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 0例髋臼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和钛螺钉内固定 ,其中后壁合并后柱骨折6例 ,前壁合并前柱骨折 3例 ,双柱骨折 7例 ,髋臼粉碎性骨折 4例。前壁合并前柱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 3例 ,双柱骨折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 7例 ,余采用外侧扩大髂股手术入路。结果 :骨折均接近解剖复位 ,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手术前明确骨折类别 ,采用恰当的入路 ,术中充分的显露 ,满意的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以及适度的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拉力螺钉髓内固定用于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力螺钉经前后柱髓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移位明显的髋臼前后柱骨折17例,采用扩大髂股入路或加作附加切口,用大号持骨钳以闭孔和髂前下棘为支点进行复位,拉力螺钉沿前后柱功能轴固定,术后平均随访2年3个月。结果16例获解剖复位,1例复位欠佳,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患髋术后功能优良率为94%。认为拉力螺钉髓内固定是一种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有效方法,以闭孔和器前下棘为支点能进行有效的复位,但手术创伤大,技术要求高,应慎重开展。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5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55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中25例采用Kocker—langenbeck入路,18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7例采用延长的髂股入路,5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在充分暴露的条件下,尽可能恢复髋臼的形态。对于有软组织附着的后壁骨折尽量不剥离,以保留血供,骨折复位用松质骨螺钉或髋臼重建钢板或二者联合进行固定。结果:本组55例患者根据Matta评分标准,术后优32例(58.2%)、良17例(30.9%),优良率达到89.1%。结论: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时进行手术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髋臼复杂型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髋臼复杂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病例10例,术前按AO标准分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或髂腹股沟入路,利用Farabeaf复位钳和各种尖端复位钳及项棒、克氏针等工具进行复位并临时固定,后用重建钢板和长螺纹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10例均获得1~2年的随访,术后X线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无错位,切口甲级愈合。在负重后均无髋痛,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出现行走时坐骨神经疼痛,另1例出现股神经外侧皮支症状(大腿外侧皮肤麻木)。结论术前的准确分型,严密的术前计划,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完善的功能训练是复杂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影响移位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疗效的一些因素。方法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马山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患者42例。手术入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20例,Kocher-Langenbec(k-L)入路18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螺钉或重建钢板固定。结果解剖复位率66.7%(28/42),满意复位23.8%(10/42),不满意9.5%(4/42)。并发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异位骨化3例,深部静脉血栓2例。其中解剖复位组优良率89.3%,非解剖复位组优良率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位髋臼通过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争取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后预防异位骨化,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可以使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度恢复。影响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因素有:复位质量、入路的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年龄等。  相似文献   

6.
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采用重建钢板和可吸收螺钉治疗的32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单一或联合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侧入路,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0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复位欠佳。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Harris功能评定标准: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髋臼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1998年1月~2005年1月,我们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28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16~62岁,平均36岁。骨折类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骨折10例,横形加后壁骨折7例,T型骨折7例,双柱骨折4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经后侧的K-L入路22例,前方髂腹股沟入路2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术中失血400~3500ml,输血量0~3000ml。手术结果:术中或术后X线摄片见骨折复位满意,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患者均顺利出院。本组未发生手术配合并发症。2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总结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对3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3例,横形伴后壁骨折9例,"T"形骨折6例,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前柱伴后壁骨折2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6例患者获访,复位优良率91.6%。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0.5%。术后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各2例,脂肪液化、股骨头坏死各1例,无手术死亡及骨不愈合发生。结论对于复杂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入路,以及术中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是治疗的关健。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盆髋臼骨折治疗的关键是精确的骨折复位和稳定的内固定。目的:分析比较3种髋臼横断骨折双柱内固定手术的生物力学特性,找到固定效果最好的双柱内固定手术方法。方法:建立各向异性的骨盆髋臼横断骨折模型,通过对最大位移、最大等效应力等评价指标的有限元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双柱螺钉、前柱螺钉后柱钢板、双柱钢板等3种双柱内固定方法在站立位置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结果与结论:有限元分析双柱螺钉固定最大位移1.827mm,最大等效应力26.589MPa;前柱螺钉后柱钢板固定最大位移2.080mm,最大等效应力106.04MPa;双柱钢板固定最大位移2.987mm,最大等效应力200.37MPa。3种双柱内固定方法稳定性最好的是双柱螺钉固定,最后是双柱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05-1006
目的探讨弹性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在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采用侧卧位Kocher-Langenbeck入路,开放复位髋臼重建接骨板结合弹性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结果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优28例,良9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2.2%。32例患者术后1年获得随访,患髋关节功能优24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4%。术后早期并发症:坐骨神经损伤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晚期并发症:异位骨化3例,股骨头坏死1例,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对于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重建钢板可固定主要骨块,弹性钢板可增加内固定的覆盖面,对于细小骨折特别靠近关节盂唇的骨折块可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两者结合能提供完善而牢固的固定,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胡建忠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12-2014
[目的]探讨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复杂类型髋臼骨折48例。术中采用Kocker—Lagenbach入路19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23例,均采用A0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评估其手术治疗效果。根据可能影响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因素。【结果】本组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0~68个月,平均29.7个月,本组术后功能优良率72.92%。年龄、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和创伤性关节炎与复杂类型髋白骨折术后功能评分结果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和创伤性骨关节炎是影响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类型髋臼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和创伤性骨关节炎是影响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37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4例,后柱骨折5例,前柱骨折2例,横形骨折3例,T型骨折3例,后柱伴后壁骨折7例,双柱骨折3例。根据骨折类型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得7-61个月(平均25个月)随访,按Matta评分标准,优14例,良21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是髋臼骨折治疗有效方法;手术入路选择,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背景: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时,螺钉穿入关节面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预防该并发症,对前柱钢板技术髋臼区安全置钉的定量解剖学测量非常有必要。 目的:为前柱钢板髋臼区安全置钉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40例男性、40例女性骨盆CT进行三维重建,使用软件的切割工具制作前柱髋臼系列断面。使用软件测量工具,对各断面上不同进钉点的安全进钉方向及长度进行测量。将数据输入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髋臼前后缘、前缘到髂耻隆起的距离,分别为男性(56.63±2.05) mm,(12.30±1.51) mm;女性(49.07±5.07) mm,(16.93±1.74) mm;髋臼后缘到髂耻隆起的距离为男性(45.46±3.44) mm,女性(33.72±6.85) mm。螺钉在矢状面与髂骨板的夹角为男性(72.17±0.93)°,女性(81.05±0.92)°。B、C和D各断面,斜冠状面上螺钉与髂骨板的最大夹角分别为男性(53.88±3.01)°,(43.22±1.86)°,(54.60±2.97)°;女性(49.54±1.81)°,(39.10±1.22)°,(47.91±2.23)°。提示利用三维模型测量前柱髋臼区解剖特点,对于前柱骨折钢板置入内固定过程中避免螺钉进入关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如今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已由起初的内外侧"双轨道结构"逐步转型为"360°全方位立体结构",国内外学者们更关注平台后侧结构的稳定性、复位情况以及对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后侧平台的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无明确定论,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后外侧1/4骨折。分别使用前侧2枚6.5 mm拉力螺钉、外侧4.5 mm L型钢板以及后侧3.5 mm T型钢板置入内固定骨折块。在胫骨平台中心处加载500 N纵向应力,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状态。结果与结论:在1/2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与后侧钢板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较小,外侧钢板的位移较其他两种固定方式大。而在1/4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在各方向的位移优势更明显,后侧钢板的位移居次,外侧钢板的位移最大。1/2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523 MPa,外侧钢板为153.372 MPa,后侧钢板为115.922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4.309 MPa,外侧钢板为4.37 MPa,后侧钢板为3.124 MPa。1/4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803 MPa,外侧钢板为153.336 MPa,后侧钢板为104.234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1.195 MPa,外侧钢板为0.827 MPa,后侧钢板为1.196 MPa。提示前侧拉力螺钉能够承担更大的应力,并在受到应力后位移变化较小,可提供较稳定的支持。而后侧钢板在骨块较大(1/2骨块)时,能够提供较强的稳定性,与拉力螺钉相仿;而在骨块较小(1/4骨块)时,稳定性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外侧钢板在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时,稳定性较差,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和后侧钢板。  相似文献   

15.
背景:老年骨盆和髋臼骨折在临床上时常碰到,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老年人群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复位及固定困难。重建锁定接骨板由于螺钉和接骨板锁定的特殊性能及良好的塑型,是老年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目的:分析重建锁定钛接骨板在老年人髋臼骨折手术中的优缺点,提高老年性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进行治疗的老年性髋臼骨折21例,均采用纯钛及00Cr 18 Ni 14 Mo 3不锈钢制成的重建锁定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21例患者中1例未随访,其余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在4-6个月愈合,无内固定失效病例发生,患者Matta评价标准复位满意率为90%;D’Aubigne功能评分优良率95%。提示重建锁定钛接骨板在老年髋臼骨折治疗中具有固定确实可靠、失败率低、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6.
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7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Miller的分型方法,ⅠA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Ⅲ型10例,Ⅳ型3例。采用后入路对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等进行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Hardegger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3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8.24%。结论采用后入路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治疗肩胛骨骨折效果确切,利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三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修复方案包括后侧钢板螺钉、外侧钢板螺钉和前后拉力螺钉内固定;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主要是靠医师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也大多是临床报道,缺乏力学实验的依据。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3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6具成年男性防腐尸体胫骨标本共12个进行干骺端骨密度测定。电动摆锯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模型,模型随机分3组进行前后拉力螺钉固定、外侧钢板螺钉固定、后侧钢板螺钉固定。利用有限元法和生物力学方法在250,500,1000 N的轴向载荷下测试骨折块的轴向位移值及最大位移值分布区。结果与结论:3组标本干骺端平均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轴向载荷为250 N时,有限元实验中骨折块的位移值,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小,为0.013521 mm;后侧钢板螺钉组居中,为0.016991 mm;外侧钢板螺钉组最大,为0.138200 mm,在500,1000 N时情况类似。实验生物力学结果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位移值明显小于外侧钢板螺钉组和后侧拉力螺钉组(P〈0.05);后侧钢板螺钉组与外侧钢板螺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测试方法最大位移值分布区域都在近侧胫腓关节交界区。提示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具优势,外侧钢板螺钉组较差。临床可以考虑将前后拉力螺钉固定作为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肱骨髁间骨折3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东莞市樟木头人民医院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83例,其中用克氏针固定30例,单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固定19例,双重建钢板固定34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年,根据改良Cassebaum评分法:双重建钢板固定优20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1.2%;单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固定优8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78.9%;克氏针固定优2例,良8例,可14例,差6例,优良率33.3%。3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双重建钢板固定进行早期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加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优于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