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FG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对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Allen氏WD(weightdrop ,WD)技术 ,以 10 g× 2 .5cm致伤力造成SD大白鼠T8脊髓损伤模型 ,并于损伤平面以下蛛网膜下腔置细塑料导管。bFGF治疗组 (A组 )分别于术后即刻 1、2、4、8、12、2 4及 48h经导管注入bFGF溶液 2 0 μl(含bFGF10 0 u) ,以后每周经导管注入 2 0 μlbFGF ;对照组 (B组 )则在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损伤后 1、3、7、14、2 8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 (TUNEL)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A、B两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 ,B组细胞凋亡率大于A组。结论 :bFGF能抑制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区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Wister大鼠66只,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假手术组)、A组(单纯SCI组)及B组(MT治疗组).Sham组仅切除椎板未损伤脊髓;A、B两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成大鼠SCI模型,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无水乙醇、褪黑素(100 mg/kg);Sham组于术后48 h、A和B组于术后8、24、48、72 h和7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测定伤段脊髓组织凋亡细胞数.结果 A组凋亡细胞百分率伤后24 h开始升高,48 h达到高峰,72 h开始下降;B组凋亡细胞百分率伤后24 h、48 h及72 h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B组神经功能比A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SCI后应用MT可以抑制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对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IL-10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单纯SCI组(A组)、IL-10治疗组(B组)及假损伤组(Sham组)。除Sham组不致伤脊髓外,A、B两组应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制作大鼠急性 SCI模型,B组大鼠于 SCI后 30 min腹腔注射 10 μg IL-10,再分别于伤后 12、24、48 h、4、8、16和 24 d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法)及开放野行为评分(BBB评分)观察IL-10治疗后脊髓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假损伤组未见凋亡细胞。A组大鼠伤后 12 h即可见零星的凋亡细胞,至 24 h渐增多,伤后 48 h脊髓组织凋亡细胞率达峰值。B组伤后 24、48 h及4d细胞凋亡率比单纯SCI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脊髓功能恢复亦比A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SCI后早期应用IL-10可抑制大鼠脊髓细胞凋亡,从而对脊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细胞凋亡现象及亚低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SCI后分别于8h、24h、7d取材,采用常规病理HE染色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NEUL),研究亚低温对大鼠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SCI后常温组8h灰质区出现较多凋亡细胞,24h时白质和灰质内均有凋亡细胞分布,7d后凋亡细胞多见于白质;亚低温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明显减少SCI后细胞凋亡的发生,从病理上为亚低温脊髓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三种不同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三种不同脊髓机械性损伤对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脊髓挫伤、持续性占位、脊髓横断三种大鼠损伤模型,在伤后1、4、7d观察损伤断面神经细胞凋亡现象。结果脊髓挫伤组:灰质三个时间组的凋亡指数波动明显,灰质中凋亡指数4d时最高;白质中凋亡细胞除背侧束外腹侧束也存在;另外细胞凋亡以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为主。脊髓持续性占位损伤组:灰质、白质细胞凋亡指数在4d和7d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白质凋亡细胞在受压的背侧束、外侧束为主。脊髓横断损伤组:灰质、白质在三个时间组中均有大量凋亡细胞。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虽然存在主动死亡(细胞凋亡)方式,但凋亡在时间和部位上与损伤类型、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为临床应用MP保护脊髓功能选择用药时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16只成年SD大鼠,体重190~24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脊髓损伤组(B组)、MP治疗组(C组)和MP防治组(D组),每组54只.A组不损伤脊髓.B、C、D组采用改良AUen's法建立脊髓损伤(T8~T9水平)模型,D组术前0.5h静脉注射MP(30mg/kg),C组术后1h静脉注射MP(30mg/kg),C、D组术后6、12、18、24h静脉注射MP(每次31.05mg/kg),A、B组相同时间点予生理盐水0.5ml静脉注射.各组术后24、48、72h采用后肢功能评分障碍率(n=6)及斜板障碍率(n=6)进行脊髓功能评价.B、C、D组术后8、24、48、72h取出损伤段脊髓,A组相同时间点取出相应部位脊髓,切片行光镜(n=6)和电镜(n=6)检查,结果:A、B组组内各时间点后肢功能评分障碍率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C、D组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P<0.05);A组各时间点斜板障碍率及B、D组组内48h和72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D组组内24h分别与48h、72h比较以及C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C、D组各时间点后肢功能评分障碍率及斜板障碍率均高于A组(P<0.05);24h、48h时C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72h时及D组各时间点两者均低于B组(P<0.05);D组72h时斜板障碍率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72h时后肢功能评分障碍率及24h、48h时两者均低于C组(P<0.05):A组脊髓灰白质交界清楚,神经元丰富,形念清晰;B组损伤脊髓多处出血、坏死,神经元减少,残留细胞内结构模糊,髓鞘板层结构紊乱,并逐渐加重:C组较B组损伤轻,残留细胞内结构稍模糊,24h后逐渐好转;D组较B、C组损伤轻,出血少,细胞器轻度肿胀,24h后肿胀长基本消退.结论:MP能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程度,术前半小时开始预防应用MP较单纯术后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Allen's法以25 gcm力致伤大鼠T8脊髓,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2、4、8、12、24 h各注入NGF溶液,并与生理盐水组(NS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末端单位标记法(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bcl-2、bax蛋白在脊髓神经元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中脊髓灰质bax蛋白阳性细胞吸光度(A)值为34.51±4.47,NS组中bax蛋白表达增加,以2 h及12 h最为显著,而NGF组与NS组相比,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正常组中脊髓灰质bcl-2蛋白表达的A值为19.72±2.92,NS组中bcl-2表达下降,而NGF组与NS组相比较,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TUNEL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中未见神经元凋亡,NS组中自2 h后可见神经元凋亡,NGF组与NS组相比,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NGF能通过抑制bax蛋白的表达,促进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这可能是NGF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中度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或神经节苷脂,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凋亡细胞DNA(TUNEL)、流式细胞仪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V/PI)双标检测凋亡细胞及荧光酶联测定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均发现凋亡细胞阳性表达,且均在3d达到高峰,但GM1治疗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有阻断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对损伤脊髓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脑损伤动物的模型 ,将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于伤后 1 5、60min及2 4h分别给予纳洛酮或 0 .9%氯化钠溶液 ,伤后第 5天断头处死大鼠 ,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生物素末端标记 (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原位凋亡情况 ,并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脑损伤后 1 5及 60min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而伤后 2 4h给药 ,则两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可明显减少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从而可有效地保护神经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原发损伤后一系列进行性继发损害导致了神经元不可逆的结构改变。甲基强的松龙(MP)具有多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不仅可以减轻脊髓水肿,而且能阻止或减轻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我们应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损伤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时间窗用药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4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48只。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即刻实验组给予虾青素(75 mg/kg)灌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橄榄油灌胃,每日2次。术后1 d及1、2、3、4周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术后24 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术后6、24、48 h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术后48 h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计算脊髓损伤面积比,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超微结构,并采用Kaptanoglu评分法进行超微结构评分。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1~4周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对照组和实验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中AI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脊髓损伤面积比及超微结构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虾青素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减轻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减轻脊髓水肿,减少脊髓损伤面积,减轻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了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地保护了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大鼠骨细胞形态学变化特点及在SCI后骨代谢改变中的意义。方法:20只3个月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0椎体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6周后处死动物取材。透射电镜观察股骨近段超微结构。原位凋亡染色法计数股骨近段骨细胞凋亡指数。结果:SCI组骨细胞有4种改变:(1)细胞器减少,骨陷窝增大,絮状物质增多、凝聚以及骨陷窝壁嗜锇板层形成等骨细胞性溶骨表现;(2)退变相骨细胞表现为胞质和细胞器出现严重囊性改变如线粒体空泡化,细胞壁不完整,细胞器不清晰;(3)出现核固缩,细胞处于崩解状态为坏死的形态学改变;(4)异染色质凝集、边聚,细胞出芽起泡等典型凋亡样改变。SCI组小梁骨中骨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细胞的溶骨、退变、坏死和凋亡样改变是SCI后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也可能是SCI后骨代谢偶联失调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即刻甲基强的松龙干预治疗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该药物促进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SCI)兔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36只,单纯损伤组(C组)与MP治疗组(T组)各36只,分别于损伤后8h、24h、72h、7d、14d和28d时随机取6只动物灌注固定取材,HE染色观察损伤区脊髓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各组脊髓标本细胞凋亡情况;分别于损伤后1d、3d、7d、14d及28d观察各组动物运动神经功能情况,包括Rivlin斜板试验和BBB评分。结果:术后C组和T组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值和BBB评分值随时间点延长均逐渐升高,损伤7d及之后各时间点,T组均高于C组,但小于S组(P<0.05)。HE染色S组脊髓组织在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异常;T组及C组损伤后8h、24h及72h时脊髓组织结构紊乱,可见不同程度出血、神经细胞水肿、坏死,灰质中空泡形成,炎症细胞浸润,两组无明显区别;损伤后7d、14d及28d,T组脊髓组织较C组恢复较好,整体损伤程度轻,血肿逐渐吸收,空泡减少,灰质和白质坏死吸收并胶原纤维组织增生,胶质细胞减少,可见较多神经细胞。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S组未发现阳性细胞,C组及T组在损伤后8h可见阳性细胞,24h达到高峰,3d时仍较多,术后7d渐渐减少,14d及28d时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在损伤后8h、24h、3d及7d四个时间点,T组阳性细胞明显少于C组(P<0.05),14d及28d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在脊髓损伤急性期干预治疗,有利于损伤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可能通过抗细胞凋亡机制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聚腺嘌呤二核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2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PARP-1抑制剂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每组30只。以Allen′s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每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取5只大鼠行BBB评分,处死后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部位脊髓内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Caspase-3及Bcl-2的表达;各时间点各组剩余大鼠处死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P-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ARP-1、AIF、Caspase-3及Bcl-2的m RNA水平,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1d时B、C、D组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3d时三组间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7d时D组及C组明显高于B组,且D组最高(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1~7d,B组脊髓组织中PARP-1、AIF及Caspase-3表达逐渐增强,Bcl-2表达逐渐减弱(P0.05);与B组比较,D组及C组的PARP-1、AIF、Caspase-3表达均显著降低,且D组最低(P0.05);而D组及C组的Bcl-2表达显著高于B组,且D组最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目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其蛋白水平一致。TUNEL结果显示,B组脊髓损伤后3d凋亡细胞最多,7d时数量减少,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P0.05);D组及C组凋亡细胞指数均显著低于B组,且D组最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PARP-1抑制剂3-AB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可有效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ARP-1、AIF、Caspase-3的表达抑制及Bcl-2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脊髓损伤(SCI)后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IL-1R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SCI动物模型.IL—1R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SCI后立即硬膜下腔内分别注射IL-1Ra(10μg/10μl)和等量生理盐水,于伤后24h以损伤为中心(假手术组取相应部位),切取长约8mm脊髓组织.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aspase-3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CI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CI后24h,SCI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受损伤的脊髓组织中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O.05),且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O.01):IL—1Ra治疗组大鼠受损伤节段脊髓组织caspase-3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O.01)。结论:IL-1Ra治疗可减少急性SCI后脊髓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改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体重220~250 g,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各15只。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刺激,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中度损伤SD大鼠模型,模型组不予治疗,电针组给予秩边与水道穴电针治疗,电针对照组给予秩边与水道穴旁开0.5寸电针治疗,频率 2/100 Hz,电流 1 mA,刺激15 min,电针左右隔次交替,每日1次,共7次;分别于术后1、7 d观察大鼠残余尿量、排尿量的变化;术后7 d处死大鼠取伤段脊髓观察各组大鼠凋亡情况,检测Bcl-2、Bax、Bad含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后3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术后7 d,电针组、电针对照组残余尿量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 <0.001),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电针组、电针对照组较模型组在术后7 d排尿量增加,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TUNEL发现电针可以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电针组、电针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在术后7 d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 <0.01,P <0.05),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电针对照组Bax、Bad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 <0.01,P <0.05),而Bcl-2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 <0.01);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能明显促进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Bcl-2、抑制Bax、Bad的表达,从而抑制脊髓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横断性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MP治疗组,每组20只,MP治疗组在横断T10脊髓组织后30min经尾静脉给予MP治疗,损伤组和对照组未予任何治疗.MP治疗组和脊髓损伤组大鼠于脊髓损伤后8h、24h、3d和1周取材,采用透射电镜、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Fas、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8和caspase-3在SCI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方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SCI后24h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逐渐恢复,MP治疗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优于损伤组,7d后尤其明显.TUNEL染色和电镜检查证实SCI后8h即有凋亡细胞出现,其中既有神经元也有胶质细胞3d凋亡细胞数达到高峰;7d仍有凋亡细胞存在,但已明显减少;各时间点治疗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损伤组(P<0.05).治疗组和损伤组在SCI后8h可以检测到少量的Fas和caspase-8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Fas和caspase-8的表达在SCI后3d达到高峰,7d表达下降,各时间点治疗组的Fas和caspase-8灰度值明显大于损伤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损伤组caspase-3的表达在SCI后8h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7d达到高峰,治疗组灰度值大于损伤组,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P能抑制大鼠脊髓横断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但不能推迟细胞凋亡出现的高峰时间;MP抑制细胞凋亡的途径可能通过非特异性抑制Fas和caspase-8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布特别及其意义。方法:Wistar雌性大白鼠54只,使用改良Ali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l、4、8、24、72h、7、14及2ld处死取材(每时间点n=6)。应用HE染色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损伤后4h,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的阳性神经细胞,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24h达高峰,72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量在72h达高峰。灰质中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均有阳性表达,但以胶质细胞为主。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并有其时相和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大鼠脊髓(T8、T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分别在30min、2h、4h、8h、24h、48h、72h、7d、14d和21d处死取材(各时间组n=4).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损伤4h后,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元,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8h达高峰,24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72h达高峰.损伤后P53及Bax大量表达,而Bcl-2仅少量表达.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只同龄Wistar大鼠,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中度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A组,30只)和单纯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组(B组,30只)。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技术,分别于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1、3、7、14、28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A、B两组均发现细胞凋亡,两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0.05)。治疗组细胞凋亡的减少与神经功能的恢复相一致。结论: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可导致细胞凋亡,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神经细胞凋亡可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