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平面隆乳术在矫治小乳症并乳房下垂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讨论双平面隆乳术在矫治小乳症并乳房下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2例患者,4例哺乳后乳房萎缩并松垂行单纯双平面隆乳术,18例小乳症并乳房Ⅰ度至Ⅲ度下垂行双平面硅胶假体隆乳及乳房下垂矫正。结果:22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2个月,平均6.5个月。20例(40只)乳房形态良好,无假体移位、包膜挛缩及畸形。1例(2只)Ⅲ度乳房下垂者因悬吊不够,9个月随访时仍呈现Ⅰ度下垂。1例(1只)乳房硬化,为BakerⅢ。讨论“双平面”法隆乳术,即假体同时位于两个平面(部分位于乳腺下,部分位于胸大肌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类乳房,能避免“双乳房”畸形,术后乳房下部形态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切开取出方法和同期假体隆乳的适应证。方法:在乳房彩超提示下,经腋窝或乳晕切口取出乳房内水凝胶和变性坏死组织,在受植腔良好情况下同时植入硅凝胶假体隆乳。结果:本组189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6个月,注射隆乳并发症消失,同期假体隆乳156例术后乳房形状好、手感软。结论:针对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的不同情况,选择腋窝或乳晕切口能最大限度取出乳房内水凝胶,尤其腋窝切口更隐蔽,应首选;对乳房受植腔良好者,同期置入假体隆乳安全可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本组病例12例,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14~51个月,出现乳腺感染脓肿2例,多发性硬结形成或移位8例,有恐惧心理要求取出水凝胶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超或MRI检查定位。经乳晕切口取出9例,其中3例行一期硅胶假体隆乳术,2例乳腺脓肿感染经乳房下皱襞切口切开引流。结果随访3~12个月,患者均对取出术效果满意,乳房外形对称,无明显硬结扪及,无感染复发。术后B超检查仍可见少量水凝胶存在于乳腺组织中。结论水凝胶取出术采用乳晕切口直视下手术较为合理,对于乳腺脓肿选择乳房下皱襞切口。是否一期硅胶假体隆乳取决于胸大肌组织受累程度、患者的要求和术者的经验。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假体很难彻底清除,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随访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双平面法假体隆乳术临床应用的实用性。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行内窥镜下双平面法假体隆乳术63例,随诊回访3~12个月,全部采取腋窝切口。结果63例(126只),乳房形态自然,无移位及双乳房现象,其中除有2例(3侧)出现BakerⅡ级,余未见明显肌肉移位而产生乳房畸形的现象,无血肿、感染及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医患双方均较满意。结论内窥镜下双平面隆乳术与传统的假体隆乳术比较,无论是乳房形态,还是手感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加以内窥镜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假体隆乳术中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6例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诊疗方法.方法:根据患者临床并发症分类进行分析,对于常见的并发症乳房肿块、硬结和乳房变形进行经乳晕切口注射物的取出,病变组织的切除,并I期经腋路胸大肌后行双平面法假体法隆乳手术.结果:经6-12个月随访,患者对手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用于隆乳手术可能带来很多术后并发症,选择注射物取出并Ⅰ期行假体法隆乳术是一种非常安全和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52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出现异常的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乳房内注射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假体分布层次、范围、内部回声及与乳腺腺体、胸大肌间的结构变化.结果:52例受检患者,共104只乳房,其中84只乳房超声检查出现异常声像,假体硬结35例、假体包膜增厚例13例、假体移位15例、假体渗漏8例、乳腺炎7例、哺乳期乳汁内漏6例.结论:高频超声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并发症处理中能准确的为整形外科医生明确假体的位置、病理改变、乳房的病变情况及指导手术、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术后随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后并发症的处理策略。方法:对注射PAHG隆乳112例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分析112例PAHG注射隆乳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并进行处理,注射隆乳取出术后,有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置入假体形成包膜挛缩,其余I期愈合良好,术后1年内随访,乳房未触及明显硬块。同期置入假体者的乳房形态好,乳房外形及手感均感满意。结论:在彩超照片引导,手术直视下清除PAHG及切除变性组织,才是最大限度地取出PAHG的方法。若就医者有强烈要求且术中PAHG清除较彻底,局部组织较为完整的前提下可考虑同期行假体置入。否则取出至少3个月后重新评价局部情况,判断是否行假体置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自2007-2009年在我科就诊的25例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患者,在完整切除挛缩的包膜后应用双平面法置入乳房假体.结果 对25例患者随访3 ~ 12个月,其中2例乳房变硬,为BakerⅡ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乳房柔软,更富弹性,形态美观,无乳房下垂及假体上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平面法隆乳术是治疗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注射隆乳取出术后,同期行假体置入的临床适应证与疗效.方法 对PAHG注射隆乳后发生并发症者,术前做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注射物分布层次和组织浸润情况,经乳晕切口行注射物及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后,根据组织浸润程度、包膜完整性、胸肌和乳腺变性情况,分别选择乳腺后、胸大肌后、双平面3种方式,同期行硅凝胶假体置入术.结果 56例切口均愈合良好,乳房对称、挺拔.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乳房外形良好,无瘢痕和假体疝出,无纤维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依据PAHG取出后乳房畸形特点,同期假体置入重塑乳房形态,既可改善乳房外观,又可缓解心理障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双平面隆乳术8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双平面(即部分胸大肌后间隙和部分乳腺后间隙)置人隆乳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共行双平面隆乳术86例,其中乳晕切口62例,乳房下皱襞切口24例.结果 对53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除2例双侧乳房轻度不对称、1例包膜挛缩外,其余各例乳房外形良好,未见假体扭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假体边缘不明显.结论 双平面隆乳术,改变了假体表面软组织覆盖及其生理力学关系,整合了乳腺下平面及胸大肌下平面的优势,是扬长避短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腔镜辅助下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9例共17只乳腺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腔镜辅助下行取出术,对切口选择、手术效果及手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7只乳房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腔镜辅助下绝大部分被取出,术中镜下观察创腔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术后3~6月随访,B超检查14只乳腺未发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2只乳房外下象限见少量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1只乳房腺体内见低回声结节.结论:微创腔镜辅助下注射隆胸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可去除大部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手术损伤小,安全、可靠,术后切口美观,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不良反应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1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者行乳腺MRI平扫 ,MR表现与临床症状对照。结果 MRI显示 16例中 :① 2例 (4只 )注入物所形成的“假体”基本正常 ;② 1例于哺乳期发生一侧乳房巨大积乳囊肿 ;③ 3例 (6只 )双侧乳房不对称 ,双侧注射部位不一致 ;④ 10例 (2 0只 )注入物所形成的“假体”不完整。 16例MRI表现与临床表现相符 ,6例行手术取出注射物 ,手术所见与MRI相符。结论 乳腺MRI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乳腺超声表现,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检查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在外院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术后出现并发症到我院取出者101例(202个乳房),将其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注射层次紊乱98例195个乳房;急性血肿1例1个乳房;乳腺炎和乳腺脓肿5例7个乳房;注射隆乳合并纤维腺瘤3例3个乳房;注射隆乳合并乳腺癌2例2个乳房。结论乳腺超声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检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Qiao Q  Wang X  Sun J  Zhao R  Liu Z  Wang Y  Sun B  Yan Y  Qi K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2005,29(3):156-161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a new biomaterial, has been used for injected breast augmentation in China since 1997. A series of 30 patients with various complications after injected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visited the author’s department. Most of these patients had undergone injection of both breast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27.6 years, and the time of consultation for the complications was from 3 to 36 months postopertively. Nearly all the patients had breast lumps and other common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breast pain, disfigurement, and infection. Ultrasound examination showed diffuse, irregular, anechoic zones of mammary tissue. Pathologic results indicate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d fibrous capsular formation. An open suction technique and partial mastectomies via periareolar incision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all patients. Most of their symptoms were relieved after removal of the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Only one patient had undergone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implants, whereas five patients had received breast implants secondarily via an axillary incision.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should be prohibited for injected breast augmentation before more scientific data are available about the long effect of the gel in breast tissue.  相似文献   

15.
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隆乳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原则及操作方法。方法对41例55只乳房注射PAH隆乳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类、处理、总结和分析;对要求同期隆乳者,行硅凝胶假体置入术。结果注射隆乳术后感染的5例患者,均在治疗2-3周后,炎症消退,引流切口愈合,随访6个月至2年未再复发。24例无感染仅行取出PAH者,无1例出现继发性感染,但单纯抽吸PAH者22%仍有缩小的硬结;手术取出者无1例出现硬结,无感染。要求同时行隆乳者1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手感和外形均较满意,无感染和硬结等。结论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手术取出PAH为主,根据PAH的层次、范围、是否有包膜等决定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超声表现,并探讨其对诊治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6月~2007年6月在外院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出现并发症到我院取出者66例(132个乳房),进行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并将术前、术中、术后超声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注射层次紊乱者59例(115个)乳房;乳腺导管破裂、乳腺脓肿4例5个乳房;乳腺局部包裹结节6例12个乳房。结论:超声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诊治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分布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 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的患者进行双侧乳房MRI薄层扫描(层厚1 mm,t2_ps3d_cor序列),在计算机上运用Amira电脑软件模块对扫描信息分别进行体积重建和表面重建,观察水凝胶的分布范围和部位,并计算其体积.结果 自2007年3月以来,于临床应用23例(46只乳房),其中5例(10只)水凝胶位于乳房后间隙,包膜完整,分布均匀,无移位;6例(12只)注射的水凝胶包膜不完整,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呈多处散在的团块分布;11例(22只)水凝胶浸及胸大肌内、胸大肌后方、乳腺组织内和皮下,1例(2只)外院双侧取除水凝胶术后复查发现仍有少量残留,散在分布于乳腺及变性肌肉组织中.初次就诊的22例(44只)注射水凝胶的总体积为220.309~372.371 ml,平均306.328ml.结论 MRI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注射物的体积和分布范围,可以有效地指导水凝胶的手术取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中,为指导手术、预测手术效果及进行手术后的随访观察寻求一种简单、快捷、有效、无创的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高频(5.5~10MHz)探头,探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发生并发症者乳房的超声影像,观察注射物分布情况及组织结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决定手术入路及范围,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1999~2003年我们共检查40例80只乳房,超声影像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术后随访与预测效果相同。结论 超声影像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中能够准确地指导手术,预测手术效果,并可进行手术后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