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程显声何建国自1987年认识到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的化学本质即一氧化氮(NO)以来,至今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国内外许多学者在NO的各个领域,包括吸入NO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吸入性一氧化氮的临床应用指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尽管美国FDA认可的吸入性一氧化氮 (INO )的惟一适应证是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但事实上INO具有多种用途。除单独使用之外 ,它可与其他用药和通气技术联合使用 ,另外也可作为一种诊断辅助手段 ,而且其他新适应证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一、INO的适应证INO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惟一适应证是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PH ) [1] 。由于INO的应用 ,体外膜肺 (ECMO)用于PH治疗的使用率大大降低 ;一氧化氮 (NO)合成的前体 精氨酸基因缺陷可能是导致PH的原因[2 ] 。与ECMO相比 ,INO在救治患儿时的花费更低且易于获得 ;通常使用…  相似文献   

3.
吸入NO能选择性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循环阻力,而不影响体循环血流动力学。近年来国外已将之用于肺部疾病的临床治疗。本文就NO的生物学特点,与肺循环的关系及临床应用吸入NO治疗肺动脉高压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若干进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4.
刘学丹  李晓春 《安徽医学》2014,(11):1618-1620
<正>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是由于新生儿循环适应能力衰竭,导致新生儿生后早期的肺血管松弛障碍,肺循环阻力高于体循环阻力,经动脉导管和(或)卵圆孔等通道未经氧合的血液从右心流到体循环,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最后导致呼吸窘迫。活产新生儿中该病的发病率为0.2%,主要在过期或者近过期的新生儿中多见,发生于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先天性膈疝、呼吸窘迫综合征[1]、红细胞增多症、脓毒症的患儿当中。  相似文献   

5.
1980年,Furchgott和Zaw adzki发现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有赖于内皮细胞所释放的一种具有舒血管活性的物质,即内皮源性松弛因子(EDRF)。1987年,Ignarro和Palmer等证实EDRF的本质是一氧化氮(NO)。自此有关NO的研究深入到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和兴趣^[1、2]。自1992年Kinsella首次将吸入NO成功应用于治疗新生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昨天与明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氧化氮 (NO)堪称人类现代医学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的一大里程碑。早在 1 980年 ,Furchgott等就通过对离体兔主动脉条的研究 ,证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后能够释放一种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物质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 1 986年以后人们相继证实NO即EDRF。 1 992年NO被世界著名的Science杂志评为“明星分子” ,1 998年三位在NO领域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RobertF Furchgott,LouisJ Ignarro和Ferid Murad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至此 ,NO被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叶林书综述江朝光,李功宋审校近年来,心血管病学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合成与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血管正常生理功能的调控和病理生理过程。内皮素(Endothelin)和内皮源性松弛因子(Endothelium-d...  相似文献   

8.
李瑜辉  高兴林 《广东医学》1998,19(5):387-387
NO有强烈肺血管扩张作用而无体循环不良反应,临床研究已应用于各类肺动脉高压,但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的治疗效果报道甚少。1995-1996年我们采用吸入NO治疗PPH12例,本文对吸入NO的血液动力学即时效应作如下探讨。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1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对.67212.86岁;病史0.75-5年,均有劳力性气促。下肢水肿8例;咯血3例。均排除其它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增高(收缩压>4ffe府张压>2.akPa),而肺毛细血管楔人压正常。1.2NO吸入方法:以氮气平衡的800ppmNO气体(广东佛山分析仪器厂配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非核素标记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H-TdR掺入、形态学、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NO与PASMC增殖和凋亡的关系。结果:25-500μmol/L的NO供体S-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AP)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PASMC的细胞和DNA合成,500μmol/L的SNAP显著减少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加G0/G1期的细胞比例。100-500μmol/L的SNAP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PASMC的凋亡率。结论:NO可抑制PASMC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早期给予NO对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建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 (nitrcoxide ,NO)是近年来发现的第一个体内气体信使分子 ,其生物学功能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等生理病理过程。现已证明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就是NO。乙酰胆碱类舒血管物质系首先作用于血管内皮使之释放NO ,随之产生效应。本文主要讨论NO在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hypertension ,PH)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1 NO的生成和代谢NO的结构简单 ,性质活泼 ,易扩散。生物半衰期约 4~ 5s ,其活性由NO的合成和破坏之间的平衡所决定。NO的合成需要前体L 精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对体外循环(ECC)术后肺动脉高压(PH)患儿的作用。方法 32例患儿吸入NO10~25(ppm),定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定期监测二氧化氮(NO2)、高铁血红蛋白(MetHb)含量。结果吸入NO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从(38±3)mm Hg降至(28±2)mm Hg,肺血管阻力(PVR)从(4.78±0.83)Wood单位降至(3.85±1.42)Wood单位,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从(67.0±30.1)mm Hg升至(92.6±25.0)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从(0.78±0.14)升至(0.84±0.09)。吸入NO期间,NO2和MetHb含量均在安全范围。结论一氧化氮可以明显降低ECC术后肺动脉压力和PVR,是一种安全且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12.
谢桂芬  高枫  孙波   《上海医学》1999,22(4):223-227
目的吸入一氧化氮气体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及对肺功能和血小板凝聚的影响。方法对机械通气下的健康成年家兔8小时内连续吸入不同浓度(5~80×10-6)一氧化氮,并分别给予正常氧(21%)、高氧(60%)和低氧(13%),测定肺功能变化、气道灌洗液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高铁血红蛋白及血清和尿中的亚硝酸根/硝酸根含量变化;对胎粪吸入的家兔,测定血小板最大凝聚力、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时间。结果经不同氧浓度处理的三组动物均出现动态顺应性的下降,以低氧组显著;肺表面活性物质中饱和卵磷脂/总蛋白比无显著变化,但高氧组饱和卵磷脂/总蛋白比下降;血清和尿液中亚硝酸根上升1~2倍,尿中亚硝酸根含量约4~5倍于血清含量。另一组动物在正常氧(21%)和高氧(73%)下吸入150×10-6一氧化氮使高铁血红蛋白迅速大于3%。经胎粪吸入的动物,出现血小板凝聚力下降>50%,出血时间延长>50%,血小板含量下降。结论健康兔吸入一氧化氮存在肺功能下降趋势,但对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影响不大。血清和尿液亚硝酸根含量呈上升趋势。吸入一氧化氮可以伴有血小板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3.
几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一氧化氮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NO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Geriss硝酸盐还原法测定几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的NO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房间隔缺损(ASD)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NO水平增高且有显著差异(p〈0.05);法洛氏四联症(F4)患儿NO水平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者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吸入性一氧化氮 (INO)是否能够改善心肺转流术 (CPB)后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S)的生成和相关肺顺应性 ,并探讨机械通气下肺损伤机制。方法 :30头猪随机分为 6组 :假手术组 (Sham ,n =5 ) ,Sham +INO(n=5 ) ,CPB(n =5 ) ,CPB +INO(n =5 ) ,CPB +脂多糖 (LPS ,n =5 ) ,CPB +LPS +INO (n =5 )。麻醉诱导完成后 ,将INO(质量分数为 2 0× 10 -6)添加到混合气体中 ,给猪吸入直至实验结束。在INO治疗 2h后 ,采集支气管 肺泡洗出液 (BAL)进行S分析和细胞学检查。另外 ,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肺顺应性。首次采样后 (T0 )实施CPB ,持续 90min。CPB后 4h(T4)和 2 4h(T2 4) ,重复BAL和其它测定。CPB后 90min内 ,输注LPS(4 μg·kg-1)给特定组以便刺激炎性反应。结果 :INO组猪肺血流动力学参数 (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指数和氧合指数 )在T4和T2 4明显优于对照组。然而 ,各组猪的肺顺应性均随时间呈递减性降低 ,同T0 相比 ,在T2 4呈现显著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 ,INO预治疗组猪的S亚活性成分———大聚体 (LA)含量在T0 明显增加 ,但在T2 4,所有组LA和总S含量均明显下降 ,其中LPS组LA含量在T4后即明显降低。BAL中的总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均随时间而增加 ,INO组略低于其它组。结论 :INO吸入对猪S (LA)的影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复合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洗肺鼠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武荣  庄心良 《上海医学》1998,21(12):705-70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对肺猪泡表面活性物质(PPS)替代治疗洗肺鼠疗效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经反复肺灌洗至PaO2〉13.4kPa和PaCO2〈8.0kPa后,随机分成对照组、PPS25mg/kg组、PPS50mg/kg组、PPS100mg/kg组,各组按NO吸入与否再分成A、B两亚组,观察用药后PaO2、PaCO2、肺压力一容量环及肺实质密度变化。结果:组IA的PaO2、PaC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ygnase, NOS)体系和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体系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低氧组(7只)、低氧 L-NAME组(给与NOS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处理的低氧组,6只)、低氧 PPG组(给与CSE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处理的低氧组,6只)和对照组(6只).低氧21 d后,测定肺动脉平均压、血浆NO及H2S含量,分别测定低氧组、低氧 L-NAME组及对照组CSE活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低氧组、低氧 PPG组及对照组的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表达.结果:低氧21 d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明显增高,同时血浆中NO和H2S含量、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表达及肺组织CSE活性亦明显下降;而低氧 L-NAME组,伴随着NO含量的下降,肺动脉平均压显著上升,同时,血浆中的H2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较低氧组显著上升;在低氧 PPG组,伴随血浆H2S含量的降低,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同时血浆中的NO含量及肺血管内皮细胞eNOS表达也较低氧组显著上升.结论:内源性NO/NOS体系与H2S/CSE体系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呈现相互的负性调节作用.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以网络调节的方式共同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病人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肺结核病人免疫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4例肺结核病人和36例正常人的外周单核细胞的NOS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病人的NOS活性(54.8±22.gnmol/106个细胞)显著高于正常人(31.5±9.8nmol/106个细胞)。在结核病人中,弥漫性病变病人的NOS活性稍高于局限性病变病人,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人的NOS活性与治疗效果有关,NOS活性越高,治疗效果越好。结论单核细胞中的NOS所产生的一氧化氮能有效的杀灭体内的结核杆菌,单核细胞中的NOS有助于结核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的机理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对NO吸入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结果NO吸入治疗选择性扩张肺血管,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氧合。结论NO吸入治疗对新生儿疾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陈建  施炜  吴新华  吴玮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3):253-254,257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颅脑外伤后的变化及对伤情判断的意义 ,探讨其在颅脑外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颅脑外伤 5 9例 ,根据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分组 ,分别检测伤后 1、3、7天血清 NO及NOS的变化。结果 :脑外伤后第 1天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 NO值与轻型、中型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血清 NO值与伤情之间显著负相关 ;重型脑损伤组血清 NOS较轻型脑损伤组升高更为明显 (P<0 .0 5 ) ,伤后第 3、7天伤情与血清 NOS值之间显著负相关。结论 :颅脑外伤后血清 NO及 NOS升高 ,并均可随伤情加重而更加明显。颅脑外伤后血清 NO及 NOS的检测对于伤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门静脉高压症中一氧化氮过多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健  曾民德 《上海医学》1998,21(3):139-142
通过测定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浆内毒素和亚硝酸根/硝酸根离子浓试探讨一氧化氮在门高压大鼠中产生是否过多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