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灼灸足三里加针刺足底穴对中风病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灼灸足三里加针刺足底穴,治疗时配合下肢功能康复;对照组40例单纯运用针刺足底穴加下肢功能康复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以下肢肌力、布朗斯仲(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级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布朗斯仲(Brunnstrom)下肢分级及下肢肌力恢复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灼灸足三里针刺足底穴治疗方案对中风病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苍龟探穴法治疗中风下肢功能障碍6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2年以来,应用苍龟探穴法针刺环跳穴为主,治疗中风下肢功能障碍6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均为住院病人,男41例,女20例;年龄为22~84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1个月以内16例,1~6个月34例,7个月~1年5例,1...  相似文献   

3.
针刺特定穴治疗中风后拇指功能障碍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牡丹  周冰 《中国针灸》2003,23(11):678-678
在中风偏瘫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有上肢功能障碍,而手指功能的障碍更是首当其冲。临床上有许多病人出现拇指功能活动差,其余四指活动尚可,握拳时拇指被压于四指之内,伸展时拇指伸展困难或无法伸展等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手的功能,使其无法持物,常常需要用另一只手将其掰开,才可勉强抓握。由此可见,拇指功能的正常与否,决定着患者手的功能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4,(7):896-897
目的:观察经穴离子导入合针刺对中风软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软瘫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针刺组,针刺组采用头针合体针做常规针刺;综合治疗组采用经穴离子导入合针刺。结果: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经穴离子导入合针刺对中风软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委中穴不同刺法对中风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委中穴不同刺法治疗中风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石氏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每组60例。均取委中穴,每天针刺1次,并配合功能康复训练。以Lovett肌力分级量表和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的下肢功能评分评定疗效。结果石氏针刺组下肢功能障碍即刻和治疗后4星期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3.3%,单纯针刺组分别为6.7%和53.3%。石氏针刺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P〈0.01),治疗即刻和治疗后Lovett肌力分级石氏针刺组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针刺后中风患者FMA下肢功能评分石氏针刺组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委中穴不同刺法治疗中风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不同,石氏针刺法具有明显的即刻效应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选穴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可行性、显效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治疗组:针刺拮抗肌组(针刺组);针刺与肌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组(结合组)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反馈组)各30例,以上各组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另传统康复组30例仅进行康复训练,不行针灸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合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针刺选穴配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于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有显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选穴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可行性、显效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治疗组:针刺拮抗肌组(针刺组);针刺与肌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组(结合组)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反馈组)各30例,以上各组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另传统康复组30例仅进行康复训练,不行针灸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臬:各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合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针刺选穴配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于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有显效。  相似文献   

8.
董晓瑜  刘莹  高兵兵 《光明中医》2011,26(6):1179-1180
目的对比观察针药合用与单纯药物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将41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脑循环等药物静点。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86.36%,对照组显效率为47.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合用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7年以来,应用苍龟探穴法针刺环中上穴(自定穴:在环中穴上2寸外0.5寸处)或环跳穴为主,治疗中风下肢功能障碍1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拮抗肌群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1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玲  薛斌  赵菁菁 《河南中医》2008,28(2):59-60
目的:观察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与传统腧穴结合良姿位摆放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予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和良姿位摆放;对照组17例予针刺传统腧穴治疗和良姿位摆放。两组疗程均为30次。结果: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痉挛的评定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针刺拮抗肌群穴配合良姿位的摆放,可防止痉挛加重。  相似文献   

11.
中风瘫痪者因为患肢循环不好,多伴有患肢的肿胀,肿胀的存在亦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药物疗法对患肢局部的肿胀显得力不从心,长时间应用还有电解质紊乱之虞。针刺五输穴之输穴和经穴治疗既可消肿,又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可谓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以阳池、阳溪、阳谷为主穴治疗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在传统针刺取穴基础上加用阳池、阳溪、阳谷3穴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刺取穴进行治疗,两组均以6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腕手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Fugl-Meyer手、腕功能分值和ADL值提高较明显( P<0.05)。结论:针刺三阳穴能明显提高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通里穴为主治疗中风失语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刺通里穴为主治疗中风失语21例疗效观察黑龙江省康复医院一门诊李志刚吴永刚中风失语是脑血管病后遗症之一。此症不仅给患者精神上蒙受极大痛苦,临床治疗也颇感棘手。在近二年中我们为了探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采用针刺通里穴为主收治了21例中风失语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均有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功能状况FMA评分治疗后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都均有效,但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自 1998年 1月~ 2000年 6月以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 112例,并与单纯体针组 80例作对照,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人均参照 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脑 CT确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12例,男 72例,女 40例;年龄最小 41岁,最大 79岁,平均年龄 58岁;病程最短 6个月,最长 10年,平均 8.4年;脑血栓形成 56例,脑梗塞 35例,脑出血 21例。对照组 80例,男 44例,女 36例;年龄最小 40岁,最大 76岁,平均年龄 56岁;病程最短 5个月,最长 9年,平均 8.1年;脑血栓形成 39例,脑梗塞 24例,脑出血 17例。  相似文献   

16.
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3种康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疗效与躯干训练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早期用隐白穴针刺出血配合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后偏瘫与常规药物治疗中风后下肢偏瘫的效果。方法:早期针刺隐白穴,同时常规药物治疗中风偏瘫患者28例,并与单纯常规中西药治疗28例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肌力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用隐白穴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效果优于只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以颞穴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颞穴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510407广州中医药大学彭旭明,靳瑞、张家维、赖新生(指导)主题词中风偏瘫/针刺疗法,颞穴/临床应用中风偏瘫是指中风经救治,所遗留的半身不遂,一侧肢体活动不利,从而导致患者生活障碍,丧失工作能力,针刺颞穴治疗...  相似文献   

19.
针刺头穴为主治疗中风1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笔者采用头部腧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1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透穴针刺治疗中风后遗证体会万文蓉(中国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厦门361001)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刺疗法透穴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病出现了与日俱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