和细小血管网结构.宫颈癌癌灶部位血供丰富,血管形态紊乱,由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供应,以患侧为主,但与对侧存在丰富的交通支,供血范围超过正常宫颈范围并包括部分阴道上段及左侧宫颈旁转移病灶;子宫动脉上行支近宫颈内口处的螺旋动脉通过交通支也参加部分供血.结论 应用血管铸型技术可成功构建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三维模型,通过模型可了解子宫动脉血管网及宫颈癌病灶的血供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在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38例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早期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然后处理胎盘的19例为病例组;术中仅按常规处理胎盘的1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和子宫切除率。结果:病例组术中出血量和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分别为828.57±254.63ml和1005.62±127.13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445.21±545.47ml和1510.78±302.82ml(P<0.01),术后修正Hb值病例组(83.00±21.80g/L)显著高于对照组(69.00±18.40g/L)(P<0.05);病例组子宫切除率和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32%VS63.16%、26.32%VS73.68%,P<0.05)。结论:在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可以显著减少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剖宫产时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下段不完全性破裂的超声检查情况、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5月至2020年1月行剖宫产手术的747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子宫下段情况,分为不全破裂组(145例)、未破裂组(60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子宫下段不完全性破裂的高危因素,并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1)与未破裂组比较,不全破裂组超声测量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更薄(0.145±0.097 cm vs.0.225±0.070 cm),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更高,而羊水过少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是子宫下段不完全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3)不全破裂组患者的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子宫下段环形缩窄缝合、子宫切除、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缩宫素使用量、手术时间、术后入住ICU、产后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未破裂组(P<0.05)。不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宫颈内口-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法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导致的术中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以及实施该手术对于患者的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剖宫产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患者,对其中应用宫颈内口-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法术中处理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35±3周,所有新生儿预后良好。术中平均出血量1300±499 ml。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周围器官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一例子宫切除。术后平均住院日5.1±1.6天,无一例转重症监护病房。术后产褥感染2例,经过加强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3个月及半年随访彩超检查,1例怀疑剖宫产瘢痕憩室形成。结论:宫颈内口-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法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导致的术中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人正常离体子宫动脉血管网三维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子宫动脉血管网表达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2008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获取正常成年新鲜离体子宫、双附件及阴道一套,应用血管铸型技术构建人正常离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观察子宫动脉血管网的形态及血供分布情况.结果 (1)构建的人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可清楚显示子宫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的走行,表现在:①子宫动脉自主干依次分出膀胱支、输尿管支、上行支和下行支等分支动脉.②子宫动脉上行支沿途向宫体分出数条弓状动脉,在宫底部分出卵巢支、输卵菅支和宫底支,弓状动脉再发出若干螺旋动脉.(2)观察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发现:①子宫动脉存在明显的同侧供血倾向,双侧子宫动脉在子宫的中轴线处存在交通支,但较为细小.②子宫动脉上行支主要向宫体及双附件供血,而下行支主要向宫颈供血,较少向阴道供血.结论 采用血管铸型技术可构建理想的离体人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为系统研究人子宫动脉血管网的解剖形态及血供分布提供了血管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截断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加局部“旷置”缝合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因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应用截断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加局部“旷置”缝合法进行治疗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无一例子宫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42天B超复查子宫形态恢复正常,子宫下段肌肉无坏死,无晚期产后大出血发生.结论:截断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加局部“旷置”缝合法可用于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疗效确切可靠,可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综合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综合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前分别行双侧输尿管置管,并经股动脉行子宫动脉置管术,胎儿娩出后立即行子宫动脉栓塞,之后剥离胎盘及缝合子宫切口.观察8例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7例子宫动脉栓塞成功,子宫出血即刻减少,成功保留子宫,产褥期恶露正常,血β-HCG于术后21天内均恢复正常;1例因产后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无效行全子宫切除术.8例均无膀胱及输尿管损伤.结论:剖宫产术前输尿管及子宫动脉置管,胎儿娩出后立即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施行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孕中、晚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05例孕中、晚期胎盘距宫颈内口距离20 mm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监测其21~26周、28~31周双侧子宫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的平均值,根据孕末期胎盘位置分为前置胎盘组(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74例)。结果观察组2次子宫动脉S/D(2.13±0.36、1.87±0.24)、PI(0.80±0.19、0.67±0.14)、RI(0.51±0.07、0.45±0.07)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S/D(2.38±0.48、2.08±0.36)、PI(0.94±0.25、0.80±0.19)、RI(0.55±0.07、0.5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与前置胎盘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前置胎盘的病因研究及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胎盘在正常情况下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临床上称为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及时会危及母儿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胎盘主体附着部位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患者234例。根据胎盘主体附着部分为3型:Ⅰ型为后侧壁向前包绕型(86例),Ⅱ型为前侧壁向下生长型(126例),Ⅲ型为胎盘宫颈外口浸润型(22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和胎盘植入率。结果:Ⅲ型为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和胎盘植入率大于Ⅰ、Ⅱ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型患者子宫切除率大于Ⅰ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胎盘主体附着部位与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宫颈外口浸润型胎盘妊娠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12.
胎盘植入部分子宫切除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例1,29岁,宫内妊娠19周,头位,G2P1,剖宫产后再孕.妊娠18周时B超检查发现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要求引产入院.入院后超声检查发现胎盘附着于子宫左前壁下段,Ⅰ级,覆盖宫颈内口,宫颈处胎盘血流丰富,考虑存在胎盘植入行剖官产术.术中发现宫颈内口左上方及后方胎盘植入、取出困难.立即止血带环扎宫颈内口处,出血明显减少后,行子宫动脉主干分离和结扎,并强行手取胎盘,局部多次"8"字缝扎止血无效.  相似文献   

13.
前置胎盘是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前置血管是胎膜上的血管通过子宫下段或跨越宫颈内口,位于胎先露的前方,是产科罕见的严重急诊,一旦发生即会威胁胎儿生命,由于血管破裂后引起胎儿急性失血、缺氧,可在短时间内导致围产儿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子宫局部压迫缝合术(ULCS)+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应用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8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ULCS治疗)与试验组(采用ULCS+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每组34例。对比两组出血量、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各时间点(术中、术后2 h、12 h、24 h)的出血量更少(P<0.05)。相比对照组(82.35%),试验组总止血率(97.06%)更高(P<0.05)。相比对照组(23.53%),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88%)更低(P<0.05)。结论 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采用ULCS+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可以增强止血效果,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及如何减少手术出血量和降低子宫切除率的方法。 方法收集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胎盘植入发生率、诊断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19例,发生率36.5%;穿透性胎盘植入8例,发生率15.4%。(2)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10例,诊断率52.6%。(3)当有胎盘植入侵及膀胱时,膀胱镜下观察膀胱黏膜下血管有明显增生扩张。(4)保留子宫48例(占92.3%),切除子宫4例(占7.7%)。 结论(1)彩色多普勒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可提高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率。(2)选择胎盘边缘切口结合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髂内动脉和子宫B-Lynch缝合术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6.
凶险型前置胎盘近年呈上升趋势,可伴有胎盘植入,是凶险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处理困难,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手术后瘢痕形成过程中子宫蜕膜发育与滋养细胞侵袭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有效地控制产时、产后出血是抢救凶险型前置胎盘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子宫内、外压迫法、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局部压迫缝合术、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等。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法操作简单易行,止血效果确切,射线暴露时间短,对胎儿无影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使术野清晰,给予术者一定的时间综合判断处理,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中的应用逐渐体现出优势,有望成为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止血带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重度胎盘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术前胎盘超声评分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伴重度胎盘植入并在术中确诊的7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血管阻断方式分为子宫动脉栓塞组(28例)与止血带联合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动脉结扎...  相似文献   

18.
前置胎盘传统定义为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严重性取决于胎盘边缘与子宫下段的关系,这也是临床处理措施不同的主要依据。B超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目前缺乏大规模、设计严密的研究以确定前置胎盘的超声分类或临床处理。为了研究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的超声诊断结果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2年3月伦敦一教学医院病区内的121例前置胎盘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阴道超声诊断,胎盘边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诊断前置胎盘。研究仅包括产前胎盘下缘距内口≤3.5cm的病例。分娩方式包括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紧急剖宫产(产前出血或其它产科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与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分娩的548例瘢痕子宫孕妇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48例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按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从0年至10年以上,每隔1年为1组进行分组,共11组。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不同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用曲线回归方程进行验证,四种曲线方程拟合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散点图提示剖宫产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1年及≥5年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率较高;再次妊娠间隔时间<1年及≥5年与1年≤间隔时间<5年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与此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有关,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剖宫产手术1年以后5年以内再次妊娠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出血风险和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178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包括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宫颈提拉式缝合、子宫下段前壁部分切除、子宫下段双切口、宫腔球囊填塞以及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等。结果:17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 500(1 421.5,1 757.7)mL,其中未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156例,术中出血量为1 600(1 461.3,1 707.2)mL;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22例,术中出血量为1 800(1 761.9,1 912.7)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3,P=0.98);92例行Bakri球囊填塞术和86例未行宫腔填塞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9%(22/92)和18.6%(1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39)。1例患者因胎盘广泛植入切除子宫,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采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多数子宫得以保留,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