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清香  王腊忠 《医学文选》2005,24(2):211-212
干槽症(dry socket)是拔牙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占拔牙病例的2%~4%,尤其是下颌智齿拔除后干槽症发生率最高,占10%~30%。我院口腔门诊1997~2002年拔除下颌智齿675例,发生干槽症(12.3%),现对83例的产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干槽症是临床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但发生病因尚不明确,很多学者认为与细菌感染有关,尤其与厌氧菌的感染关系密切。作者自2000年以来用口服盐酸克林霉素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下颌阻生智齿患者2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1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法拔齿,手术前后采用复方氯已定漱口;对照组采用锤凿法拔齿,术后给予甲硝唑口服,观察两组术后干槽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8例干槽症,观察组未发生1例,两组干槽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1例张口受限、肿胀及疼痛,对照组发生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临床常见,以微创拔除术及术前、术后复方氯已定漱口可有效降低干槽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辉  李静 《中原医刊》2003,30(18):36-37
干槽症是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如何减少干槽症的发生率及如何有效处理干槽症是本文探讨的内容。现将干槽症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5月进行了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共 180例 ,女性 110例 ,男性 70例 ,年龄 19岁~ 3 5岁 ,平均2 7岁。其中高位阻生智齿 5 2例 ,中位阻生智齿 3 3例 ,低位阻生智齿 8例 ,近中阻生智齿 61例 ,水平阻生智齿 2 6例。就诊时患智齿冠周炎者为 113例 ,其中发生冠周脓肿的为 45例。以上患者在进行智齿拔除术后发生干槽症者共有 13例。2 干槽症的临床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碘仿明胶海绵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应用。方法:临床选择135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患者。拔牙窝内填塞碘仿明胶海绵。观察1周。结果:133例符号成功标准。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拔牙窝内填塞碘仿明胶海绵可有效防止出血和干槽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拔除下颌阻生齿后干槽症的发病率.方法 将560例下颌阻生齿拔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0例.第一组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第二组采用凿骨劈冠法拔除,比较两种方法拔牙术后发生干槽症的情况,进行病例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用两组不同方式拔出智齿的患者,每组病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高速涡轮钻组发生干槽症的机率0.01%,凿骨劈冠法组发生干槽症的机率0.1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阻生齿干槽发病率更低,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碘仿明胶海绵在预防下颌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无明显全身系统性急慢性疾病,年龄介于20岁至30岁男性,非完全埋伏性阻生智齿,近15d内无急性冠周炎病史的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患者,拔牙窝内采用盲法用药,用碘仿明胶海绵(A组),预防干槽症,并选择拔牙后用明胶海绵(B组)和未作预防性填塞(C组)作对照,观察各组术后干槽症发病情况。结果 A组干槽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适应性方面A组优于B、C组(P<0.05)。结论 下颌阻生智拔除后用碘仿明胶海绵作预防性填塞有助于减少于槽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基本消除干槽症。  相似文献   

8.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3):193-194
[背景]观察可吸收止血膜预防下颌智齿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干槽症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间行下颌智齿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216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为108例.A组在行下颌智齿阻生牙拔除术后给予可吸收止血膜治疗,B组给予常规止血治疗,拔牙创口处未放置任何物质.比较2组术后并发干槽症的发生率.A组并发干槽症3例(2.7%),B组并发12例(11.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可吸收止血膜可降低下颌智齿阻生牙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硝唑明胶海绵预防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800例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00例在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常规处理创口置入替硝唑明胶海绵,对照组400例术后常规处理伤口,比较观察术后出血,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术后出血、干槽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为轻(P<0.05).[结论]智齿拔除术后创口置入替硝唑明胶海绵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科从2002年开始,对下颌智齿拔除的患者,术后第2天给予超短波物理治疗,在预防干槽症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发病率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干槽症发病率进行临床回顾分析.方法:共收集1038例,对2002至2004年426例(甲组)与 2005至2007年612例(乙组)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干槽症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甲乙两组干槽症发生率分别为5%和0.8%.干槽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乙组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常规应用一次性器械,四手操作,预先制订详细的手术方案,熟练地运用涡轮机配合拔牙操作技能,加强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干槽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局部注射地塞米松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是较为复杂的牙槽外科手术,尤其低位阻生及埋伏阻生智齿的拔除术后局部肿胀及张口受限较为常见。作者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肿胀及张口受限,对300例患者进行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下颌智齿拔除术是口腔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而下颌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率相对于拔除其他牙较高。现收集我科2000年5月 ̄2005年11月有记录的863例,对发生的46例干槽症进行了分析。根据下颌智齿拔除术后发生干槽症的原因、预防及治疗进行了讨论,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445例占51.5%,女418例占48.5%;年龄17岁 ̄53岁,平均26.3岁;左侧486例,右侧377例。所有病人用2%利多卡因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对非正位阻生齿多采用涡轮机去部分冠、去骨、拔除、缝合处理。常规服用消炎药,较重的予以静点抗生素治疗。2结果863例病人中46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老年阻生智齿拔除后的临床效果,探讨减少中老年智齿拔除后出现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8年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70例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49例顺利拔除,21例根尖折断遗留牙槽窝内2次拔除.术后发生干槽症11例,下牙槽神经损伤2例,舌神经损伤1例.结论 对于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应在其萌出早期拔除.  相似文献   

15.
邓俭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3,24(3):194-194,202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局部肿胀、疼痛、张口困难等是其常见并发症 ,因此对预防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已成为口腔齿槽外科研究的课题之一 ,作者对 60例患者应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导如下 :1材料和方法本组 60例患者为 1 999年 7月~ 2 0 0 1年 4月在作者医院口腔科门诊行临床检查 ,确诊需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例。下颌传导阻滞麻醉后 ,实验组以氢化可的松2ml( 1 0mg)或地塞米松 2ml( 1 0mg)加入 2 %利多卡因 (含肾上腺素 ) 0 .1ml稀…  相似文献   

16.
智齿拔除不同术式与干槽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干槽症的易患因素,分别采用术前控制感染,术中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拔除智齿,术后对牙槽窝的处理三方面来预防干槽症的发生,以达到降低智齿尤其是下颌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刘治慧 《广西医学》2002,24(9):1420-1421
干槽症是临床拔牙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多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 ,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 10 %~ 30 %之间 ,国内报道为 14 1%。但其发生病因尚不明确 ,多数学者认为与创伤及细菌感染 (特别是厌氧菌感染 )有关。笔者自 1998年以来采用碘仿海绵局部使用预防干槽症 112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为需拔除双侧下颌阻生智齿(同一患者两侧智齿情况基本一致 )且无拔牙禁忌症的患者 ,其中男性 6 4例 ,女性 4 8例 ,共 2 2 4颗牙。X线显示双侧下颌智齿阻生 ,但排除完全性骨埋伏或软组织埋伏的智齿。同一患者左…  相似文献   

18.
范清香  王腊忠 《微创医学》2005,24(2):211-212
干槽症(dry socket)是拔牙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占拔牙病例的2%~4%,尤其是下颌智齿拔除后干槽症发生率最高,占10%~30%.我院口腔门诊1997~2002年拔除下颌智齿675例,发生干槽症(12.3%),现对83例的产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牙拔除术可导致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创伤,因此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是相当多的。干槽症是一种常见的拔牙术后并发症,它的病理过程是在拔牙后3—4天牙槽窝内血块分解脱落、感染、硬骨板坏死。临床表现是拔牙后3—4天开始自发疼痛,并向耳颞部或前牙放散。干槽症可以发生在任何拔牙窝,但是以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发生率最高,可以达到10%-30%。干槽症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明确,现普遍认为与创伤、感染和拔牙窝大有关。人们曾采用多种方法处理或填塞牙槽窝来预防拔牙术后干槽症的出现,但其效果均不甚理想,有学者甚至认为牙槽窝局部使用药物会引起拔牙创愈合延迟,甚至引起术后感染。国外学者研究认为拔牙后口服抗生素对于预防拔牙术后的并发症并无明显效果。迄今为止干槽症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等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近年来超短波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超短波生物物理学特性,我科从2002年开始,对下颌智齿拔除的患者术后第2天给予超短波物理治疗,在预防干槽症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干槽症是拔牙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发生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其发生率据国内外报道在10%~30%之间(国内报道为14.1%),它主要是由于创伤及感染,拔牙窝较大等原因引起.自从1896年Caruford首次报道本症以来,近百年来对于干槽症的病因、病理、预防和治疗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虽然看法还不完全统一,但对预防和治疗本病已取得了很大进步,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227例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病人进行透明质酸酶及碘仿纱油预防术后局部组织水肿及干槽症,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