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采用诊断性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对获得的睾丸精子进行冷冻,评估新鲜精子和冷冻精子分别行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7~2010年就诊的237对梗阻性无精子症(OA)夫妇用新鲜睾丸精子行ICSI和2010~2011年就诊的31例OA患者的冷冻睾丸精子行ICSI后胚胎移植的资料. 结果 新鲜精子组和冷冻精子组的平均成熟卵泡数分别为(14.13±7.41)和(14.31±8.14),平均正常受精率分别为82.99%和84.17%,种植率分别为24.08%和25.64%,以上指标两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也没有显著差异(新鲜精子组43.88%和冷冻精子组48.39%,P>0.05). 结论 冷冻睾丸精子不影响ICSI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采用TESA获取的冷冻睾丸精子行ICSI是一种能减少患者痛苦又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采用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获得精子对不同生精功能无精子症进行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 经PESA获得附睾精子,经TESA获得睾丸精子,女方进行常规超排卵.两种取精方法获得的精子进行ICSI,比较其妊娠率.结果 216次采用PESA获得附睾精子,87次采用TESA获得睾丸精子,PESA和TESA组的妊娠率分别为41.7%和43.7%,(P>0.05).随着生精功能状态从正常到重度生精功能障碍的变化,其妊娠率依次为:46.8%,41.6%,36.7%和16.7%.其中生精功能正常组与轻度和中度生精功能障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重度生精功能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PESA或TESA结合ICSI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而且认为生精功能正常组和轻度及中度生精功能障碍三组无精子症患者均可试行ICSI.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指数(BMI)水平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和全胚冷冻-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首次新鲜胚胎移植(13 019个周期)和全胚冷冻后首次FET(3 546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按不同BMI分为正常体重组(18.5~23.9kg/m2)、超重组(23.9~27.9kg/m2)和肥胖组(≥28kg/m2)。分析不同BMI水平下鲜胚移植组和FET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影响妊娠结局的混杂因素;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结果矫正各种混杂因素后,正常体重组中,FET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显著低于鲜胚移植组,而流产风险显著高于鲜胚移植组[P<0.05;临床妊娠率:aOR=0.80(95%CI:0.71-0.91);活产率:aOR=0.77(95%CI:0.68-0.86);流产率:aOR=1.28(95%CI:1.05-1.58)];超重组中,FET组的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冷冻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ICSI)助孕技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 1 6 1对不育夫妇进行 1 6 3个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周期 ,其中采用冷冻精子 47个周期 ,比较了冷冻精子组与新鲜精子组 1 1 6个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A级胚胎率与临床妊娠率。 结果 冷冻精子组 (组 I)的受精率为 77.6 %、卵裂率为 92 .9%、A级胚胎率为 6 5.4%、临床妊娠率为 45.5% ;新鲜精液严重异常组 (组 II)分别为 54 .4%、94.0 %、45.7%及 2 5.0 % ;新鲜精液轻、中度异常组 (组 III)分别为 73 .5%、92 .5%、46 .8%及 2 9.3 %。组 I的受精率、A级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组 II( P<0 .0 5) ;与组 II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患者本身的精子质量直接影响 ICSI的受精率 ,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 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子冷冻环无保护剂玻璃化冷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正常精液标本上游处理后,进行常规冷冻和冷冻环无保护剂的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分别从活力参数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等指标比较两种冷冻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冷冻后精子存活率、活动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48%∶48%;44.5%∶43.5%,P>0.05),但均较未冷冻的89%和88.5%明显下降(P<0.001)。超微结构亦较未冷冻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核结构基本保持完整。结论精子冷冻环无保护剂的玻璃化冷冻是一种简单、方便而行之有效的冷冻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球约20%的育龄夫妇受不孕症影响,其中无精子症占男性不育病因的10%~15%,使用新鲜或冻融的睾丸精子行ICSI已成为无精子症患者实现生育梦想的主要方法.然而睾丸精子由于未在附睾中进一步成熟,其抗冷冻能力明显不如射精精子,使用常规冷冻方法冻融后精子活率差、回收率低.自首次使用冻融睾丸精子获得1例活产以来,睾丸精子冷冻...  相似文献   

7.
附睾及睾丸精子行ICSI治疗无精子症妊娠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 5 0例无精子症患者利用附睾或睾丸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CSI)的治疗结局。 方法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PESA)或睾丸切开取精术 (TESE)获得精子行ICSI,评估取精的成功率 ,ICSI后的受精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以精液精子ICSI组作为对照。 结果 :PESA、TESE与精液精子组分别注射MⅡ期成熟卵子 2 86、36 0、15 6 9个 ,受精率 3组差异无显著性 (74 .8% ,75 .2 %vs 77.5 % ,P >0 .0 5 )。种植率、妊娠率TESE与精液精子组差异无显著性 (2 9.87%vs 2 9.5 4 % ;4 8.15 %vs 5 2 .6 0 % ,P >0 .0 5 ) ,PESA组显著高于TESE组及精液精子组 (5 0 .85 %vs 2 9.87% ,2 9.5 4 % ;6 8%vs 4 8.15 % ,5 2 .6 0 % ,P <0 .0 5 )。PESA组共妊娠 17例 ,已分娩 6例 ,继续妊娠 9例 ,流产 2例 ;TESE组共妊娠 13例 ,已分娩 7例 ,继续妊娠 4例 ,流产 2例。 结论 :采用附睾或睾丸精子行ICSI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10月至2 0 0 3年1月,我们采用PCR方法对5 0例正常生育男性和5 0例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无精子因子(AZF)检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5 0例正常生育男性。年龄2 8~38岁,平均33岁。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数均>4 0×10 6/ml。5 0例特发性不育男性患者年龄2 8~4 2岁,平均34岁。临床检查排除相关的泌尿生殖系疾患。精子计数(2~5×10 6/ml) ,符合WHO诊断标准。患者均有正常4 6XY核型,外周血性激素指标正常。38例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病理检查符合精子发生不完全的诊断。取抗凝血1ml,加入5倍体积重蒸馏水溶解红细胞,离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受精后第4天(D4)与第5天(D5)两种移植方案对于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357例患者临床数据,其中D4移植组292例,D5移植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卵裂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等临床资料。结果 D5移植组的输卵管因素不孕比例、优质卵裂胚胎数和可用卵裂胚胎数显著高于D4移植组(P<0.05);D4与D5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66.78%vs. 66.15%)、胚胎种植率(51.75%vs. 52.99%)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D4移植组的移植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D5移植组(1.02%vs. 5.58%)(P<0.05)。结论受精后第4天与第5天两种移植方案的临床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在可用胚胎数较少或担心囊胚移植取消风险时可于受精后第4天优选早期囊胚和桑葚胚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女性采用IVF-ET助孕治疗中,行冷冻周期和新鲜周期移植胚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因单纯PCOS不孕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助孕、并行冷冻胚胎移植的患者共389个周期,为PCOS-冷冻周期组;与同期PCOS不孕患者行IVF-ET助孕而移植新鲜胚胎的患者共255个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态。结果 PCOS-冷冻周期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冷冻周期组的异位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异位妊娠率(P0.05);PCOS-冷冻周期组与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冷冻周期组与对照组的单胎足月儿体重、单胎足月低体重儿比率、单胎足月巨大儿比率、单胎早产儿体重、多胎早产儿体重及多胎足月儿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OS不孕症采用IVF-ET助孕治疗,冷冻周期移植方案比长方案促排卵并新鲜周期移植的PCOS患者有更好的妊娠结局,以及相似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获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极大进展,卵泡浆内精子显微主射已忧为当今治疗男性不良中无精子症的首要方法。从附睾或睾丸获取精子是这一技术中的首要步骤。本文概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精子获取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卵子激活剂CultActive在临床中能否提高无精子症患者冻融睾丸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行冻融睾丸精子ICSI助孕治疗的无精子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ICSI后是否进行应用卵子激活剂CultActive随机分为冻融睾丸精子组(n=107)和卵子激活组(n=81),对照组为新鲜睾丸精子组(n=129),分别比较了三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等临床资料的差异以及获卵数、受精率、2PN率、分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胚胎发育情况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获卵数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2PN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上均高于A、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在分裂率上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受精率上明显高于C组(P<0.05),且显著高于A组(p<0.01)。B组在临床妊娠率上显著高于A、C组(p<0.01)。结论卵子激活剂CultActive可以提高冻融睾丸精子ICSI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无精子症病人100例取精方法及妊娠结局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在生殖中心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CSI)治疗的 10 0例无精子症男性的治疗结果。 方法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PESA)或睾丸精子抽提术 (TESE)获得精子 ,女方进行常规超排卵。分析激素水平 ,行睾丸组织学检查 ,评估取精的成功率、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结果 :76例(76 % )经PESA获得精子 ,2 3例 (2 3% )通过TESE获得精子。PESA和TESE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 71.3%和 75 .18% ,2 0 .35 %和 2 2 .0 5 % ,4 2 .11%和 4 1.6 0 %。PESA组有 32例临床妊娠 ,其中 15例继续妊娠 ,15例已分娩 ,2例流产。TESE组有 10例临床妊娠 ,其中 6例继续妊娠 ,2例已分娩 ,2例流产。两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在TESE组有 1例取精失败而放弃治疗。 结论 :激素水平和睾丸组织学检查不能预测附睾或睾丸取精的成功 ,PESA和TESE获得精子进行单精子注射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两组的受精率 ,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中精子形态与临床妊娠率及子代安全性的关系。方法281个IUI周期按精子形态分为轻、中、重度畸形精子症和正常形态4组,统计临床妊娠率;观察IUI的子代安全性,以1,226例自然妊娠者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多胎率、流产率、早产率、剖官产率、出生缺陷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结果畸形精子症组的总临床奸娠牢为9.20%,正常形态组临床妊娠率18.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轻、中、重度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牢分别为12.86%、7.46%、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IUI组与自然妊娠组多胎率(11.11%vs.3.75%)、异位妊娠牢(13.89%vs.4.65%)、剖宫产率(76.00%vs.46.63%),均有显著差异(P〈0.05),流产率(16.67%vs.10.69%)、早产率(13.33%vs.7.03%)、出生缺陷率(3.57%vs.5.02%)和围生儿死亡率(0%vs.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影响IUI的临床妊娠率;对于畸形精子症患者,IUI是一种安全的助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因梗阻性无精子症在本院采用睾丸精子行ICSI助孕的21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107个周期采用冷冻复苏的睾丸精子(冻精复苏组),另外107个周期采用新鲜睾丸精子(新鲜精子组)。比较两组中女方的一般资料、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本研究中,107个周期冻存睾丸精子复苏均获成功;冻精复苏组与新鲜精子组行ICSI助孕后的受精率[(76.91±18.24)%vs.(75.35±20.62)%]、卵裂率[(94.69±5.29)%vs.(95.37±4.48)%]、可利用胚胎数[(4.67±2.52)vs.(4.20±2.75)个]、优质胚胎率[(64.47±26.08)%vs.(60.34±27.39)%]及临床妊娠率(52.24%vs.50.63%)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无精子症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AZF微缺失筛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Y染色体AZF微缺失与原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筛选入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均进行外周血生殖内分泌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的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排除激素水平异常者及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异常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对象67例分为原发性无精子症组(A组)49例与原发性严重少精子症组(B组)18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C组)40例。确定了8个实验用序列标签位点(STS),分别是:sY84、sY86、sY127、sY134、sY152、sY153、sY254、sY255,并以X/Y连锁锌指蛋白基因(ZFX/Y)为内对照进行多重PCR筛查AZF微缺失。结果:67例实验组样本中,共检测出AZF微缺失8例,缺失率为11.94%,其中AZFc区缺失的有4例,AZFa+AZFc区缺失的有2例,AZFb+AZFc区缺失的有1例,AZFb区缺失的有1例。对照组未检出AZF基因微缺失。经χ2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AZF区域STS总缺失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Y染色体长臂AZF微缺失与原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相关,多重PCR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反复附睾或睾丸取精的无精子症病人妊娠结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反复附睾或睾丸取精进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妊娠结局。 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1月~2 0 0 2年 12月进行 2周期以上附睾或睾丸取精进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无精子症病人 31例 (共 4 3个周期 ) ,对取精情况及受精、种植和妊娠结局进行总结。 结果 :2 4例病人顺利从附睾取精 ,7例病人从睾丸取精 ,无 1例出现感染、血肿或局部的功能障碍。与第 1周期附睾或睾丸取精 15 4例 (共 15 4个周期 )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 ,结果分别是 78.39%与 73.6 4 % ,19.6 8%与 18.38%和 34.88%与 37.91%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无精子症病人进行反复附睾或睾丸取精 ,是安全和可耐受的 ,其妊娠结局与第 1周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来源的精子ICSI治疗周期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的精子进行ICSI治疗后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临床指标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生殖中心进行的431个ICSI治疗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A组(重度少弱精子症组)287个周期、B组(梗阻性无精子症附睾穿刺组)109个周期、C组(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穿刺组)35个周期,比较各组女方平均年龄、男方平均年龄、不孕病史、平均MII卵数、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平均移植胚胎数量、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与B、C两组在种植率、妊娠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6%vs25.23%、28.76%;31.23%vs42.16%、39.39%,P<0.05);B、C两组之间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卵裂率、流产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射出精子进行ICSI治疗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低于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54例无精子症、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Y染色体上AZF微缺失与男性无精子症及少精子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技术,对54例无精子症及少精子症患者AZF4个区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了微缺失检测,并同时做了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54例患者中共有4例发现微缺失(7.4%),其中有2例在17例无精子症患者中发现(11.8%),另2例在37例少精子症患者中发现(5.4%)。结论 AZF微缺失是导致男性无精子及少精子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遗传学检查与AZF微缺失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较常见的病因之一,现将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的资料保存较为完整的324例无精子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