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有关标准,收集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及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各81例,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妄想性抑郁症与绝望(相对危险度RR=2.590)、自责(RR=2.809)自杀行为(RR=3.018)、联用抗精神病药(RR=4.385)及药物显效时间(RR=1.027)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自责、绝望,及自杀行为是妄想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妄想性抑郁症的药物显效时间较迟,往往需要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的 15 2例抑郁症患者 ,根据有无妄想分为两组 ,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妄想性抑郁症组焦虑激越、自责自罪、绝望、自杀行为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自杀率为非妄想性抑郁症组的 2 3倍 ;妄想性抑郁症组以联合用药为多 ,非妄想性抑郁症组以单一用药为多 (P <0 0 1) ,二者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显效时间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妄想性抑郁症自杀率较高 ,有社会心理因素者较多 ,治疗显效时间较长。提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应给予患者关心与照顾 ,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氟伏沙明治疗门诊抑郁性障碍及焦虑性障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伏沙明 (Fluvoxamine) ,商品名为 (Luvox) ,为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 [1 ] 。该药自 2 0世纪 80年代首次问世以来在国外应用广泛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能有效治疗抑郁症、强迫症 ,和在长期治疗中的预防作用[2 ,3 ] 。作者在上海对氟伏沙明进行了多中心开放研究 ,旨在评价其治疗抑郁、焦虑和强迫的疗效、改善绝望的程度以及副反应。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病例来自于上海 8家医疗机构的门诊病例 ,1 62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2版 (CCMD 2 R)中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抑郁症 )和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性…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 90例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与睡眠障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和分组 :病例为 1997年 8月~ 1998年 8月我院精神卫生中心的住院患者。入组标准 :(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 - 2 -R)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2 )年龄 16~ 6 0岁 ;(3)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版本 >17分 ,收集病人 90例。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睡眠障碍的有无分失眠组 48例 ,男 2 8例 ,女 40例 ,年龄 19~ 6 0岁 ,平均 45 85±11 40岁。非失眠组 2 2例 ,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16~5 9岁 ,平均 39 6 0±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CCMD - 2 -R中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 112例抑郁症患者 (病例组 )与 112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在家庭因素、生活事件、性格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并就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邓华  赵梅秀  华秀馨 《华夏医学》2001,14(6):931-93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患病率高达 1%~ 5 % ,我院于近年来使用丹麦 L undbock制药公司生产的黛力新 (三氟噻吨与四甲蒽丙胺复方片剂 )治疗抑郁症 ,疗效确切 ,副作用较少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病例均选自我院的住院及门诊患者 ,符合 CCMD- - R情感障碍单次发作的抑郁状态或反复发作 3次以上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Hamiltion抑郁量表 (HAML)评分≥ 2 4分 ;无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共入选 6 0例 ,其中男 36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36± 6 .2岁 ,病程 3个月至 10年 ,平均5± 5 .6年。1.2 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正常情绪反应 ,或是精神病理状态之时 ,焦虑和抑郁症状往往相伴发生。在美国 ,95 %以上的抑郁症病人至少存在一种焦虑症状 ,2 0 %~ 65 %的焦虑症病人也存在着抑郁[1]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鉴别诊断更为困难 ,时有来回更改诊断的现象[2 ] 。本文对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作一对照研究 ,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一、对象75例患者均为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期间在南京脑科医院住院的病人。入组标准 :①符合CCMD 2 R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或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3 …  相似文献   

8.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合并较多躯体疾病 ,对抗抑郁剂见效慢 ,耐受性差。本文就帕罗西汀与多虑平治疗老年期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 1 995年 1月— 2 0 0 3年 3月住院的年龄在 60岁以上 (老年期 )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患者 ,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前 1 7项≥ 1 8分 ;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 ;共 63例 ,分为两组。帕罗西汀 32例 ,男 1 4例 ,女 1 8例 ;年龄 60— 82岁 ( 63 1 9± 4 0 5 )。病程 2 0天— 34月。多虑平 31例 ,男 1 2例 ,女 1 9例 ,年龄 60…  相似文献   

9.
妄想性抑郁症系重性抑郁障碍的一个特殊亚型.为了探讨妄想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本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老年人自杀有上升趋势 ,这与社会人口老龄化有关 ,有研究证明 :老年抑郁症和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占 3 /4 ,另外还有合并躯体疾病及在妄想、幻觉支配下产生自杀。本文收集 3 0例老年精神病人自杀 ,有2 4例 (占 80 % )为抑郁症 ,有 6例 (占 2 0 % )是合并躯体疾病者 ,邻里关系紧张或在幻觉、妄想支配下产生自杀。1 自杀原因及采取方式1.1 自杀原因 ①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大部分病例均有焦虑、情绪低落、自责自罪、老而无用等抑郁症状 ;②躯体疾病。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躯体状况愈来愈差 ,如患有各种内分泌…  相似文献   

11.
噻奈普汀与多虑平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噻奈普汀为五羟色胺再摄取促进剂[1] ,其作用机制与多数抗抑郁剂 (SSRIs)完全相反。我院进行了噻奈普汀与多虑平治疗抑郁症的对照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符合CCMD - 2 -R抑郁症或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诊断标准 :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评定 18分以上 ;排除严重躯体疾患。病例入组时间为 2 0 0 1年 10月—2 0 0 2年 4月 ,共 6 0例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噻奈普汀组与多虑平组 ,每组各 30例。其中噻奈普汀组男 1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37.2± 8.2 )岁 ,平均病程 (3.4± 2 .2 )年 ,住院 1~ …  相似文献   

12.
氟西汀是一种选择性强的 5羟色胺 (5-HT)再摄取抑制剂 ,对其它神经递质影响甚微 ,用于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较三环类药物明显减轻[1,2 ] 。为验证国产氟西汀治疗抑郁性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们对 30例抑郁性障碍进行了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病例来自本院 1997年 6月~ 1997年 9月女病房住院病人以及门诊病人 ,入组标准 :①符合CC MD - 2 -R情感 (心境 )障碍的单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抑郁症 ,或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的诊断标准。②其他抑郁性障碍患者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抑郁性神经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但要求入选…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者认为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关系甚为密切 ,但其与肝癌的关系研究不多。为此本研究采用 1 :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探讨社会因素对肝癌的影响规律 ,为肝癌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病例来自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在温医附一院、温医附三院及温州中医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人 ,共 1 80例。病例诊断严格依 1 990年中国抗癌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照选自同期非肿瘤、非消化系统的门诊及住院病人 ,要求对照与病例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小于 5岁 ,按 1 :1配比。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 ,调查…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患者血清14种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抑郁症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 ,本文对 68例抑郁症患者和 66例正常人进行了微量元素测定。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组全部病例来自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住院的抑郁症病人 ,从中随机抽取 68人 ,其中男性3 3人 ,女性 3 5人 ,总平均年龄为 ( 3 2± 1 1 .65)岁 ,男、女平均年龄分别为 ( 3 0 .50± 1 0 .1 2 )岁 ,( 3 3 .52± 1 1 .72 )岁 ,病程小于 1年者 2 8人 ,1~ 2年者 1 5人 ,2~ 3年者 1 0人 ,3年及 3年以上者 1 5人。二、入组条件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中的抑…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患者家庭关怀及护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家庭作为个体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小环境 ,尤其应加以关注 ,因为对于正常个体来说 ,家庭的物质环境和情感环境为个体的自我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个体的社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即使对于已成年的抑郁症患者来说 ,家庭也可为患者的进一步康复提供情感资源和物质资源 ,重视和改变抑郁症家庭心理环境应纳入抑郁症的护理及预防的议程之中。本研究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 ;纳入标准 :( 1)符合CCMD 3的抑郁症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2002年2月至2003年4月在我院心身疾病科住院的病人.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1]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20~45岁;(3)未服用过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的抑郁症患者;(4)入组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2]总分≥20分;(5)无严重躯体疾病,无合并其他疾病;(6)无酒精或药物滥用,非妊娠、哺乳期妇女.  相似文献   

17.
有报道单用心境稳定剂治疗效果不佳的双相障碍和分裂情感障碍加用奎硫平后情绪状态明显改善[1] 。故本研究对奎硫平合并帕罗西汀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开放性对照观察 ,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住院和门诊病人 ,年龄在 18~ 60岁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 3版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2 ] 总分≥ 18分 ,血常规、心电图、颅脑CT及肝肾功能正常。妊娠、哺乳期妇女 ,有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病、药物过敏史、继发性抑郁除外。 2…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中心 19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以便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及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 :194例患者均符合CCMD 2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能独立完成有关自评量表。年龄 18~ 60岁 ,平均年龄 ( 3 4.40± 16.67)岁 ,平均病程 ( 9.45± 9.48)年 ,平均住院次数 ( 2 .44± 2 .11)次 ,平均BPRS评分 ( 3 6.18± 10 .75 )分。病例分型 :偏执型 12 3例 ,未分化型 47例 ,单纯型 7例 ,青春型 4例 ,紧张型 4例 ,无法归入上述类型者 9例。二、调查内容与测试工具1.采用自拟患者…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特征伴有睡眠障碍、焦虑及躯体不适等症状的情感性精神病。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生活质量 ,甚至可危及生命。严重抑郁症患者有 15 %因自杀而死亡。抑郁症的治疗愈发引起人们关注。赛乐特 (盐酸帕罗西汀 )是一种高效选择性 5 -HT再摄原子能抑制剂 ,是一种较新的抗抑郁药物。下面是我科 1年来应用赛乐特治疗抑郁症的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选自 2 0 0 2 - 0 1~ 2 0 0 3- 0 1在我院精神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患者。入选标准为 :(1)临床抑郁症状明显 ,患者配合治疗 ;(2 )符合CCMD - 3抑郁症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 (PD)的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 3 0例确诊PD的患者进行临床及Zung抑郁量表 (SDS)检查。结果 :3 0例PD患者 2 5例 (83 % )合并抑郁症 (神经性抑郁 ) ,SDS分高于正常 ,其中轻度抑郁 14例(5 6% ) ,中度抑郁 11例 (4 4 % )。性别、年龄与抑郁无相关 ,PD病情程度重者抑郁明显高于病情轻者 (P <0 0 1) ,混合型较单一型抑郁症多 (P <0 0 5 )。病程 >5年较病程≤ 5年 ,抑郁多见 (P <0 0 5 )。结论 :PD患者多合并抑郁 ,病情重、病程长对抑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