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1例踝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33 ~67岁,平均48.1岁;原发疾病包括:创伤性关节炎6例,骨关节炎3例,距骨坏死2例;平均病程2年(1~3年).术前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45.5±11.1)分(30~64分).手术采用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 结果 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10例患者获平均24个月(12 ~36个月)随访.所有随访患者影像学证实术后平均12周(10~16周)融合处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0.1±7.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101,P=0.000). 结论 采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强度可靠,融合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踝后经跟腱正中入路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3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3例因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而选用踝关节后方入路胫距、距下关节清理、植骨、4.5 mm干骺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岁(30~65岁);平均病程7年(1~15年)。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以明确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11例获得最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2~3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融合端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距舟关节骨关节炎,伴轻度疼痛,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经踝后正中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趾间关节融合术矫治趾间关节畸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趾间关节融合术相关文献,对其适应证、融合方式、固定方式、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趾间关节融合术适应证为锤状趾、爪形趾、槌状趾等足趾畸形。从融合面不同形态来看,融合方式包括端-端融合、榫卯融合、球窝融合及V形截骨融合。固定方式分为经皮克氏针固定、钢丝缝扎固定及骨髓内固定三类,骨髓内固定物种类繁多。趾间关节融合术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及一般外科手术后并发症三大类。结论趾间关节融合术是矫正部分足趾畸形的一种良好术式,但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不容忽视,临床上仍缺乏有关趾间关节融合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跟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需行跟距关节融合术患者进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本组经6~29个月随访,15例(17足)跟距关节均得到骨性融合,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护理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表现,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足踝部功能按AOFAS功能评分,平均85.5分,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跟距关节融合具有创伤较小,融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胫距、距下关节严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2—2014-02采用经外踝截骨入路、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13例胫距、距下关节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足踝部疼痛,功能受限。术后功能评价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和后足评分系统。结果 1例失访,12例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11.3(8~16)周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及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踝关节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无行走痛,步态基本正常。术前AOFAS评分为(48.75±6.8)分,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83.5±8.4)分,术后AOF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0,P0.001)。2例出现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末次随访未恢复。结论经外踝截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固定强度可靠,融合率高,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18例。结果 18例术后均获随访5-36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显示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获得骨融合,未见神经血管损伤、感染、骨不连、骨质及内固定物外露等并发症。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5(40-53)分提高到术后的76(70~89)分。结论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能有效缓解踝与后足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使用逆行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关节病的技术及初步疗效。[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7月对16例终末期关节病的患者使用逆行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手术采用前侧入路或外侧入路,将患者胫距关节及距下关节软骨及部分软骨下骨彻底清除,用克氏针在软骨下骨钻孔,并临时固定,以维持恰当的后足力线,然后将腓骨自体骨粒植入骨间隙,自足底逆向置入交锁髓内钉固定。[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3~50个月,平均(31.40±9.20)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30.20±14.60)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71.30±23.70)分(P0.05);VAS评分由术前(7.40±2.20)分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1.60±0.50)分(P0.05)。影像方面,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70±2.30)个月,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后足力线良好。[结论]使用直形逆行髓内钉行TTC融合术可有效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病合并后足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踝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采用踝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25例,其中21例在术后20月获得随访,随访检查包括踝关节疼痛程度、足趾关节活动度、跖趾屈力和X线检查.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表评价踝关节总体功能,DASH调查表评价踝关节融合术对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踝部疼痛值为1.5,12例趾间关节和10例患足第一跖趾关节出现轻微背伸功能障碍,踝部跖趾屈力为30kg(健侧38kg).X线示踝关节全部融合.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值为8.7,其中优5例、良10例及中6例.DASH值为32,参照DASH调查表,结果表明踝关节融合术后部分日常活动受限.结论:踝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成功率高,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但术后踝关节部分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应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与传统开放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炎的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作者对跟距关节炎需行跟距关节融合术患者应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植骨融合术(A组)治疗12例13足,应用踝关节外侧"L"形切口跟距关节融合术(B组)治疗14例14足。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足踝功能评估,并统计术后跟距关节融合率。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2个月,平均19.5个月,A组手术所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A组出现1例跟骨处螺钉尾帽处疼痛,B组2例出现切口皮肤皮瓣感染或坏死,2例出现腓骨肌腱卡压症状,1例出现晚期足外翻畸形致胫神经受压,出现足内侧疼痛;术后足踝功能评分A组优8例,良3例;B组优7例,良4例;术后两组患者末次影像学随访显示均得到有效骨性融合,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行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炎,可重建距下关节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固定,与传统术式相比,在保证得到有效的骨性融合前提下,具有手术耗时少、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足三关节融合术疗效不佳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复习86例足三关节融合术,发现其中12例疗效不佳占14%。计脱位2例;跟距关节未融合2例;进行性畸形复发8例。根据临床及随访资料,手术方式,固定、负重时间,X线表现,畸形复发情况等。从手术适应证,肌力平衡,手术操作,固定时间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凡继发性足下垂者应先矫正原发畸形,后作三关节融合;尽可能在融合术的同时行肌力平衡术;手术操作细致,避免过早负重,是提高疗效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 2010年10月,12例单侧严重踝关节炎患者(Kellgren-Lawrence III级)接受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男7例, 女5例; 年龄25~71岁, 平均 42.0岁。病程 1~21年,平均 7.3年。类风湿关节炎 2例,创伤性关节炎 8例,骨关节炎2例。取踝关节前正中入路,暴露踝关节腔, 完整去除胫距关节软骨面, 暴露软骨下骨。从后上向前下经皮穿针,以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胫距关节。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定,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 X线片观察踝关节骨性融合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 6耀55个月,平均 21.5个月。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2.8±8.6)分增加至术后 6个月(66.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5,P=0.012); 末次随访(72.3±4.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5,P= 0.006)。 X线片证实全部病例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 9耀21周,平均 13.5周。无感染,无局部皮肤坏死,无螺钉松动、退钉及断钉。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创伤小,融合率高,融合时间短,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舟骨外移截骨并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3例Müller-Weiss病的病例。所有患者均行足舟骨外移截骨并周围关节融合术。术中显露距舟及舟楔关节囊,松解足舟骨周围组织,完整取出舟骨。咬除舟骨外侧骨性组织留作植骨材料,以钢板及螺钉行距-舟-楔关节融合,观察其疗效。结果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6(18.2±3.3)个月。术后均获得成功融合,未发现感染、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P<0.05),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升高(P<0.05)。结论足舟骨外移截骨并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可靠,并减少植骨步骤,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距舟关节融合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RA距舟关节炎导致平足症患者(42足)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临床指标包括疼痛VAS评分、JSSF评分;放射学指标测量包括跟骨倾斜角(CPA)、距骨第一跖骨角(TM1)。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48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JSSF评分:由术前(7. 8±1. 3)分和(31. 2±3. 7)分分别改善至(2. 8±1. 6)分和(86. 5±4. 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CPA和TM1:由术前11. 8°±4. 6°和13. 5°±3. 3°分别改善至16. 3°±4. 6°和6. 3°±1. 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足术后4年因胫距关节破坏而行踝关节融合术; 1足术后6个月内固定失败,但无症状,未行返修手术; 2足因骨不连行植骨翻修手术。结论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是治疗RA距舟关节病变所致平足症的有效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足部功能;但仍有骨不连、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病变的疗效. 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应用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12例踝关节病变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5~68岁,平均47.2岁.创伤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严重类风湿踝关节炎3例,马蹄足内翻2例.手术距原发病时间5~25年,平均13.6年.通过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踝负重下摄片和美国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8.3个月(10~36个月)随访.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和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7周(12~21周).最后一次随访结果显示:无疼痛8例,轻度疼痛4例.7例运动和日常生活不受影响,5例运动受影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7例在任何路面行走不受影响,5例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困难,无一例患者明显跛行.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47.3分(40~57分),术后平均74.2分(50~87分). 结论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治疗严重踝关节病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病变的疗效. 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应用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12例踝关节病变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5~68岁,平均47.2岁.创伤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严重类风湿踝关节炎3例,马蹄足内翻2例.手术距原发病时间5~25年,平均13.6年.通过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踝负重下摄片和美国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8.3个月(10~36个月)随访.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和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7周(12~21周).最后一次随访结果显示:无疼痛8例,轻度疼痛4例.7例运动和日常生活不受影响,5例运动受影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7例在任何路面行走不受影响,5例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困难,无一例患者明显跛行.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47.3分(40~57分),术后平均74.2分(50~87分). 结论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治疗严重踝关节病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标准手术,但其远期效果,尤其是术后对其它关节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目的在于研究踝关节融合术后对其它关节的影响及临床和X线表现。方法23例疼痛性创伤性踝关节炎施行单侧踝关节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1年(12~45年)。每个病例均由2名调查者采用标准的自我评估方法(包括双侧足功能指数、Vster 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和近期关节状态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失败患者13例15足,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及评价踝一后足功能。结果术后1年随访发现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系统,总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失败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提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疼痛性跟距联合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术式。方法 :根据术前跟距轴位CT扫描所测量的跟距联合与跟距后关节二者横向切面之比率及跟骨外翻角度来决定采取跟距骨桥局部切除或三关节融合术。共治疗 12例 16足 ,其中男 8例 ,女 4例。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结果 :术后根据患者症状消失程度分为优良、可、差。单纯行跟距联合切除者 9例 12足 ,其中优 6例 ,可 3例 ;三关节融合者 3例 4足 ,均为优良。结论 :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跟距联合与跟距后关节二者横向切面之比率 <5 0 % ,跟骨外翻角 <2 1°时可行跟距骨桥局部切除术 ,反之则应行三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胫骨交锁髓内钉融合术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选择30例(30踝)类风湿踝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行普通胫骨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6~36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手术前后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4.3分(4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79.6分(61~89分)。术后无疼痛27例,轻度疼痛3例。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和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踝后足对线良好,30踝均获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结论关节镜下胫骨交锁髓内钉融合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患侧下肢活动、负重未见不良影响,是一种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跗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9年8月手术治疗MüllerWeiss病患者17例(25足)。其中,16足采用距舟楔关节融合术,9足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距舟楔融合组的手术时间及自体髂骨植骨比率均显著大于距舟融合组(P0.05)。末次随访时,距舟楔融合组AOFAS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距舟融合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Tomeno-Méary角(Tomeno-Méary angle, TMA)和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 CPA)显著增加(P0.05),而内弓角(medial longitudinal arch angle, MLAA)显著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距舟楔融合组的TMA、MLAA和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 CPA)均显著优于距舟融合组(P0.05)。[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Ⅲ-Ⅳ期患者,术后近期临床效果优于距舟关节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