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目的:探讨知识宣教在低龄儿童口腔保健中的作用。方法:对427名幼儿及其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宣教,于宣教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宣教前后幼儿及其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及幼儿的口腔卫生状况。结果:宣教后家长和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比宣教前有很大提高( P<0.01);口腔健康教育后,儿童自己刷牙和家长再帮助刷牙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腔健康教育后,家长再帮助刷牙菌斑指数较教育前明显下降( P<0.01)。结论:口腔保健知识宣教能提高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学龄儿童口腔保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市某学校中共70例儿童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儿童均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饮食习惯、基础知识、定期检查以及刷牙方式等方面,对比所有儿童教育前后的牙菌斑指数以及口腔卫生习惯。结果经过口腔健康教育后的儿童,其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教育前(P0.05);各项口腔卫生习惯也均明显优于教育前(P0.05)。结论对学龄时期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效果,降低牙菌斑的出现,同时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正确刷牙方法及口腔卫生宣教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的清洁效果。方法:将60名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口腔卫生宣教及正确刷牙方法的指导,另一组未采取任何口腔卫生维护指导;采用牙茵斑指数对两组患者初带固定矫治器一个月后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给予口腔卫生宣教及正确刷牙方法指导组的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刷牙方法及口腔卫生宣教可以有效地改善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在正畸治疗中一定要贯彻始终,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29-132
目的了解家长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行为和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杭州城区两所幼儿园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检查记录儿童牙菌斑指数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口腔健康教育,两所幼儿园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的儿童人数增加,偶尔刷牙和从不刷牙的儿童人数下降(P0.05),而每天刷牙1次的儿童人数在主城区幼儿园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则分别呈现下降和上升的趋势(P0.05)。在主城区幼儿园,健康教育后每次刷牙3~5 min和每3个月更换牙刷的儿童人数明显增多(P0.05),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上升不明显(P0.05)。健康教育后,两所幼儿园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所幼儿园刷牙后口腔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在刷牙前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菌斑指数均高于主城区幼儿园,菌斑清除率均低于主城区幼儿园,切牙的菌斑指数均低于磨牙(P均0.05)。在健康教育前、后,两所幼儿园刷牙后切牙的菌斑清除率均高于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幼儿园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儿童刷牙行为,降低口腔菌斑指数,提高菌斑清洁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口腔正畸患者卫生状况的影响及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方法:对口腔正畸患者矫治前给予牙周洁治及龋病治疗,保持健康状态下。随机选择10例正畸患者对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正确的刷牙方法指导。在1年半的矫治时间过程中观察患者牙龈炎、龋齿的牙数。然后与另10例未经口腔卫生宣教和正确刷牙方法指导的正畸患者的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数明显不同。结论: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口腔卫生的宣教以及使用含氟牙膏对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中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评价口腔健康宣教对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方法抽取某中等专科学校16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刷牙行为及影响口腔卫生状况的相关因素;将16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3月后,评价两组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简化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simplified,CI-S)、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刷牙行为和饮食习惯与中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关系密切,而家庭环境、来源地对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无影响。结论通过口腔健康宣教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7.
固定正畸矫治患者的牙菌斑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进行定期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切实有效的牙齿清洁方法以配合临床的矫治效果.方法 将95例即将粘接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使用冲牙器组,对照组55例进行常规刷牙宣教.采集两组正畸患者固定正畸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治疗结束后1个月刷牙前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染色指数无差异,但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菌斑染色指数评价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使用冲牙器组的口腔卫生状况明显优于常规刷牙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社区儿童口腔卫生宣教的内容,增强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使儿童的口腔保持健康。方法简要分析儿童龋病防治的重要性和儿童牙病的特点,对儿童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结果和结论为了使儿童的口腔保持健康,要通过卫生宣教,使家长和儿童明白要认真正确的刷牙、形成合理的饮食习惯、矫正不良的卫生习惯、早期预防牙颌畸形的发生等。为了充分发挥卫生宣教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儿童口腔卫生宣教的力度,更新卫生宣教的方法,扩大卫生宣教的覆盖面,以增加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督促家长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以维护儿童的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进行定期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切实有效的牙齿清洁方法以配合临床的矫治效果。方法 将95例即将粘接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使用冲牙器组,对照组55例进行常规刷牙宣教。采集两组正畸患者固定正畸治疗前、治疗后第三个月、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刷牙前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染色指数无差异,但治疗后三个月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菌斑染色指数评价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使用冲牙器组的口腔卫生状况明显优于常规刷牙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增强儿童少年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确保儿童口腔健康,做好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是关键.方法 通过学生体检及家长对孩子牙齿健康知识知晓度的问卷调查,让家长及孩子了解保护口腔健康要从口腔卫生方面、日常的刷牙方法、饮食习惯及注意人自身安全方面等多方面结合,保护口腔健康.结果 儿童少年口腔保健预防龋齿非常重要,因此口腔保健的卫生宣教对于儿童及其家长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口腔卫生宣教对固定正畸儿童牙周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卫生宣教对固定正畸儿童的牙周健康盼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正畸初诊儿童38名。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每次复诊进行牙周宣教,对照组只在初诊时进行口腔牙周宣教,检查其初诊、矫治1个月、矫治6个月的牙周指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在配带矫治器1个月后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均有所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儿在矫治3个月、6个月PLI、GI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于儿童正畸患者必须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加强是日常菌斑控制以维护其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中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评价口腔健康宣教对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方法 抽取某中等专科学校16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刷牙行为及影响口腔卫生状况的相关因素;将16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3月后,评价两组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简化牙石指数( calculus index-simplified,C1-S)、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U)和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刷牙行为和饮食习惯与中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关系密切,而家庭环境、来源地对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无影响.结论 通过口腔健康宣教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学龄儿童刷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小学儿童82名,检查其牙菌斑指数并作记录,然后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教育后再检查这些儿童的牙菌斑指数,并记录.将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的牙菌斑指数作比较.结果:82名儿童,在口腔健康教育前牙菌斑的平均指数为3.12;教育后,牙菌斑平均指数下降到2.09,牙菌斑清除率分别为10.01%和31.11%,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其对保持儿童口腔健康是很关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腔保健预防儿童蛀牙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挂号就诊未患蛀牙的适龄儿童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口腔保健方法,包括叮嘱患者(患者家属)定期到门诊进行口腔检查、减少吃糖、按时刷牙等;观察组采取口腔综合保健法,包括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心理护理干预、饮食保健干预、细菌保健护理干预、正确并按时良好的刷牙习惯及定期进行口腔检查;1年后统计两组新增蛀牙患病率。结果:观察组经过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后,患儿家长正确答题率显著高于宣教前(P0.05);1年后,观察组新增蛀牙患儿例数仅为4例(5.71%),对照组新增蛀牙患儿例数为22例(31.4%),观察组新增蛀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保健能够有效的预防儿童蛀牙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口腔卫生宣教对佩戴精密附着可摘局部义齿患者中出现牙龈炎症的控制作用及外用药物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临床佩戴精密附着可摘局部义齿,出现牙龈炎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做佩戴前的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实验组每次复诊均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配合雅皓乳膏刷牙,并应用洗必泰漱口液含漱.牙周洁治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记录牙周健康指数.结果实验组牙周健康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中对佩戴精密附着可摘局部义齿患者进行反复的口腔卫生宣教,对牙周健康的维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雅皓乳膏刷牙,洗必泰漱口液含漱可以用于修复临床辅助控制牙龈炎症.  相似文献   

16.
牙周洁治对牙周病患者固定矫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牙周洁治和口腔卫生宣教对进行固定矫治的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作用.方法:选择需要固定矫治的已治愈或得到有效控制的牙周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腔卫生宣教 每月全口洁治1次;对照组:口腔卫生宣教;分别于固定矫治前、矫治4个月、矫治8个月、矫治结束后,检查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松动度.术前、术后X光片对照分析,且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统计学分析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松动度、X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洁治和口腔卫生宣教是维护进行固定矫治牙周病患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细致健康宣教对计划免疫儿童接种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172例计划免疫儿童纳入实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儿童及家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儿童及家长进行细致健康宣教,观察两组儿童接种依从性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细致健康宣教的观察组儿童接种依从性为91.86%,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的对照组儿童接种依从性为74.42%,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细致健康宣教的观察组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7.21%,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的对照组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为68.60%,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计划免疫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细致健康宣教能够明显提高儿童接种依从性及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层级链式护理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层级链式护理,比较两组依从率、护理质量、护理前后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依从率为91.63%(40/49),高于对照组的62.50%(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责任心、健康宣教、病房环境、服务态度、心理干预、技能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96%(48/49),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链式护理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提高依从率、护理质量评分、家长健康知识认知度评分和家长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龋齿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莺  黄淑芬  侯东辉 《热带医学杂志》2006,6(6):736-737,739
目的探讨防治儿童龋齿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择辖区内500例儿童及其家长,随机分为龋齿防治的健康教育组(即实验组)300例,对照组200例,然后对实验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之后,对比两组儿童的龋患率、刷牙情况和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组儿童的龋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龋患率;健康教育组儿童经常刷牙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测试合格率大大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龋齿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南宁市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和影响因素,探索校园口腔卫生宣教新模式.方法 2008-2011年期间,随机抽取南宁市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为对象,进行三次口腔健康调查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为402人、350人和283人.2011年还通过播放视频、刷牙示范、师生互动、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对幼儿园老师、家长及儿童集中进行口腔健康宣教,然后采用菌斑染色检测283例3-5岁儿童刷牙前后菌斑控制百分率(plaque control rate,PCR).结果 三次调查儿童患龋率分别为64.93%、75.14 %、62.19%,龋均分别为3.56、4.73、3.45.问卷调查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进食甜食(次/日)、睡前进食、每日刷牙次数、父母监督刷牙是儿童患龋的主要影响因素.283例3-5岁儿童刷牙前后PCR分别为96.02%、38.1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390,P<0.001).结论 南宁市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处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校园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