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迎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799-800
邹燕勤教授认为,IgA肾病的病位在肾,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常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状态有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强调重点关注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及病理变化,可起到执简驭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邹燕勤教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名老中医邹燕勤教授善用中医中药治疗肾脏病,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有独特见解.她认为,乙肝相关性肾炎起病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情志不舒、饮食不洁、感染湿热毒邪有关.病位主要在肝、肾,与脾相关,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以肝肾不足为本,湿热、瘀毒为标.治疗上应扶正祛邪,扶正不离肝、脾、肾,祛邪兼顾湿、瘀、毒.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是脾肾亏虚为本,湿瘀阻络为标,强调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湿、瘀贯穿病程始终。临证时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能有效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邹燕勤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发生气血运行不畅而郁滞的机理很多,主要有: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致瘀;肾阳虚衰,寒自内生,阳不运血,血遇寒则凝而为瘀,血虚脉道不充,血行迂缓,易于停滞成瘀,精不化气而化水,水停则气阻,气滞则血瘀;患病日久,缠绵不愈,深而入络,而致脉络瘀阻;因虚而易感外邪,外邪入侵客于经络,使脉络不和,血涩不通,瘀结成肿,阴虚生火,灼伤血络,或气不摄血,血溢脉外,均可停于脏腑之间而成瘀.因而肾病更须十分注意活络,运行血气. 相似文献
5.
6.
邹燕勤治疗慢性肾衰竭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薇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1):45-46
邹燕勤教授师从其父全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邹云翔先生行医30余载,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跟随邹燕勤老师学习数载,体会颇深,兹将其辨治思路介绍于下。1 用药途径多样,综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末期出现的肾元衰竭、湿毒潴留、虚实错杂的病... 相似文献
7.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肾癌早期症状隐匿,易被患者忽视,诊断时已经到了疾病的终末期。吴良村教授认为,肾癌临床表现多样,但究其根本,应从肾为先天之本入手,同时考虑肝肾、脾肾、肺肾以及三焦与肾的相互影响。提出以肾阴亏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肺肾两虚为肾癌治疗的主要证型,并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9.
“和法缓治”是清代名医费伯雄先生提倡的治疗思想,为孟河医派所推崇。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将“和法缓治”运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总则,调和脏腑,调和气血,和畅枢机,制方用药平淡和缓,既是和法的具体运用,也体现了孟河医派和缓的治疗风格与理念。 相似文献
10.
孟河医派肾病大家、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重视辛通法在中医肾病疗法中的应用,运用具有辛味的药物以达到通气行血之功效,从而恢复肾之气化功能,而使水液代谢归于正化。在辨证论治方面体现为宣肺利水法,疏泄通络法及宣达三焦、化湿通络排石法,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之原则。 相似文献
11.
范宏宇主任医师认为肺癌以痰、热、瘀、毒为标,肺脾肾亏虚为本,提出"辨证施治,综合抗癌"的学术思想。治疗上首重辨证施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合并症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法,同时临证注重中西医优势互补,攻补兼施,用药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2.
蒋益兰教授治疗肝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尚未明确。蒋益兰教授认为脾肾亏虚乃肝癌发病之本,痰、郁、毒、痰、瘀乃致病之标。蒋益兰教授临证治疗肝癌中西医学结合,辨病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灵活运用,整体局部全面兼顾;善补气血阴阳,注重护肾保肝;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提出健脾补肾、化瘀解毒、疏肝解郁的肝癌基本治法,临证运用,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有学者将其列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之一。和法是中医八法之一,用之得当可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存在多种优势,但是目前运用和法治疗该病临床重视不足。因此本文总结著名中医肾病专家邹燕勤教授应用和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部分经验。 相似文献
14.
苗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198-200
介绍了江苏省名中医黄煌教授运用薯蓣丸治疗化疗后肺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机为气血阴阳俱不足,夹有风邪。病位在肺、脾、肾,以调补气血,扶正祛邪为该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并偏重于扶正,寓祛邪于扶正之中,而薯蓣丸正是扶正与祛邪兼备之方,与肺癌的病症特征相对治。临床实践中常以薯蓣丸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常常佐以补肾之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开放性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比较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及肌酐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肾窝引流总量以及术后住院日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局限性肾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孙桂芝教授是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在食道癌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认为应根据食道癌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噎膈"进行对症处理,以解决患者机械性吞咽困难和动力性吞咽困难为首要目的,而后开胃消食、健脾养血,扶正祛邪,方能达到留人治病、带瘤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孙桂芝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桂芝教授40余年来从事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及研究,通过总结治疗大肠癌的经验,指出其主要病因为湿热下注、酒色无度、外感邪毒,其治疗总体应予以健脾益肾、扶正固本来推动大肠传导司职,局部应予解毒化湿、散结祛瘀、消积导滞以利大肠功能恢复。孙师认为大肠腺瘤这一癌前病变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尤为重要,应未病先防,才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她遵古而不泥古,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疗效显著,深为广大患者所信赖。 相似文献