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胃下垂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对其选穴规律进行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胃下垂的选穴规律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建库起至2020年10月期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胃下垂的文献,将筛选出文献的治疗方法、所选穴位、穴位归经、分布及特定穴的应用归纳总结,用Excel表格整理归纳,形成针灸治疗及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60篇文献,经统计分析,针灸治疗胃下垂所选经穴50个穴位和经外奇穴13个,其中足三里和中脘使用频次最高,达到总频次的10%以上;腧穴的选择以远部与近部配合取穴为主;任脉、胃经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经外奇穴分布部位以腹部为主。结论针灸治疗胃下垂经脉多选取任脉、胃经腧穴,配伍以局部与远端要穴相配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1998年12月—2016年6月国内有关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文献。在检索结果中筛选并记录各腧穴的应用频次,对腧穴的十四经分布、所属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描述。探讨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常用、少用腧穴及其归经、分部规律。结果:纳入文献91篇,涉及的穴位共有59个,腧穴涉及11条经脉,使用穴位数较多的经脉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等。其中特定穴42个,占71.19%;分部选穴是以下肢部远端选穴和下腹部、腰背部的局部选穴为主。结论:现代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常用穴位主要有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等,选穴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腰背部和下肢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子宫穴治疗妇科疾病的古代文献的分析研究,探讨子宫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配伍穴位。检索到相关古籍23本,相关条文46条,子宫穴定位频次最高为中极旁开三寸,主治涉及不孕症、胎元不固、阴挺、癥瘕、崩漏、带下、腹痛,治疗时应大剂量艾灸、深刺,常和中极、肓俞、三阴交等穴位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古代针灸医家采用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病症的一般规律,从而确定其基本穴位配方。方法:借助《中华大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检索相关条文,从经脉、穴位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并总结古人的配方规律。结果:检索出条文314条,通过规范化处理,整理出经穴97个,经外奇穴15个,选用频次最多的经脉包括任脉、膀胱经、胃经和脾经,所用腧穴主要集中在腹部、下肢和腰背部,以募穴、背俞穴、下合穴三类特定穴选用频次最多。结论:以穴位使用频次为参考,结合针灸学理论,分析认为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可以作为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基本配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取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特定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探讨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78篇相关文献,其中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28篇,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50篇。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肝俞、脾俞、气海、子宫;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结论:穴位埋线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大体不同,穴位埋线选穴以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艾灸选穴以胸腹部、任脉、募穴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神经电生理与调控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及梳理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4个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VIP、CBM)中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相关文献,建立中风后呃逆的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SPSS 21.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规律。结果 经过筛选共有1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统计出200条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针灸处方,共涉及穴位88个,总频次1 143次,穴位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内关、足三里、中脘,选穴位置以胸腹部为主,任脉穴位使用次数最多。通过关联规则技术得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内关-中脘-足三里。结论 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组方具有规律性,且与单纯性呃逆的选穴规律的差别体现在选穴部位和穴位配伍上,中风后呃逆更注重脑腑协同作用及神经功能的调节,本研究为临床上使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提供理论支持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 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文献,建立单纯性肥胖的现代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现代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所选经脉以胃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任脉与脾经;所选腧穴频次最多为中脘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天枢次之.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曲池-丰隆-气海-中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9个核心用穴群及重点用穴、辨证用穴两类.结论 本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选穴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挖掘整理古代医籍中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处方取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中华医典》,筛选合格古籍及治疗中风偏瘫处方并对穴位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条文211条,涉及用穴107个,用穴频次713次,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发现: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以单穴处方为主,取穴主要集中在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以肢体远端取穴为主,并多选取特定穴,其中五输穴、交会穴、原穴使用频次较高,选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曲池、足三里、昆仑、绝骨、百会。结论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为原则,以调节阳经气海,濡养肢体筋脉为主治思路,主取患侧阳经穴位,主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穴位,选穴多选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内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腧穴选穴规律。方法:搜索近5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随机对照相关文献,统计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应用的频次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57篇随机对照的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相关文献,检索结果共涉及52个腧穴(十四经穴46个,经外奇穴5个,阿是穴1个)。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和经脉分别是关元穴、三阴交穴,任脉、脾经。腧穴分布部位较多为下腹部、下肢部及腰骶背部。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以关元、三阴交为主要腧穴,以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要经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多选取下腹部、下肢部及腰骶背部腧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和Embase 1959年8月-2019年2月国内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全部相关文献,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1篇文献,共使用腧穴72个,涉及的穴位总频次865次。腧穴运用频次较高的是膻中、乳根、少泽;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任脉应用频率较高;常用腧穴主要分布在胸腹部,而特定穴的用穴频次和用穴个数最高的均为五输穴。结论 临床上针刺治疗产后缺乳以选用膻中、乳根、少泽最为常见,常用经脉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局部选穴以胸腹部为主,并重视五输穴和募穴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纳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运用excel2010及SPSS Clemetine12.0对文献中的选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4篇文献,治疗方法频次统计依次为:单用艾灸或合并药物(34.38%)、针灸并用或合并药物(51.56%)、综合疗法(14.06%);施灸方法频次依次为:艾条灸(81.25%)、艾柱灸(14.06%)、温灸器灸(4.69%)。使用频次居前10的穴位分别为肾俞、足三里、脾俞、关元、绝骨、命门、太溪、大杼、三阴交、气海。穴位在经脉的分布依次为:膀胱经、督脉、任脉、胃经、胆经、肾经、脾经、肝经。关联规则显示主要的配伍有肾俞、太溪,肾俞、三阴交,肾俞、大杼,足三里、脾俞;聚类分析将主要腧穴分为3类:第1类:肾俞、脾俞、足三里;第2类:三阴交、太溪、关元、气海;第3类:命门、大杼、绝骨。结论: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腧穴注重特定穴的选用及配伍,遵循辨证选穴、循经选穴的原则,基础选方可为肾俞、脾俞、足三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以期为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检索198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的有关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结果:共计纳入文献61篇,数据汇总、分析显示,任脉(频次104)、足太阳膀胱经(频次101)、足太阴脾经(频次41)、足阳明胃经(频次31)和足少阴肾经(频次15)上的腧穴常被临床选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且根据腧穴使用频次治疗本病前3位的腧穴为中极(35次)、关元(32次)、三阴交(26次),临床使用率前10位的腧穴还包括膀胱俞(18次)、气海(17次)、阴陵泉(15次)、肾俞(15次)、次髎(15次)、八髎(14次,含上、中、次、下髎4对)、足三里(11次),多选取募穴、背俞穴和五输穴等特定穴治疗本病,手法以补法为主,联合电针治疗时多采用疏密波。结论:通过对数据库内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选穴多为循经选穴和局部选穴,并以调理脏腑、疏通水气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近10年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痛经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200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结果得到相关文献128篇。治疗痛经的同功穴有49个,其中十四经腧穴47个,经外奇穴2个;主要穴位为三阴交、关元、中极,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所在部位主要是胸腹部和腰背部。按照使用频率将腧穴分为3级:一级谱腧穴9个、二级谱腧穴13个、三级谱腧穴27个。结论同功穴的概念进一步诠释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对针灸处方的选择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古医籍中针灸治疗积聚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积聚的特点从循经取穴上看多取任脉、肝肾、膀胱、脾胃经穴;从分部取穴上看多取腹部、下肢阴面相关经穴以及背部穴,并重视运用灸法。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5年来针灸为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症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进展。发现针药联合疗法和针刺疗法较为常用,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子宫、肾俞等腧穴的使用频率较高。针灸疗法能够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刺激卵泡、子宫内膜的生长及卵泡的排出,从而提高妊娠率。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取穴缺乏系统化、研究设计严谨性不足、动物实验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如何筛选及优化针灸治疗方案,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个性治疗特色的同时做到系统化,以便于临床推广执行,仍然值得未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近10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分析2006至2016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针灸治疗为主或者针灸联合其他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得到相关文献83篇,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腧穴是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太溪和脾俞;腧穴所属经脉主要集中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腧穴主要分布位置在下肢及背腰部;特定穴类型广泛,以五输穴、交会穴及背俞穴为多。结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有循经选穴、分部选穴、辨证选穴和特定穴选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用穴和治疗方法规律。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7月国内有关针灸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的临床文献。将纳入文献中的腧穴、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取穴的配穴规律以及各穴出现的频数,对腧穴的十四经分布、所属部位、治疗方法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关元、三阴交、肾俞应用频次为最高,治疗方法以针药结合为最多,灸法临床疗效有升高的趋势。结论:针药结合、灸法是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的常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urinary retention.Methods:36 cases of urinary retention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t the following points:1)Qugu(CV 2),Zhongji(CV 3)Guanyuan(CV 4),Sanyinjiao(SP 6)and Yinlingquan(SP 9);2)Shenshu(BL 23),Pangguangshu(BL 28),Ciliao(BL 32)and Weiyang(BL 39).Results:30 cases were cured,4 cases improved and 2 cases failed,with a curative rate of 83.33% and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4.44%.Conclusions:Acupuncture is affirmatively effective in treating urinary reten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温灸盒艾灸中极、关元、气海穴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II°~III°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用温灸盒艾灸中极、关元、气海穴位,对照组用毛巾热敷膀胱区,观察二组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显效率为71.8%,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5%,两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灸盒艾灸中极,关元,气海穴位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近10年间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近10年国内外用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19篇,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选取经络以膀胱经、任脉、脾经为主,所选主穴以关元、中极、次、三阴交为最多。结论:以局部解剖结构以及排尿反射神经传导路径为基础采用循经取穴、取用"特定穴"及局部取穴是针灸治疗SCI后尿潴留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