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于“治未病”思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中,"治未病"思想由来已久,从古至今都一直为各医家推崇,被视为治病救人的最高层次。目前,"治未病"思想可以指导多种疾病的防治,无论在预防、治疗,还是康复阶段,都可以体现出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愈防复三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其含义主要有三层:一是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瘥后防复,痊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后遗症.“治未病”思想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等实践中.尤其在儿科的预防保健方面,《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传承并发扬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对儿科临床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治未病”思想之所以对儿科临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是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3.
李允辉 《西部医学》2015,46(6):65,67
<正>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儿科而言,治未病思想中的"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应用更为广泛,现就以上三方面在小儿临床与保健工作中应用体会进行阐述。1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中指出"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些中医思想均  相似文献   

4.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cancer, PLGC)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病后防复三个方面防治PLGC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病先防,强调顺应时节与调节体质,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以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全面的治疗疾病,从而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病后防复,脾胃穴位贴和中成药结合养生茶,以防止疾病复发。文章充分阐述了“治未病”思想在胃癌前病变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PLGC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是一种具有中医学特色和优势的思想,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复。随着当今新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治未病思想开始被更多学者重视和发掘。近年来,治未病思想更是逐渐应用到妇科疾病的防治当中,本文从中医调体及中医传统疗法两大方面对治未病思想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的中医传统防治观点可总结为:未病先防,调摄固本;既病防变,治在证先;已愈防复,重视调理.并以此浅议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对“治未病”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 "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思想的体现.<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内经>"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个方面,指出不但要治病,更要防病;治病要注意阻挡病变扩散和蔓延,防止疾病加重和恶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认识,并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方面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思路,以期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内经》中"治未病"的实质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概而言之,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时,固护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已病之时,防止疾病传变;病情缓解之时,预防复发。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几个方面来论述《内经》中"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对于老年病的防治,有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对本人临证影响深远的是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思想,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治病防变、已变救急防危等四个主要方面,而注重培扶正气以防病祛邪是各个环节中治未病的根本。这些理论和经验是中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有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临证辨证论治老年疾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试图阐述“治未病”思想在老年病防治和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辨病辨证并治是中医经典的诊疗模式,由《伤寒杂病论》确立。病因病机是疾病的本质,辨病治疗是围绕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立法处方用药治疗。证是疾病的症状,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多个同时出现。辨证治疗即是应用方药针对症状的直接治疗,辨病辨证并治强调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同步进行。现代中医界确立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实质上是辨病因病机治疗,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中医学的发展应该回归经典,传承精华,从恢复“证”的本义做起,提倡辨病辨证并治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医心身病证及其治疗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中医“心身症证”的概念及其治疗原则。认为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中,早就蕴含着“心身疾病”的思想,并以之指导医疗实践。结中医典籍中的“心身症证”思想进行阐发,同时提出了治疗中医“心身病证”的3个原则即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和心身并治。  相似文献   

13.
质子泵抑制剂是当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许多患者经短期治疗后可获得症状缓解和临床愈合,但由于系非病因性治疗,故须长期服药,一旦停药则容易复发。而近期相关研究也表明,长期维持用药会加重机体毒副作用的产生。然则在整体观念和病证结合观念的指导下,中医药通过其独特的传统理论和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因人而异地治疗疾病,从而减少了机体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依赖,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将着重从中医药对此优势病种的临床认识、治法思路、辨证用药和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拓宽我们的治疗视野,强化我们对中医优势病种的临证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从视神经疾病的病名规范化、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疗效评价等方面探析李志英教授诊治视神经疾病的学术思想.李志英教授认为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命名要根据其发病特点,结合患者自觉症状,严格把握定义和诊断要点;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而致的目之玄府闭塞是视神经疾病的基本病机,其辨证施治以活血通窍、开启玄府为主要方式,分期辨证治疗;急性期的视...  相似文献   

15.
络脉是对经脉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络,是相对经而言,有“网”的意思,即网络全身,无处不到。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贯通的枢纽,也是营卫交会的场所,由于络体细小曲屈,络脉易瘀易滞,故络病的发生多以络脉阻滞不通为主,所以络病的治疗当以通络为其要。通络法有多种,现就临床常见的通络法及常用通络药归纳为:虫蚁通络法、散寒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祛湿逐痰通络法、补气活血通络法、祛风散邪通络法、解毒通络法、柔肝熄风解痉通络法等八法。以期对临床治疗络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研究概况。中药治疗副作用小,反弹率低,但取效慢,疗程较长;针灸治疗取效快,成重较明显,很少反弹,无毒副作用,但抑制食欲不如西药强。今后应加强中医药结合治疗肥胖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或中西药并用,或针药并用,既发挥最大疗效,又消除或减轻副作用,减少反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并概括近几年来众多医家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及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名、证型及内外治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多样、有效、系统的治疗方案。[方法] 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统计学方法,概括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的相关文献,对中医证型分类、中医内治法中经方使用情况、内外治法用药规律及综合治法分类进行频率统计。[结果]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机多以湿热、寒凝、血瘀等相互结合,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等,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等多种治疗手法。中药内服治疗重在使用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为主,经方常用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汤等,中药种类常用赤芍、延胡索、丹参等。外敷方中以赤芍、当归、没药使用最为频繁,灌肠方中以败酱草、红藤、丹参最为常用。[结论]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中西医统一病名,中医治疗采用辨证论治,治疗形式多样,具有明确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但缺少统一、规范的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中医外治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病因病机、中药单方、中药鲜品、中药复方、中药熏洗、针灸疗法及刺血疗法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虽然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思路及方法,其治疗仍停留在临床经验治疗上,该病的诊治规范化、系统化和个体化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关治疗的报道很多,但对近年来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时发现,其中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为最多且疗效肯定,常常结合药物一起使用,疗效更为显著。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包括针刺配合中药内服、针刺配合中药外敷、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并对针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以期对此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继发性闭经病因复杂,中医治疗有其独特之处,文章从继发性闭经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两个方面,对近年来继发性闭经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分别从辨证分型治疗、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自拟方治疗、中成药制剂及针灸几方面论述治疗,从而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