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近端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形成机制,并与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近端APS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168例HCC患者分别进行了肝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DSA检查,间隔时间为3~15d。其中,巨块型37例,结节型102例,弥漫型29例。以DSA诊断近端APS为标准,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近端APS的能力及近端APS的CT表现特征。近端APS的诊断不包括肝段或亚段的外周APS。结果 168例HCC患者,42例(25.0%)DSA证实为合并近端APS,此42例均在CT增强动脉期发现与近端APS相关的阳性征象;另外,CT还发现6例假阳性患者,其中2例门静脉显影密度低于主动脉增强密度。CT诊断近端AP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5.2%、96.4%、87.5%和100.0%.42例近端APS患者中,CT与DSA显示APS范围(门静脉主干、左右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胃冠状静脉显影)相符的患者有35例(83.3%),对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显影的符合率达90.5%。CT上近端APS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支提早显影,其门静脉显影密度接近于主动脉增强密度,有38例。间接征象表现为肝动脉期肿瘤所在肝叶的非癌变肝实质提早强化,有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近端APS的准确性可与DSA相比。经血管路径为HCC形成近端APS的主要发生机制。螺旋CT近端APS的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并发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APS)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12例经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确诊的肝血管瘤并发周围型APS,对肝动脉期CT血管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法均可较好地显示周围型APS和肝实质一过性强化.APS血管成像可分为4种类型,类型Ⅰ:瘤周可见早显的门静脉分支,多有肝动脉支伴行,有时可见"双轨"征;类型Ⅱ:自瘤体发出数条纤细的早显小门静脉支,呈细线或虚线状,无肝动脉支伴行,早显的小门静脉支多位于短暂肝实质强化区中;类型Ⅲ:同时具备类型Ⅰ和类型Ⅱ的影像表现;类型Ⅳ:瘤周无早显的门静脉分支,仅显示楔形或片状浓染区.肝实质一过性强化表现为瘤周片状浓染区.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肝血管瘤并发周围型APS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BCS患者的CT图像资料。观察肝脏形态、密度、强化方式,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影情况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显示情况。结果 31例中,肝静脉阻塞28例(90.3%)、下腔静脉阻塞14例(45.1%),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阻塞11例(35.5%)。31例患者均出现肝内或肝外侧枝循环,其中肝外侧枝循环出现共29例(93.5%),肝内侧枝循环出现9例(29.0%)。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好的显示布-加综合征阻塞的部位及肝内外侧支循环静脉,对BC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其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病例均采用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完成动脉期、门脉期三维重建,分析肝动-静脉瘘的增强特征及其合并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结果: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巨块型8例、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1例。肝癌合并主干型肝动静脉瘘9例、末稍型3例和混合型2例。13例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显影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7例,门静脉左右分支的显影密度大于门静脉主干3例。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有特征性的MCCT表现,MS能正确诊断并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增强规律,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BC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进行血管重建,分析BC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规律,评价其在判断血管梗阻平面及显示肝内、外侧支循环中的价值.结果:45例中,肝静脉阻塞(狭窄)26例(57.8%)、下腔静脉阻塞(狭窄)6例(13.3%)和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阻塞(狭窄)13例(28.9%).布-加综合症肝实质典型的增强方式表现为首先出现在肝门区和尾状叶的、以肝内门静脉小支为中心的斑片状增强,随时间延迟增强范围逐渐扩大(29例).结论:螺旋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CS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总结布-加综合征(BCS)合并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和(或)经至少两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BCS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排除因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癌栓所造成的继发性BCS,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2例BCS中下腔静脉型1例,肝静脉型5例,混合型16例.肝细胞肝癌经典的“快进快出”影像表现仅在1例中出现,11例出现动脉期强化,肿瘤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仍呈相对高密度或等密度.22例甲胎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BCS合并肝细胞肝癌CT表现不典型,动脉期早期强化及甲胎蛋白水平升高有助于诊断.对难以鉴别的病例需结合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法下腔静脉CT成像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结果 7例BCS患者中,下腔静脉型1例,肝静脉2例,混合型4例,其中1例混合型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7例BCS患者中均出现奇/半奇静脉、膈下静脉、腰升静脉、腰静脉、肋间静脉扩张。结论直接法下腔静脉CT成像图像质量较高,能较准确地反映BCS阻塞的部位、范围、下肢静脉血回流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8.
杜振刚  郑琼  侯斌 《放射学实践》2020,(9):1138-1142
【摘要】目的:探讨3.0 T MRI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技术在评估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侧支循环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40例BC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 LAVA 影像资料,计算LAVA对BCS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分析LAVA对常见肝内外侧支循环的检出率及侧支循环与BCS分型的相关性;采用Kappa检验评估 LAVA与DSA对直径≥3.0mm副肝静脉的检出一致性。结果:LAVA诊断下腔静脉阻塞型18例,肝静脉阻塞型13例,混合型 9例;DSA证实下腔静脉阻塞型18例,肝静脉阻塞型15例,混合型7例;MRI LAVA对BCS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为95.0%(38/40)。LAVA显示奇/半奇静脉扩张33例(82.5%),副肝静脉扩张22例(55.0%),腹壁浅静脉扩张19例(47.5%),肝内交通支静脉扩张17例(42.5%),膈下静脉扩张9例(22.5%)。奇/半奇静脉侧支主要存在于下腔静脉梗阻型和混合型BCS(P<0.01,相关程度为0.595),而副肝静脉侧支主要存在于混合型BCS(P<0.01,相关程度为0.426)。LAVA检出副肝静脉31支,平均管径为(7.1±3.4)mm,LAVA与DSA对副肝静脉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7)。结论:MRI LAVA扫描技术在BCS分型诊断、侧支循环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BCS的诊疗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986例受检者的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资料,共发现25例下腔静脉先天畸形.分析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表现.结果 25例下腔静脉畸形中包括左下腔静脉6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左侧上行的下腔静脉.双下腔静脉10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左肾静脉畸形5例,CT增强扫描横断面显示腹主动脉后和环主动脉走行的左肾静脉.肝下段下腔静脉中断伴奇静脉延续2例,胸腹部CT增强扫描显示肝段至肾上段下腔静脉缺如,肾段下腔静脉由奇静脉延续回流人上腔静脉,而肝静脉直接回流右心房.腔静脉血管造影见对比剂经增粗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右心房.肝下段下腔静脉中断伴门静脉延续1例,增强CT显示下腔静脉直接与门静脉在肝门部连接,肝门部门静脉呈瘤样扩张.左下腔静脉伴半奇静脉延续1例,增强CT可见左下腔静脉与半奇静脉连接,上行汇入奇静脉.结论 64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畸形,可成为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血管多平面重建 (MPR )的表现。结果 :门静脉内癌栓 14例 ,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增宽 ,内见“铸型”样低密度充盈缺损 ,门静脉期门静脉相对应肝组织强化程度较轻或无强化呈低密度 ,6例门静脉癌栓见肝动脉供血。下腔静脉癌栓 4例 ,肝静脉并下腔静脉癌栓 2例 ,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 2例 ,下腔静脉癌栓并右心房癌栓 2例 ,均表现为肝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铸型”样低密度充盈缺损。 12例MPR成像均清楚显示门静脉主干及一级分支、下腔静脉内癌栓的整体形态及范围。根据静脉系统癌栓的范围 ,将其分为 3型 :Ⅰ型 ( 14例 )、Ⅱ型 ( 8例 )、Ⅲ型 ( 2例 )。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是诊断和评价原发性肝癌静脉系统内癌栓有效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形成机制及相关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 HCC患者的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与其肝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对比。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肝动脉造影证实无APS的56例作为对照。结果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的56例HCC患者中,46例在CT增强动脉期发现与APS相关的阳性征象。CT像亡,动脉期APS的直接征象有:(1)门静脉主干和正常肝的门静脉分支提早显影25例;其中24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高流量性APS。(2)肿瘤同侧肝叶的门静脉分支提早显影5例;其肝动脉造影证实为低流量性APS。动脉期APS的间接征象有:(1)肿瘤所在肝叶或肝段的非癌变肝实质提早强化8例;其中6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低流量性APS。(2)肿瘤外周出现楔形或不规则的强化区8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小流量性APS。10例CT阴性者,其肝动脉造影均表现为动脉期外周门静脉小支显影。对照组,2例肝动脉期出现门静脉较大分支显影。结论HCC APS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诊断APS及判断APS分流量大小。高流量性APS应及时行肝动脉拴塞术,以减轻因APS所致的门静脉高压性的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12.
3D DCE MRA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BCS)中的价值。方法8例BCS术前接受了常规MRI和3D DCE MRA检查,着重于回顾性分析其3D DCE MRA表现。结果8例3D DCE MRA检查显示下腔静脉阻塞3例,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阻塞5例。下腔静脉阻塞部位在肝段5例、膈段1例及膈上段2例,阻塞表现形式包括膜性1例及节段性7例。伴有肝静脉阻塞的5例中肝静脉开口处阻塞3例,肝静脉分支阻塞2例。8例中有5例显示肝内侧枝循环,包括肝包膜下静脉侧枝循环、叶间静脉侧枝循环及肝内未定型侧枝循环。8例均显示肝外侧枝循环,包括深层静脉侧枝循环、中层静脉侧枝循环、浅层静脉侧枝循环及门静脉侧枝循环。8例BCS的其他征象包括肝实质信号异常、肝脏形态改变、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脾大、腹水及胸水。结论3D DCE MRA在诊断BCS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是诊断和治疗前后全面评价BCS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及其与DSA的相关性,评价螺旋CT在判断APS的程度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HCC合并APS的螺旋CT动态增强和DSA结果.两者的间隔时间在2周以内。以DSA为标准,对照分析螺旋CT动态增强在判断APS的程度以及APS的CT特征。结果 32例HCC合并APS患者,APS在CT表现为肝动脉期门静脉早显22例,一过性肝实质强化(TOPE)18例,两者都出现8例。CT诊断轻度APS12例,中度6例,重度14例;而DS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APS分别为13、5、14例。CT诊断重度APS结果与DSA完全相符,但有1例中度APS在CT上被低估为轻度APS,有2例轻度APS在CT上被高估为中度APS。APS的分流程度与HCC病理类型无显著性差异,但与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不但可以发现HCC合并APS,而且可以进一步判断分流的程度。APS的分流程度与门静脉受侵和癌栓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MSCT对30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 (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PV的MS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示动脉期10例有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8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8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1例门静脉主干变细.胆管周围静脉丛(100%)、胆囊静脉(60%)及胃左静脉(23.3%)呈点状、簇状扩张.MPR、MIP、VR可直观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纡曲扩张的侧枝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AIM: To evaluate findings of arterioportal shunt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hich were seen within third-order portal branches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during hepatic arteriography (CTHA), arterial portography (CTAP), and dual phase spiral CT.MATERIALS AND METHODS: At CTHA in 112 patients, we examined third-order portal vein branches to find arterioportal shunt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HCC. Six cases were found. We evaluated the findings of these shunts on CTHA and investigated whether CTAP (n = 6) and dual phase spiral CT (n = 5) showed perfusion defects in the corresponding areas on arterioportal shunts. RESULTS: Five of six cases showed abrupt visualization of portal branches without visualization of the proximal portion of CTHA. Five of six cases showed no perfusion defect on CTAP and no hyperattenuating area on CTHA. Four of five cases showed no hyperattenuating area on hepatic arterial phase spiral CT. CONCLUSION: Arterioportal shunt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HCC and occuring within third-order portal branches mainly showed abrupt visualization of portal branches on CTHA. These occurred frequently without perfusion defects on CTAP and without a hyperattenuating area on CTHA and hepatic arterial phase spiral CT.Park, C. M. (2000). Clinical Radiology55, 465-470.  相似文献   

16.
穿刺套针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刺套针在布 加综合征 (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例血管造影诊断BCS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5例肝静脉膜性阻塞为主及 9例下腔静脉完全性阻塞患者使用穿刺套针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破膜并行球囊扩张术或 (和 )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4例穿刺套针均成功越过阻塞部位 ,16例PTA或内支架置入后造影证实阻塞段已开通 ,肝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85kPa ,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2 1kPa。结论 穿刺套针的应用显著提高了BCS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38例肝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 并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结果:肝静脉隔膜型阻塞83 例(60.1 %),节段性闭塞45 例(32.6 %),单纯狭窄10例(7.3 %).表现为肝静脉流出道有狭窄、闭锁、栓子或隔膜梗阻图像,肝静脉间可见交通支形成,肝短静脉代偿性扩张,第三肝门开放等.同时存在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者35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者11例,肝静脉血栓7例.超声诊断假阳性2例,假阴性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地判定肝静脉血管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和类型,并明确血管梗阻的程度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自发性门脉右后支-下腔静脉交通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门静脉右后支 下腔静脉交通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自发性门静脉右后支 下腔静脉交通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及其有关的临床表现。结果 :8例均表现为位于肝右叶后段的扭曲的管状阴影 ,呈血管性强化两端分别与门静脉右后支和肾上腺旁的下腔静脉相连。 8例均有血氨升高 ,2例有肝性脑病。结论 :门静脉右后支 下腔静脉自发交通罕见 ;对其认识的加深有助于肝内病变的鉴别诊断和提示临床医师注意肝性脑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